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到后半夜,店里不再进人。
林晚把那方砚台小心翼翼地放进帆布包,打算明天带给陈雅丽看看。
吧台上的铜钱又堆了不少,她一枚枚捡起来,放进铁盒里,叮当作响的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
第二天,林晚把砚台送到陈雅丽店里。
陈雅丽拿起砚台,对着光看了半天,又用手指捻了捻边缘的纹路,笑着说。
“你这丫头,运气倒好。这砚台是普通石料,但这云纹雕刻是安唐后期的手法,刀工虽简单却利落,算是个有点年头的物件,收藏价值不大,但卖个千八百块不成问题。”
“真的?”林晚有点意外,“我还以为就是个普通砚台。”
“普通砚台可刻不出这纹路。”陈雅丽把砚台放下,“这应该是当时文人常用的款式,不算名贵,但也算规整。你要是想出手,我帮你联系个喜欢老物件的朋友。”
“您帮我处理吧。”林晚放心地说,又把昨天收的铜钱倒出来,“这些您也看看。”
陈雅丽接过铜钱,熟练地分类:“都是常见的永熙通宝,这批品相不错,但补贴是不会再下了。”
“啊?”林晚不解,“这是为什么?”
陈雅丽耐心解释:“因为铜钱的价值本就有限,再加上你之前就上交了不少,所以已经不怎么需要了。这批交不交主要看你。”
这么一说,林晚自然就不想上交了。
一方面是没啥历史研究价值了,另一面则是张琪教她倒手做生意。
虽然卖不出什么价,但在古代依旧是流通的货币,完全可以在那用。
“那这批我就捐了吧,以后我就不再上交铜钱了。”
陈雅丽点点头:“行,后面有什么物件我会再帮你申请补贴的,你放心。”
回到奶茶店,张琪正趴在吧台上玩手机,看到林晚进来,抬起头。
“你那个砚台陈姐是咋说的?”
“说能卖千八百块。”林晚笑着说。
“千八百?”张琪眼睛瞪得溜圆,“就那黑疙瘩?能换我小半个月工资?”
“陈姐说的,应该没错。”林晚笑着回应,“说是安唐后期的文人常用款,虽然石料普通,但胜在工艺规整。”
“我就说这倒手生意能做吧。”张琪拍着大腿,“你看,一块破石头换点甜饼,转头就成了千把块,比卖奶茶强多了。”
“哪有那么容易。”林晚给她冲了杯柠檬水,“也就碰运气,不是每次都能换到值钱东西。”
“那也比守着这空店强。”张琪吸了口柠檬水,“对了,李承明呢?刚才还在这儿帮你整理那些破布片子,转眼人没了。”
“说是去图书馆查资料,看看安唐的茶叶有啥讲究。”林晚指了指吧台上那个小纸包,“就是昨天那个文官小厮送的,他说说不定能看出点门道。”
正说着,门口的风铃响了,李承明抱着几本书进来,额头上带着薄汗。
“查到了!”
他把书往吧台上一放,翻到其中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