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后这边照旧把大处定得稳。她把每一处宫的钥匙登记,重铸了几把损坏的铜锁,又把火烛、水桶与救火帷帐一一查核,旧的换新,缺的添足。
库吏那边再不敢刁难,一来太后发话,二来德妃的册子摆在案上,三来内外诸事都有章可依,谁想拖字诀,先要在纸上写出个理由来。
但人心的波澜不会因为一次训话就永远平了。有两三处宫里仍旧不服,只是嘴上不说,暗里拉扯。她们不再拦操,却在各自院门放重帘,女卫经过时冷眼一瞥。
杨婉儿知道,看见了当没看见,事情不犯规,皆按规矩过。她自己倒是多了一层谨慎:凡自己的人出操,必有一份简札送到那几家宫门,说今日小操,不叨扰,若有不便处请移步。对方没有拒绝的理由,久而久之,尴尬也就淡了。
当日午后,朱由检召周后、德妃与张嫣太后来勤政殿。小殿里只设一张矮案,茶是淡的桂花。朱由检先向太后一礼,又向周后与德妃点了点头。他不绕话:
“昨夜之事,记一功。宫里安,朕安。德妃协理六宫,是朕思量过,也请过太后与中宫之意。今日再添两句话。”
“一是女卫与锦衣卫、东厂每月合操,互通手令,不许两头起摩擦。二是协理之权归你,德妃,然而六宫之政归中宫,朕不愿见两边争一口气。宫门是铁,宫心是肉。”
张嫣笑了一点:“皇上放心。本宫嘴下留情,手下不留情。谁犯规矩,厚薄都有法。”
周后点头:“妾身谨记。”
杨婉儿神色凝肃:“臣妾也谨记。臣妾只要事成,不要名声。宫里稳,臣妾才睡得稳。”
朱由检看着她们,心里把一块石头放下了一半。宫里这件事,难在尺度。杨婉儿是干事的,周后是定事的,张嫣能镇事,这三者一匀,宫里就不至于乱。
他在心里又把两个人的名字提了一遍:魏忠贤,许显纯。一个管内,一个管外,都得继续盯牢。
他把话题拉回正题:“昨夜抓的两人,有盐字暗牌。东厂说字刻得细,像是江南匠手。朕不猜,等口供。不过有一条先行,宫门之安,不再借助外廷差役,尽付内廷与女卫。魏公。”
魏忠贤从帘外进来,躬身:“老奴在。”
“厂卫盯口风,不许在宫里卖故事。”
“谨遵。”
“你的人若敢拿这件事做口食,连同外头的牙行一起,交都察院。”
“谨遵。”
魏忠贤躬退,脚步无声。张嫣看了看朱由检,笑意更深了一点。她知道皇帝的意思:恩有恩法,威有威法。魏忠贤能用,就用;敢犯线,就敲。这样用人,才不至于被人掣住手腕。
宫事稳了,朝事照常。盐引新法继续推,织造重编按月验收,常平仓粜米照价。
贤妃李淑英在户部那边日日埋在账里,把几条旧日藏得深的账目抽丝剥茧地拎出来,写成小册送到勤政殿。每一册背后都有名字与路径,许显纯那边核了几次,大体相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