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知蕴的手腕还是很疼,那日与公主比试,她没太顾忌着伤势,事后也没跟任何人提,在外不好太娇气了。
如今回了家,阿母一副她受了天大委屈的模样,让沈知蕴也有些鼻尖发酸。
“阿母,我饿了。”她转移话题道。
沈夫人便道:“已经备好晚膳了,你祖母在沁园等你,你父亲也马上回府了。对了,你大伯今日也在府中。”
沈知蕴的大伯,便是沈国公沈真修,而沈知蕴的父亲是正二品吏部尚书,负责官员人事管理。
早些年,外祖母是瞧不上父亲的,曾骂阿母没出息,一个长公主府的嫡女,竟然选了个国公府次子。
后来父亲官位渐高,便是靠自己也出人头地了,才算平了外祖母心中的不满。
只是沈知蕴又想到了父亲被贬,一时难免心情复杂。
外祖母横死与父亲被贬的事,这一世她都得想法子改变。
沈知蕴先回了竹苑洗漱,到沁园时,父亲也已经到了,正与大伯相谈甚欢。
“父亲,大伯。”她乖巧地喊道。
沈真修笑道:“阿蕴,大伯今日得好好夸夸你,可给我们沈国公府长了脸。”
原来是那日与公主比试骑射一事,已经早早传回了京城,沈知蕴也算得了个好名声。
高兴的也何止是沈国公沈真修,沈知蕴的父亲与祖母,更是乐呵得不行,自从消息传入京中,每日都是神清气爽的。
“你可有什么想要的?“沈真修问她。
沈知蕴想了想,道:“圣上赐了我一只白鹦鹉,大伯替我寻一名雀奴吧。”
“大伯明日就去办。”沈真修一口答应下来。
之后沈知蕴便去沈老太太和大伯母卫氏跟前,说起秋猎的趣事了。
老太太在意的,是敬文帝待她如何,而她又是如何被敬文帝夸赞的。
在听闻敬文帝让沈知蕴喊表舅时,沈老太太的笑意明显了几分,心里有了一番盘算。
得到圣上的赏识,这便是沈知蕴在亲事上有利的筹码。
卫氏道:“你姐姐也替你高兴,让你下次去卫府玩。”
卫氏指的,是沈国公嫡女,也就是沈知蕴的嫡堂姐沈苒,她也有好一阵没见过她了,好奇问道:“苒姐姐近来可好?”
卫氏叹气道:“你苒姐姐夫君听她的,婆婆又敬着她,跟我说出嫁了反而自在得不行,真是个没良心的。”
只是话虽如此,神色却是自豪得不行。
能将夫君拿捏在手心里,沈苒也的确算是厉害的了,哪怕卫家门第算不上顶尖,这小日子也能过得有滋有味。
沈知蕴上一辈子,就没有这样的本事,回门也大多是自己孤零零的。看见沈苒夫妻成双成对的模样,要说不羡慕是不可能的。
“大伯母,苒姐姐这是日子过得好,即便嫁了人,她心里一直记着国公府的。”沈知蕴道。
卫氏笑意真诚了些,自己女儿自然是最好的。沈老太太打的主意,她也清楚,不过她并不认为,宣王府没瞧上自家女儿,就能瞧上沈知蕴。
当然,若是看上了,对大房来说也是好事,但沈知蕴想拿住萧砚,可就不太容易了,日后也不一定好过。
.
大房、二房今日是难得团聚,一家人欢欢喜喜的吃了顿团圆饭。
“真修与阿蕴都是刚回府,你们都回去吧。”沈老太太挥了挥手。
两兄弟在沁园门口告别。
“老爷,我屋里熬了汤,这会儿估摸着正好入口。”卫氏殷勤道。
沈真修却敷衍道:“今日没什么胃口,你回去吧,我去张氏那一趟。”
说完大步离去。
卫氏的笑容僵在脸上,最后抚摸着自己容貌不再的脸,眼神渐渐冷了下去,张氏争宠不知收敛,怕是连妻妾之尊卑贵贱也忘了。
沈知蕴那边,沈夫人与沈真远,走了一路,却也未说上几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