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里的十一把镰刀
清晨五点半,乡间的雾气还未散尽,十一个身影已经走在田埂上。林小雨走在最前面,身后跟着十个身高参差不齐的男生,一行人踩着露水,向着那片金黄的麦田进发。
我再说最后一次,谁现在想退出还来得及。小雨转过身,倒着走路,面对这群城里来的大男孩,种地不是闹着玩的,会很苦很累。
班长都来了,我们怎么能临阵脱逃高高瘦瘦的陈斌推了推眼镜,他是班上的学习委员。
就是,说好了一起完成暑期实践,谁跑谁是小狗!胖乎乎的张伟明喘着气说,他已经走得满头大汗。
小雨笑着摇摇头。作为农业大学农学专业大三的班长,她本来只是随口一提想回家帮父母收麦子,没想到班上十个男生竟然全都表示要一起去。更没想到的是,系主任听说后,居然把这变成了一次暑期实践活动,还给了经费支持。
于是就有了眼前这一幕:一个农村姑娘,带着十个城里长大的男生,浩浩荡荡开往她家乡的小村庄。
看!那就是我家的麦田。小雨指着前方一片金黄。
男生们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一时间都安静下来。朝阳初升,万道金光洒在一望无际的麦田上,穗粒饱满的麦子随风起伏,宛如金色的海洋。远处青山如黛,几处农舍点缀其间,炊烟袅袅升起。
太美了...平日里最爱闹腾的赵小波喃喃道,第一次没有夸张地举起手机拍照。
小雨家的院子一下子塞进十一个人,顿时显得拥挤不堪。小雨父母——林大叔和林大妈——既高兴又发愁。高兴的是女儿带了这么多同学来帮忙,发愁的是怎么安排住宿。
男生们睡东屋,已经打好地铺了。小雨睡西屋。林大妈分配道,赶紧放下行李,吃早饭了!
早饭是简单的小米粥、馒头和咸菜,但也许是累了饿了,男生们吃得格外香。
这馒头怎么这么好吃李哲嘴里塞得满满地问。
自己家磨的面粉,当然和买的不一样。小雨笑道,慢点吃,别噎着。
饭后,林大叔带着大家来到仓库,拿出十一把镰刀。男生们好奇地传看着这些只在电影里见过的工具。
现在还有人用镰刀收麦子吗不是都用收割机城里长大的王嘉豪问。
大部分是用机器了,但咱家这块地地势不平,机器不好进。林大叔拿起一把镰刀,来,我教你们怎么用。
林大叔示范如何弯腰,如何握刀,如何挥动。男生们学得认真,但实际操作起来却状况百出。
高个子陈斌老是站得太直,没割几下就喊腰疼;胖胖的张伟明蹲不下去,索性坐在地上割;赵小波挥刀太猛,差点割到自己的腿;双胞胎兄弟刘山和刘海互相模仿错误的姿势;体育生孙毅力气太大,一刀下去连泥带土都掀起来了;文艺青年周宇轩割两下就站起来吟诗一首;IT男吴越试图分析挥刀的最佳角度和力度;富二代王嘉豪担心地问这活会不会让手长茧子;而老实人李哲则一言不发,埋头苦干,但速度慢得可怜。
小雨看着这场景,忍不住笑弯了腰。
笑啥呢班长快来指导一下啊!陈斌扶着腰喊道。
小雨走过去,一个个纠正动作:腰要弯下去,但不要太过,膝盖微微弯曲...手腕发力,不是用胳膊...刀口要平着过去...
轮到教李哲时,小雨发现他不是不会,是太小心了:你不用那么轻,麦秆没那么脆弱。
李哲点点头,加大力度,果然效率提高了。
最让人意外的是王嘉豪,这个一开始担心手长茧子的富二代,学得最快最好。不一会儿,他已经能熟练地割下一把把麦子。
可以啊嘉豪!小雨称赞道。
王嘉豪有点不好意思:我爷爷也是农民,小时候听他讲过怎么干活。
日头升高,温度上来了。才干了不到一小时,男生们已经开始喊累。
我的腰不是我的腰了...陈斌呻吟着。
我的手起泡了。赵小波展示他手心上的水泡。
我要中暑了...张伟明满脸通红地喘气。
小雨看看大家,拍拍手:好了,休息一会儿!我去拿水。
林大妈和小雨抬来一桶凉茶和一堆碗。男生们立刻围上来,一碗接一碗地喝。
这什么茶真好喝!周宇轩问。
薄荷甘草茶,解暑的。林大妈笑着说,累了吧城里孩子没干过这活,慢慢来。
休息过后,小雨重新分派任务:我们分成两组吧,一组继续割麦,一组负责把割下来的麦子捆起来。每半小时轮换一次,这样不会太累。
班长英明!大家欢呼起来。
工作又继续了。虽然慢,但麦田里渐渐堆起了一捆捆麦子。
中午,林大妈和小雨抬着两大篮子食物来到田边。
开饭啦!小雨喊道。
男生们立刻扔下镰刀围过来。午饭是简单的西红柿鸡蛋面,但每个人都吃得狼吞虎咽,仿佛这是他们吃过最美味的东西。
我从没觉得面条这么好吃过!张伟明已经吃了第三碗。
饭后有半小时的休息时间,大家找树荫地方躺下。不一会儿,鼾声就此起彼伏了。
下午的工作更加艰难。阳光毒辣,每个人都汗流浃背。水泡破了又起,腰酸背痛,但没有一个人说要放弃。
小雨看着这群城里男孩,心里暖暖的。她知道他们有多累,但没人抱怨,没人偷懒。就连最娇气的王嘉豪也在坚持着。
data-fanqie-type=pay_tag>
夕阳西下时,林大叔来检查进度,惊讶地发现他们已经收了将近一半的麦田。
不错不错!第一天就能干这么多,很好了!林大叔连连称赞。
听到表扬,男生们疲惫的脸上都露出笑容。
回院的路上,十个人互相搀扶着,唱着跑调的歌,惊起一路归巢的鸟儿。
晚饭后,小雨拿出医药箱,给大家处理手上的水泡和身上的小伤口。
班长好像妈妈啊。赵小波开玩笑说。
去你的!小雨轻轻拍了下他的头,明天还想不想活了不处理好伤口,感染了更难受。
院子里,林大叔帮林大妈洗脚,轻声问着:累不累明天别做饭了,让闺女去村里饭店订点。
林大妈笑着摇头:没事,孩子们爱吃我做的饭。
这一幕被男生们看在眼里,周宇轩轻声说:真好,我爸妈从来不会这样。
王嘉豪接话:我爸妈也是,各忙各的,好久没一起吃饭了。
夜晚,东屋里,十个男生躺在地铺上,却因为浑身酸痛睡不着。
我的胳膊抬不起来了。孙毅呻吟着。
我的腰已经不是腰了。陈斌接着抱怨。
我才惨好吧张伟明哭丧着脸,我这体重,弯腰割麦简直是酷刑!
李哲突然开口:但你们不觉得很有成就感吗看着那片我们收割的麦田。
一阵沉默后,赵小波说:确实,虽然累,但感觉很实在。
吴越突然坐起来:我们来算算效率吧!今天咱们十一个人,工作了八小时,扣除休息时间,实际工作约六小时。平均每人每小时收割......
睡觉!十个枕头同时砸向吴越。
第二天早晨,公鸡刚打鸣,东屋里就响起一片呻吟声。
起不来了...
我的腿不听使唤了...
谁拉我一把...
小雨已经在厨房帮妈妈准备早饭,听到东屋的动静,笑着摇头。她早知道会这样。
当男生们一瘸一拐地走出屋子,看到院子里已经摆好了早餐桌。金黄的玉米粥,香喷喷的葱油饼,还有几碟小菜。
吃完饭后有惊喜。小雨神秘地说。
饭后,小雨真的推出了一个惊喜——一辆拖拉机,后面挂着个板车。
这是我从邻居家借的。今天咱们不走路了,坐车去!小雨宣布。
男生们欢呼起来,争先恐后地爬上车。拖拉机突突突地启动,载着一车年轻人向麦田驶去。风迎面吹来,带来田野的清香,大家都兴奋地大叫。
第二天的工作比第一天顺利多了。大家逐渐掌握了技巧,效率明显提高。中间休息时,他们甚至有力气打闹了。
孙毅和陈比赛割麦,结果不相上下;张伟明发明了臀部移动法,坐着割麦,居然效果不错;周宇轩为大家朗诵自己写的麦田诗;赵小波则用麦秆编起了小动物。
小雨看着这群逐渐适应农村生活的大男孩,心里满是欣慰。她注意到李哲总是默默帮助动作慢的同学,王嘉豪会体贴地问她累不累,双胞胎兄弟配合默契,一个人割一个人捆,效率翻倍。
中午,林大妈不仅带来了食物,还带来了一大西瓜。
哇!西瓜!大家眼睛都亮了。
西瓜在井水里泡过,凉丝丝的。一刀切下去,咔的一声脆响,红瓤黑籽,诱人极了。
因为没有足够的碗,大家就围着西瓜,你一块我一块地拿着吃。汁水顺着嘴角流下,也顾不上擦,笑声在麦田里回荡。
下午,小雨提议:咱们来比赛吧分成两组,看哪组收割得快。赢的那组今晚不用洗碗!
好!大家一致同意。
通过猜拳,分成了两队。小雨、陈斌、张伟明、赵小波、李哲一队,另一队是剩下的五个人。
比赛开始,麦田里顿时热火朝天。割麦声、加油声、欢笑声此起彼伏。
最终,小雨这组以微弱优势获胜。输的那组不服气,约定明天再比。
傍晚收工时,大家惊讶地发现,剩下的麦田已经不多了。
照这个速度,明天下午就能全部收完!林大叔检查后高兴地说。
回院的拖拉机上,赢的那组得意洋洋,输的那组则谋划着明天的战略。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长长的,年轻人的笑声洒了一路。
晚饭后,按照赌约,输的那组洗碗。赢的人坐在院子里乘凉,享受胜利的喜悦。
小雨拿出吉他,轻轻弹唱起来。是一首关于田野和丰收的老歌。歌声悠扬,飘荡在夏夜的空气中。
男生们安静地听着,直到歌声结束,才鼓起掌来。
班长,你还有什么我们不知道的才艺赵小波惊讶地问。
小雨笑笑:多了去了,慢慢发现吧。
那天晚上,东屋里的谈话变成了对农村生活的感慨。
其实干农活也挺有意思的。陈斌说,虽然累,但心里踏实。
是啊,看着一片麦子被我们收割完,真有成就感。孙毅接话。
王嘉豪轻声说:我给我妈发了照片,她说我长大了。
我爸妈根本不信我能干农活。张伟明笑道,等我回去,非得瘦二十斤不可!
夜深了,谈话声渐渐低下去,取而代之的是均匀的呼吸声。星空下,这个小村庄安静地睡着了。
第三天,也是最后一天收割。大家早早起床,迫不及待地想完成这项任务。
也许是习惯了,疼痛感减轻了,动作更加熟练。麦子一片片倒下,被捆扎好,堆成一个个麦垛。
中午时分,最后一片麦子被收割完毕。大家站在田埂上,看着光秃秃的麦田和一堆堆麦垛,一种前所未有的成就感涌上心头。
我们做到了!小雨激动地说,眼睛湿润了。
十个男生围过来,不知谁先伸出手,接着十一只手叠在一起:耶!
林大叔和林大妈走过来,脸上洋溢着笑容:孩子们,辛苦了!今晚咱们庆祝一下!
回院的路上,拖拉机开得格外欢快。大家唱着歌,即使跑调也毫不在意。
晚饭果然丰盛,林大妈准备了满满一桌子菜,还有自家酿的米酒。
举杯时,林大叔说:谢谢同学们!你们帮了大忙了!
陈斌代表大家回答:叔叔阿姨才辛苦了,收留我们这么多天,还这么照顾我们。我们学到了很多,真的谢谢你们!
米酒下肚,气氛更加热烈。大家轮流说着这三天最难忘的时刻,笑声不断。
饭后,小雨宣布:明天休息一天,带你们去山里玩!
欢呼声几乎掀翻屋顶。
第四天,小雨真的带着大家进山了。不同于麦田的平坦,山路崎岖,但风景更加秀丽。溪水潺潺,鸟鸣阵阵,野花遍地。
在一处开阔地,大家坐下来休息。周宇轩又诗兴大发,朗诵起即兴创作来。赵小波则用草叶编起了小玩意。
下山时,他们发现了一条小溪,清澈见底。几个男生忍不住脱了鞋袜,跳进水里嬉戏起来。水花四溅,笑声在山谷间回荡。
回去的路上,大家虽然疲惫,但心情愉悦。这天的游玩是对三天辛苦劳动的最好奖励。
晚饭后,小雨组织了一个小型篝火晚会。大家围坐在一起,分享这次实践的感受。
我以前觉得粮食来得容易,现在才知道每一粒都来之不易。陈斌认真地说。
张伟明接话:是啊,我以后吃饭一定光盘,绝不浪费。
我喜欢这里的生活节奏,周宇轩说,慢而充实,不像城里总是急匆匆的。
王嘉豪轻声说:我感受到了以前从未有过的团结和友情。
李哲最后说:我觉得我们就像这片麦田里的麦子,虽然单棵很脆弱,但团结在一起就能迎风而立,收获丰收。
掌声中,小雨站起来:我也说几句。说实话,当初你们说要来,我挺担心的,怕你们适应不了,怕你们后悔。但这几天,你们的坚持、乐观和团结让我感动。谢谢你们,不仅帮了我家忙,更让我看到了青春最好的样子。
篝火噼啪作响,映照着十一张年轻的脸庞。不知谁先唱起了班歌,接着大家都跟着唱起来。歌声飘向夜空,星星仿佛也在倾听。
第五天清晨,到了离别的时候。大家收拾行李,把借来的东西归还,院子恢复原样,只是多了许多不舍。
林大妈准备了一大包特产让孩子们带回去:都是自家做的,别嫌弃。
林大叔挨个拍拍男生的肩膀:都是好小子!以后常来玩!
告别的时候,几个男生竟然眼圈红了。
叔叔阿姨,谢谢你们!我们一定会回来的!陈斌代表大家保证。
拖拉车载着十一个人驶向村口,那里有回城的大巴。
车上异常安静,没人说话。直到大巴来了,真正的离别时刻到来。
上车前,十个男生突然围住小雨,齐声说:班长,谢谢你带给我们这次难忘的经历!
然后每个人上前拥抱了她一下。
大巴启动,小雨站在路边挥手,直到车消失在视野中。她抹抹眼角,笑着自言自语:这帮家伙...
回程的大巴上,男生们没有睡觉,而是在热烈讨论着什么。
我们得做点什么,纪念这次实践。陈斌说。
做个相册吧我拍了好多照片和视频。赵小波建议。
还可以写篇文章,投给校报。周宇轩接话。
王嘉豪突然说:我觉得我们可以为小雨家做点实事。她家条件一般,咱们能不能帮他们拓宽麦子的销路
这个提议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
于是,在回校的路上,一个帮助小雨家卖麦子的计划逐渐成形:IT男吴越负责建网店;文艺青年周宇轩负责写宣传文案;赵小波负责制作视频;社交达人陈斌负责联系销售渠道;其他人也都各自认领了任务。
回到学校后,他们立即行动起来。令小雨惊讶的是,一周后,十个男生竟然真的搭建起了一个线上销售平台,还联系了几家有机食品店。
更让人惊喜的是,系主任听说后,不仅把这次实践列为优秀案例,还帮忙联系了学校食堂优先采购小雨家的麦子。
一个月后,小雨接到家里的电话。林大叔兴奋地说:闺女,你的同学们太能干了!咱家的麦子不仅全卖出去了,价格还比往年高不少!明年咱们可以多种些了!
小雨又惊讶又感动,立刻在班级群里发了条消息:谢谢你们!我爸妈高兴坏了!
群里顿时炸开了锅:
班长终于发现了!
惊喜成功!
咱们班的麦子项目正式启动!
明年再去收麦子!
大四那年,这个由十一个年轻人开始的麦子项目已经扩展到了整个专业,帮助了附近好几个村庄的农民销售农产品。他们的故事还被当地媒体报道,引起了不小反响。
毕业前夕,十一个人再次聚在一起。这次不是在麦田,而是在学校附近的小餐馆。
时间过得真快,马上就要毕业了。小雨感慨道。
但我们的麦子项目会继续下去,陈斌说,已经和学弟学妹交接好了。
张伟明拍拍自己小了一圈的肚子:说起来,那次收麦子后,我真的瘦了二十斤!
大家笑起来,回忆起三年前的那个夏天。
那是我大学最难忘的经历。李哲轻声说。
周宇轩点头:是啊,不仅收获了友情,还找到了人生的方向。他毕业后准备去农村支教。
王嘉豪接着说:我也改变了以前很多想法。现在我在自家公司里推行‘农业帮扶计划’。
每个人都说了那段时间对自己的影响。令人惊讶的是,那次实践或多或少改变了每个人的人生轨迹。
最后,小雨举起杯:敬我们的青春!敬那片麦田!敬永远的友谊!
干杯!十一个杯子碰在一起,清脆的声响仿佛三年前麦田里的笑声。
毕业后,大家各奔东西,但每一年,在麦子成熟的季节,他们都会尽量回到那个小村庄,回到那片麦田。
有时候是十一个人全部到齐,有时候只有几个。但无论多少,林大叔和林大妈都会热情地招待这些孩子们。
岁月流逝,每个人都在成长、变化。有人继续深造,有人成家立业,有人追逐梦想。但那片金黄的麦田,始终是他们心中的净土,是青春最美好的见证。
又是一个麦收季节,小雨带着自己三岁的女儿回到家乡。麦田里,几个熟悉的身影已经在忙碌了。
妈妈,那些叔叔是谁呀小女孩好奇地问。
小雨眼睛湿润了:他们是妈妈最好的朋友。
远处,陈斌抬起头,看到了田埂上的身影,挥手喊道:班长来晚了!要罚她多割一垄麦子!
笑声在麦田上空回荡,如同多年前那个夏天。
风吹麦浪,岁月悠长。友谊和爱,就像这麦田里的麦子,一季一季,生生不息。
太阳升高了,十一个身影在金黄的麦田里弯腰忙碌着。远远望去,分不清哪个是姑娘,哪些是少年,只见麦浪翻滚,仿佛在轻声歌唱,歌唱着友谊、成长和爱的故事。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