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小说 > 玄幻小说 > 无声烬 > 第一章

虞烬的世界在十八岁那年彻底安静了下来。
一场突如其来的高烧夺走了他的听力,也夺走了他刚刚起步的音乐生涯。他被经纪公司毫不犹豫地解约,从备受期待的新星沦为无人问津的聋哑青年。
如今三年过去,虞烬习惯了寂静,也习惯了被人们用或同情或异样的目光注视。他在城郊的无声咖啡馆工作,那里大部分员工都有听力障碍,用手语交流,为顾客提供一片安静的天地。
新订单,大杯拿铁,多加一份浓缩,送到对面星耀大厦17楼。同事在柜台后的平板电脑上打字,屏幕上的字映出虞烬浅褐色的眼眸。
他点点头,比了个OK的手势,开始熟练地制作咖啡。蒸汽喷涌而出,他却听不见那熟悉的声音,只能凭眼睛判断奶泡的质地。失去听力后,他的其他感官变得异常敏锐,尤其是视觉。他能捕捉到最细微的表情变化,能读懂唇语,能通过振动感知节奏。
打包好咖啡,虞烬走出咖啡馆,穿过马路走向那座高耸的写字楼。星耀大厦是本市最大的娱乐公司总部,无数怀揣明星梦的年轻人进进出出,一如三年前的自己。
电梯到达17楼,虞烬按照指示走向排练室。门虚掩着,他轻轻推开——
刹那间,强烈的音乐振动穿透地板,通过他的鞋底传遍全身。一群舞者正在排练,音响开得极大,连空气都在震颤。虞烬僵在原地,恍惚间仿佛听到了音乐的轮廓,那振动唤醒了他身体里沉睡的记忆。
喂!送咖啡的
一个身影挡住了他的视线。虞烬抬头,对上那双他再熟悉不过的眼睛。
江烁。
他曾经的挚友,如今的顶流偶像。三年前,他们一起参加选秀,虞烬因天赋异禀的嗓音和创作能力备受瞩目,江烁则总是差那么一点。直到那场改变一切的高烧前夜,虞烬为决赛准备了原创歌曲,江烁说想先学习一下,虞烬毫无保留地分享了一切。
后来虞烬因病退赛,江烁临场创作了那首歌,一炮而红。
没有人知道那首歌的真正作者是个再也听不见声音的聋哑人。
江烁显然没认出眼前这个送咖啡的聋哑青年就是曾经的虞烬。他皱着眉头,不耐烦地伸手要接咖啡。
虞烬下意识地后退半步,用手语比划:需要签收吗
江烁愣住,随即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夹杂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轻蔑。他大声而缓慢地说:放—那—边—桌—子—上—仿佛虞烬不只是聋,连智力也有问题。
这时,一个清亮的女声插进来:他是聋人,不是不懂事,你正常说话他读唇语就懂了。
虞烬转头,看见林知夏站在不远处。她是近年来崛起的知名音乐制作人,以挖掘新人、打造金曲著称。虞烬看过她的访谈,知道她以尊重每一位合作者而备受尊敬。
江烁讪笑一下:知夏姐说得对,我这不是没经验嘛。他转向虞烬,正常语速说:放那边桌上就行。
虞烬放下咖啡,视线不经意扫过排练室里的白板,上面写着新专辑筹备计划,主打歌叫《无声焰火》——正是他失去听力前写的最后一首歌,从未给任何人看过。
他的心猛地一沉。
离开排练室时,虞烬感觉江烁的视线一直钉在他背上。
第二天,虞烬刚到咖啡馆上班,就看见林知夏坐在靠窗的位置。她抬头看见他,微微一笑,招手示意。
昨天谢谢你解围。她在手机打字后递给虞烬看。
虞烬摇摇头,用手语表示没关系,然后意识到她可能不懂手语,于是拿出自己的手机打字:只是日常工作,不必客气。
你的咖啡做得很好喝,林知夏继续打字交流,其实我今天来,是想问问你有没有兴趣参与一个项目。
虞烬挑眉表示疑问。
我在筹备一档新综艺《无声天籁》,寻找有音乐才华的听障人士。昨天看到你,我觉得你很有气质,想邀请你试试。
虞烬的心猛地一跳,随即又沉下去。他打字回复:我只是个咖啡师,不会音乐。
没关系,我们更看重的是音乐感知和表达,不是传统技巧。林知夏坚持道,即使最后没有参加节目,来当手语顾问也可以。我看得出来,你很不一般。
虞烬沉默良久。他早已远离音乐世界,安于平静的生活。但昨天看到江烁,看到那首被窃取的作品,心中熄灭已久的火焰似乎又有了复燃的迹象。
最终他打字问:什么时候试镜
《无声天籁》的试镜在一个周末举行。虞烬没想到会看到这么多听障音乐爱好者。有人通过振动感知音乐,有人通过视觉谱曲,有人用手语演绎歌词。他们以各自的方式创造着属于无声世界的音乐。
轮到虞烬时,他走到钢琴前,将手指轻轻放在琴键上。三年了,他再没有碰过任何乐器。
他闭上眼睛,凭记忆按下和弦。振动通过指尖传来,陌生又熟悉。他开始演奏自己失去听力后写的一首曲子——存在于脑海中,却从未被任何人听过的旋律。
当他睁开眼,看到林知夏和制作团队惊讶的表情。一位听障顾问激动地打着手语:太美了!这是我‘看’过最动人的音乐!
林知夏走到虞烬面前,眼中闪着光:你说你不会音乐
虞烬打字回答:曾经会。现在只能感受振动。
你刚才演奏的是什么曲子
我自己写的,叫《静默回声》。
从那天起,虞烬成为《无声天籁》的重点选手。节目录制间隙,他兼任手语顾问,帮其他听障选手沟通。林知夏经常找他讨论节目设计,尊重他的每一个建议。
虞烬发现自己开始期待每次与林知夏的见面。她不像其他人那样要么过度同情要么刻意忽视他的残疾,而是坦然接受他的所有状态。他们发展出独特的交流方式:打字、读唇、基本手语,甚至偶尔的纸上涂鸦。
与此同时,江烁作为明星导师也加入了节目。他对虞烬的态度变得复杂,时而过分热情地打招呼,时而又回避眼神接触。虞烬不确定江烁是否认出了他,毕竟三年可以改变一个人很多,尤其是从健全人变成残疾人的巨大变化。
一天晚上,虞烬留在排练室练习。节目组提供了一种特殊设备,能将音乐转换成强化振动和视觉信号,帮助听障参与者感知。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直到感觉有人注视着他。
转身,他看见江烁站在门口,表情复杂。
果然是你,江烁走进来,关上门,虞烬。
虞烬面无表情地看着他。
别用那种眼神看我,江烁声音压低,你知道你现在是什么处境吗一个聋人,还想重回音乐圈没人会当真对待你的。
虞烬拿出手机打字,语音朗读功能发出机械的声音:我没什么需要证明的,只是来分享音乐。
江烁冷笑:分享你是在暗示什么吗关于那首歌
虞烬继续打字:哪首歌《无声焰火》还是你凭之成名的那首《夜火》
两人对视间,门被推开,林知夏走了进来:我在监控室看到还有人没走——哦,江老师也在
江烁瞬间换上阳光笑容:知夏姐!正好碰到虞烬在练习,多聊了几句。他真是了不起,听不见还能这么热爱音乐。
林知夏看看江烁,又看看虞烬,敏锐地察觉到气氛不对,但只是笑笑:是啊,虞烬是我们节目的宝藏。不早了,一起走吧
事后,虞烬开始留意江烁的行为。他注意到江烁经常与一位姓李的投资人密谈,那人并非节目组正式人员。有一次,虞烬偶然看到江烁递给李总一个U盘,表情紧张而神秘。
直觉告诉虞烬事情不简单。他借口去洗手间,绕到后台控制室,果然发现李总正在与音频工程师交谈,手里拿着那个U盘。
虞烬假装整理道具,悄悄用手机拍下这一幕。当他放大照片时,心里一沉——U盘上贴着《无声天籁》决赛曲目的标签。
决赛前一周,节目组安排了一次户外宣传活动。舞台上,嘉宾们与听障选手互动,展示特殊的音乐设备。虞烬演示了如何通过振动感受节奏,引来观众阵阵掌声。
活动结束时,人群开始散去。虞烬下台阶时,突然被人从后面猛推一把!他失去平衡向前倒去,关键时刻一只有力的手抓住他的胳膊,将他拉回平衡。
data-fanqie-type=pay_tag>
林知夏紧张地看着他:没事吧刚才太危险了!
虞惊魂未定,转头四顾,只看到匆匆离去的背影——很像江烁的助理。
回到节目组,虞烬检查了当时舞台周围的监控,但由于角度问题,没能拍到推他的人。他不敢轻易指控,只能更加警惕。
决赛前夜,虞烬熬夜练习。林知夏带来宵夜看他,两人用手机聊天。
紧张吗她问。
有点。更多的是期待,虞烬打字,终于能让更多人‘看见’我们的音乐了。
林知夏微笑:知道吗最初做这个节目,我只是想创新。但认识你之后,我明白了它的真正意义。音乐不只是声音,而是心灵的振动。
虞烬看着这些话,心中涌起暖流。他犹豫片刻,终于决定坦白:有件事我得告诉你。我和江烁,曾经是朋友。
他简单讲述了过往,以及那首被窃取的歌,但没有直接指控,只说是怀疑。
林知夏沉默良久,最后打字:我相信你。明天决赛,专注表演。我会注意其他事情。
决赛夜到来。直播现场座无虚席,评委席上坐着业内大佬,包括那位李总。虞烬在后台做准备,手心微微出汗。
江烁作为明星导师先表演了暖场节目——正是那首《无声焰火》。歌词略有改动,但核心旋律与虞烬的记忆一模一样。表演获得满堂彩,江烁鞠躬致谢,目光与后台的虞烬相遇时,闪过一丝挑衅。
轮到虞烬上场了。他站在特殊设计的振动舞台上,脚下传来强烈的节奏感。灯光暗下,他的手指在感应器上移动,通过视觉反馈听到自己创造的音乐。
他表演的是全新创作的《心振》,讲述从寂静中重新找到生命节奏的心路历程。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声音,但有光效、振动、手语吟唱和全息视觉效果,构成一场多维度的音乐体验。
表演结束,全场寂静片刻,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许多听障观众用手语鼓掌,手臂在空中划出激动的弧度。
评委点评环节,前几位都给予高度评价。轮到李总时,他却皱眉道:很有创意,但这是音乐吗没有旋律,没有和声,只是一堆视觉效果和振动。
另一位评委反驳:音乐的本质是振动和节奏,这支表演抓住了核心。
双方争论起来,现场气氛紧张。最后李总突然说:我收到爆料,这位选手其实不是真的听障人士,只是为了节目效果假装的!
全场哗然。
虞烬僵在台上,看着李总拿出所谓的证据——伪造的医疗记录和前同学证词。他看向台侧的江烁,对方正低头掩饰笑意。
就在这时,林知夏站起来:我有话要说。她走上舞台,面向观众:作为制作人,我核实过每一位选手的背景。虞烬的身份真实无疑。反而,我这里有段视频,可能有人更想解释一下。
大屏幕上开始播放一段监控录像——正是江烁的助理在后台偷偷更换选手U盘的画面!接着播放了江烁与李总的秘密会面照片。
江烁脸色瞬间惨白。
林知夏继续说:我们还找到了三年前为虞烬看病的医生,以及当年听过他原创小样的人证。关于《夜火》的创作权,有必要重新讨论。
现场彻底沸腾,直播收视率飙升。
虞烬站在舞台中央,看着这一切发生。他走到林知夏身边,轻轻握住她的手,然后面向观众,用手语缓缓表示:
音乐属于所有心灵,无论能否听见。今晚我不是要指控谁,只是想证明,沉默不等于无声。我们听障人群一直在‘唱’,只是世界从未学会‘听’。
他停顿一下,继续比划:现在,我希望大家真正‘听’见我们的声音。
全场起立,掌声如雷。在无声与有声的交界处,虞烬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赛后,虞烬成立了专门为听障音乐人提供支持的基金会。林知夏辞去原公司职务,全心与他合作。《无声天籁》第二季成为年度现象级节目,改变了大众对音乐和残疾的认知。
江烁和李总因窃取商业机密和诽谤被起诉,最终公开道歉并赔偿。音乐界重新评估了许多作品的创作权。
深秋的傍晚,虞烬和林知夏坐在无声咖啡馆里。窗外落叶纷飞,室内安静温馨。
林知夏在纸上写:还记得你说过,最想念的是雨声吗
虞烬点头。
她从包里拿出一个盒子:这是我请工程师朋友特制的。传感器和软件,能把实时声音转换成振动和视觉信号。让你‘感受’到雨。
虞烬接过礼物,指尖微微颤抖。他伸出手,用手语说:谢谢。但最重要的是,你让我再次感受到了音乐。
林知夏握住他的手,掌心相贴,振动直接传递。
无声世界里,有一种共鸣,比任何声音都响亮。
林知夏的掌心温暖而坚定,透过皮肤传来的振动仿佛有某种频率,与虞烬的心跳产生了奇妙的共振。他凝视着她,那双总是能准确听懂他沉默的眼睛,此刻盛满了无需翻译的理解。
我一直在想,林知夏轻声说,语速适中以便虞烬读唇,声音到底是什么。做这档节目后我才明白,它远不止是空气中的振动。
虞烬拿出随身携带的平板电脑打字:振动就是声音的本质。我只是接收方式不同。
但你创造的音乐,比许多能听见的人更加丰富。林知夏说着,从包里又拿出一个小巧的设备,试试这个。
那是一个银色腕带,简洁的设计透着科技感。
这是我们合作实验室的最新原型,她解释道,它能将声音转换成更精细的触觉信号,同时连接手机App生成实时视觉谱。戴上它,你就能‘感受’到更复杂的音乐层次。
虞烬迟疑片刻,接过腕带戴在左手腕上。林知夏用手机操作了几下,腕带微微震动起来,不同频率的脉冲以独特模式刺激着他的皮肤。
这是我在放一首歌,林知夏说,能感觉到什么
虞烬闭上眼睛,专注感受腕带传来的信号。起初只是杂乱无章的振动,但很快他辨认出了节奏型,甚至能区分出不同乐器的振动特征。低音贝斯的深沉震颤,鼓点的短促冲击,钢琴流淌般的连贯脉冲。
他在平板上写:是肖邦的夜曲但加入了现代编曲。
林知夏眼睛一亮:完全正确!这是新改编的版本。天哪,虞烬,你的感知力太惊人了。
就在这时,咖啡馆的门被推开,一个身影怯生生地站在门口。是个十几岁的男孩,耳朵戴着助听器,手里紧紧抓着一个旧书包。
男孩犹豫地走近,拿出一张皱巴巴的《无声天籁》宣传单,指向虞烬的照片,然后笨拙地比划着手语:我...喜欢...你的音乐。
虞烬微笑,用手语回应:谢谢。你会手语
男孩摇头,指指自己的助听器:最近...才听不见。还在学。
虞烬示意他坐下,在平板上打字:发生了什么
meningitis,男孩慢慢地拼出这个词,两个月前。现在只能听到一点声音,像在水下。他低下头,我以前拉小提琴。
虞烬的心被揪紧了。他仿佛看到了三年前的自己——那个突然被抛入寂静世界的少年,失去了与音乐的唯一连接方式。
你想继续音乐吗虞烬问。
男孩眼眶红了,点点头又摇摇头:我不知道怎么...听不到了。
林知夏轻轻把手放在男孩肩上:你叫什么名字
小远,男孩说,陈远。
虞烬摘下腕带,递给小远:戴上这个。
小远迟疑地照做。虞烬在平板电脑上操作一番,调出他正在创作的新曲目《涟漪》。腕带开始振动,平板屏幕上同时浮现出对应的视觉图案。
小远睁大眼睛:这是...
音乐的样子。虞烬打字,和你感受到的一样吗
男孩专注地感受着,忽然抬头:这里...是不是有弦乐像小提琴的振动。
虞烬惊讶地点头。他没想到小远能如此敏锐地区分音色。
我还能...感觉到音乐,小远的声音带着惊喜,只是方式不一样了。
林知夏与虞烬交换了一个眼神,那一刻他们想到了同一件事。
送走小远后,林知夏转向虞烬:我们需要扩大基金会的影响。还有很多像他这样的人,突然失去听力,以为音乐的大门永远关上了。
虞烬沉思片刻,打字:不只是音乐教育。还需要技术——像这个腕带,但更便宜、更普及。还需要改变行业观念。
一步一步来,林知夏微笑,首先,你愿意正式加入基金会,担任艺术总监吗不只是名义上的,真正参与决策和项目设计。
虞烬没有立即回答。他走到咖啡馆的落地窗前,望着外面熙攘的世界。三年了,他习惯了安静的角落,习惯了被边缘化。现在一扇门重新打开,邀请他回到曾经失去的舞台。
他转身,面对林知夏,坚定地打出手语:我接受。但要以我的方式。
接下来的几周,虞烬和林知夏投入基金会的工作。他们策划了首个面向听障青少年的音乐工作坊,虞烬亲自设计课程,强调通过振动、视觉和触觉来感知音乐。
工作坊开幕那天,来了二十多个年龄不一的听障孩子。小远也来了,作为志愿者协助
younger
children。
很多人从没想过还能接触音乐,小远在休息时对虞烬说,他们以为聋了就与音乐无缘了。
虞烬点头,打字回应:我们不是不能做音乐,只是需要不同的工具和方式。
工作坊的高潮是集体创作环节。孩子们分组设计振动音乐,用各种能产生震动的设备——手机、专用振动器、甚至改装过的游戏手柄——创造出一段段独特的节奏和旋律。
一个完全失聪的小女孩创造出最令人惊艳的作品。她将不同频率的振动器绑在参与者手腕上,组成一个触觉乐队,每个人负责不同部分的振动模式,最终合奏出一首复杂而动人的作品。
我‘听’得最清楚的时候是在水下,女孩用手语解释,那时候全身都能感觉到振动。我想重现那种感觉。
林知夏看着这一幕,眼角湿润:我们一直在用声音定义音乐,却忘了音乐的本质是振动,是节奏,是能被感知的模式。
工作坊结束后,虞烬和林知夏回到办公室。桌上堆满了技术方案和课程设计,但虞烬的注意力被一封邮件吸引。
发件人是全球最大的音乐科技峰会,邀请他作为主讲人之一,分享听障人士的音乐创新。
这是个巨大的平台,林知夏兴奋地说,能让行业真正重视起来。
虞烬却皱眉摇头,打字:他们想要的是‘励志故事’,不是真正的改变。
那我们就给他们真正的改变,林知夏坚定地说,不仅要讲,还要展示——带上我们的技术和作品。
与此同时,江烁的处境每况愈下。抄袭丑闻持续发酵,品牌解约不断,巡回演唱会被取消。法庭调解中,他最终承认《夜火》是基于虞烬的原创小样改编的,同意支付巨额赔偿和版权分成。
一个雨夜,虞烬加班晚归,发现有人站在基金会办公室门外。是江烁,没打伞,浑身湿透。
两人对视片刻,虞烬打开门示意他进来。
我不是来求原谅的,江烁开口,声音沙哑,只是...想解释一些事。
虞烬递给他毛巾,静静等待。
那年比赛前,你发着高烧却还在修改那首歌。医生说你可能嗓子会永久损伤,甚至...江烁深吸一口气,我以为你再也唱不了歌了。我觉得那首歌太完美,不该被埋没。我告诉自己,我只是让它被世界听到。
虞烬打字,平板发出机械音:你从没问过我的想法。
我知道,江烁低头,后来你失去听力,我觉得是报应。不敢面对你,于是告诉自己你已经不再是那个才华横溢的虞烬了。直到在排练室看到你...你依然在创造音乐,甚至比以前更独特。
虞烬沉默良久,最后打字:音乐不属于某个人,它属于所有能感受它的人。
江烁抬头,眼中闪过希望。
但虞烬继续打字:但创作权属于创作者。你偷走的不只是一首歌,而是我的人生轨迹。
我知道现在说这些太晚了,江烁从包里拿出一个U盘,这是你当年给我的所有小样和草稿,还有一些我的...忏悔记录。也许有一天,你能用它们做点什么。
江烁离开后,虞烬独自坐在办公室里,看着窗外的雨。他戴上林知夏给的腕带,让振动告诉他雨的音乐。
音乐科技峰会那天,虞烬站在万众瞩目的舞台上。台下坐着行业大佬、科技精英和媒体记者。他调整了一下麦克风,背后的大屏幕开始实时显示他的语音转文字。
大家好,我是虞烬。我听不见你们掌声,但能感受到振动。开场白引来一阵友善的笑声和更加热烈的鼓掌——许多人故意跺脚,让振动更强。
虞烬展示基金会的工作成果,播放听障青少年创作的音乐视频,介绍新开发的音乐触觉转换技术。最后,他宣布推出全球首个专为听障人士设计的音乐创作平台心振。
演示环节,他邀请志愿者上台体验。当一位先天失聪的少女通过振动和视觉界面创作出一段优美旋律时,全场起立鼓掌。
提问环节,有人问:虞先生,您认为未来音乐产业该如何更好地包容听障群体
虞烬回答:不是‘包容’,而是重新定义。我们不是需要被‘包容’的少数群体,我们是带来新视角的创新者。音乐不只是听觉体验,它是多维艺术。触觉音乐、视觉音乐都应该是音乐产业的一部分,而不是特殊分类。
另一个问题:您对过去与江烁的纠纷有什么想说的现在和解了吗
虞烬停顿片刻:关于过去,法律已经有了公正的判断。至于未来,我设立了一个‘原创认证基金’,用江烁的赔偿金来支持原创音乐人保护自己的作品。这也许是最好的结局。
峰会结束后,虞烬和林知夏在安静的休息室相见。窗外已夜幕低垂,城市的灯光如星辰般闪烁。
今天你改变了无数人的观念,林知夏用手语表示,她最近刻苦学习,已经能流畅交流。
虞烬微笑,也用熟练的手语回应:我们一起改变的。
他犹豫片刻,从口袋里拿出一个小盒子。
你给了我重新感受音乐的方式,虞烬打开盒子,里面是一对定制耳环,设计成声波的形状,但镶嵌的宝石排列如手语中的爱字,我想给你这个。
林知夏眼眶微湿,伸出手,不是接过盒子,而是轻轻握住虞烬的手,将他的掌心贴在自己心口。心跳的振动透过皮肤传来,比任何语言都响亮。
我学会了一首新歌,她在虞烬掌心轻轻敲出节奏,那是《心振》的主旋律,用你的方式。
虞烬感受着那熟悉的节奏,将自己的心跳与之同步。在无声的世界里,他们找到了最动人的和弦。
后来,虞烬和林知夏的基金会研发的音乐触觉技术被广泛应用,从音乐教育到康复治疗。听障儿童从小学习通过振动感受节奏,音乐场所普遍安装振动地板和视觉提示系统。《无声天籁》成为常青节目,发掘了无数听障音乐人才。
而虞烬继续创作音乐,他的作品跨越听觉界限,成为连接不同感知世界的桥梁。每张专辑都同时发布音频版和振动触觉版,后者甚至在某些榜单上更受欢迎。
在一个颁奖典礼上,虞烬凭借振动交响诗《寂静宇宙》拿下最高荣誉。获奖感言时,他用手语表示:
有人问我,听不见是否遗憾。我回答: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聆听世界。寂静不是缺失,而是另一种丰盈。在这丰盈中,我听到了更多——心跳的节奏,思想的旋律,和灵魂深处的音乐。
台下,林知夏微笑着注视他,双手放在心口,然后向外展开——手语中的爱。
聚光灯下,虞烬仿佛真的听到了那无声的回响,在空气中振动,穿透一切障碍,直抵人心最深处。
那是属于他的,无声烬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