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话题不自觉就回到了一起办案的日子。
熊杨放下酒杯,手指在桌上比划着:“还记得查何晨光那回不?咱们在纪委谈话室守了两天两夜,他一口咬定所有事都是我一个人干的,后来还是您提醒我,他扛得太刻意,肯定有隐情,我才换了问话思路,果然炸出了王学涛的线索。”
沈青云笑了,想起当时的场景。
何晨光坐在椅子上,头埋得低低的,手指反复绞着衣角,眼神却总往门口瞟。他当时就觉得不对劲,一个区民政局长,哪有这么大的胆子扛下近一个亿的低保缺口?
现在想来,要是没有那一句提醒,那个案子说不定还得绕弯路。
“那时候也是赌一把,幸好你办案细,没放过他眼神里的惊慌。”
沈青云笑着对熊杨说道。
“还得是您给的底气。”
熊杨的声音沉了些,对沈青云表示:“查公款吃喝那晚,我们堵到文旅局局长的时候,他还叫嚣我跟省领导吃过饭,要是换以前,说不定就有人来说情了。可您当时在现场就说了,不管他跟谁吃过饭,违纪了就得查,这话一出口,我们办案的腰杆都硬了。”
沈青云端起酒杯,跟熊杨碰了一下,酒液下肚,暖了喉咙也暖了心:“我是市委书记,要是连纪委办案都护不住,怎么对得起老百姓?你还记得信访局窗口那事不?后来查作风问题,你牵头搞了八个暗访组,查出十二个不作为的窗口单位,当时有人说太严了,会影响干部积极性,你却说不严,老百姓的积极性就没了。这话我到现在都记得。”
熊杨笑了,眼角泛起细纹:“那时候也是急了,看到老百姓弯着腰跟窗口办事员说话,心里就堵得慌。后来整改完,有个老大娘专门去纪委送锦旗,说现在去信访局,能坐着说话了,那时候觉得,再累都值。”
吃到一半,服务员端来一盘热气腾腾的饺子。
是沈青云特意让加的,他知道熊杨也是东北人,爱吃饺子。
“老熊,去了中纪委,可得照顾好自己。”
沈青云夹了个饺子放进嘴里,语气里带着几分不舍,笑着说道:“那边的案子更大,压力也更大,别像在滨州似的,一办案就熬通宵。”
熊杨点点头,眼眶有点红:“您也多注意身体,滨州的事还多。城建项目要盯质量,金融犯罪要防着,还有新的纪委书记到任,您得多带带。”
他顿了顿,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条,递到沈青云面前:“这是我给您推荐的纪委副书记人选,叫赵达刚,在基层纪委干了十年,查过不少经济案,人踏实,敢较真,要是省里问您的意见,您可以提提他。”
沈青云接过纸条,指尖触到粗糙的纸面,心里一阵暖流。
熊杨这是把滨州的后续反腐工作都想到了,连人选都替他考虑好了。
“好,我记着了,会跟省里反映。”
他把纸条叠好,放进贴身的口袋里,对熊杨嘱咐道:“你到了中纪委,要是有滨州需要对接的事,别客气,随时打电话。”
“肯定的。”
熊杨端起酒杯,又跟沈青云碰了一下,笑着说道:“滨州这两年的变化,老百姓都看在眼里。低保金按时发了,公款吃喝少了,窗口办事方便了,还有您搞的冰雪大世界,现在都开始造冰了,等明年冬天,我一定回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