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二十五日的滨州,清晨的霜花凝在市委办公室的玻璃窗上,像一层朦胧的纱。
沈青云刚翻开冰雪大世界的开园筹备文件,目光刚刚看到安全预案那栏,就听见敲门声,比平时重了些,带着几分急促。
“进来。”
他抬头,就看见孙健顶着一头雪粒走进来,深色警服的袖口沾着泥渍,手里攥着个皱巴巴的文件夹,显然是刚从公安局刑侦支队赶来。
“书记,这是昨晚案子的初步分析报告。”
孙健把文件夹放在桌上,拉过椅子坐下时,椅子腿在地板上划出刺耳的声响,打破了办公室的安静。
沈青云拿起报告,目光先落在死者信息上面,在上面写着,孙红运刑满释放之后,来滨州投奔亲戚,随后开了家五金店,平时跟亲戚来往不多,社交圈多是刑满释放人员。
“你们的结论是,模仿作案?”
他指着报告末尾的案件定性,眉头微微挑起,不解的问道:“有什么依据么?”
“是。”
孙健喝了口沈青云递来的热茶,喉结滚动了一下:“刑侦支队比对了辽东省雪人案的卷宗,虽然同样是勒颈致死,死者呈跪姿靠雪人,嘴里插利群烟,连雪地上请来抓我的字迹都几乎一样。但关键的地方在于,孙红运这辈子没去过辽东,跟那边的涉案人员没任何交集,不可能是连环案的延续,只能是模仿。”
他说着话,从文件夹里掏出两张照片,一张是滨州案发现场的雪人,一张是辽东案的雪人,摆在一起对比:“您看,连雪人眼睛的位置、围巾的系法都像照着做的。郑伟支队长说,凶手大概率是关注了辽东案的新闻,想借着连环案的名头混淆视线。”
沈青云盯着照片,手指在雪人嘴角的位置轻轻敲击,却没有说话。
办公室里只剩下暖气出风口的细微声响,窗外的雪又开始下了,一片片落在玻璃上,很快就融化成水痕。
他想起昨晚平安夜的热闹,公园里的笑声、中央大街的烟花、女儿趴在他肩膀上的温度,再看看照片里冰冷的雪人、死者扭曲的面容,心里像被什么东西揪了一下。
“未必是模仿。”
过了几分钟,沈青云突然开口,声音比平时沉了些,看着孙健说道:“如果是模仿,凶手为什么要选孙红运?为什么偏偏在平安夜动手?”
他把照片推回给孙健,身体微微前倾,淡淡地说道:“你想,平安夜是老百姓出门玩的日子,案发现场在城西公园附近,人流量不小,凶手敢在这个时候作案,要么是极度嚣张,要么是有必须选这一天的理由。还有孙红运,刑满释放人员,社交圈复杂,但也意味着他可能知道些别人不知道的事,凶手杀他,会不会是为了灭口,而不是单纯模仿?”
孙健愣了一下,手里的茶杯停在半空。
他之前只盯着“模仿”的证据,没琢磨过动机。
是啊,模仿案大多选普通受害者,选刑满释放人员,反而容易引火烧身。
平安夜作案虽然能借节日分散注意力,但也增加了被目击的风险,这不合常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