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节相呼应,依此创作的,十六-17号方案,和十六-23号方案还能再调整调整。
一边思索着,丁陆一边从尼嘉面具中钻出来。
周围却不再是连绵金山。
而是一座宏伟庞大的图书馆。
圣主宝库就算有金山宝海,也不可能一百多年也收拾不完。
在所有宝物都归门别类放好后,丁陆的活动重心自然就转移到了书房这里。
不仅把面具转移了过来,就连宝库中的那台用来计时的浑天仪也让丁陆想办法搬了过来。
此时,圣主书房早就不是百年前的那副模样了。
所有书籍被丁陆按照派别、门类规整成数摞。
在角落中,还摆着几幅残缺的壁画、卷轴、雕塑……来自不同文明,有着不同的雕塑、绘画技法,却无一例外全都是一个有着龙须刘海的小女孩形象。
这百多年,丁陆的大多精力都花在了整理魔力体系上,也就是法术背后运行规律。
因为没办法施法,丁陆没办法通过实验验证书中的内容。
只能依靠更加繁琐的办法:
以圣主、八大恶魔、八仙这些著名巫师撰写的书籍笔记为基础,寻找不同流派、不同作者的书内对同一现象、同一魔咒的记录,总结共通之处,再通过这些共通之处反推,来验证书中的其它内容。
并最终总结出一套足以解释大多数“可信书籍”内魔咒和魔力现象的魔法体系。
说起来吓人,其实没那么复杂。
魔法不是科学,丁陆也不是在总结科学定理。
其实可以将种种魔法书籍看做“菜谱”,那么施法仪式就相当于切段、加盐、加醋、小火慢炖等流程,魔法就是成品佳肴。
而丁陆建立的魔法体系,也就相当于,总结出来:加盐会咸、花刀怎么切、怎么勾芡、火太大会糊……这些东西。
掌握了基本技法,自然就能自己创造菜谱。
不过饶是如此,丁陆也花了足足五年的时间,才总结出了一套勉强自洽的假说。又花了六个月,在假说下,设计出了十二套不同思路方向,能给予自己自由的“鬼影破解咒”。
时间都花在了汇总整合上。
魔力这东西,混沌的惊人。
因为曾搜刮天下,圣主书房中高品质古书极多,尤其是八仙和八大恶魔这些圣主熟人,圣主挖地三尺般寻来了他们的宝库、藏书。
就连波刚这样的从不写字的憨货,都愣是把她常用的盐罐子给找了过来——上面有她的奴仆铭刻的“波刚语录”。
八仙八魔,十六个顶级巫师,对魔力愣是有十六种诠释,还大多相互冲突。
不过有了第一次后,后续自然是越来越顺畅。
第二套魔力假说,丁陆只用了两年时间。第三套半年、第四套三个月……
到如今,基于假设的魔力体系,丁陆已经总结出了两百多套。
当然,其中大部分可能只是他的空想,连一点参考价值都没有。
但关键在于,丁陆在魔法设计领域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能够根据不同的条件、预设,随心设计、更改魔力假说和解咒方案。
只要等丁陆拥有了施法能力,哪怕这些假说体系一个都不对,丁陆也能轻车熟路的总结出正确的理论并快速上手。
不过此时从黑影王国中,出来,丁陆却并没有忙着去更改自己的方案。
而是开始了每次复活后的保留项目。
身轻体快的窜出了书房,去往了前殿,恶龙所在的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