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奖学金密码(2008年·樟城)
2008年的樟城,六月像个被扔进蒸笼的红薯,连风都是烫的。樟城一中校门口那棵老榕树耷拉着叶子,蝉鸣裹着热浪往人耳朵里钻,可布告栏前却挤得水泄不通——红底金字的高考喜报刚贴上去,浆糊还冒着热气。
看!全省第三!林墨!有人指着喜报中间那行字喊,声音里带着破音。人群像被磁铁吸住,纷纷往前凑,汗味儿混着粉笔灰的味道在空气里弥漫。林墨站在人群外围,白衬衫的领口被汗浸湿了一圈,手里攥着一张揉得发皱的医院缴费单,指尖泛白。
喜报上,林墨两个字旁边,烫金的清华大学格外扎眼,下面还跟着一行小字:市教育局奖励5万元,学校配套3万元。可林墨的目光却黏在红榜右下角那行几乎被人忽略的注解上——复读生考取清北,额外奖励8万元。
林墨!你小子要上天啊!教导主任张建国的大嗓门从人群里挤出来,他顶着一头汗,手里攥着个牛皮纸信封,快步走到林墨跟前,一巴掌拍在他肩上,咱们樟城一中建校三十年,你是第一个考上清华的!这是市教育局的5万奖金,先给你!
牛皮纸信封沉甸甸的,林墨却没接。他抬起头,眼睛里带着一种和18岁年龄不符的平静,轻声说:张主任,我不读清华了,我想复读。
这句话像一颗石子扔进滚油里,人群瞬间安静下来。张建国脸上的笑容僵住了,眼镜滑到鼻尖,他伸手扶了扶,又确认了一遍:你说啥复读林墨,你没发烧吧全省第三啊!清华!多少人挤破头都进不去!
我觉得理综还有提升空间。林墨垂下眼,避开张建国的目光。他撒谎了,真正的理由藏在他口袋里那张医院诊断书里——三天前,母亲李兰被查出胃癌中期,医生说手术费至少要15万,后续化疗还要花钱。家里只有母亲开的那家小杂货店维持生计,父亲早逝时欠下的债还没还完,这5万奖金,连手术费的零头都不够。
人群里开始窃窃私语。这孩子是不是傻了清华都不要,还复读是不是想考省状元啊议论声像蚊子一样嗡嗡响,林墨却没心思理会。他脑子里飞快地盘算着:今年樟城一中给复读生的奖金是8万,要是明年考得更好,比如省状元,邻省那些私立高中开的价码说不定能到20万——前几天他在县城网吧查资料时,看到河北一所中学的招生公告,省状元直接奖励20万,还包大学四年学费。
妈,我会赚够手术费的。林墨在心里默念。他想起昨天晚上在县医院走廊看到的场景:母亲躺在病床上,手里攥着一张皱巴巴的购物清单,还在念叨杂货店的洗衣粉该进货了,嘴角却因为胃痛忍不住抽搐。那一刻,他觉得自己必须抓住所有能抓住的钱,哪怕是一条没人走的路。
接下来的几天,林墨成了樟城一中的传奇。老师找他谈话,同学围着他问原因,连校长都亲自找他喝茶,劝他珍惜机会。可林墨只是重复着想再考一次,然后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用那部二手诺基亚手机查资料——这手机是他去年生日时母亲咬牙买的,屏幕裂了道缝,按键都有些失灵,但能上wap网。
每天深夜,他都会躲在县医院的走廊里,借着廊灯的光,在笔记本上抄录各地高中的复读政策:河南某民办高中,清北录取奖15万,省状元加10万;湖南某中学,复读免学费,每月补贴1200元,考上清北再奖20万;江西某重点中学,复读生若能提高50分以上,额外奖励5万……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学校名称、奖金数额、联系方式,每一个数字都像是希望的火苗。
林墨,你怎么又来了护士站的王护士认识他,每次看到他在走廊里蹲到半夜,都会递一杯热水过来,你妈今天状态好多了,还说等她出院,给你做你最爱吃的红烧肉。
林墨接过热水,指尖传来暖意。他抬头看向母亲病房的门,灯光从门缝里漏出来,柔和又刺眼。谢谢王姐,他低声说,我再陪我妈一会儿。
病房里,李兰已经睡着了,眉头却还皱着。林墨轻轻推开门,走到床边,把母亲露在外面的手放进被子里。母亲的手很凉,指节上有很多老茧——那是常年开杂货店搬货、算账磨出来的。他想起小时候,母亲总把最好的菜夹给他,自己却吃咸菜;冬天他的手冻得通红,母亲会把他的手揣进自己怀里暖着。
妈,再等等我。林墨在母亲耳边轻声说,明年,我一定让你好好做手术,再也不用为钱发愁。
窗外,樟城的夜空只有几颗星星,远处传来杂货店关门的铁门声。林墨握紧了手里的笔记本,上面的每一个数字,都成了他接下来一年的目标。他知道,这条路很难走,甚至会被人误解,但为了母亲,他别无选择。
第二章
制度漏洞(2009年·邻省精英中学)
2009年7月,林墨背着一个旧帆布包,站在邻省精英中学的校门口。这所学校坐落在省会城市的郊区,校门气派得像座城堡,门口挂着省级示范性高中清北生源基地的牌子,红底黄字,格外醒目。
帆布包里装着三样东西:2009年的高考成绩单(全省第五)、整理好的各校奖学金政策数据表,还有一份拟好的对赌协议。出发前,他去医院看了母亲——化疗已经做了三次,母亲的头发掉了不少,但精神好了很多,她拉着林墨的手说:墨墨,要是太累了就回来,妈没关系的。林墨笑着说:妈,我这次去是为了拿更多奖金,你放心,我不累。
精英中学的招生办在行政楼三楼,林墨刚走进办公室,就看到一个穿着西装的中年男人坐在办公桌后,手里翻着一叠成绩单——正是招生主任赵伟。赵伟抬头看到林墨,推了推眼镜,问:同学,你是来咨询复读的
是的,赵主任。林墨把成绩单递过去,我叫林墨,2009年高考全省第五,想在贵校复读。
赵伟接过成绩单,眼睛亮了一下:全省第五不错啊!可惜了,差三分就是省状元。他翻了翻手里的招生手册,按我们学校的规定,全省前十复读免学费,每月补贴1000元生活费。要是明年能考上清北,再奖励12万。
林墨没接话,而是从帆布包里掏出那张数据表,放在赵伟面前。表格上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了近三年各省重点中学的复读奖金政策:河北某中学清北奖20万,河南某中学省状元奖30万,湖南某中学清北加省状元奖35万……赵主任,林墨指着表格上的数字,根据贵校2008年的招生章程第7条第2款,‘复读生若考取省状元,奖金翻倍’。如果我明年能考全省第一,是不是意味着,清北奖金12万,加上省状元翻倍,总共24万
赵伟愣了一下,显然没料到这个学生会把学校的章程研究得这么透彻。他拿起招生手册翻到第7条,确认了一遍,然后抬头看向林墨:是这个规定,但你怎么保证明年能考省状元全省第五和全省第一,差的可不止一点。
我可以签对赌协议。林墨从帆布包里拿出那份拟好的协议,推到赵伟面前,如果明年我没考进全省前三,奖金折半;如果没考上清北,只拿基本生活费,不拿奖金。但如果我考了省状元,除了24万奖金,我希望贵校能额外承担我母亲接下来的化疗费用——我妈得了胃癌,还在治疗。
赵伟拿起协议,仔细看了起来。协议写得很规范,条款清晰,甚至连省前三清北录取的界定标准都写得明明白白。他抬头看向林墨,这个19岁的少年脸上没有丝毫慌张,眼神坚定,反而让他有些佩服——一般的学生来复读,都是求着学校给政策,可这个林墨,却像个谈判专家,有理有据,还带着一股破釜沉舟的勇气。
你为什么这么有把握赵伟问。
我研究过近五年的高考真题,也分析过各省状元的分数构成。林墨说,2009年我故意在理综和语文上扣了一些分,就是为了保留提升空间。明年我只要正常发挥,省前三没问题,省状元也有很大机会。
赵伟心里吃了一惊——故意控分这孩子不仅聪明,还这么有城府。他沉默了一会儿,又问:你为什么不选择河北或者河南的学校他们给的奖金更高。
因为贵校的教学资源更好。林墨坦诚地说,我需要好的老师和复习资料,才能保证明年考出好成绩。而且,贵校离我家不算太远,我周末可以回去看我妈。
赵伟点了点头,心里已经有了决定。精英中学这几年一直在和邻省的几所高中竞争清北生源,要是能招到一个有把握考省状元的学生,明年的招生宣传就有了底气。他拿起笔,在协议上签了字:可以,就按你说的来。另外,学校给你预付3万安家费,明天就可以打到你卡上,你先去安排你母亲的治疗。
林墨心里松了一口气,他站起来,对着赵伟鞠了一躬:谢谢赵主任。
离开精英中学后,林墨没有立刻回家,而是去了附近的银行,把3万安家费转到了医院的缴费账户上。然后他给母亲打了个电话,说:妈,学校给了我一笔补贴,你不用操心医药费了,好好治病就行。电话那头,母亲的声音带着哽咽:墨墨,你别太累了,妈……
妈,我不累。林墨打断母亲的话,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轻松,我在这边挺好的,老师同学都很照顾我。等周末我回去看你,给你带你爱吃的苹果。
挂了电话,林墨站在银行门口,看着来往的人群,心里却没有想象中的轻松。他知道,这只是开始——接下来的一年,他不仅要复习备考,还要时刻关注其他学校的政策变化,确保自己的计划万无一失。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林墨又陆续走访了另外四所重点中学。每到一所学校,他都会拿出自己的成绩单、数据表和对赌协议,和招生主任谈判。有的学校拒绝了他的要求,有的学校则开出了更优厚的条件——其中一所民办高中甚至承诺,只要他考出省状元,除了30万奖金,还赠送一套县城的房子。
data-fanqie-type=pay_tag>
但林墨最终还是选择了精英中学。他知道,奖金固然重要,但稳定的教学资源和离家近的便利,对他来说更关键。而且,他不想把自己逼得太紧——如果同时和多所学校签约,一旦出了差错,后果不堪设想。
2010年6月,高考结束。林墨走出考场时,心里已经有了底。7月,成绩公布——全省第二,比省状元差了3分。虽然没拿到省状元,但清北的录取通知书还是如期而至。
精英中学的颁奖仪式上,校长亲自给林墨颁发了24万奖金(清北12万+省前三额外12万)。校长拍着他的肩膀,凑到他耳边说:林墨,明年还来吗要是你能考省状元,我们给30万,再给你母亲安排最好的医院。
林墨接过奖金支票,看着上面的数字,心里却有些复杂。这一年,母亲的化疗很顺利,医生说恢复得很好,再做两次化疗就可以停药了。24万奖金,加上之前的3万安家费,足够支付母亲的所有治疗费用,甚至还有结余。他是不是可以停下来,去读清华了
可他又想起了那些偏远地区的学生——去年他在县城网吧查资料时,看到一个帖子,说某山区中学的学生因为没有好的复习资料,每年能考上本科的都没几个。他想起自己的童年,要是没有母亲咬牙供他读书,他可能也走不到今天。
校长,我再考虑考虑。林墨说。他知道,自己心里的某个地方,已经开始悄悄改变了。
第三章
沉睡的学霸(2013年·城南中学)
2013年9月,城南中学的高一(3)班教室里,风扇在头顶嗡嗡地转着,讲台上的数学老师正在讲函数题,下面的学生大多低着头记笔记。只有教室后排靠窗的位置,一个男生趴在桌子上,睡得正香,嘴角还挂着一丝口水。
喂,你看他,每天上课都睡觉。坐在前排的女生悄悄回头,指着那个男生对同桌说,听说他是复读生,都复读好几年了。
真的假的复读生怎么会来我们班同桌小声问。
我听班主任说的,他叫林墨,好像以前还考过全省第二呢!
全省第二那为什么还复读难道是脑子有问题
议论声不大,却还是传到了林墨耳朵里。他迷迷糊糊地抬起头,揉了揉眼睛,看向黑板上的函数题——y=ax+bx+c,求顶点坐标。他打了个哈欠,又趴在桌子上,继续睡觉。
这已经是林墨复读的第五年了。2010年拿到精英中学的奖金后,他原本打算去读清华,可母亲却劝他:墨墨,你要是还想考更好的成绩,妈支持你。反正妈现在身体也好多了,不用你操心。其实林墨知道,母亲是怕他因为家里的事耽误了前途,想让他再拼一次。
后来的几年,他换了三所学校,每所学校都能拿到20万左右的奖金。母亲的病彻底好了,还在县城开了家小超市,生意不错。按理说,他已经不用再为钱发愁了,可他却停不下来——不是因为贪心,而是因为他发现了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很多偏远地区的学生,明明很努力,却因为没有好的复习资料、没有优秀的老师,始终考不出好成绩。
2012年,他在一所县城中学复读时,认识了一个叫陈阳的学生。陈阳每天凌晨四点就起床背书,晚上学到十二点,可成绩始终在二本线徘徊。林墨问他为什么,陈阳说:我们老师都是老教师,讲题还是老方法,很多新题型都不会。而且我们的复习资料都是盗版的,有错别字不说,还有很多题都过时了。
那天晚上,林墨翻来覆去睡不着。他想起自己这几年复读,接触到的都是最好的教学资源——精英中学的老师都是省特级教师,复习资料都是最新的真题汇编,还有专门的心理辅导老师。可像陈阳这样的学生,却连一本正版的复习资料都买不起。
从那以后,林墨开始有意识地收集各地的高考资料——真题、模拟题、老师的讲义、复习计划,甚至还有不同学校的教学方法。他把这些资料整理成数据库,储存在自己的笔记本电脑里。为了收集更多资料,他不得不经常熬夜,白天自然就没精神上课,只能在课堂上补觉。
林墨!你给我站起来!数学老师终于忍无可忍,手里的粉笔头嗖地一下扔了过来,正好砸在林墨的背上。
林墨猛地站起来,睡眼惺忪地看着老师。
黑板上这道题,你给我解出来!老师指着黑板上的函数题,语气严厉。
全班同学都转过头,看着林墨,眼里带着看热闹的神情。林墨揉了揉眼睛,走到黑板前,拿起粉笔,没多想就开始写:顶点坐标公式是(-b/2a,(4ac-b)/4a),代入数据的话……他边写边说,不到一分钟就解出了答案。
老师愣了一下,又指着另一道题:那这道呢二次函数与x轴的交点坐标。
林墨拿起粉笔,继续写:令y=0,解方程ax+bx+c=0,判别式Δ=b-4ac,若Δ>0,有两个不同的交点,坐标是((-b+√Δ)/2a,0)和((-b-√Δ)/2a,0);若Δ=0,有一个交点……
他写得又快又准,甚至还补充了判别式的三种情况。全班同学都看呆了,连老师都忍不住点了点头。林墨放下粉笔,正准备回座位,突然想起了什么,又在黑板的角落里写了一行字:2013年城南中学复读生奖金政策:清北25万,省前三加3万,物理满分加2万。
写完,他才回到座位上,继续趴在桌子上睡觉。教室里鸦雀无声,过了好一会儿,才有同学小声说:他好像……真的很厉害。
那天下午放学后,班主任李老师把林墨叫到了办公室。李老师是个五十多岁的老教师,头发已经花白,手里拿着一杯热茶,递给林墨:林墨,我知道你有本事,可你也不能总在课堂上睡觉啊。你要是有什么困难,跟老师说,老师帮你想办法。
林墨接过热茶,心里一暖。他知道李老师是真心为他好,可他不能说自己的计划——说了,可能会被当成疯子。李老师,对不起,他低声说,我晚上要帮我妈看超市,所以白天没精神。我以后会注意的。
李老师叹了口气,没再多问。他知道林墨家里的情况,也知道林墨是个懂事的孩子。你要是有不懂的题,随时来找我。李老师说,你的底子好,要是好好学,肯定能考个好成绩。
离开办公室后,林墨没有回家,而是去了学校附近的一家网吧。他打开自己的数据库,开始更新最新的高考政策——2013年,有五所学校提高了复读生奖金,其中一所民办高中甚至把清北奖金提到了30万。他还整理了最近收集到的十所偏远地区中学的教学资料,发现这些学校的复习计划普遍滞后,很多新政策都没落实。
再等等,林墨看着屏幕上的数据,心里默念,等我收集足够多的资料,一定能帮到那些学生。
网吧里很吵,烟雾缭绕,可林墨却觉得很安心。他知道,自己走的这条路虽然奇怪,但总有一天,会有意义。
第四章
资本游戏(2016年·教育集团招商会)
2016年5月,省会城市的国际会展中心里,一场教育招商会正在举行。会场里摆满了展台,每个展台上都挂着清北生源基地高考状元摇篮的牌子,穿着西装的工作人员忙着向来往的校长、教育局长介绍自己的学校。
林墨穿着一身黑色西装,站在启智教育集团的展台前,手里拿着一台笔记本电脑,屏幕上显示着近八年高考真题大数据分析的PPT。他今年26岁,已经复读了八年,脸上少了几分少年的青涩,多了几分沉稳。
启智教育集团是最近几年兴起的民办教育集团,正在筹备上市,急需更多的清北录取人数来装点财报。一个月前,集团的招生总监找到了林墨,开出了史无前例的条件:只要林墨能在2016年高考中为集团旗下的启智中学考上清北,就奖励50万奖金,还邀请林墨担任集团的高考顾问,月薪3万。
林墨没有立刻答应,而是提出了一个条件:允许他以高考顾问的名义,同时为另外两所县城中学提供教学指导。启智教育集团的总监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答应了——对他们来说,只要能拿到清北名额,这点让步不算什么。
这位校长,您看,林墨指着屏幕上的图表,对一位来自县城中学的校长说,这是近八年的作文命题趋势,明显有政治导向周期——2008年是汶川地震,作文题是‘坚强’;2012年是十八大,作文题是‘诚信’;2015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作文题是‘铭记历史’。2016年是建党95周年,作文题很可能会围绕‘理想’‘信念’展开。
那位校长凑到屏幕前,仔细看着图表,频频点头:林顾问,你说得有道理!我们学校的老师也分析过作文题,可没你这么细致。那理综呢理综压轴题有什么规律吗
理综压轴题大多出自北师大出版社的《高考真题分类汇编》和华东师大出版社的《高考冲刺30天》,林墨点击鼠标,屏幕上出现了一张表格,这是近五年理综压轴题的来源统计,您看,北师大出版社的占了42%,华东师大的占了35%。只要让学生重点做这两本书上的题,理综压轴题至少能拿到80%的分数。
校长眼睛一亮,连忙拿出手机,对着屏幕拍照:林顾问,太感谢你了!我们学校的学生就是理综差,要是能把压轴题搞定,升学率肯定能提高不少。他犹豫了一下,又说:林顾问,能不能请你抽空去我们学校一趟,给老师和学生们做个讲座我们愿意付报酬。
报酬就不用了,林墨笑着说,我可以去给学生们讲课,但我有个条件——希望贵校能把多余的复习资料捐给山区的学校。那些学校的学生,连一本正版的复习资料都没有。
校长愣了一下,随即用力点头:没问题!我们学校每年都有很多旧资料,扔了可惜,捐给山区学校正好!
那天的招商会,林墨忙得不可开交。有十几位校长来找他咨询高考政策,还有三所学校当场和他签订了高考顾问合同,邀请他去做教学指导。启智教育集团的总监看在眼里,心里乐开了花——他没想到,林墨不仅能带来清北名额,还能为集团吸引这么多合作学校。
晚上,林墨回到自己的出租屋。出租屋里很简单,只有一张床、一张桌子和一个书架,书架上摆满了各种高考资料和书籍。他打开电脑,更新自己的创业计划书——这几年,他已经积累了260万奖金,母亲的超市也开得很好,不用他操心。他的目标,已经从赚钱变成了搭建在线教育平台,让偏远地区的学生免费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
咚咚咚——敲门声响起。林墨打开门,看到母亲李兰站在门口,手里提着一个保温桶。妈,你怎么来了林墨惊讶地问。
我来看看你,李兰走进屋,把保温桶放在桌子上,给你做了你最爱吃的红烧肉,还有你爱吃的青菜。你这孩子,总是吃外卖,对身体不好。
林墨打开保温桶,香味扑鼻而来。他拿起筷子,夹了一块红烧肉放进嘴里,还是熟悉的味道。妈,谢谢你。他低声说。
跟妈客气什么,李兰坐在床边,看着儿子,墨墨,妈知道你这些年一直在做什么。你要是想办那个在线教育平台,妈支持你。你爸要是还在,肯定也会支持你的。
林墨心里一酸,眼眶红了。他知道,母亲一直都懂他,只是没说破。妈,他说,我一定会把平台做好,让更多的学生能考上好大学。
李兰笑着点头,伸手摸了摸儿子的头:妈相信你。你要是缺钱,就跟妈说,超市里还有些积蓄。
不用,妈,林墨说,我这里还有钱,足够启动平台了。等平台上线了,我就接你过来,跟我一起住。
那天晚上,母子俩聊了很久。李兰给儿子讲超市里的趣事,林墨给母亲讲自己遇到的那些学生——陈阳考上了二本,现在在大学里当学生会主席;偏远山区的一个小女孩,因为看了他整理的复习资料,考上了县重点中学……
夜深了,李兰睡在沙发上,林墨坐在桌子前,继续完善创业计划书。屏幕上的启明教育平台四个字,在灯光下格外醒目。他知道,这条路还很长,但他已经准备好了。
第五章
觉醒(2022年·高考考场)
2022年6月7日,高考第一天。樟城县的高考考场外,挤满了家长,他们手里拿着矿泉水、纸巾,脸上满是焦虑。林墨背着一个小书包,走进考场——这是他第14次走进高考考场,今年他32岁。
考场里很安静,只有笔尖在纸上写字的沙沙声。林墨坐在靠窗的位置,看着试卷上的题目,心里却没有以前的紧张,反而有些平静。他快速地答着题,语文、数学、理综……每一道题都很熟悉,像是刻在脑子里一样。
答到一半时,林墨突然觉得很累。他放下笔,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睛。这些年的画面,像电影一样在他脑海里闪过:2008年,第一次看到母亲的诊断书,心里的绝望;2009年,在精英中学谈判时,心里的忐忑;2013年,在城南中学课堂上睡觉,听到同学的议论;2016年,在招商会上,看到校长们期待的眼神;还有那些他帮助过的学生,发来的感谢信……
林墨,你怎么还在复读你都32岁了,还不结婚生子,是不是有问题你就是个疯子,放着清华不上,天天考高考。这些年,外界的质疑声从未停过,连母亲有时候也会劝他:墨墨,差不多就行了,找个工作,成个家,妈就放心了。
他也想过放弃。2020年,双减政策出台,很多学校的复读生奖金开始缩水,有的学校甚至取消了复读生奖金。2021年,新高考改革开始实施,选科制度让他之前积累的很多资料都失去了作用,他不得不重新研究命题规律。那段时间,他每天只睡四个小时,头发掉了很多,体重也下降了十几斤。
叮铃铃——考试结束的铃声响起。林墨睁开眼,看着试卷上还没答完的作文题,题目是理想与现实。他拿起笔,却不知道该写什么。理想是什么是当年为母亲赚手术费的决心,还是现在想帮更多学生的愿望现实是什么是自己32岁还在复读,还是外界的质疑和不解
他想起了2008年的那个夏天,自己站在樟城一中的布告栏前,看着那张高考喜报,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赚钱,给母亲治病。那时候的理想,很简单,也很纯粹。后来,他赚够了钱,却发现还有很多人需要帮助——那些像陈阳一样的学生,那些在山区里渴望知识的孩子。
我的理想曾是解一道关于生命与金钱的难题,却发现答案不在分数里。林墨在作文纸上写下这句话。他想起自己走访过的178所中学,想起那些学生眼里的渴望,想起那些老师无奈的眼神。十五次高考经历告诉我,教育不该是场金钱游戏,也不该是少数人的特权。每一个努力的孩子,都应该有机会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都应该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
写完最后一个字,林墨放下笔,看着作文纸,心里突然轻松了很多。他知道,自己该停下来了——不是因为累了,而是因为他找到了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走出考场时,夕阳正好。考场外,母亲李兰拿着一瓶矿泉水,站在人群里,看到林墨,连忙走过来:墨墨,考得怎么样累不累
林墨接过矿泉水,笑着说:妈,我考得很好。而且,我决定了,今年考完,我就不复读了。
李兰愣了一下,随即笑了,眼里闪着泪光:好,好,不复读了。妈支持你。
林墨知道,母亲等这句话,等了很多年。他拉着母亲的手,慢慢走在回家的路上。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远处传来孩子们的笑声。林墨心里想着:接下来,该开始新的旅程了。
第六章
创业计划书(2023年·清华招生办)
2023年6月,林墨的高考成绩出来了——全省第九,清北的录取分数线刚好够。几天后,清华招生组的王主任找到了林墨,约他在樟城县的一家咖啡馆见面。
王主任今年五十多岁,戴着一副金边眼镜,看起来很儒雅。他看着林墨,叹了口气:林墨同学,我们学校关注你很多年了。从2008年你考全省第三,到今年你考全省第九,你一共参加了15次高考。学校决定,破格录取你,但希望你能结束这种复读的生活,好好完成学业。
林墨笑了笑,没有立刻回答,而是打开了自己的笔记本电脑,把屏幕转向王主任:王主任,谢谢您的好意。但在回答您之前,我想请您看一样东西。
屏幕上,是启明教育平台的数据库界面——32万道高考真题和模拟题,每道题都标注了考点、难度系数、正确率,还有详细的解析;178所中学的教学资料,包括教案、课件、复习计划;还有近千名偏远地区学生的学习数据,记录着他们的薄弱环节、进步情况。
这是我用15年时间积累的教育数据库,林墨指着屏幕说,这里面的每一道题、每一份资料,都是我从各地的学校、老师那里收集来的。我还开发了一个智能分析系统,能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生成个性化的复习计划,推荐适合他们的题目。
王主任惊讶地看着屏幕,手指在键盘上滑动,仔细看着数据库里的内容。这些数据……都是你一个人收集整理的他问。
是的,林墨说,这15年,我不仅在复读,还在走访各地的中学。我去过偏远的山区,也去过贫困的县城,我看到很多学生因为没有好的资料、没有好的老师,明明很努力,却考不出好成绩。有个叫小花的女孩,住在大山里,每天要走两个小时的山路去上学,她的梦想是考上师范大学,回来当老师,可因为没有复习资料,她连县重点中学都没考上。
林墨的声音有些哽咽:王主任,我之所以复读15年,不仅是为了给我妈赚手术费,更是为了收集这些资料,搭建一个在线教育平台。我想让像小花这样的学生,能免费使用这些资料,能听到最好的老师讲课,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
他调出创业计划书,推到王主任面前:这是‘启明教育平台’的创业计划书。我打算用这15年积累的260万奖金作为启动资金,搭建一个公益在线教育平台,邀请清华、北大的老师和学生来做讲师,免费为偏远地区的学生提供课程和辅导。我还想和各地的学校合作,建立线下学习中心,让学生能有地方上网学习。
王主任拿起创业计划书,仔细看了起来。计划书里写得很详细,包括平台架构、资金分配、师资招聘、推广计划,甚至还有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他抬头看向林墨,眼里满是敬佩:林墨同学,我没想到,你复读15年,是为了这个。你的想法很好,也很有意义。
他沉默了一会儿,又说:清华有个教育科技创新孵化基地,专门支持大学生的教育创业项目。如果你愿意,学校可以为你提供场地、技术和资金支持,还可以推荐清华的老师和学生加入你的团队。
林墨愣住了,他没想到清华会这么支持他的项目。真的吗他问,声音里带着激动。
当然是真的,王主任笑着说,教育的本质,就是让更多的人获得知识,实现梦想。你的平台,正好符合这个理念。我们需要你这样的人,为教育公平做贡献。
那天下午,林墨和王主任聊了很久。他们聊平台的技术开发,聊师资招聘,聊如何和偏远地区的学校合作。林墨知道,自己的梦想,终于要实现了。
离开咖啡馆时,阳光正好。林墨拿出手机,给母亲打了个电话:妈,告诉你个好消息。清华不仅要录取我,还支持我做启明教育平台。以后,我可以帮更多的学生了。
电话那头,母亲的声音带着哽咽:好,好,墨墨,妈为你骄傲。
林墨挂了电话,抬头看向天空。蓝天白云,阳光明媚。他知道,接下来的路还很长,但他不再是一个人——有母亲的支持,有清华的帮助,还有那些期待知识的学生,他一定能把启明教育平台做好。
第七章
启明之光(2024年·启明教育总部)
2024年9月,启明教育平台正式上线。总部设在清华科技园,办公室里摆满了电脑和文件,十几名员工正在忙碌地工作——有清华的研究生,有经验丰富的老师,还有来自偏远地区的大学生志愿者。
林墨坐在办公桌前,看着电脑屏幕上的平台数据:上线第一天,就有5000多名学生注册,100多所偏远地区的学校申请合作。他拿起手机,看到一条用户反馈,是来自大山里的小花:林老师,谢谢你们的免费课程,我考上县一中了!以后我也要像你一样,帮助更多的人。
林墨笑了,眼里闪着泪光。他想起2018年,第一次去小花家的时候,小花家住在大山深处,房子是土坯房,家里连一台电脑都没有。小花说:林老师,我想考师范大学,可是我连一本好的复习资料都没有。那天,林墨把自己整理的复习资料送给了小花,还教她怎么用手机上网查资料。
现在,小花终于考上了县一中,离她的梦想又近了一步。林墨知道,这就是他做启明教育平台的意义——不是为了赚钱,不是为了名气,而是为了让更多像小花这样的孩子,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
林总,清华的王主任来了。助理走进办公室,说。
林墨连忙站起来,走到门口迎接王主任。王主任手里拿着一个奖杯,笑着说:林墨,恭喜你!‘启明教育平台’在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获得了金奖,这是奖杯。
林墨接过奖杯,奖杯上刻着两行小字:致所有被困在系统里的追光者——你可以走出属于自己的路。他想起母亲手术成功那天,医生说的话:有时候最长的弯路,反而是唯一的捷径。
是啊,15年的复读,看起来是一条弯路,可正是这条弯路,让他积累了足够的资金和资料,让他找到了自己真正的梦想。如果当初他直接去读清华,可能就不会有今天的启明教育平台,也不会有这么多孩子因为他而受益。
王主任,谢谢您。林墨说,也谢谢清华对我的支持。没有你们,就没有‘启明教育’的今天。
不用谢,王主任说,这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接下来,学校会继续支持你,我们还会组织清华的学生去偏远地区做支教,和‘启明教育’一起,为教育公平做贡献。
林墨点了点头,看向窗外。清华园里的银杏树叶已经黄了,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地上,像金色的地毯。他想起2008年的那个夏天,自己站在樟城一中的布告栏前,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赚钱,给母亲治病。而现在,他的心里有了更大的梦想——让每一个努力的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都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启明教育,点亮未来。林墨在心里默念。他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但他相信,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让更多的孩子,因为教育而改变命运。
办公室里,员工们还在忙碌地工作,键盘敲击声、电话铃声、讨论声交织在一起,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林墨拿起奖杯,轻轻放在办公桌上。奖杯上的字,在阳光的照耀下,格外醒目。
他知道,这条路上,还有很多挑战,但他不会退缩。因为他相信,教育的力量是无穷的,而每一个追光者,终会成为别人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