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城的天阴了三日,第四夜起风。织造府院里,榆叶翻面,墙角的灯笼被风扯得直响。三更将至,北面库房角门忽有极细的一丝火光,从砖缝里探出。风口一吸,那丝光忽地钻大,先舔纸,再舔木,转眼就成了线,再成了片。
夜巡的更夫敲了两下梆子,叫了一声人,话未落地,屋脊里一声闷响,夹层里藏的桐油被火挤爆,火舌扑天,卷着梁灰直上。风向北东,焰势顺廊一路奔,翻过两道月洞门,直逼账房。
喊声乱起,水龙不及接,井绳一把把扯断。跑得快的端了两桶,泼到门上,烫气逼脸,眉毛瞬间焦。账房门闩被人从里头碰开半寸,又被火反卷回去。门内有人咳嗽两声,重重倒地。
半个时辰,织造府的账房与两间库屋成了一座黑壳子。火势渐歇,灰烬里还噼里啪啦地响。巡防营围在外围,不许闲人近。隔墙的邻院有人探头,眼睛里只有红。
天明后,南巡衙门的人到了。李邦华披了件素袍,站在黑壳前,抬眼看了一下屋檐焦痕,转身只问了三句,“风向哪边。夹层是什么油。谁最后走的。”
织造府的总管跪在地上,脸灰,嗓子哑。他抬手指天,“昨夜三更起火,小的等人灭火不及,账房全毁。”
许显纯蹲在灰边,用铁签轻轻撬了一块结成黑玻璃的渣,放在鼻尖一嗅。他把渣掰开,里头有青绿如盐的晶点,硬如砂。又在灰堆里抠出几片铜片,片上有钉眼,钉眼边缘黑中带蓝。
“桐油掺了石脑,火头猛,夹层老早灌好。铜片是书匣扣,先解了再烧。不是天火,是人火。”
他抬眼扫过围着的织造府众人,目光淡淡。人群里有一个年轻账房额角被烫起了泡,眼神发直。许显纯把他拎出来,按在水桶边把手洗净,又问,“你最后翻的是哪一本。”
账房哆嗦了下,牙齿打战,“是是青册。”
“青几。”“青三。”“青三放哪。”“中架左数第二格,下铺一层是黄册。”
“你走的时候,门闩是开是关。”“开有人在里头。”“谁。”
账房眼神一黯,“是杨七。他说还要抄一页印,叫我先走。”
“杨七人呢。”“没出来。”
话头落下,灰堆里翻出一截半黑半白的骨,指节上有一只未烧尽的铜指环,环里刻着一个小小的七字。总管哇地吐了一口酸水,扑到地上号啕。
“他是给我抄印的,他他抄了十年印,他不该死。”
李邦华没有劝,更没有骂,只让人把骨收了,另寻净地安放。他更看重的是灰。许显纯把灰筛了三遍,筛出连珠的封皮钉、册角上的丝线头、纸灰里压扁的朱砂印花渣。他用帛包着,交给门外等候的东厂验物小吏。
“拿去做痕对。昨日我们收的副本印花,和这渣里纹理,对不对得上。”
小吏领命飞去。两刻钟后回,禀报清楚。
“对得上。是同一批印花纸,印口是织造府的花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