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郎中有人还想再争一争,温体仁止了止手,轻声劝他坐下。殿上静了一瞬,钟声在殿外缓缓响起,把这一阵不合时宜的躁意按了下去。
魏忠贤自苏杭返京,脸色黑得像铁。一路上,他没有摆过阵仗,不许迎接,不许歌舞,不许建生祠。见到朱由检时,他只是伏地一拜,“陛下,江南之案,尚未穷尽。”
朱由检看他,“记住,东厂护的是法。护的是百姓一口盐一匹布。”
魏忠贤的额头更低了些,“奴才明白。”
巨款入账,让改革起了骨头。军政特别赈储库的三匣银分头开支。第一匣直拨辽东。卢象升的营帐里,新铳新铠成排。
袁崇焕也收到了账,短短几句问冬防的旨后,紧接着就是实饷实物。宁远城的火器库里,佛郎机的炮管在午后太阳下反出白光。
天雄军的操场上,夜操增了一程,刀盾与火铳换着阵,旗号简短,口令清晰。
第二匣拨给河工水利。工部派匠人赴松江、吴淞,开浚两段淤塞的水脉,沿河堤上立了新石桩。苏州城外,塘浦相接处挖出了一层旧砖,那是前朝留下的护堤根。
砖上泥土未干,工匠笑说这条河要活过来。杭州东面的苕溪口修了两座小堰,秋雨来时,水势平稳了一些,稻田里的水亮得像刚洗过。
第三匣投常平。各州县重立常平仓,按月核价。米粜之法开了新规,遇灾减价放粮,遇旺增价收谷,不再让豪强挟仓。习惯了以仓谋利的人一时不服,却也说不出话来。毕竟仓门开着,米香在街口能闻到。
盐引新法的试行像银针扎了下去。旧引、私引、冒引一并封存,换发新引。新引上有细密的暗纹与暗记,暗记每日一换,票号拿不到样板。
盐船行的路簿重新编过,谁家驳,哪条渠,哪一个闸,簿上清清楚楚。盐价随之平稳,盐商眼见利薄了些,却不敢再动歪心思。
织造重编也缓缓展开。苏杭两织造司的机杼重排,按工计资,按品定价。旧规里的勒派删去,工银按月发,不得拖欠。
督造不许直接染指工银,违者立办。最尖利的,是成衣成匹直接对口军需,军衣军被、帐篷靴袜,按季验收。军前收货,库前签字,账上当场对印。
“陛下,若有人将工银克扣,或把军需转卖,这笔账要怎么断。”
“重断。”
“从督造到库吏,一路问下去。”
朝会上,户部尚书把算盘拨得劈啪响,报了一个新数字。江南案入库白银一千三百五十万两,已分三匣拨付六百万。余下款项暂贮赈储库,分季开支。礼部传旨,命江南各州县张榜告示,晓谕百姓此银不入内库,专为军政与水利。
“这话,要让他们看见。”
“是。”
坊间的风渐渐变了。书坊的说书人不再只讲水浒三国,开始讲朝廷如何打通河渠,如何整顿织造,如何发粜平价。茶肆里有人抬头说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