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头颤巍巍地来了,用两枚铜钱换了杯清茶,喝了两口,看着吧台上的曲奇,叹了口气。
“现在的日子,能喝上口热茶就挺好。”
林晚给他续了点水,没接话。
她知道,对这些村民来说,十枚铜钱能买三桶水,够一家人喝好几天,谁也舍不得花在一块甜糕上。
不多会,那个跑生意的商人来了,还是背着那个鼓鼓囊囊的包袱,看到林晚就笑。
“考虑得咋样?”
他往吧台上一靠。
“我跟掌柜的提了,他说要是你愿意供货,酥香饼给你四枚铜钱一块,蜜香糕八枚,量大还能再涨点。”
林晚正在给一个村民装水,闻言动作顿了顿,心里盘算了一下。
都比零卖少赚一枚,但胜在量大,不用一个个招呼客人,省心。
“可以是可以,但我有个条件。”
她把水桶递给村民,转过身看着商人。
“我这店只有晚上和清晨开,你得自己来取货,我不送。”
“这没问题。”商人爽快地答应,“我每天清晨来,正好不耽误你做生意,也不耽误掌柜的早上开门。”
“还有。”林晚补充道,“我一次最多给你们一百块酥香饼,五十块蜜香糕,做多了赶不及。”
她就一个人,张琪也只能偶尔来帮忙。
白天除了补觉就是看店,晚上还要招呼村民换水,能挤出时间烤这些点心就不错了,实在没法批量生产。
商人想了想,点头。
“行,那就先这些。后天一早我来取第一批货,给你带定金。”
“不用定金,一手交货一手交钱。”林晚摆摆手,“我信得过你。”
商人笑了:“林姑娘是个爽快人,那我后天准时来。”
他换了两桶水,转身走了。
旁边一个换奶茶的汉子凑过来,小声问:“姑娘,你这饼真能卖给镇上的铺子?”
“是啊。”林晚冲他笑了笑,“能多换点铜钱,就多进点水,大家也方便。”
汉子点点头,没再多问,捧着奶茶走了。
来换水的人依旧不少,大多是熟面孔。
有个年轻媳妇用一尺细布换了两罐水,说要给孩子做件新衣裳,布料是她攒了半年的。
“这布织得密,能挡风。”她爱惜地摸了摸布面,“可惜天太旱,地里长不出好棉花,不然能织点软和的。”
林晚接过布,叠好放进后厨,这布比之前王二丫换的粗麻布细多了,陈雅丽说不定能用得上。
王大柱也扛着水桶来了,脸上带着笑意,身上沾着泥点,显然刚从井边回来。
“林姑娘,俺们村又挖着一口井!”
他把水桶往地上一放,声音里带着兴奋。
“照着你给的图,在洼地找着的,水比前一口还多!”
“太好了!这下全村人都够喝了。”
王大柱黝黑的脸上笑开了花。
“我们村确实喝水没什么问题了,但种植作物还是不行。”
“慢慢来,老天总会下雨的。”林晚宽慰他。
王大柱走后,店里又恢复了往常的节奏。
忙到十一二点,人渐渐少了。
林晚靠在吧台上,想起商人的约定,心里盘算着明天得早点起来烤曲奇、做沙琪玛。
回到现代,天刚蒙蒙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