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會等待你。無論多久,我都等。”
他將信紙折疊好,放進信封,卻遲遲不敢寄出。他怕林雪瑩看到信後,會更加厭惡他,甚至連他的節目都會停播。他害怕再一次被她拒絕。
最終,他還是將信放進了信箱,希望這封沉甸甸的信能傳達他真正的悔意。他知道,這是一個漫長而艱難的過程,但他已經別無選擇。他必須學會等待,學會尊重林雪瑩的選擇,學會用行動證明自己的改變。
當林雪瑩收到這封沒有署名卻字跡熟悉的信時,她的心頭猛地一顫。她打開信封,看到熟悉的字跡,臉色瞬間變得複雜。信中霍臣晏的悔恨和自責,讓她感到一絲動容。她知道霍臣晏已經變了,不再像過去那樣自以為是。但她也清楚,有些傷痛,不是一封信就能抹平的。
她沒有回信,只是將信收了起來。她知道,她仍然不能輕易心軟,否則那些被她強忍回去的痛苦,便會再次席捲而來。她必須為自己和孩子們,守住這份來之不易的寧靜。她要繼續往前走,不能再回頭。
儘管如此,霍臣晏的信,卻像一塊小小的石頭,在她平靜的心湖中激起了一絲漣漪。她开始更仔细地观察霍臣晏的行为。她发现他确实不再像以前那样冲动了,他会默默地做一些事情,比如修补孩子们的书包,比如在无人的角落里打扫院子。
她也發現,孩子們對霍臣晏的態度,也在悄然發生著變化。有一次,慕朝偷偷地告訴她:“媽媽,我好像看到爸爸了。他偷偷地把我的小熊放到我的書包裡,還幫我把鉛筆削好了。”慕歲雖然沒有說什麼,但有時會默默地看著霍臣晏,眼神裡不再是完全的抗拒。
林雪瑩知道,孩子們的內心對父愛仍然充滿渴望。她不能完全斬斷孩子們與霍臣晏之間的骨肉親情,但她也必須保護孩子們不再受到傷害。這讓她感到兩難。
她回到宿舍,看著信紙上霍臣晏悔恨的字跡,又想到了李薇邀請她參加文化活動的事。她決定,要抓住這個機會,讓自己變得更強大,才能更好地保護孩子們。她要向霍臣晏證明,她離開他之後,也能過得很好,甚至更好。她要讓自己的人生,不再被過去的陰影所籠罩,而是煥發出新的光彩。
她重新拿起筆,開始為文化活動準備稿件。她的文字,比以往更加深刻和充滿力量,字裡行間流淌著她對生活的熱愛,對未來的憧憬,以及對自我價值的肯定。她相信,只要她堅持下去,她一定能為自己和孩子們,闖出一片新的天地。
清遠縣城的文化交流活動如期舉行,這是一場由文化館和廣播站聯合舉辦的朗誦會。林雪瑩作為廣播站的代表和特邀嘉賓,精心準備了兩首詩歌和一篇自己撰寫的散文。當她那天晚上站在舞台中央,在柔和的燈光下,她的聲音通過音響傳遍會場,悠揚而富有磁性,情感真摯而動人。她朗誦的詩歌,時而激情澎湃,時而溫柔婉約,將聽眾帶入一個充滿詩意的世界。她撰寫的散文,則以其樸實卻深刻的文字,講述著一個個關於愛、關於生活、關於勇氣的小故事,引起了在場所有人的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