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到午时,朱由检定策。各镇各有风土,各有敌情,不强行一刀切,“天雄为模,因地制宜。步骑火三军比例由镇自计,申报五军都督府备案。半年为限,届时合京畿大阅,考核不及格者,撤。”
这一句一落,堂上没人敢轻易拍胸脯了。拿得出手的点头,拿不出的沉默。沉默本身,也是转弯。
散朝时,阳光正好,白玉阶反光刺眼。卢象升走在最前,温体仁从侧门出,两人目光一触即分,都是一点点不显的笑意。
他们都知道,今日这一步踩得稳。文制武的旧习没有一次就推倒,军权也没有完全放出。但那条路已见底线,谁都摸得着了。
傍晚,城头传来更鼓声。京城的人照旧做饭,买菜,吆喝,夜里关门。没人知道远处边地的风有多冷,也没必要知道。他们只要知道,城外有兵,是真正的兵,便够了。
不久之后,各镇新军陆续成形。宣府的骑兵把马鞍擦得明亮,延绥的火器队能在风里一息点火,宁夏的步队排成整齐的鱼鳞阵。
湖广那边,左良玉也来人取教范,回去照本练习。山东水师把炮架改了角度,鸣试三响,海鸥惊起。陕西孙传庭奏报新营成列,请旨试剿,言辞干脆。
朱由检一一批下。准其试剿。遇强可杀,遇贼即戮。扰民者斩。
朝堂之上,议论仍有,反对仍在,但没人能拿出更好的答卷。此时此刻,大明的军制,已经开始了那场必然要来的变革。
文不再压尽武,武也不再轻慢文。各司其职,各守其线。最上面那一根线,握在一个人的手里。
夜色沉下来,乾清宫的灯又亮了。朱由检揉了揉眉心,心里却很清楚,明天的事比今天更多。他压下笑,提笔在一份新的旨意草上写了最后一行字。字迹沉稳,像石落井里,漾开一圈圈波纹。
“天下新军,皆以天雄为模本。大明,要有真能战之兵。”
朱由检放下笔,心里的弦紧了又松,松了又紧。兵制这一步落下去,明面上的局算立住了。可暗地里那条蛇还蜷着。要真想把天下的气口捋顺,不在京城里敲几下桌子是不够的,得下去,捏住七寸。
前几日,东厂再送来一封密奏,短短几行,却像一根针。天机阁主天机子现身,实有人证物证,竟是万历年间冯保之子。
当年张居正清算冯保,阉党树倒猢狲散,偏这人漏网,潜逃在外,十余年结客江湖,暗立一阁。
起初只做偷运、耳目、谣报,后来竟学会借力打力,先在辽东用钱,后在关中用粮,再在京师用人。人的地方是后宫,粮的地方是盐道和织造,钱的地方是票号。三股一绞,绞的就是朱家的脖子。
这人挑时机也挑得准。兵制未稳时放话,内府空虚时撒钱,边关吃紧时翻故纸。若是换个坐在龙椅上的人,早被绕进去了。
可如今坐着的是朱由检,有穿越而来的记忆,知道江湖事靠的是胆法二字,朝堂事靠的是法胆二字。顺序一改,活路就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