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小说 > 穿越小说 > 大明寒门辅臣百度百科 > 第两千五百六十五章 敞开了走私火器
黄时雪收起了委屈的神情与流转动人的目光,拿出帕子擦着手埋怨道:“真是个没良心的,为了你,我连儿子都丢在了金陵,整日在大海之上连洗个澡都难。你倒好,见了面也不嘘寒问暖几句,就知道国事。”
顾正臣咳了声,笑道:“这大热的天,寒不了,也暖不了。既然好不容易回来一趟,为何不去金陵,反而跑到北平来了?”
黄时雪打量着顾正臣,认真地说:“如果我说担心你,你信吗?”
顾正臣几口吃完,丢下桃核:“信。”
黄时雪莞尔,风情一笑,转身道:“信就好,只是日本局势出现了一些你预料不到的变化。”
“什么?”
顾正臣并不担心。
日本三岛也就那样,再蹦跶也蹦不到海里去,什么变化都在控制之内。
黄时雪拿出了一张小舆图:“也不知道为何那么巧,南朝与北朝在采买了第一批火器之后,不约而同地选择在了但马国的战场上使用,原该一边倒的战场局势没有出现,反而僵持了下来。”
“如今足利义满知道了南朝有虎蹲炮,良成亲王也知道了北朝有火铳。我出了高价,售卖了一批火器。原以为在购置火器之后,南北朝会再次激战。可现在看来,南北朝各方力量并没有大战的迹象。”
顾正臣接过舆图,抬手拍开黄时雪不老实的手:“你担心南北朝囤积火器,长期陷入僵持状态,不利于后续东征?”
黄时雪讪讪然收回手:“是有这个顾虑。”
顾正臣淡然一笑,将舆图收起,活动了下酸涩的肩膀:“不过是积蓄力量,寻找时机罢了。南北朝之间不存在任何和解的可能,他们之间必须死一个。要打破这种平衡也简单。”
黄时雪语气有些轻柔:“你是说,多给一方卖火器便可?”
顾正臣点头:“是啊。”
僵持也好,持久战也好,说到底,只是因为谁也拿谁没办法,你消灭不了我,我也消灭不了你,彼此之间虽然互有伤亡损失,但谁都没办法从根本上打败对方。
如果一方有了绝对的优势,占据了主动权,具备了完全消灭对方的力量,这种僵持的局面自然会被打破。
能干掉对方,谁还会选择僵持?
要知道对方可是死敌。
黄时雪眸光流转,给顾正臣倒了一杯茶水:“那你倾向于给谁多卖火器?”
顾正臣接过茶碗:“这个问题我们不要做决定,让他们来决定,谁的金银多,谁就买的多。你是不是密奏过朝廷,希望敞开了走私火器?”
黄时雪诧异地看着顾正臣:“你怎么知道?”
顾正臣品了口茶水:“因为我在你身上闻到了要发财的味道。”
黄时雪低头看了看自己,凑上前:“你仔细闻闻,还有其他味道吗?”
顾正臣后退,见严桑桑来了,赶忙开口:“桑桑,你来陪陪黄夫人,我去找盛都指挥使。对了,朝廷批准了吧?”
黄时雪哼了声,拿出文书:“批准是批准了,但批文之人可不是皇帝。”
前几日顾正臣也收到了消息,知道老朱带一家人去了凤阳,这个时候朱标坐镇金陵,看这封公文,朱标倒是给了自己莫大信任,让自己看着办。
有朱标这句话事情就好做了。
“北平都司下的卫所里有数量众多的废旧火器,我会让盛熙把这些火器弄出来,但上面的铭文可没办法处理。”
顾正臣合起公文。
黄时雪并不在意:“现在的日本国内,谁还会在意铭文吗?”
顾正臣严肃地说:“不一样,一旦他们知道火器的背后是大明有意的安排,南北朝的战争会结束,他们会想办法联手对抗大明,这对我们东征不利。所以,这批火器你需要一个合理的解释。”
黄时雪认可了顾正臣的话,答应下来。
反正挂的是陈祖义海贼旗,打劫也好,收买也罢,想找理由还不容易。
黄时雪见顾正臣想走,赶忙道:“还有一个消息……”
朝鲜,开京。
李成桂捏着一份公文,目光中带着几分忧虑之色。
天色暗了下来,掌了灯。
李成桂坐在椅子里,依旧没什么动作,直至内侍几次呼喊,才将李成桂从恍惚中喊了出来。
曹敏修、崔莹、杨伯渊等人来了。
每个人神色都很沉重。
因为道路阻隔,四月八日明军的蓟州大捷消息直至七月才传入朝鲜,还是因为建州女真部落的异动,朝鲜派人探查才了解到的。
事实上,李成桂一直在关注着元廷南征的事,可因为大明强势以鸭绿江为界,不允许朝鲜越境,朝鲜也不敢随意进入鸭绿江以北,为了探查消息,放了一些女真人回去,这些人倒也办事,盯着辽东都司……
可问题是,蓟州大捷这种事,辽东都司乐呵乐呵也就那样了,与平日里没啥两样,人家在城里庆贺,你守在森林里也不知道。
派了使臣去大明,只是大明不允许朝鲜船只直抵大明,只能走陆路,而走陆路,来回最快也要四个月,使臣嘛,需要去了金陵见过朱元璋才算使臣,总不能半路说拉肚子返回朝鲜吧……
种种原因,让朝鲜的消息滞后得不成样子,大明已经在开发东北,迁移女真部落了,这才收到消息。
李成桂将文书丢在桌案上,有些无力地问:“你们看,这消息能有假吗?”
崔颖、曹敏修等人沉默了。
假?
不太可能。
若是假,金山应该在纳哈出手中,大明也不可能进军东北。
若是假,女真怎么可能听大明的,纷纷带着全族迁移。
若是假,那真相是什么?
元廷赢了的话,它会再派使臣前来,指着李成桂的鼻子问他,是将国号改为高丽还是改为征东行省!
虽然没有大明朝廷的消息,但可以确信——
元廷已灭!
李成桂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该悲伤。
元,压着高丽多少年,哪怕是改国朝鲜之后,这个巨大的阴影依旧存在,朝廷之中亲元的势力不在少数。
如今元没了,那些亲元的势力也将荡然无存。
可问题是,自己身上还有一道阴影,而这一道阴影,不再是垂垂老矣,喘息苍苍,而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庞然大物!
李成桂思虑着什么,内侍再来通报。
平壤伯赵浚急慌慌地走入殿内,对李成桂喊道:“大王,庆尚道金州——被不知名敌人攻破,守军与百姓无一幸免,金州现如今是一座鬼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