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淮王闻言笑了好几声。
风过山岚,有风声簌簌,虫鸟鸣叫。
其实他何尝不知道这些道理,如今选择投诚是最佳时机,若不然等到日后人家打上门来了,那就没什么好结果了。
只是...实在是有些不甘心啊。
但不甘心也没用。
他大概是没有这个命。
“你说条件有改,不知是要改哪些?”南淮王开了口,谈起了正事。
上官桐道:“前面的那些事,南淮与北燕联手攻打西陵,这事北燕可以应下,等灭了西陵,南淮便投在北燕麾下,这些也不更改。”
“至于答应南淮的事情,有一桩事不同意,另外还要加两件事。”
“要加的两件事,一是握在权贵氏族手里的田地,有六成归还百姓,让百姓耕种,北燕四州、平州、原州等几州都是如此,南淮这三州不可能例外。”
“另一件事,北燕会护佑百姓平安,百姓原本就苦,北燕没有什么要求,只要求日后安生过日子,该交税的时候交上就行了,但是权贵氏族,得拿出一些诚意来。”
总而言之,北燕要南淮三州的氏族吐东西,要钱要地要粮食。
南淮王脸都黑了:“六成,恐怕是太过分了些了。”
上官桐却道:“哪里是过分了,钱财都是身外之物,哪里能与性命相比,北燕需要打仗,需要军资,也不好从穷苦百姓身上寻来,他们既然有能力,就出一点了。”
“若是他们不同意,那也可以,让他们自行离开就是了,不过我丑话也说在前头了,他们这一走,这些田产、铺子、宅院也归了北燕,临走之前买卖的,北燕也不认。”
南淮王嘴角直抽抽:“你们土匪吗?”
崔景道:“莫要说得这般难听,这叫做为了天下大业,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南淮王看了他一眼,却问:“崔氏一族也如此吗?”
崔景笑了:“你问这个,那我得夸夸自己了,平州之地,六七成的田地都在百姓手中,至于有钱出钱,平州的氏族给北燕军也捐赠了不少。”
北燕军南下那一年,平州氏族便以崔氏一族为首,便凑出了不少钱粮,当年秋就交税,平平稳稳地度过了。
南淮王:“......”
崔景道:“其实呢,只要家底还在,这所在之地太平了,顶多是要一些时间,这钱也就能赚回来了,而且天下苦战争久已,花些钱买太平,也是挺好的。”
南淮王问他:“你觉得北燕能胜?”
崔景又道:“瞧你说的,我站在北燕,自然是相信北燕能胜,你站在这里,不同样也这么认为。”
这倒是。
上官桐道:“其实这事,北燕也是无可奈何,而且有先例在前,若是投诚就按照这规矩来。”
吴世子问:“若是不投诚呢?”
上官桐道:“那就按抄家来。”
南淮王父子:“......”
父子两一时间说不出话来。
上官桐道:“若是吃了败仗,成了阶下囚,那这些钱财,自然是得归北燕了,说起来,你们二位可想清楚了,若是不投诚,日后北燕打下南淮,别人还有商量的余地,但吴家,可真得按抄家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