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报到乾清宫。朱由检看了一眼,笑声没有一点喜气。
“死的是谁。”
“一个名册里登记的江湖人,姓袁,外号金背兔,擅轻身。”李若琏作答,“应是被灭口。”
“天机子。”朱由检低声说了一句,“出招干净。”
他翻了翻另一口箱。箱里是不同色的封皮册子,灰、白、黄各一摞。灰色写牢城计,白色写朝规,黄色写私门。
他抽出牢城计,第一篇写的是如何在城门夹道处用人挤人,如何在小贩、挑担中藏递信之人,如何用迷香,如何用火折。写得细,像在写账本。
“把这几本抄给兵部、工部各一份。”朱由检把书丢回箱里,“兵部看人,工部看火。再命礼部,把伪榜样式告示天下,告知百姓真榜何样,假榜何样。”
“遵旨。”
他顿了顿,朝魏忠贤看了一眼。
“你的人,守住城门,但凡有名册之人出城,先扣,再问。若有人家里哭声大,哭不出缘故,先安人,再问缘故。锦衣卫夜巡加倍,遇到江湖客,不许滥杀,先验手,再验刀,再问堂口。”
“奴才明白。”
第三日午后,有人咬出两个名字,一个是某侍郎的幕僚,一个是某寺丞的远房。
两人落在狱中,不哭不闹,只求笔墨,说要上供词。供词写到半,忽然扭头往墙上撞,被旁边两名校尉死死按住。
再写时,字迹一会儿直,一会儿歪,像是两套笔法。写完,纸一递,末尾多了一个小小的钩,像是什么信号。
“断他一指。”李若琏没抬眼,淡淡说。
校尉照办,血不多,人却痛得汗如雨下。汗下,脸上浮出细细的粉,像是吃过什么。太医来看,摇头,说是定心散。这两人从入狱前就吃了药,心定,痛阈高,求死。
“换法。”李若琏把两人送进空屋,不给任何光,只有水。三天后,他再提人出来,两人眼神里硬气散了,嘴却仍紧。
李若琏不着急,他只把案上一本册子翻给他们看,那是他们同案人的供词,字字清清楚楚,逻辑顺着走。两人对着字,心里那口气慢慢松,终于吐出一串名字。
名字一路串起来,串到了一处借库。借库只是个小院,院里立了两块碑,碑上刻字聊胜于无。碑下是地窖,地窖里有四口箱。
箱里除去金银,一口是衣物,一个个包裹得小小的,牛皮纸封着,打开是宫里常用的旧式内侍服。另两口是器械,弩、短弓、火药、绊索、铁蒺藜。角落有一方小牌,上头写了两个字:雁群。
“杀手组织的名目。”段国柱抬脚踢了踢蒺藜,“一个队一个队的,像雁排。”
“他们专干暗事,出一次收一次,拿钱不见头。”李若琏把地窖的墙面摸了一圈,找到一处折叠的薄门,门后还有一条窄缝。
缝里是三封信,外头只是粗纸。拆开,里头却是细丝纸,字体极细,写的是指令与日期。落款只有一横一竖,像是个十,也像是个棋盘上的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