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小说 > 玄幻小说 > 70年代:十万大山逍遥仙 > 第67章  蜂蜜经济见效,有人盯上了

果然,第三天200斤!
第四天160斤。
采蜂人跑得越来越远,蜜蜂越来越少。
最远的人已经跑出去20里,真的走到亲戚家去了!
不能低估农民吃苦耐劳的能力,不能低估他们对赚钱的渴望!
只要有钱赚,只要陈安平还收蜂蜜。
他们就能想尽一切办法,割到蜂蜜!
陈安平随口说的,鹰嘴峰100里范围,上千窝蜜蜂,真有可能被他们掏空!
5里!10里!20里!30里!50里!
稳定在每天120斤!
几支小队合伙,带着枪火手电,住在山里!
跑去亲戚家、回娘家、姐妹家,偷偷割窝蜂蜜,连夜跑回来!
虽然跑得越来越远,越来越辛苦,他们总能想到办法,采回蜂蜜。
后来一段时间,40多个采蜂小队,平均每天采回20窝蜂蜜,平均每天120斤!
天知道他们跑了多远!
……
陈母看着大家赚钱,坐不住了,也想去采蜂蜜。
陈安平当场打住。
自己开着挂,让家赚这种辛苦钱,不是开玩笑吗?
陈安平怕陈母坐不住,请人做了一个摇蜂蜜桶,每摇一斤蜂蜜,给她一块钱。
这下陈母开心了。
带着全家大小,每天哗哗摇蜂蜜,日赚十多块,整天笑呵呵的。
吃得好,心情好,陈母脸上愁眉尽展,笑口常开,看起来年轻了好几岁。
陈家本家十几家,每天都有进账,家里干瘪倒欠的钱包,一天天喜起来。
所有人喜笑颜开。
大家私底下碰面,一个眼神,互相低低窃语几句,憋不住同时大笑,嘴角比ak还难压。
采蜜苦是苦,进钱是真进钱。
看到家里每天上涨的存款,再苦再累,也只剩下轻松愉悦。
家族不时有人,找着理由,去公社、镇上一趟。
回来,家里孩子们吃上了肉,口袋里有一两颗糖。
”安平哥哥,吃糖!“
”安平叔,我爸叫你晚上来喝酒!“
家族的孩子们,一个个精神起来。
脸上有了红润,身上有了力气,欢声笑语,追追打打嬉戏玩闹。
陈安平很满意。
重活一趟,他暂时能力有限。
但是带全家吃上肉,日子不那么苦,全家有了希望,孩子们有了欢声笑语,也就没有白活。
……
“不对劲!”
“不对劲!”
隔壁生产队,会计陈国华,匆匆找上驻队干部潘大成,一脸正色道:“潘干部,我发现一个大问题!
非常不对劲!”
“怎么不对劲?”
潘大成来了兴头。
陈国华是个官迷,擅长根据上面的条条框框,抓村民的小辫子。
一点小问题,他便上纲上线,上升到反国家反g命的程度,吓得村民六神无主,随便他处置。
给潘大成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村民眼中,陈国华就是条狗,猪狗不如的东西。
但是在潘大成眼里,却是一条有用的好狗,每次都能给他带来好处。
潘大成很感兴趣,这厮又有什么奸计。
陈国华凑近潘大成耳边,放低声音,低声道:“我这些天……”
“离我远点!”
潘大成皱了皱眉,忍着厌恶,挥手让陈国华保持距离。
陈国华陪着笑,讨好道:“对不起,潘干部,是我冒犯了!”
“说事!”
“是,潘干部!
这些天,我一直盯着陈安平。
发现一个大问题:自从陈安平回来,陈安平的本家几十人,全都以各种理由请假,已经好多天没上工!”
潘大成疑惑道:“他们不上工,队长不管吗?
地里的活干得完吗?
村民们没意见吗?”
“呵呵……”
陈国华尴尬一笑,低声道:“这个……他们不干活,村民们其实很高兴!
队长是不会管的!”
“为什么?”
潘大成奇怪了。
几十个人请假不上工,为什么村里人没意见,反而高兴?
“这个……这个……”
陈国华搓着手,干笑着不敢说。
“这里没外人,就咱们两个人,有什么事你直说!
出于你口,入于我耳,出了这门就当没说过!”
潘大成端坐身子,颇有威严地说道。
陈国华眼睛左右睃巡,紧张无比,低声道:“这个……地里其实没那么多活……”
“只有农忙、双抢、插秧、收割,才需要所有人下地干活。
平时活就那么多,随便几个人就能干完!
少一个人下地干活,就少一个人赚工分,他们赚的工分就更值钱!”
“所以,陈家人请假不上工,他们队上人乐得高兴!”
“不是!
你说地里没这么多活,全队的活,几个人就能干完?”
潘大成坐起身子,不敢相信地道。
“这个……这个……是的!”
陈国华搓着手,紧张地道。
“潘干部你知道老陈吧,就是陈安平的父亲!
他以前是村支书,大冬天踩着冰雪,带头赤脚下地耕田。”
陈国华问道。
“嗯!
我听说过!”
潘大成板着脸,一本正经地道:“虽然他是陈安平的父亲,但是不得不说,他是一位勤劳肯干,吃苦在前,乐于奉献,积极带领村民,支持国家建设的基层好干部!”
“屁!”
陈国华不屑骂道。
“什么?”
潘大成脸一板,眼一瞪。
陈国华吓了一跳,赶紧解释:“对不起,我不是说您,我是说老陈!
他就是个假积极,争表现!
村里人谁不说他,傻不啦叽的!
他做的都是无用功,没事找事瞎折腾,根本用不着干的!”
“地里压根没这么多活!
就这么多地,他就算天天埋地里,把地攥出油,也只是瞎折腾,不会增加产量!”
陈国华不忿骂道。
陈国华的话,揭露了当前农村最大的问题,农村劳动力过剩!村民劳动力,没法转化成成果,只是瞎折腾!
……
后世人看所有书本、报道、回忆,都说这个年代的农村,农民磨洋工、吃大锅饭、不认真干活,导致吃不饱饭!
这是最大的谎言,胡说八道!
前面已经说了,上缴的粮食打着滚往上翻,调出省的粮食翻倍再翻倍,怎么吃饱饭?
他们说农民怠工不劳动,导致吃不饱饭?去看看,全国全省的粮食产量,是不是一年年在增长!
1953年前后,湘省年产粮约1000亿公斤;
1975年,湘省年产粮约2800亿公斤!
粮食产量一年年增长,产量翻了28倍,磨洋工不生产吗?
有些人颠倒黑白,不顾一切抹黑那段历时,抹黑农民。
首先,农民磨洋工是谁说的?
屁民不会说话,都是知青说的!
知青懂个屁的农村,他们磨洋工,就以为农民也在磨洋工。
有些知青的立场,恨不得把村民说成笨狗……
农民不是磨洋工,而是地里的活没那么多,没活可干。跟后世的牛马一样,被迫呆在办公室空转!
不然,看农忙的时候,有没有所谓的磨洋工?
累得你鸡儿都直不起来!
磨洋工,把干部当成瞎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