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知道,家人的支持,是他在粤东坚持下去的最大动力。如果不是他们,他可能早就撑不下去了。
..................
吃完饭,沈静拉着沈青云去卧室看她的奖状和画,周雪则和柳云竹在客厅收拾餐桌。
沈静的卧室里,墙上贴满了奖状,有“三好学生”、“绘画比赛一等奖”、“运动会第三名”,还有几张她画的全家福,一张比一张精致。
“爸爸,你看这张!”
沈静指着一张最新的画,上面画着一家人在公园里放风筝:“我希望下次爸爸回来,我们能一起去放风筝,就像画里一样。”
“好,等爸爸下次回来,一定陪你去。”
沈青云蹲下身,抱住女儿,心里暗暗发誓,下次一定要多陪她几天。
晚上九点多,沈静困得眼睛都睁不开了,周雪把她哄睡着后,回到客厅,开始帮沈青云收拾行李。
沈青云坐在沙发上,看着她把衣服一件一件叠好,放进行李箱:“不用带太多,我在羊城还有衣服。”
“多带几件,粤东虽然暖和,但早晚温差大,这件薄外套你带上,还有这件毛衣,万一降温了能穿。”
周雪一边叠衣服,一边念叨着:“我给你装了常用的感冒药和胃药,放在这个小袋子里,记得按时吃,别等生病了才想起吃药。”
沈振山从书房走出来,手里拿着一个旧笔记本,递给沈青云:“这是我当年在基层工作时的笔记,里面记了些跟群众打交道的方法,还有处理矛盾的经验,你带去粤东,说不定能用上。”
沈青云接过笔记本,封面是深棕色的,已经有些磨损,里面的纸页泛黄,上面是父亲工整的字迹,记着“如何跟村民沟通”、“调解邻里纠纷的技巧”,甚至还有几页画着简易的地图,标注着某个村子的重点区域。他翻开最后一页,看到父亲写的一行字:“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为民一生,心安一世。”
“谢谢爸。”
沈青云把笔记本紧紧抱在怀里,眼眶有些湿润。
这不仅仅是一个笔记本,更是父亲一辈子的工作心得,是对他最深的嘱托。
周雪把最后一件衣服放进行李箱,拉上拉链,然后从口袋里拿出一张折叠好的纸条,塞进沈青云的钱包里:“这是静静写的,刚才趁你不注意偷偷塞给我的,让我帮你放进钱包里,说这样你想她的时候,就能看到了。”
沈青云拿出钱包,展开纸条,上面是沈静稚嫩的字迹:“爸爸,我会乖乖听话,好好吃饭,好好学习,你在粤东要注意安全,早点回来陪我放风筝。爱你的静静。”
看着纸条上歪歪扭扭的字,沈青云的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难受又温暖。
他把纸条放回钱包,小心地收好,然后站起身,抱住周雪:“辛苦你了,照顾好爸妈和静静,等我回来。”
“嗯,你自己注意安全。”
周雪靠在他怀里,声音有些哽咽:“有事给我打电话,别总憋着。”
第二天早上,天还没亮,沈青云就起床了。
周雪已经做好了早餐,煮了他爱吃的面条,卧了两个荷包蛋。
沈振山和柳云竹也起来了,坐在餐桌旁,看着他吃饭,时不时叮嘱几句“路上注意安全”、“到了羊城给家里报个平安”。
离别时,沈静还没醒,沈青云轻轻走进她的卧室,在她额头亲了一下,然后拿起行李箱,跟沈振山和周雪告别。
走到楼下,他回头看了眼三楼的窗户,窗帘还拉着,他知道,周雪肯定在窗帘后面看着他。
车子驶离小区,沈青云拿出钱包,看着里面的纸条,又想起父亲的笔记本,心里满是力量。燕京的家,是他的港湾,也是他的铠甲。
有家人的支持,就算粤东的工作再难,他也有勇气走下去。
为了老百姓的平安,也为了家人的期待。
车窗外的柳枝在春风中摇曳,阳光渐渐升起,照亮了前方的路。
沈青云知道,短暂的团圆之后,等待他的,是更艰巨的工作,但他已经做好了准备。
粤东的春天,也该迎来一场干净的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