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您要多少?”
“先来五块吧,越大块越好。”老板爽快地说,“价钱你说了算。”
送走老板,张琪兴奋地戳着手机屏幕。
“你看你看,这才多久,光卖老物件就赚了两千多,比卖奶茶强强多了!”
李承明却在旁边补充。
“不过得注意,安唐的布料和陶器虽然不算高等级文物,但大量流通还是可能引起注意,最好别在网上大肆宣传。”
“行,我记得了。”
林晚把钱存进铁盒。
“那我以后主要还是换给熟人,民宿老板这种懂行又不折腾的正好。”
下午,林晚和张琪去超市采购,特意多买了两袋低筋面粉和黄油。
回到店里时,李承明正观察起二牛用来换水的铜片。
李承明用指尖捻起那块铜片,对着光线仔细看了半天,又从包里掏出个小小的放大镜,几乎把眼睛贴了上去。
“这铜片有点意思。”
他眉头微蹙,语气里带着疑惑。
“你们看这边缘的磨损程度,不像是近期才断裂的,倒像是埋在土里过很久,又被人偶然挖出来的。”
张琪凑过去,也学着他的样子用放大镜看。
虽然看不懂什么学问。
“不就是块破铜片子吗?还能看出花来?”
“你看这颜色。”
李承明指着铜片表面。
“普通的铜氧化后是青绿色,这块虽然也有铜锈,但底色带点暗红,像是掺了锡。”
林晚心里一动,拿起铜片掂了掂。
“掺了锡?那不是青铜吗?”
“可能性很大。”
李承明点头,把铜片放在桌上,用软尺量了量。
“安唐虽然已经普遍用黄铜,但民间也会流传一些前朝的青铜物件,尤其是这种带花纹的,说不定是某个器物上的残片。”
他打开笔记本电脑,翻出之前存的安唐金属器资料。
“你看这个,安唐初期的铜镜,边缘常有这种简化的梅花纹,用来装饰镜钮周围。”
屏幕上的图片有点模糊,但能看出铜镜边缘的花纹,确实和铜片上的梅花轮廓隐隐相合。
“你的意思是这可能是面铜镜的碎片?”
林晚拿起铜片,手指摩挲着上面的纹路。
“很有可能。”
李承明推了推眼镜。
“安唐铜镜的铜锡比例有讲究,这种暗红底色,锡含量应该不低,才能保证镜面光亮。要是能找到其他碎片,说不定能拼出完整的镜子。”
张琪眼睛亮了。
“那岂不是很值钱?比那个陶罐还值钱?”
“不好说。”李承明谨慎地说,“残片的价值有限,但如果能确定是安唐初期的,又有明确的出土地点,对研究当时的铸造工艺还是有意义的。”
林晚把铜片小心地收进铁盒。
“晚上我问问二牛,这铜片是从哪儿得来的。说不定能找到其他碎片。”
张琪拍了下手。
“对!问问清楚,要是能凑齐一面镜子,那才叫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