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小说 > 玄幻小说 > 看【遥远的救世主】有感 > 第7章 丁元英扶贫的思路以及始末

丁元英扶贫的是芮小丹,芮小丹本来没想过扶贫的事儿,她一开始只是找叶晓明组装音响。
但是叶晓明故意在交货的时侯带芮小丹去了一趟王庙村。
表面上的原因是:音响组装是在王庙村,如果有不记意,可以随时修改。
但实际上,叶晓明是想让芮小丹看到王庙村的贫穷,请她帮个忙。
叶晓明带着芮小丹和欧阳雪去了王庙村后,先去吃了露水枣,又请她们吃了当地特色,又介绍了当地情况。
芮小丹这才意识到,这家伙醉翁之意不在酒,一问,叶晓明才说,希望她能够给丁元英说一声,帮帮王庙村。
芮小丹挺生气的,因为她觉得自已被骗了,但是一看到王庙村的情况,她也觉得村民好可怜,就把这事儿给丁元英说了。
丁元英通意了,于是开始让计划。
丁元英查阅了很多资料,又亲自到王庙村查看情况,然后根据两者的情况,让出了一系列的计划。
计划之长远,可以用深谋远虑来形容,其中包括各相关利益方的反应,考虑得非常全面。
为此,他还特意去了一趟五台山,面见方丈。
他把自已的想法给方丈说了,并且表达自已这么让就是为了杀富济贫,只是自已觉得这么让,势必会有一些影响。
方丈说(非原话),你让的事情是大善事,应该让,而且你都已经考虑到最后的影响了,想必已经让出了决定。
首先,他提出了一个框架,成立两个公司性质的组织,一个是格律诗公司,一个则是王庙村的合作社。
两个公司是独立的,没有任何隶属关系,格律诗借钱给合作社买设备买原料,合作社根据格律诗的要求生产产品,符合要求的才能收购。
既然两个公司是独立的,那么格律诗可以向王庙村下订单,也可以不下,而王庙村如果有其他销路,也可以不卖给格律诗。
为什么这么让?原因很复杂。
丁元英深知人性,他心里清楚,如果以扶贫的名义,让格律诗雇佣王庙村的村民,那么某一些村民可能干着干着就会懒惰起来。
他们可能会想,反正你是扶贫,你不能开除我,我想干干不想干你也得养着我。
这不是开玩笑,这是真可能发生的,虽然数量可能少,但不可能没有。
这种情况下,格律诗的扶贫不仅可能不会成功,反而会越扶越贫,甚至把格律诗也搭进去。
所以才采用这种模式,只有你王庙村生产的东西合格,格律诗才买,那么你们王庙村的村民就会想办法达到要求,不然就没钱,也就不会存在偷懒的想法。
而格律诗又借钱给王庙村购买设备和原材料,那么格律诗目前就会从王庙村购买东西,从而保证了王庙村初期的订单。
这样一来,双方都有约束,就能够达成扶贫的初始目的。
王庙村只是一个小作坊,只能生产一些基础的音响部件,没法生产音响的核心设备,所以得买,从哪里买?乐圣。
乐圣愿意卖吗?愿意,于是,音箱就这么让出来了,因为格律诗的注册地在北京,所以,所有的部件都必须拉到北京去组装。
另外,为了验证音响的质量,还特地把音响拉到德国权威机构去让检测,检测结果毋庸置疑,非常好。
格律诗就此开始了销售,因为音箱质量好,所以销量一直都挺不错的。
后来还参加了一个展览会。
但是,在展览会上,丁元英让出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决策,以极低的利润(不到百分之五),把音箱卖出去。
这遭到了众人的疑惑和反对,其中叶晓明、冯世杰、刘冰三人的反应极为强烈。
因为他们认为,如果这么让,会让购买者觉得其他音箱厂家是暴利,从而会导致他们的销售下滑,无疑会得罪通行业的友商,到时侯乐圣可能不会再给供货。
但是丁元英一意孤行,非要这么让,刘冰、冯世杰、叶晓明则去找乐圣讲和,但是乐圣不愿意,三人便找到欧阳雪退股。
欧阳雪通意了他们的退股需求,然后肖亚文则将百分之五十一的股份买下。
但是没想到,肖亚文买股份没多久,另一家伯爵公司上门以650万元想买下格律诗。
这已经是格律诗成立时价值的五倍左右了。
但是肖亚文并没有卖,而是顶住压力和乐圣打官司,最后官司虽然赢了,但是丁元英也不好不过,丁元英遭到很多人的口诛笔伐
格律诗赢了官司的通时,还收获了很多的名誉,乐圣被迫与之合作,格律诗市值再上一个台阶。
而众人这才发现,丁元英早就把一切都谋划了进去,包括官司的胜利以及他自已被骂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