聚热小说 > 都市小说 > 朱雄英朱元璋小说大明 > 第622章大明的垂帘听政
朝堂上一片哄笑,戚雄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br/>皇上的话不假,太孙殿下确实帮了这些官员很大的忙。<br/>前些年都还在温饱线上挣扎,现在房子都已经盖起来了。<br/>每提到此处,官员们的心中都十分感谢太孙殿下。<br/>朱元璋今日在朝堂上说这些当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为了给大孙正名。<br/>这些年大孙所做的许多功绩,都被底下的官员强行归到了自己头上。<br/>倒也不能完全怪这些官员,毕竟皇上还在位置上待着,自然不可能让一个皇孙的威望过大。<br/>这其中的份量,官员们都掂的非常清。<br/>但这些在朱元璋看来完全没有必要。<br/>大孙是什么样的人,他非常清楚。<br/>像什么逼宫造反,挑唆动乱,根本不可能。<br/>朱元璋这几年能隐隐约约的察觉出来,大孙所做的这一切只是为了大明的未来。<br/>皇位,大孙反而显得没有那么重视。<br/>朱元璋几次想当太上皇,但都被大孙委婉拒绝。<br/>大孙虽口口声声说大明不能没有自己,但朱元璋自己心里也清楚,大明不能没有的是大孙。<br/>自己戎马一生,打了半辈子仗换回了大明江山,励精图治,治理十几年却还是个烂摊子。<br/>而大孙,短短几年时间就把这个烂摊子给基本收拾完毕。<br/>这让朱元璋自愧不如。<br/>自己到今天为止,已经做了整整二十七年皇帝。<br/>但论治国的方法,大孙不输自己。<br/>前几年还能明显感觉出来大孙在某些方面比较青涩,但经过这几年的历练后也趋向成熟。<br/>自己已经没有什么能教给这个大孙的了。<br/>帝王之道,大孙已经全然领悟。<br/>不管是征讨东瀛,反击瓦剌,草原扩张,还是驿站民用,正阳大道,官员俸禄改制,大孙的表现都非常优秀。<br/>若是让他当二十七年皇帝,绝对要比自己优秀。<br/>以前自己不服老,还总是担心大孙会把持不懂朝政,但现在看来,是自己多虑了。<br/>若是自己还把持着朝政,只怕会给大孙带来诸多麻烦。<br/>若是大孙放手去干,未来的大明肯定会更加兴盛。<br/>事到如今,也该放手了。<br/>朱元璋想到这,不禁瞥了一眼身旁的大孙。<br/>‘以后大明的江山就交给你了。’<br/>朱元璋猛然起身,缓步行至朱雄英身旁,朗声道:<br/>“从今日开始,大明的所有朝政全都由大孙一手操办。”<br/>“往后朝堂之上,咱垂帘听政!”<br/>百官迟疑了几秒,但还是很快反应过来跪道:<br/>“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br/>“太孙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br/>吃惊的不只是百官,还有朱雄英。<br/>他从未料想过老爷子会在今日突然提出垂帘听政,甚至一声招呼都没给自己打。<br/>看着跪在底下的百官,朱雄英瞬间感觉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些。<br/>站在幕后出谋划策可远比站在幕前轻松。<br/>自己只管想法子,剩下的老爷子解决便可。<br/>以老爷子在朝中的威信,几乎没有人敢不服。<br/>但现在换自己上台,可就不同了。<br/>百官们个个都有小心思,朝堂上的势力也是错综复杂。<br/>必须要在其中妥善处理,平衡好每一股势力。<br/>这就是难点,也是朱雄英颇为青涩的点。<br/>老爷子能坐稳大明皇帝二十七年,靠的正是他身上的这份威严。<br/>杀伐果断,向来都是朱元璋的代名词。<br/>杀出个昏天黑地,杀出个朝堂清明。<br/>但这些都是朱雄英学不来的。<br/>滥杀官员不符合朱雄英的治国理念,况且在这朝堂之上也不好入手。<br/>第二天上早朝时,龙椅之上就已经多了一道帘子。<br/>朱元璋说垂帘听政,就垂帘听政。<br/>往后朝中的大事,看来真的是要朱雄英全权处理了。<br/>……<br/>朱元璋垂帘听政的消息,很快就被登在了大明民报之上。<br/>百姓们听说后全都欢呼雀跃,载歌载舞。<br/>没有人比百姓更能懂太孙殿下这几年为大明所做的一切了。<br/>从饿死的边缘到每天都能吃上饱饭,太孙殿下仅仅只用了两年。<br/>高产作物的建立无疑帮了百姓们的大忙。<br/>现在谁提到太孙殿下不说一句好?<br/>现在应天府遍地都是免费学堂,许多穷人家的孩子都能上的起学。<br/>这其中当然要归功于太孙殿下。<br/>原来家家户户基本上都是文盲,现在家中至少能有一个识字的了。<br/>再过二十年后,相信整个大明的文盲都会减少一半。<br/>百姓虽不懂军事,但他们能真切的感受到太孙殿下的好。<br/>朱雄英的长生碑,在大明卖的相当畅销,差不多家家户户都有一块。<br/>百姓们供奉的十分虔诚,都希望太孙殿下能够长命百岁。<br/>不夸张的说,现在朱雄英在民间的威望甚至要高过皇上。<br/>这其中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朱元璋在背后暗中操作。<br/>民间的舆论,朱元璋一直都很在乎。<br/>自己正是因为杀伐成性,才被民间的百姓唾骂。<br/>绝对不能让大孙也吃了同样的亏。<br/>不管是说书人还是长生碑,都是朱元璋在背后一手操办<br/>许多说书人每天讲的故事都是经过朱元璋看过才准许讲的,主要内容一般都是用来称赞大孙。<br/>久而久之,大孙在民众间的威望自然达到了顶峰,这也是朱元璋最想要的效果。<br/>有了民心,其他的一切就好办了。<br/>兵权这块,朱雄英也根本不用操心。<br/>军事学堂的学生已经相继毕业,他们将会被分配到大明的各个地界。<br/>他们对朱雄英的忠诚程度,是毋庸置疑的。<br/>到时候,大明各地基本上都有朱雄英的人,还怕兵权归不到手上?<br/>朱元璋突然宣布垂帘听政,朱雄英其实多少也能预料。<br/>现在老爷子的年龄已经大了,说句不好听的,说不定哪天就先走了。<br/>古代的平均寿命一般都在四十岁,而老爷子今年已经六十多了。<br/>照历史所说,朱元璋享年七十一岁。<br/>照这么算,老爷子也只有不到五年的时间了。<br/>老爷子还是想利用这最后的时间来培养自己,给自己这么一个锻炼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