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蝶迷踪:杨妃宫诡事
深宫寂寂,月色如水银般倾泻在朱红宫墙上。
已是子时三刻,大内皇宫万籁俱寂,唯有翠玉轩方向又传来那令人毛骨悚然的哭嚎声。声音忽高忽低,似女子哀泣,又似野兽嘶鸣,在寂静的宫苑中回荡,惊起几只宿鸟扑棱棱飞过月亮。
又来了...小太监双喜缩在值房里,用被子蒙住头,浑身发抖。
这诡异的哭声已在翠玉轩持续半年之久,宫中流言四起,都说那是二十年前冤死的萧贵人的鬼魂作祟。据说萧贵人当年因巫蛊之术被赐死,尸骨无存,唯有她最爱的血玉蝴蝶簪随之入土。
如今翠玉轩的主位是圣眷正隆的杨妃,自打这鬼哭之声出现,她就夜不能寐,日渐憔悴。皇帝忧心不已,先后派了几波侍卫彻查,却一无所获。甚至有两位小太监在夜值时被吓疯,胡言乱语说什么见到红衣女鬼,面如白纸,眼滴鲜血。
双喜!双喜!门外传来急促的敲门声,快起来,杨妃娘娘又惊醒了,传咱们过去呢!
双喜不情愿地爬起来,披上外衣,同另一个小太监快步穿过回廊。月光下的翠玉轩显得格外阴森,院中那棵老槐树的影子如鬼爪般在地上摇曳。
室内,杨妃面色苍白地靠在榻上,两个宫女正在一旁伺候。
外面...外面又来了...杨妃声音颤抖,美丽的容颜失了血色,你们可听见了她又在哭...在喊冤...
娘娘莫怕,只是野猫叫春罢了。大宫女碧荷轻声安慰,但眼神中的恐惧却掩饰不住。
忽然,一阵格外凄厉的哭嚎声由远及近,仿佛就在窗外。同时刮起一阵阴风,吹得烛火摇曳不定,几乎熄灭。
啊!杨妃惊叫一声,晕厥过去。
翠玉轩顿时乱作一团。
次日清晨,养心殿内。
皇上,臣妾恳请陛下准允臣妾搬离翠玉轩。杨妃跪在皇帝面前,泪眼婆娑,这半年来,臣妾夜夜不得安眠,再这样下去,怕是...
皇帝赵构皱眉,扶起爱妃:朕已命人查了多次,确实未见异常。莫非是爱妃近来心神不宁,产生了幻听
非是幻听!宫中上下都听见了,陛下可传人询问。杨妃急切道,都说那是二十年前的萧贵人冤魂不散...
胡说!皇帝突然厉声打断,宫中岂容散布此等谣言!
见龙颜震怒,杨妃不敢再多言,只低声啜泣。
皇帝叹了口气,语气缓和下来:罢了,既然你如此害怕,朕今日便再派一人去查个明白。若仍无结果,准你暂移长春宫。
退出养心殿后,皇帝对身旁的老太监道:传沈清漪。
沈清漪是宫中女官,年方二十五却已掌事多年,以聪慧冷静著称。更特别的是,她自幼跟随父亲——曾任大理寺卿的沈巍学习断案之术,眼力非凡。
一炷香后,沈清漪跪接圣旨。
清漪明白,定当查明真相,以安宫闱。
沈清漪并未直接前往翠玉轩,而是先调阅了内务府的档案,特别是近半年来的维修记录和人员调动情况。然后她去了太医院,查询杨妃及翠玉轩宫人的诊脉记录。
直到午后,她才带着一个小侍女,不慌不忙地来到翠玉轩。
翠玉轩布局精巧,正殿面南,东西各有偏殿,后有一小园,园中假山池塘一应俱全。那棵老槐树就在园子东北角,枝繁叶茂,据说已有百年树龄。
沈清漪先见了杨妃。不过半年时间,昔日明媚动人的贵妃如今眼窝深陷,神情惶惑,确实像是长期失眠所致。
哭声从何处传来沈清漪问。
似乎...似乎从四面八方而来。杨妃努力回忆,有时觉得在东边,片刻又似在西边,甚至...甚至就在屋顶上。
沈清漪若有所思,又问了些问题,然后请杨妃休息,自己开始在翠玉轩内细致勘察。
她注意到一个奇怪的现象:翠玉轩内几乎见不到蝴蝶。如今正是春暖花开时节,别处宫苑彩蝶飞舞,唯独这里空空如也。
是夜,沈清漪带着小侍女留在翠玉轩值夜。
子时将至,宫中烛火渐熄,只留几盏灯笼在廊下摇曳。沈清漪静坐厅中,屏息以待。
果然,子时三刻,那哭声准时响起。
初时细微如丝,渐渐响亮起来,确如女子哀泣,忽东忽西,飘忽不定。伴随哭声,总有阵阵阴风刮过,吹得门窗作响。
小侍女吓得脸色发白,紧抓沈清漪的衣袖。
沈清漪凝神静听,忽然起身,循声向后园走去。小侍女虽怕,也只能紧跟其后。
园中月光清冷,那哭声似乎更近了。沈清漪目光锁定在那棵老槐树上,慢慢靠近。
就在这时,一个红色身影突然从树后一闪而过!
小侍女惊叫一声,几乎瘫软在地。沈清漪却快步追上,然而绕到树后,却什么也没有发现。
哭声戛然而止。
沈清漪在槐树四周仔细察看,突然蹲下身,从地上拾起一物——那是一枚褪色的红色丝线,似是从衣物上脱落下来的。
姑、姑娘,咱们回去吧...小侍女带着哭腔哀求。
沈清漪不语,仰头观察这棵槐树。树冠如盖,枝杈纵横,在夜色中宛如鬼怪张牙舞爪。
第二天,沈清漪请示内务府,调来了二十年前萧贵人一案的卷宗。
档案室内尘封的卷宗记载着:隆庆十二年,萧贵人因被揭发施行巫蛊之术诅咒当时宠妃(即如今的太后),人赃俱获,赐白绫自尽。案中提及,在萧贵人寝殿搜出数个扎满银针的布娃娃,背后写着生辰八字。
然而沈清漪注意到,卷宗中证物清单上并无最关键的人偶,仅有文字描述。所有证人均已不在宫中,有的已故,有的年满出宫,无从查问。
更奇怪的是,萧贵人的葬地记录空缺,只标注按例处置,无任何详细记载。
沈清漪又调阅了当年侍奉萧贵人的宫人名册,发现其中大多数人都在事件后不久因各种原因离开宫廷,只有一个名叫锦绣的宫女留在宫中,如今已在浣衣局当差多年。
沈清漪立即前往浣衣局。
浣衣局的老宫女锦绣已满头白发,听到萧贵人三字,手中活计顿时停下,浑浊的眼中闪过复杂神色。
姑姑可还记得当年之事沈清漪轻声问。
锦绣沉默良久,才缓缓道:萧贵人...是冤枉的。
她告诉沈清漪,萧贵人性情温婉,待下宽厚,根本不信巫蛊之事。那日从她房中搜出的人偶,定是被人栽赃。
贵人临终前,咬破手指写下血书,称自己冤屈,来日必化蝶而归,洗刷冤情...锦绣老泪纵横,可是太后下令,所有遗物尽数焚毁,血书也不曾留下。
化蝶而归沈清漪心中一动。
贵人生前最爱蝴蝶,尤其是一支血玉蝴蝶簪,从不离身。锦绣回忆道,据说那簪子能引来真蝶,环绕飞舞,甚是奇妙。
萧贵人死后,那簪子如何处置了
data-fanqie-type=pay_tag>
随葬了...但葬在何处,无人知晓。
返回途中,沈清漪反复思量。若萧贵人确系冤枉,那么鬼魂鸣冤之说似乎顺理成章。但她从不信怪力乱神之事,其中定有蹊跷。
是夜三更,哭声再起。
沈清漪悄悄潜伏在后园假山后,目光紧盯那棵老槐树。月光下,她似乎看到树冠中有什么东西反光。
突然,一个红色身影再次出现,这次竟向杨妃寝殿方向飘去!
沈清漪立即追上,但那身影倏忽间消失在廊角。她赶到时,只见杨妃窗下落着一只小小的、用红布缝制的蝴蝶。
杨妃被窗外动静惊醒,发出尖叫。宫人们闻声赶来,见状无不色变。
是血蝶!萧贵人的血蝶回来了!不知是谁喊了一声,恐慌顿时蔓延开来。
沈清漪拾起红布蝴蝶,仔细察看。缝制精巧,内似乎填充着什么,触手微凉。
次日,沈清漪请来宫中老工匠,询问何种材料可使布制品在夜间微微反光。老工匠指出几种矿物粉末,皆可从宫中画师处取得。
与此同时,沈清漪的小侍女在翠玉轩附近发现了一个隐蔽的狗洞,可通宫外。洞旁泥土上留有模糊脚印,似是男子靴迹。
沈清漪忽然想起什么,再次翻查内务府记录,发现翠玉轩半年前曾修缮屋顶,负责的工匠中有一人名叫李全,而在维修完成后不久,此人便告老还乡了。
但细查之下,发现这个李全入宫记录存疑,离宫后更是无从查证。
线索似乎中断了。
当夜,沈清漪做了一个大胆决定——她要爬上那棵老槐树。
子时临近,她借夜色掩护,轻巧地攀上树枝。树冠茂密,正好藏身。
三刻钟到,哭声准时响起。这次就在耳边!沈清漪屏住呼吸,仔细寻找声源。
她惊讶地发现,声音似乎来自树干内部。
小心翼翼地沿粗壮树枝向主干移动,她终于发现了秘密——树干上有一个隐蔽的树洞,洞口被巧妙遮掩。而哭声,正是从这洞中传出!
不仅如此,洞旁还系着数条几乎看不见的细线,通向不同方向。
沈清漪正欲探查,忽然下面传来动静。一个黑影悄无声息地来到树下,正在操作那些细线。随即,哭声忽东忽西地变化起来。
与此同时,另一个红色身影出现在园中,随着哭声飘忽移动。
沈清漪恍然大悟:这是人为制造的鬼影和鬼哭!
她立即发出信号,预先埋伏的侍卫顿时现身围捕。那红色身影见状欲逃,却被拦下。揭开红色外衣,里面竟是一个身手敏捷的小太监。
树下的黑影也被抓获,是另一个陌生面孔的太监。
然而沈清漪觉得事情并未结束。审讯中,两个太监只承认制造恐慌,却拒不承认有更深目的,也无人指使。
杨妃得知鬼影被擒,精神稍安,但仍要求移宫。皇帝准奏,三日后移居长春宫。
就在移宫前夜,沈清漪总觉不安,暗中潜伏在翠玉轩外。
果然,三更时分,一个黑影悄悄潜入已半空的翠玉轩。沈清漪悄然跟上。
只见那人熟门熟路地来到后园,竟是要销毁树洞中的装置。就在此时,沈清漪现身阻拦。
月光下,那人转身——竟是杨妃身边的大宫女碧荷!
果然是你。沈清漪平静道,从一开始我就觉得奇怪,为何只有杨妃能清晰描述‘鬼哭’的细节,而旁人只觉得声音恐怖却难以形容。除非有人在她身边暗示引导。
碧荷面色灰白,仍强自镇定:不知姑娘在说什么,我只是回来取娘娘落下的东西。
那你手中的是何物沈清漪指向碧荷正要销毁的装置——那是一个精巧的铜制发声器,通过簧片振动和风箱作用,可发出各种声音。
碧荷突然冷笑:沈姑娘何必多管闲事有些事,不知道比知道好。
包括二十年前萧贵人的冤案沈清漪紧盯对方。
碧荷眼神闪烁:那与我何干
很有关系。沈清漪缓缓道,我查过,你是十年前入宫,而你的母亲,曾是当年指证萧贵人的证人之一——已故的宫女秀珠。
碧荷脸色骤变。
沈清漪继续道:你母亲出宫后一直良心不安,临终前将真相告诉你,所以你入宫后一直想为萧贵人洗冤,对吗
碧荷默然不语,算是默认。
但我不明白,为何你要装神弄鬼吓唬杨妃这与萧贵人的冤案有何关联
碧荷忽然激动起来:因为杨妃的家族就是当年陷害萧贵人的主谋!当朝太后那时只是妃嫔,杨妃的姑母杨贵妃才是真正幕后黑手!萧贵人得宠有孕,威胁到杨贵妃地位,所以才被陷害!
但这些与杨妃有何关系她当时还未出生。
因为那支血玉蝴蝶簪!碧荷眼中含泪,萧贵人临终留言,化蝶而归,洗刷冤情。而我在整理旧物时发现,杨妃最珍爱的那支玉蝶簪,正是当年萧贵人的遗物!不知如何落在了杨家手中,又作为嫁妆带入宫中。
沈清漪震惊不已:所以你制造鬼哭,引导杨妃相信萧贵人冤魂不散,最终让她主动离开翠玉轩
不止如此。碧荷道,我知道先帝曾私下调查此案,留下一份密证,就藏在翠玉轩某处。我找了多年,终于发现可能就在那槐树洞中。但杨妃常住于此,我无法仔细搜寻。只有让她恐惧离开,我才有机会彻底查找。
沈清漪沉思片刻,道:带我去看。
二人重返槐树下,碧荷熟练地打开树洞暗格,从中取出一只铁盒。盒中果然有一份密折,是先帝亲笔,证实萧贵人确系冤枉,真凶是杨贵妃(已故)。但因涉及后宫丑闻,先帝未能公开平反,只希望后世若有机会,能还萧贵人清白。
先帝曾夜访翠玉轩,私下将此盒藏于树洞,期待有朝一日真相大白。碧荷哽咽道,我母亲曾是先帝安排的暗线,知晓此事,临终前告诉我这个秘密。
沈清漪长叹一声:你为旧主伸冤,其情可悯,但其法当罚。后宫之中,最忌私刑暗谋。
碧荷跪地:我愿领罪,只求姑娘将这份密证呈交圣上,为萧贵人洗刷冤屈。
正当此时,忽然传来掌声。二人惊回头,只见杨妃从暗处走出,身后跟着几个心腹宫女。
好一出主仆情深的戏码。杨妃冷笑,可惜,演到头了。
沈清漪镇定道:娘娘都听到了
本宫从未相信什么鬼哭之说。杨妃淡淡道,半年前我就发现有人在暗中调查旧事,于是将计就计,假装受惊,就是要引出幕后之人。
她看向碧荷:你母亲背叛了我姑母,你又背叛了我。杨家待你们不薄。
碧昂首相对:杨家害死无辜,天理不容!
杨妃眼神一冷:既如此,就别怪本宫无情了。来人!
几个宫女围上前来。
沈清漪突然道:娘娘可知,陛下早已暗中派我查证此事此刻侍卫就在外面等候。
杨妃脸色微变:胡说!
若非陛下授意,我岂敢深夜在此沈清漪从容道,陛下其实对当年旧案早有疑虑,只是苦无证据。如今证据确凿,娘娘还要阻拦吗
杨妃犹豫片刻,忽然笑道:你休要诈我。若陛下已知,何须如此大费周章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通报:皇上驾到!
众人皆惊,跪地接驾。
皇帝赵构面色凝重步入园中,身后跟着大内侍卫。
朕本不信宫中真有鬼魅,故派清漪暗中查探。皇帝扫视众人,目光停在杨妃身上,不料竟引出二十年前一桩公案。
原来皇帝对沈清漪的能力十分信任,暗中派了暗卫保护并随时汇报进展。今晚暗卫见情况有变,立即禀报了皇帝。
杨妃跪地泣道:陛下明鉴,妾身对此一概不知啊!
皇帝扶起沈清漪手中的密折,阅后长叹:朕幼时曾听父皇酒后提及此事,言及宫中有一冤案,他身为天子却难以为之平反,乃平生憾事。不想竟是萧贵人之事。
三日后,皇帝下旨,为二十年前蒙冤的萧贵人平反昭雪,以妃礼迁葬皇陵。主谋杨贵妃虽已故,仍追削封号。杨妃因知情不报,降为嫔,迁居别宫。
碧荷因制造宫廷恐慌,本应重罚,但念其为主伸冤之心可悯,从轻发落,逐出宫廷。那两名协助的小太监原是萧贵人旧仆之后,被碧荷找到协助,也从轻处置。
在一个晴朗的日子里,沈清漪来到新修的萧贵人墓前祭奠。诡异的是,虽已春日回暖,这里却不见一只蝴蝶。
正当她疑惑时,忽见远处杨嫔(原杨妃)悄悄而来,在远处跪拜后匆匆离去。她手中似乎拿着一支簪子,在阳光下闪着血一般的光泽。
沈清漪忽然明白了为何翠玉轩没有蝴蝶——因为那支能引来蝴蝶的血玉蝴蝶簪,一直在杨嫔手中。而萧贵人冤魂化蝶的传说,或许并非完全虚妄。
深宫之中,总有秘密随着时间流逝而被埋没,但真相终会以某种方式重现于世。就像血蝶之谜,即便过了二十年,依然会找到归途。
沈清漪转身离去时,忽然有两只红色蝴蝶不知从何处飞来,绕着她翩翩起舞,随后向着遥远的天际飞去,消失在一片明媚春光中。
沈清漪匆匆赶往养心殿,心中忐忑。血玉簪的秘密比她想象的更加复杂,牵扯的不仅是二十年前的冤案,还可能涉及更大的宫廷隐秘。
行至半路,忽见前方灯火通明,一队侍卫正押着一个人向慎刑司方向走去。被押之人抬头瞬间,沈清漪心头一震——竟是杨嫔身边的贴身宫女秋纹!
秋纹也看见了沈清漪,眼中闪过哀求之色,随即被侍卫推搡着远去。
沈清漪加快脚步,却在养心殿外被拦下。值守太监告知,皇上正与几位重臣商议边关急务,暂不见人。
劳烦公公通报,清漪有要事禀报,关乎宫廷安危。沈清漪急切道。
太监摇头:沈姑娘,不是奴才不帮,实在是圣上有令,任何人不得打扰。
正当沈清漪焦急万分时,殿内走出一人,竟是当朝宰相李纲。见到沈清漪,李相微微颔首:沈姑娘可是为那支簪子而来
沈清漪一惊:相爷如何得知
李相示意她借步说话,二人行至偏殿廊下。
皇上已得知静心苑发生之事。李相压低声音,那支血玉蝴蝶簪牵扯的,不只是后宫恩怨,更关系朝廷安危。
沈清漪更加困惑:清漪愚钝,还请相爷明示。
李相环顾四周,声音几不可闻:萧贵人并非普通西域女子,而是西域某小国公主,因政治联姻入宫。那支簪子实为该国秘宝,据说内藏通往一处神秘宝藏的地图。
宝藏沈清漪难以置信。
确切说,是一种能改变战争局势的强大武器。李相面色凝重,先帝知晓此事后,命萧贵人交出秘宝,但她誓死不从。后来杨贵妃设计陷害,本欲逼问出秘密,不料萧贵人宁死不屈,最终带秘密赴黄泉。
沈清漪恍然大悟:所以杨贵妃一族多年来一直在寻找这个秘密
李相点头:正是。如今朝中仍有势力暗中追寻此物,皇上为此忧心已久。今日得知簪子现身,已命暗卫全面戒备。
正说着,一名侍卫匆匆而来,向李相禀报:相爷,那宫女秋纹在押送途中试图服毒自尽,现已被救下,但昏迷不醒。
沈清漪心中一惊:秋纹她...
她是杨氏旧部,奉命监视杨嫔和那支簪子。李相道,皇上已下令,将杨嫔暂时软禁静心苑,血玉簪由大内保管。
沈清漪忽然想起一事:相爷,清漪曾见两只红色蝴蝶,形貌奇异,似乎与寻常蝴蝶不同...
李相神色微变:红色蝴蝶你可在白天见过
沈清漪细想之下惊讶发现,那两只红蝶确实只在黄昏或夜间出现,从未在白日得见。
那并非真蝶,李相沉声道,而是西域秘术所制的机关蝶,用于传递讯息和监视。你看它们飞往何方
沈清漪回忆道:总是向西北方向飞去。
李相面色凝重:西北方向...正是冷宫所在。
就在这时,一名小太监慌慌张张跑来:相爷,不好了!静心苑走水了!
沈清漪与李相急忙赶往静心苑,只见火光冲天,宫人正全力扑救。
杨嫔呢李相急问。
娘娘...娘娘还在里面!一个小宫女哭道,火起得太突然,门窗不知为何都从外锁住了!
沈清漪不顾阻拦,用湿巾掩面冲入火场。浓烟弥漫中,她看见杨嫔倒在室内,手中紧紧攥着一样东西。
娘娘!沈清漪奋力将杨嫔扶起,发现她手中握着的竟是那支血玉蝴蝶簪。
簪子...他们抢走了假的...杨嫔在沈清漪耳边气若游丝,真的在...在...
话未说完,一根燃烧的房梁突然坠落,沈清漪急忙护着杨嫔向外冲去。
终于逃出火海,二人皆被熏得漆黑。太医急忙上前救治。
沈清漪悄悄摊开手掌,里面多了一枚小巧的银钥匙——是杨嫔在混乱中塞给她的。
清漪姑娘,李相走来,目光落在她紧握的手上,可有什么发现
沈清漪不动声色地将钥匙藏入袖中:娘娘暂无性命之忧,但昏迷不醒。那支簪子...
她看向杨嫔仍然紧握的手,那支血玉簪在火光映照下显得格外艳丽。
李相叹道:幸好簪子无恙。皇上已下令,将杨嫔移至安全处所疗养,此物由大内保管。
沈清漪低头称是,心中却波澜起伏。她明白,杨嫔交给她的才是真正的钥匙,而那支被众人关注的血玉簪,很可能是个精巧的仿制品。
夜色中,两只红色蝴蝶悄然飞过,向着西北冷宫方向而去,仿佛在指引着某个被遗忘的入口。
沈清漪握紧袖中的钥匙,知道真正的迷踪才刚刚开始。这座深宫之中,还有更多秘密等待揭开;而二十年前的冤案,或许只是冰山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