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标题?分明是戏台子上说书先生为了骗几个赏钱,惊堂木一拍,扯着嗓子喊出的噱头!粗俗!
《一招教你》——这不就是街头卖艺的耍蛇人,胸口拍得山响,对着围观的百姓许下的廉价承诺吗?轻浮!
《含泪讲述》——这这简直就是茶馆里妇人嚼舌根的腔调,毫无庄重可言!鄙俗!
然而,荒谬的是,当他将这些词语在心中默念时,竟真的不受控制地产生了一股想要看下去的欲望
他惊恐地发现,这些看似下三滥的词汇组合在一起,确实带着一种他无法理解,却又无法抗拒的魔力。
“殿殿下”苏明哲的嘴唇哆嗦着,“这这这岂不是毫无体统,与街头巷尾的说书卖唱何异?我等我等读书人的脸面”
“我们办这份报纸,是为了什么?”李辰安淡淡地问道。
“自自然是为了宣扬殿下仁德,教化万民,明辨事理。”苏明哲下意识地答道。
“说得好,是为了教化,为了让更多人明白我们的道理。”李辰安点了点头。
“那先生以为,一篇锁在锦盒里的绝世文章,和一段在市井中人人传颂的劝善歌谣,哪一个传得更广,教化的人更多?”
苏明哲闻言一怔,这个问题,他从未想过,但答案却不言而喻。
“舆论阵地,我们不去占领,敌人就会去占领。”
“一份成功的报纸,要做的不是孤芳自赏,而是要像水一样,无孔不入地渗透到每一个人的生活里。”
“我们要用最通俗的语言,讲他们最关心的事,然后,在这些事里面,夹带上我们的私货!”
苏明哲怔怔地看着手中的草稿,又看了看李辰安那张挂着坏笑的脸。
“老臣明白了。”苏明哲深吸一口气,对着李辰安,深深一揖。
“等等”李辰安叫住苏明哲,指着报纸一角:“想要让他们像上瘾一样天天追着买,我们还缺一个拳头产品。”
“就在这儿,搞个厕上奇闻呸,叫三国演义专栏,每天就登一小段故事,吊着他们的胃口。”
他清了清嗓子,将自己魔改过的、更适合这个世界背景的三国故事大纲,简要地说了一遍,从黄巾起义天下大乱的背景,到桃园三结义的兄弟情深,再到温酒斩华雄的英雄盖世。
苏明哲这位老学士听得是如痴如醉,他抚掌大赞:“妙啊!殿下之才,真乃天人!此故事格局宏大,英雄辈出,若能成书,必将流芳百世!”
于是,由李辰安提供核心创意,苏明哲组织城中几位文人进行再创作的《三国演义》在日报上连载,就这么草率而又迅速地定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