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渐地,太子不仅在朝中“练政显才”,还得百姓敬重,称他“幼主贤后起朝纲”。
京师匠师画其“太子议政图”,于政学馆题曰:
“治国之才,由幼育,非朝政偶设。大明若再动,太子可当一任。”
一年之内,太子之政事务比重渐增,文华殿召对太子之策更常,朝中士子更以“东宫策士”自称,呼太子为“治国之苗”。
太子之成熟与智慧,虽不宜公开过誉,但已在朝野心中,成一道新风。正如民间破题话云:
“太子虽小,其心已大;帝国若有东宫,迟早得中兴。”
次年春,京师初暖,紫禁内外新气渐起。此时东南风送一信使队入京——乃葡萄牙使团,自澳门而来,转道广州,再由礼部护送,直抵京师。
此次来华者,号称葡国副使迪亚士·费尔南多,随行数十人,携礼甚丰,有火器模型、长镜、西书百卷,亦带来银锭、彩瓷、香料等物。
礼部尚书许誉卿奏报于朱由检曰:“此番葡夷使者,称欲重修市约,另增海贸之议,且言有新式铳具、远观镜、测海针等技,愿进献一观。”
朱由检沉吟片刻,遂召内阁、兵部、格物院会同御前,定于五日后于奉天殿举行“夷使观仪”,明示朝廷接见之礼。
是日,奉天殿前,黄幔高张,丹墀肃穆,文武百官列队。迪亚士率团依礼拜舞,献贡致辞,颇为恭敬。朱由检亲临接见,遣魏忠贤代为宣旨,以示重视。
仪式后,于紫光阁设宴。席间朱由检与副使略谈市贸之事,又问:“尔等西国近年所长何技?可有新火器可观?”
迪亚士闻言,忙命属下呈上两样器物:一为“燧发轮转枪”模型,一为“六镜联合望远筒”。火器以铜为体,机括紧密,可连发三次,望远筒可辨百丈外书字。
朱由检即令格物院陶光祖、陈子渊在侧观之,二人皆惊叹其工巧,陈子渊低声道:“此枪若量制,战场可一敌三,筒器之妙,更远于我坊。”
朱由检当即取远筒于手,登奉天殿侧阁,远望紫禁之外,果然可见南市之人影马车清晰。
他转身道:“此器若列边军,岂不破敌于未至?”
迪亚士闻此,即言:“若明廷愿重启南洋通市,我葡国可输此技百件。”
朱由检笑而不语,只道:“尔器既妙,我朝亦不乏匠心。技可互通,贸可互利,若以市易器,何所不可?”
赵灵儿当即取图册一卷,示以大明商路图与福建海口之设,细言水道转输之便。迪亚士闻之颇为动容,道:“若得如图所开,月可输货三十船。”
此语一出,工部、兵部、户部皆有意,礼部尚书许誉卿遂建言道:“可于闽广两地设‘夷货通关所’,专管西夷来货;并令通事馆附设译书坊,翻其火器图册、工技之书,以供格物院研究。”
朱由检点头,道:“朝廷之兴,不独以刀兵,亦需新知。西洋之技未必尽可用,但可取其所长而制我器。”
同时命内阁拟旨一道:“自今而后,凡西夷来使,礼部设技艺馆一处,令其献器,观其书,议其法,择其善者传授我匠;而通市之利,不越礼,不失政,不扰民。”
旨意既出,百官皆拜。
东林诸人亦有人议论,钱谦益道:“夷技虽巧,然贸过盛,恐民心溃于洋货,士风衰于夷习。”
黄道周则稍有不同见:“技艺无国界。若能取其精用而去其俗,未尝不可。”
刘宗周点首,叹道:“万里之洋,不可尽拒。若能我强而夷柔,正合时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