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醉这三字,若出现在刑部公堂,众人会笑,说江湖传闻。但若出现在御药房旧账里,在票号底簿里,在两淮盐道的夜里,你就知道我没说错。”
“我见过那三粒小丸。我不知道是哪一粒下在谁的碗里。我知道的是,七日之后,西苑起风,水花落在脸上。”
王承恩的喉头动了一下,像是要把什么咽回去。他手掌微微收紧,又放松。
朱由检终于开口,声音仍然不急,像是把每一个字放在一处正好的位置上。
“你说你不替谁做牛马。那你今日说这些,是替谁。”
天机子叹了一口极轻的气,像把灯焰吹了一下,又不让它灭,“替我自己,替我那口井里的气。我不想看见天下再被几个人拿一根线牵着走。那是我的路,也是你的路。”
“我做的事,牵了你的局。你做的事,压了我的生意。我们在这里说一声明白话。我告诉你西苑的事,你告诉我下一步要砍哪里。”
“砍漕,砍盐,砍票号,砍御药房。无论砍哪一刀,我都知道它落在哪根骨头上。落对了,天下稳。落错了,血会在河里流。”
他把手垂下,像是放下了一块很重的石头,“七日醉这件事,若你当耳旁风,便当我今日没来。若你当回事,就请你在宫里先看一看御药房的旧案,找一个叫段敬言的御医,他当年写过一篇药案,被人折断了角,藏在《集方》里。”
“再去票号里调一调那年秋八月的账,再去两淮查一查那户姓黄的的夜航。三处合一,你自然看得见。”
“等你看见,再来找我。”
灯焰在这句话上颤了一下,又稳住。
殿里静了一息。外头的风吹过荒草,沙沙的。远处的木梆不响,像是夜也屏住了气。
朱由检没有动怒,也没有表态。他只是把天机子的话逐字逐句放进心里,像把一枚枚沉重的铁片放进一只秤盘,看它慢慢往下一沉。
他把头稍稍侧过去半寸,用只有王承恩听得见的声音说了一句极轻的话,“记下,段敬言,票号秋八,吴淞黄家,琥珀安神。”
王承恩应了一声,低低的,像是风里的影子。
天机子沉默了一瞬,像在灯焰里挑拣更久远的灰。然后他抬眼,语气又回到那种平平地剖开的冷静,“还有两桩旧事,关着你们朱家的骨头。一桩是药,一桩是血。”
他没有绕圈,先伸手在案上轻轻点了点,像在纸上画出两根线,“先说药。”
他把灯挑高了一寸,火光映在他苍白的脸上,像从骨头里透出来,“嘉靖年间,宫里炼的长生丹,不全是道家的方子。有一半,从海上来的佛郎机国传教士手里出。那时海禁松一分紧一分,市舶司与内监、沿海牙商勾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