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看有没有适合干旱地区的,他们那儿太干了,可能跟别的地方不一样。”
李承明则打开了自己的笔记本电脑。
“我查一下《农政全书》和《水经注》,里面应该有相关记载。”
店里顿时安静下来,只有敲击键盘和划手机屏幕的声音。
阳光透过玻璃窗照进来,落在吧台上的铜钱和布袋上,明明是现代的场景,却讨论着千年前的生存问题,有种奇妙的和谐感。
过了一会儿,张琪率先开口。
“我找到了!说在干旱地区,看蚂蚁窝,蚂蚁多的地方地下水位浅,因为蚂蚁也要喝水。还有,早晨看露水,哪里的植物上露水多,说明那里湿度大,可能有水。”
“这个简单,容易操作。”林晚点头,“我记下来。”
李承明也抬起头。
“我在《农政全书》里看到,说‘凡开井,必于高阜之处,察其地势,审其水流’,意思是要在地势高的地方找,但也要看水流方向,其实就是找地下水的径流路径。还有‘掘地见湿土,即可凿井’,这个最直接。”
“湿土这个好,一看就懂。”张琪凑过去看他的电脑屏幕,“还有吗?”
“还有说看岩石缝隙的,有青苔的缝隙里可能渗水。听声音,在寂静的地方,把耳朵贴在地上,能听到水流声的地方有地下水。”
李承明一边说一边记。
“这些都可以整理进去。”
林晚也补充。
“我看到说,可以挖个浅坑,铺上塑料布,晚上看看有没有凝结的水珠,水珠多的地方说明地下湿度大。不过他们可能没有塑料布,用麻布代替也行,就是效果差点。”
“没事,先把能做到的整理出来。”李承明拿出个新的笔记本,“我现在就开始整理,用简体字写一遍,再翻译成安唐的字,配上图,争取今天弄完,你晚上就能带过去。”
“不用这么急。”林晚笑了笑,“我今晚先跟他们提一提,看看他们的反应,要是他们愿意试,你再整理也不迟。”
“也行。”李承明点头,“那我先查资料,做些准备工作。”
张琪伸了个懒腰。
“说了半天,我肚子都饿了,要不咱们点个外卖?边吃边讨论?”
“好啊。”林晚拿起手机,“吃啥?”
“炸鸡!”张琪抢过手机,“好久没吃这个,我都馋了。”
李承明也笑了:“我不挑,都行。”
林晚看着他们,心里踏实了不少。
之前和张琪一起看店,总觉得有点不安,现在有李承明提供专业知识,心中也更有了把握。
她低头看了看吧台上的铜钱,又看了看窗外车水马龙的街道。
阳光正好,微风不燥。
或许,真的可以试试,教他们自己找水,让那片干旱的土地,长出希望来。
外卖很快就到了,三人挤在靠窗的小桌上,一边戴着手套吃香喷喷的炸鸡,一边继续讨论着找水的细节。
李承明说着古代水利技术的局限,张琪吐槽着网上看到的奇葩找水方法,林晚则在心里盘算着该怎么跟王大柱开口。
阳光透过玻璃窗,在他们身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一切都那么日常,又那么不寻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