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穿成愚公子孙怎么破
后脑勺的钝痛像钝斧头劈着老松木,愚石猛地睁开眼睛。
最先撞进视野的不是出租屋那盏晃眼的白炽灯,而是一片暗沉的木梁——梁上还挂着半串风干的野枣,枣皮皱得像八十岁老人的脸。
二弟,醒了还愣着干啥!咱爹在山根下骂咧咧半个时辰了,说你再不去,今晚就没你那份粟米了!
粗嘎的嗓音贴着耳朵炸响。
愚石偏头,看见一个穿着粗麻布短打的壮实汉子,裤腿卷到膝盖,露出沾着泥点的小腿,手里还拎着一把磨得发亮的石镐。
那石镐的木柄被摩挲得光滑,顶端的石头却坑坑洼洼,一看就用了不少年头。
我……愚石想说话,喉咙却干得发疼,像是吞了两把沙土。
他撑着身子坐起来,身下是铺着干草的土炕,硌得腰眼发酸。
环顾四周,这屋子小得可怜,土墙斑驳,角落里堆着几捆柴禾,唯一的家具是一张缺了腿的木桌,用石头垫着才勉强平稳。
这不是他的出租屋。他明明是为了赶一个隧道支护的设计图,在电脑前熬了三个通宵,最后眼前一黑……难道是加班猝死,穿了
发什么呆!
汉子伸手拍了下他的胳膊,力道大得让他龇牙,你忘了昨天你搬石头时脚滑,摔在山涧边,头磕在青石上晕了过去。要不是三弟眼快,你早喂了山底下的狼!
搬石头山涧青石
零碎的记忆像潮水般涌进脑海——一个也叫愚石的少年,生在北山下的愚家村,爹叫愚公,是村里出了名的倔脾气,认准了要把挡在村前的太行、王屋两座大山移走,让子孙后代能顺畅地往南走。家里有五个兄弟,他排行老二,上面有个沉稳的大哥愚山,下面有三个弟弟妹妹,最小的妹妹愚华才刚满十岁。
愚石倒吸一口凉气。
太行、王屋、愚公……这不是小学课本里的《愚公移山》吗
他居然穿成了愚公的亲儿子
那个跟着爹一起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干了一辈子苦力,最后靠神仙搬走大山的故事里,最没存在感的背景板之一
走了走了!
汉子——也就是他大哥愚山,不由分说拉起他,爹说了,就算磕破头,移山的活也不能停。咱们愚家的人,就得有股子跟山杠到底的劲!
愚石被拉着往外走,脚步虚浮。
刚出屋门,一股夹杂着泥土和草木气息的风就扑面而来,抬头望去,两座巍峨的大山像两条沉睡的巨龙,横亘在村子前方,山体青黑,岩石裸露,山顶隐在灰蒙蒙的云层里,一眼望不到头。
山脚下,黑压压的人群正弯腰忙碌着,有的人用石镐凿石头,有的人用木锨铲土,还有的人背着装满泥土的竹筐,一步步往远处的沟壑里走,汗流浃背,呼喝声此起彼伏。
一个穿着粗布长袍、头发花白的老人正站在一块高石上,手里拄着一根木杖,脸色黝黑,皱纹深刻,眼神却像淬了火的铁,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执拗。
见愚石和愚山过来,老人眉头一皱,声音洪亮如钟:老二,醒了就好!别杵着,拿上镐子去西坡凿石!今天必须把那片清完,不然天黑不准吃饭!
这就是愚公,他这一世的爹。
愚石看着眼前的场景,心里五味杂陈。课本里只写了愚公的执着,却没写这执着背后的艰辛——没有现代机械,没有炸药,甚至连像样的工具都没有,仅凭一双手、一把镐,要移走两座大山
这根本不是持之以恒,这是拿命在填无底洞!
他跟着愚山走到西坡,接过一把沉甸甸的石镐。镐头比他想象中重,刚挥了两下,胳膊就开始发酸,虎口也隐隐作痛。
他看着身边的村民,大多面黄肌瘦,手上布满老茧和裂口,有的甚至还带着伤,却依旧埋头苦干,仿佛移山是刻在骨子里的使命。
二哥,你慢点,别又摔了。
一个清脆的声音传来,愚石回头,看见一个梳着双丫髻的小姑娘,手里提着一个陶罐,快步走过来。小姑娘约莫十岁,穿着洗得发白的布裙,脸上带着两个浅浅的酒窝,正是他最小的妹妹愚华。
这是娘煮的粟米粥,你头刚好,喝点垫垫肚子。
愚华把陶罐递给他,眼神里满是担忧,爹今天又发脾气了,说要是今年冬天前移不完山根下的土,明年开春村里的粮食就不够吃了……
愚石接过陶罐,温热的触感从指尖传来。
他喝了一口粥,寡淡的粟米味里带着一丝烟火气,却让他鼻子一酸。
他知道,在这个生产力低下的时代,粮食有多珍贵。村民们把仅有的粮食省下来,供给移山的人,可移山的进度却慢得可怜——一天能凿开的石头不过几方,运走的泥土也有限,照这样下去,别说子子孙孙,就算再过几百年,也未必能把两座山移走。
他放下陶罐,看着眼前高耸的山体,脑子里突然闪过一个念头——既然移山难如登天,那为什么不穿山呢
他前世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主攻隧道与地下工程。
太行、王屋虽然巍峨,但山体内部未必全是坚硬的岩石,只要找到合适的地质层,设计合理的断面,用古代能找到的材料做支护,未必不能挖出一条隧道来!
隧道!
这个念头像一道闪电,劈开了愚石混沌的思绪。
移山是愚公移山,那建隧道就是智工穿岩——既不用把山搬走,又能打通南北通道,效率比移山高了何止十倍百倍!
二哥,你怎么了脸色这么奇怪愚华看着他发呆,忍不住问道。
愚石猛地回过神,眼神里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光芒。
他抓住愚华的手,声音有些激动:小华,你说……咱们要是不从山上挖过去,而是从山底下挖一条路,直接穿到山南边,行不行
愚华愣了一下,眨巴着眼睛:从山底下挖路怎么挖呀底下都是土,万一挖着挖着塌了,不就把人埋在里面了吗
不会的!
愚石急忙解释,只要选对地方,比如找那些土层厚、岩石不那么硬的地质层,再用木头和石头做支护,就不会塌!而且挖隧道比移山快多了,咱们不用把石头运到渤海去,只要把挖出来的土和石头堆在隧道两边,还能加固山体呢!
他越说越兴奋,恨不得立刻就拿出图纸,画出隧道的设计方案!
可他忘了,这里是古代,村民们连隧道是什么都不知道,更别说理解他口中的地质层支护了。
你在胡说八道什么!
一个怒气冲冲的声音突然响起,愚公不知何时走了过来,脸色铁青地看着愚石,手里的木杖重重地戳在地上:从山底下挖路亏你想得出来!山是天造地设的,底下连通着黄泉,挖开了会招灾惹祸的!给我老老实实移山去,少想这些歪门邪道的,给祖宗丢脸!
周围的村民也都停下了手里的活,围过来看热闹,议论纷纷。
石小子怕不是摔傻了吧山底下怎么挖路
就是啊,万一挖塌了,把村子都埋了可怎么办
老愚头说得对,移山才是正途,哪能搞那些奇奇怪怪的法子!
质疑的声音像潮水般涌来,愚石的兴奋瞬间被浇灭。
他看着愚公愤怒的脸,看着村民们怀疑的眼神,心里明白——要让这些习惯了移山的人接受隧道,比挖通一座山还难。
但他不会放弃的!
他知道,这是改变愚家村命运的唯一机会,说不定也是他穿过来的使命呢。
爹,我没有胡说,也不会丢祖宗的脸。
愚石深吸一口气,挺直了腰板,迎上愚公的目光,移山是为了通路,让子孙后代能顺畅出行。可移山要花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咱们这一代、下一代,都得在山里苦熬。要是能挖一条隧道,也许十年、二十年就能通,到时候大家不用再背井离乡,不用再饿着肚子移山,不好吗
你还敢犟嘴!愚公气得脸色发紫,抬手就要打他,却被愚山一把拦住。
爹,二弟刚醒,脑子还不清楚,您别跟他一般见识。
愚山急忙劝道,又回头对愚石使了个眼色,二弟,快给爹认错!
愚石看着愚公愤怒的眼神,又看着愚山焦急的表情,心里一阵委屈,却还是咬着牙说:爹,我没错。隧道真的可行,我可以证明给您看!
证明你要怎的证明
愚公冷笑一声,你要是能从山底下挖出一条能过人的路,我就把这把老骨头给你当支撑!要是挖不出来,你就给我老老实实移山,一辈子都别再提什么‘隧道’!
说完,愚公甩袖而去,留下愚石站在原地,迎着村民们或同情、或嘲讽的目光。
愚华拉了拉他的衣角,小声说:二哥,你别跟爹对着干了,爹的脾气你又不是不知道……
愚石看着远处巍峨的太行山,紧紧攥住了手里的石镐。
他知道,这场隧道之争才刚刚开始,前路必定充满荆棘,但他绝不会退缩!他要做那个挖通这条路的人,哪怕付出再多的努力,也要让这个时代的人,看到智慧比蛮干更有力量!
2
初探地质,说服第一步
接下来的几天,愚石没有再提隧道的事。
因为他知道,空口说白话没用,必须拿出实实在在的证据,才能让愚公和村民们信服。
他依旧会跟着大家一起移山,白天挥镐凿石、铲土运泥,晚上就借着微弱的月光,在纸上画草图——他用木炭当笔,用树皮纤维织成的粗纸当图纸,凭着前世的记忆,画出了隧道的基本结构:弧形的断面、木质的拱架支护、通风和排水的通道。
可光有图纸还不够,最关键的是找到合适的隧道入口和地质层。
他记得前世学过,隧道选址要避开断层、溶洞和坚硬的岩层,最好选在结构相对稳定的背斜位置,不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而且要尽量选择风化程度低、完整性好的沉积岩或变质岩层,且山体坡度较缓、地表平坦的地方,方便施工和后续使用。
这天早上,天刚蒙蒙亮,愚石就起了床。他没去山脚下干活,而是背着一个竹筐,里面装着一把小锄头、一把石斧和几块干粟饼,悄悄往太行山的西坡走去。
他记得昨天干活时,看到西坡有一片地方的岩石颜色偏浅,而且植被比其他地方稀疏,可能是风化岩较多,地质条件相对松软。
二哥,你要去哪
刚走出村子,身后就传来了愚华的声音。愚石回头,看见小姑娘背着一个小竹篓,快步追了上来,脸上带着好奇:你不跟爹去移山,怎么往山里走啊
我去山里看看。
愚石也不瞒她,我想找个合适的地方,试试能不能挖隧道。
愚华眼睛一亮:我跟你一起去!我知道西坡有个山泉,水特别甜,而且我认识很多草药,万一你受伤了,我还能帮你包扎咧!
愚石看着她亮晶晶的眼神,心里一暖。在这个家里,或许只有这个小妹妹,愿意相信他的异想天开。
他点了点头:好,那你跟紧我,山里危险,别乱跑。
两人沿着山间的小路往上走。
太行山的山路崎岖难行,到处都是碎石和荆棘,愚石走在前面,用石斧砍断挡路的荆棘,小心翼翼地护着愚华。愚华则像个小向导,时不时指着路边的植物说:二哥,这个是蒲公英,可以消炎;那个是紫花地丁,能治蚊虫叮咬……
走了大约一个时辰,他们来到了西坡的一片缓坡地带。
这里的岩石果然如愚石所见,颜色偏灰白,用小锄头敲一下,能敲下细小的碎石,不像其他地方的岩石那样坚硬。
愚石蹲下身,仔细观察岩石的纹理——岩层排列比较整齐,没有明显的断裂痕迹,而且地表有一层薄薄的土层,说明这里的风化程度适中,既不会太松软导致塌方,也不会太坚硬难以挖掘。
就是这里了!愚石心里一阵激动,拿起小锄头,在地上挖了一个小坑。坑挖到半尺深时,露出的岩石依旧是灰白色的风化岩,质地松散,用手就能掰下小块。
二哥,你挖这个干什么呀愚华蹲在旁边,好奇地看着他。
我在看这里的石头硬不硬。愚石解释道,你看,这种石头一挖就掉,说明这里的地质条件好,适合挖隧道。如果咱们从这里挖进去,再往山南走,说不定用不了多久就能挖通。
他一边说,一边在地上画了一个简单的示意图:你看,这是咱们现在的位置,从这里往下挖,然后水平往南,穿过山体,就能到山南边了。隧道里面用木头做架子,防止塌下来,再留一个通风的口子,人在里面走就不会闷得慌。
愚华凑过来看了看,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听起来好像很厉害的样子……可是爹会同意吗
会的!愚石语气坚定。
只要我能证明这里能挖,而且挖出来的隧道安全,爹一定会同意的。
他继续在周围勘察,又找到了几处类似的地质带,连成了一条大致的直线,正好从愚家村通往山南边的平原。他把这些地点都记在心里,还用石头在地上做了标记。
太阳升到头顶时,两人坐在一棵松树下休息,吃着带来的干粟饼。
愚华突然指着远处说:二哥,你看,那里有个山洞!
愚石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果然在不远处的山壁上,有一个黑漆漆的洞口,被藤蔓遮住了大半。
他心里一动——天然山洞!如果能找到天然山洞,或许可以利用山洞作为隧道的起点,节省很多施工时间。
走,咱们去看看!
两人起身,朝着山洞的方向走去。
山洞位于一处山坳里,洞口大约一人高,宽两米左右,洞口周围长满了藤蔓和杂草。愚石用石斧砍断藤蔓,小心翼翼地走进山洞。
山洞里黑漆漆的,一股潮湿的气息扑面而来。他从怀里掏出火折子,吹亮后往里照去——山洞不深,大约有十几步长,尽头是坚硬的岩石,但洞身很规整,像是天然形成的通道。
太好了!
愚石抑制不住兴奋,这个山洞可以当隧道的入口!咱们只要把尽头的岩石凿开,再往山南方向挖,就能省很多事!
愚华也跟着走进来,看着洞壁说:这里的石头好像比外面的硬好多,用镐子能凿开吗
能!愚石用力点头,只要有合适的工具,再组织大家分工合作,肯定能凿开!
他在山洞里仔细观察了一圈,发现洞壁上没有渗水的痕迹,也没有松动的岩石,安全性很高。
他心里已经有了初步的计划:先利用这个天然山洞作为起点,组织少量人先凿开尽头的岩石,挖出一段短隧道作为样板,让愚公和村民们看到隧道的可行性,再逐步扩大施工规模。
当天傍晚,愚石和愚华回到村里时,愚公正站在村口等着,脸色依旧难看。
你去哪了一天天不干活,跑山里鬼混!愚公的声音带着怒气。
爹,我不是去鬼混,我是去山里找挖隧道的地方了!
愚石迎上去,语气带着一丝急切,我在西坡找到了一个天然山洞,那里的地质条件很好,适合挖隧道。我还勘察了路线,从山洞往南挖,就能通到山南边的平原!
又是隧道!愚公气得吹胡子瞪眼。
我看你是彻底魔怔了!天然山洞那是山神爷的地盘,你敢去挖,不怕遭天谴吗
爹,没有什么山神爷!愚石急忙说道,山洞就是石头形成的,我已经去看过了,很安全。我想明天带几个人去试试,先挖一段隧道给您看,要是不行,我以后再也不提隧道的事,专心跟您移山!
你还想拉着别人一起胡闹!
愚公更生气了,谁要是敢跟你去挖那个什么隧道,就别再认我这个村长!
周围的村民也纷纷附和,没人愿意跟着愚石去冒险。
愚山走过来,拉着愚石的胳膊说:二弟,别闹了,爹也是为了你好。挖隧道太危险了,还是老老实实移山吧。
愚石看着眼前的情景,心里有些失落,但他也知道,要改变大家的想法,不能只靠嘴说,必须用行动证明。
爹,我不用别人跟我去了,我自己去。
愚石看着愚公,眼神坚定,给我三天时间,如果我不能在山洞里挖出一段能过人的隧道,我就再也不提这件事,一辈子跟您移山。如果我做到了,您就允许我继续挖下去,行不行
data-fanqie-type=pay_tag>
愚公看着他倔强的眼神,又看了看旁边一脸担忧的愚华,沉默了许久,才冷哼一声:好!我就给你三天时间。但你记住,要是出了什么事,你得自己承担!
得到愚公的同意,愚石心里松了一口气。他知道,这是他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第二天一早,愚石背着工具,独自前往西坡的山洞。
山洞里,愚石点燃火折子,把工具放在一边,拿起石镐,朝着山洞尽头的岩石砸了下去。
嘭!
石镐撞在岩石上,发出沉闷的响声,火星四溅。岩石上只留下一个小小的凹痕,震得愚石虎口发麻。
他揉了揉虎口,没有气馁。古代没有炸药,只能靠人力一点点凿。他调整姿势,用石镐的尖端对准岩石的缝隙,一下一下地凿着。
时间一点点过去,山洞里弥漫着石屑的粉尘,呛得他不停咳嗽。他的胳膊越来越酸,手心磨出了水泡,水泡破了,渗出血来,染红了石镐的木柄。但他没有停下,每凿下一块碎石,他就离目标近了一步。
傍晚时分,愚华提着食篮来到山洞,看到愚石满身灰尘、手上带血的样子,眼圈一下子红了。
二哥,你怎么把自己弄成这样了
愚华急忙拿出布条,帮他包扎伤口,别挖了,咱们回去吧,我去跟爹说,就说你知道错了成不
不行。
愚石摇摇头,脸上带着一丝疲惫,却依旧笑着说,我已经凿开了一个小口子,再坚持一下,就能挖出一段隧道了。你看,他指着山洞尽头,那里已经被凿出了一个半尺深的凹槽,再过两天,就能挖通这面墙了。
愚华看着那个凹槽,又看了看愚石坚定的眼神,不再劝说,只是默默地帮他擦去脸上的灰尘,把带来的热粥递给他:那你先喝点粥,歇一会儿再挖。我在这里陪你。
接下来的两天,愚石每天天不亮就去山洞,直到天黑才回来。愚华每天都会给他送吃的,有时还会帮他清理洞里的碎石。村民们偶尔会议论,但没人再阻止他——大家都等着看三天后,他怎么认输。
第三天半夜,只听哗啦一声,山洞尽头的岩石终于被愚石凿开了一个洞口。
他看着这个小小的洞口,激动得浑身发抖。他拿起油灯走近,借着光观察了一下,里面是和外面一样的风化岩,质地松软,且洞壁很稳固,没有松动的迹象。
成了!哈哈!我成功了!
他忍不住大喊一声,声音在山洞里回荡。
外面的愚华听到声音,急忙跑进来:二哥,是成了吗
成了!
愚石拉着她的手,把她带到洞口,你看,从这里就能往里面挖了!这就是隧道的开始!
愚华看着那个洞口,眼睛里满是惊喜:太好了!二哥,你太厉害了,我去叫爹他们过来瞧瞧!
愚石趁着愚华去叫人的时间,又拿起工具准备将洞口继续扩大。
他将洞口扩大到大约一人高,半人宽,足够一个人弯腰通过时,又开始往里面挖。
当他挖到差不多能容纳四五个人的时候,山洞外传来了脚步声。愚石回头,便看见愚华带着愚公和其他兄弟,还有几个村民,正往里面来。
愚公的目光落在那个新凿开的洞里时,眼神里带着惊讶,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动摇。
愚石深吸一口气,走到愚公面前,语气带着一丝自豪:爹,您看,我做到了。这就是隧道,只要咱们继续挖,用不了多久,就能通到山南边。
愚公没有说话,他走进洞口,仔细观察着那个洞,又用手摸了摸洞壁,眉头微微皱着,不知道在想什么。
旁边的村民也议论起来:
没想到还真挖通了一个口子!
这洞看起来还挺结实的,不像会塌的样子。
要是真能挖通,不用移山就能实现出门不绕着山走了……
愚山看着那个洞口,也有些心动:爹,二弟说得好像有点道理。要不,咱们就试试
愚公沉默了许久,终于抬起头,看着愚石,眼神里的怒气少了几分,多了几分复杂:这只是一个小口子,要挖通整座山,还差得远。而且,这么多人一起挖,怎么保证安全
愚石知道,愚公虽然没有完全同意,但已经开始认真考虑他的提议了。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爹,这些问题我都想过了。
愚石急忙说,关于安全,我会用木头做拱架,支撑隧道的顶部和两侧,防止塌方;至于吃饭喝水,咱们可以在山洞外建一个临时的棚子,让妇女们负责做饭,再从山泉水那里引一条水渠过来;还有人手,咱们可以分批次施工,黑白两班倒,既能保证大家能得到充足的休息,又能加快进度,说不定还能赶在明年开春完成呢。
他一边说,一边把自己画的图纸拿出来,递给愚公:爹,您看,这是我画的隧道设计图,里面标了支撑的位置、通风口和排水道的位置。只要按照这个图来挖,肯定没问题!
愚公接过图纸,虽然看不懂上面的线条和符号,但他能感受到愚石的用心。
他看着眼前的儿子,突然觉得有些陌生——这个曾经跟在他身后,默默移山的次子,好像在那次撞到脑子后就不太一样了,有了很多奇奇怪怪的想法,同时却也有了更多的担当。
他沉默了许久,终是叹了口气:罢了,既然你都已经挖出了一个口子,那我就再给你一次机会。我可以让村里的青壮年跟着你试试,但要是出了任何问题,咱们就立刻停下来,踏踏实实的移山。
听到这话,愚石激动得差点跳起来:谢谢爹!您放心,我一定不会让您失望的!
愚华也高兴得拍手:太好了!以后咱们就能走隧道去山南边了!
周围的村民也松了口气,虽然还有些担心,但更多的是期待——如果隧道真的能挖通,他们的生活将会彻底改变。
夕阳透过山洞的洞口,照在愚石的脸上,映出他充满希望的笑容。
3
初遇困境
得到愚公的许可后,愚石立刻开始组织隧道施工。他先在村里召集了二十来个青壮年——大多是家里孩子多、粮食不够吃的村民,他们愿意跟着愚石试试,毕竟如果隧道能挖通,他们就能早点摆脱移山的苦役。
施工的第一天,愚石把大家带到西坡的山洞,准备先给他们讲讲解隧道的基本原理和安全注意事项。
大家听着,咱们挖隧道和移山不一样,移山是把石头往外运,咱们挖隧道是在山里开一条路,所以最重要的就是安全。
愚石站在山洞里,手里拿着一根木棍,指着洞壁说,咱们每挖进去一丈,就要用木头搭一个架子,把洞顶和洞壁撑住,防止塌方。谁要是发现洞壁有松动的石头,一定要立刻喊停,不能逞强!
他一边说,一边示范如何搭建木架——先用两根粗木柱立在洞壁两侧,再用一根横梁架在柱顶,形成一个门字形的框架,然后在框架之间铺上细木条,挡住松动的岩石和泥土。
村民们听得似懂非懂,但看着愚石认真的样子,还是点了点头。他们大多是常年干体力活的人,动手能力强,多跟着学习了几遍,很快就学会了搭建木架的方法。
接下来,施工正式开始。愚石把二十个人分成四组:两组人负责用石镐凿岩、用木锨铲土,一组人负责搭建木架,还有一组人负责把挖出来的碎石和泥土运出山洞,堆在洞口两侧——这些土石以后还能用来加固洞口周围的地面。
一开始,施工进展很顺利。山洞里的岩石是风化岩,质地松软,一镐下去就能凿下不少碎石,一天下来,竟然挖进去了将近三丈,还搭建了三个木架,看起来稳固又整齐。
愚公也每天都会过来山洞查看,看到隧道一点点往里延伸,木架搭建得也很规范,脸上的表情渐渐缓和,偶尔还会指点村民如何更省力地凿岩。
愚华则每天带着村里的妇女们,在山洞外搭建了一个临时的棚子,负责给施工的人做饭、送水。棚子旁边还挖了一个蓄水池,从山泉水那里引了一条水渠过来,保证施工用水和生活用水。
一切似乎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但没过几天,第一个难题就出现了——木架的木材不够用了。
隧道每天挖进去三丈,需要搭建三个木架,每个木架需要四根粗木柱、两根横梁和十几根细木条。一开始,他们用的是山洞附近的松木,但松木生长缓慢,附近的成年松树很快就被砍光了,再往山里走,就要走很远的路才能砍到合适的木材,不仅费时间,还容易遇到野兽。
石小子,木材不够了,附近的树都砍得差不多了,再砍就要去深山里了,那里有狼群,太危险了。负责砍树的村民找到愚石,脸上带着为难。
愚石皱起眉头。木材是隧道支护的关键,没有木材,隧道就不能继续挖下去,甚至已经挖好的部分也可能因为没有足够的支撑而塌方。
他思考了一会儿,突然想到一个办法——用竹子代替部分木材。愚家村附近的山涧边有一片竹林,竹子生长快,质地坚韧,而且数量多,容易获取。虽然竹子的承重能力不如松木,但可以用来做横梁和细木条,粗木柱还是用松木,这样就能节省大量的木材。
咱们不用去深山砍树,用竹子试试!愚石立刻带着村民来到山涧边的竹林,指着竹子说,你们看,竹子又粗又直,把它劈成合适的长度,用来做横梁和细木条,应该没问题。咱们先砍几根试试,看看承重能力怎么样。
村民们半信半疑地砍了几根竹子,劈成和横梁一样粗细的竹条,然后在山洞里做了一个试验——用两根松木柱做支撑,中间架上竹制横梁,再在横梁上堆上碎石。没想到,竹制横梁竟然稳稳地承受住了碎石的重量,没有丝毫弯曲。
太好了!竹子真的能用!村民们惊喜地喊道。
愚石也松了口气:以后粗木柱还用松木,横梁和细木条就用竹子,这样既能节省木材,又能保证安全。大家分两组,一组继续砍松木做柱,一组去山涧砍竹子,劈成合适的尺寸。
木材的问题解决了,但没过几天,第二个难题又出现了——隧道里开始渗水。
这天早上,负责挖岩的村民刚走进隧道,就发现地面湿漉漉的,洞壁上还在往下滴水。一开始,大家以为是昨晚下雨渗进来的,没太在意。可挖到中午时,滴水变成了渗水,地面上积了一层水,一脚踩下去就能没过脚踝,不仅影响施工,还可能导致洞壁的泥土松动,引发塌方。
石小子,你快来看!隧道里漏水了,再这样下去,咱们根本没法干活!村民急忙跑出去喊愚石。
愚石赶到隧道时,里面已经积了不少水。他蹲下身,摸了摸洞壁,发现渗水主要来自隧道右侧的洞壁,而且水很清澈,应该是山体里的地下水。
糟了,应该是地下水渗出来了。愚石心里一紧。
地下水是隧道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如果不及时处理,不仅会影响施工,还可能导致洞壁坍塌。
他仔细观察了渗水的位置,发现渗水集中在一块岩石的缝隙里。他想了想,立刻让人去山洞外取来一些干黏土和碎石。
大家先把隧道里的水排出去,用木锨把水铲到木桶里,运出洞外。愚石指挥道,然后把干黏土和碎石混合在一起,调成糊状,填到渗水的缝隙里。黏土能堵住水,碎石能增加强度,这样应该能止住渗水。
村民们按照他的方法,先把隧道里的水排干净,然后用调好的黏土碎石糊填堵渗水的缝隙。没想到,效果出奇地好——填堵后不到一个时辰,渗水就明显减少了,最后几乎完全止住了。
但愚石知道,这只是临时的办法。随着隧道不断往里挖,可能还会遇到更多的地下水,甚至可能遇到泉眼。必须设计一个长期的排水系统,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当天晚上,愚石在灯下画了一张排水系统的设计图——在隧道的两侧挖两条浅沟,作为排水沟,排水沟的坡度要比隧道的地面稍大,让水自然流向洞口;在洞口附近挖一个集水井,把排水沟里的水引到集水井里,再用木桶把水提到洞外的蓄水池里,既能解决隧道的排水问题,又能增加蓄水池的水量,一举两得。
第二天一早,愚石就带着村民们先按照图纸挖排水沟和集水井。
村民们虽然看不懂图纸,但跟着愚石的指挥,很快就挖好了排水沟和集水井。
两条排水沟宽一尺、深半尺,沿着隧道两侧延伸,集水井挖在洞口左侧,深一丈半,能容纳不少水。
之后如果再遇到渗水,水就会顺着排水沟流到集水井里,再也不会在隧道里积水了。
解决了木材和水源的问题,隧道施工又恢复了正常。
村民们每天都会按时来到山洞,凿岩、铲土、搭架、运土,有条不紊地推进隧道的进度。愚石则每天都在隧道里来回巡查,检查木架的稳固性、排水沟的畅通情况,确保施工安全。
就连愚公来得也更勤了,有时还会亲自上手,帮着搭建木架或铲土。他看着隧道一天天往里延伸,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对愚石的态度也从一开始的怀疑,变成了现在的信任。
这天傍晚,愚石正在隧道里检查木架,愚公走了进来,拍了拍他的肩膀:老二,你做得好。照这个进度,再过一年,说不定真能挖通到山南边。
愚石心里一暖,笑着说:爹,只要大家齐心协力,用不了一年,咱们就能走隧道去山南边了。到时候,咱们可以在山南边开垦土地,种更多的粮食,再也不用饿着肚子移山了。
愚公点点头,眼神里充满了期待:好!爹相信你。以后村里的事,你也多拿拿主意,你比爹有见识。
得到愚公的认可,愚石心里充满了成就感。他知道,这不仅是对他个人的认可,更是对隧道这种新方式的认可。
但他也明白,前面还有更多的困难在等着他——比如隧道里的通风问题,随着隧道越来越深,里面的空气会越来越稀薄,人在里面待久了会缺氧;还有隧道的照明问题,现在靠的是火折子和油灯,不仅亮度不够,还容易引发火灾。
果然,随着工期的有序进行,隧道挖到一丈深时,通风问题开始显现。
一开始,村民们只是觉得隧道里的空气越来越闷,干活时容易出汗、喘气。可随着隧道不断加深,到一里深时,有人开始出现头晕、恶心的症状——这是缺氧的表现。
石小子,里面太闷了,我有点喘不过气。再这样下去,恐怕没人能在里面干活了。
愚石看着村民脸色苍白地扶着洞壁走出来,皱起了眉头。
他早就想到了通风问题,只是没想到来得这么快。隧道越深,空气流通越差,里面的二氧化碳会越来越多,氧气会越来越少,长期下去,不仅影响施工进度,还会危及村民的生命安全。
看来,他必须得尽快解决通风问题了。
当天晚上,愚石在灯下苦思冥想。前世在工地上,隧道通风主要靠风机,但这里没有电,也没有风机,只能靠天然通风的方法。
他想到了两种方案:一种是在隧道顶部挖一个通风口,直通地面,利用空气的对流原理通风;另一种是用竹子做通风管,从洞口延伸到隧道深处,再用人力或水力带动空气流动。
第一种方案虽然效果好,但挖通风口需要额外的人力和时间,而且通风口的位置很难确定,万一挖到坚硬的岩石或地下水,就会白费功夫。第二种方案相对简单,材料也容易获取,就是竹子。
愚石决定先试试第二种方案。
第二天一早,他带着村民们来到山涧边的竹林,砍了几十根粗竹子,把竹子的节打通,一根接一根地连接起来,做成一根长长的通风管。通风管的一端放在隧道深处,另一端伸出洞口,高出地面半丈,这样能更好地利用外界的风力,带动隧道里的空气流动。
为了增强通风效果,愚石还在洞口的通风管旁边,搭建了一个简单的风车——用竹子做扇叶,用木轴固定,风车转动时,能把外界的新鲜空气吹进通风管,再送到隧道深处。
风车和通风管安装好后,效果立竿见影。隧道里的空气明显变得清新了,之前头晕、恶心的村民,再进去干活时,也没有出现不适的症状。
石小子,你这办法太妙了!村民们纷纷称赞,现在里面一点都不闷了,干活也有力气了!
愚石笑着说:这只是暂时的办法,等隧道再深一点,咱们可能还需要再加几根通风管,或者挖一个通风口。
解决了通风问题,接下来就是照明问题。
之前,村民们在隧道里施工,靠的是火折子和油灯。火折子亮度低,而且容易熄灭;油灯虽然亮一点,但油烟大,时间长了会把隧道里的木架和洞壁熏黑,还容易引发火灾。
他想到了火把,但火把燃烧时会消耗大量的氧气,还会产生浓烟,不适合在隧道里使用。
他又想到了蜡烛,但蜡烛在这个时代很珍贵,村民们根本用不起。
愚石一筹莫展,他一直在想,有没有什么更安全、更亮的照明方式呢
这天晚上,愚华提着一个灯笼来到隧道里面,二哥,今天我来给你送晚饭啦。
随着她走近,灯笼的光照亮了周围的区域。
愚石突然注意到她手里的灯笼,比油灯亮多了,而且没有那么大的油烟。他眼前一亮,指着灯笼问道:小华,你这灯笼里点的是什么
是松明子啊。
愚华笑着说,这东西容易点燃,而且很亮,晚上走路用它照明最好啦。我今天跟着砍树的伯伯们捡了不少呢!
松明子!
愚石一拍大腿,怎么没想到松明子呢松明子是松树树干上富含树脂的部分,质地坚硬,容易点燃,燃烧时亮度高,油烟少,而且在山里很容易找到。
太好了!小华,你帮了我一个大忙!愚石激动地说。
第二天,他就让村民们砍树的时候顺便收集松明子,把松明子切成一尺长、半寸粗的木条,然后在隧道里每隔1丈,就挂一个用竹子做的灯笼,灯笼里放上松明子。
这样一来,隧道里就变得亮堂堂的,不仅方便施工,还比油灯安全多了。
通风和照明的问题都解决了,隧道施工的进度越来越快,离山南边的距离越来越近。
随之村民们的热情也越来越高,之前不相信愚石的人,现在也主动要求加入施工队伍,愚公干脆把移山的队伍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继续移山,另一部分跟着愚石挖隧道——他心里已经明白,隧道才是愚家村未来的希望!
4
智叟的质疑
就在隧道施工顺风顺水的时候,一个不速之客的到来,给愚石带来了新的麻烦。
这天上午,愚石正在隧道里检查木架,突然听到洞口传来一阵争吵声。他走出隧道,看到一个穿着丝绸长袍、戴着高帽的老人,正和愚公争吵着,周围围了不少村民。
愚公,你真是老糊涂了!
老人指着隧道的洞口,语气带着嘲讽,放着好好的移山大业不干,跟着你儿子搞这些奇技淫巧,挖什么隧道!这隧道要是挖塌了,把你全村人都埋了,看你怎么向祖宗交代!
愚石一眼就认出了这个老人——他就是《愚公移山》里的智叟,隔壁村的老秀才,一直觉得愚公移山是愚行,现在又来反对他挖隧道了。
智叟,你少在这里胡说八道!愚公气得脸通红。
我儿子挖隧道怎么了隧道已经挖了百丈深,安全得很!比你整天只会耍嘴皮子强多了!
安全
智叟冷笑一声,走进隧道口,看了一眼里面的木架,就靠这些破木头支撑你知道这山有多厚吗你知道隧道里有多危险吗万一遇到地震,或者山神发怒,这隧道立刻就会塌!到时候,你哭都来不及!
周围的村民听到地震山神发怒,脸上都露出了担忧的神色。他们大多迷信,对这些说法很在意。
智叟伯伯,话可不能这么说。
愚石走过去,看着智叟,语气平静,隧道的木架都是按照严格的标准搭建的,每一根木柱、每一根横梁都经过了挑选,能承受住洞顶的压力。而且,我已经勘察过这里的地质,没有断层和溶洞,发生塌方的概率很小。至于地震和山神发怒,那都是不可预测的事情,移山也一样会遇到地震,难道因为怕地震,就不移山了吗
你一个毛头小子,懂什么土地!
智叟不屑地看了他一眼,我读了几十年的书,从来没听说过什么‘地质’!山是天造地设的,你敢挖山,就是违背天意,迟早会遭天谴!
违背天意
愚石忍不住笑了,智叟先生,您读的书里,难道没有说‘人定胜天’吗移山是为了通路,挖隧道也是为了通路,都是为了村民们的好日子,怎么就违背天意了如果真有天意,那天意也应该是希望百姓能安居乐业,而不是让大家一辈子在山里苦熬!
智叟被说得哑口无言,脸色一阵青一阵白。
他没想到,这个之前在他眼里不学无术的愚石,竟然能说出这么有道理的话。
你……你这是强词夺理!智叟气得发抖。
我不管你怎么说,这隧道就是不能再挖了!我要去告诉县里的官员,说你们挖隧道破坏了山根,违背天意,危害乡邻!
说完,智叟甩袖而去,留下一脸担忧的村民和愤怒的愚公。
爹,您别生气。愚石安慰道,智叟就是想故意刁难咱们,县里的官员不会听他的。而且,咱们的隧道挖得好好的,山也好好的,反而方便了大家,官员怎么会阻止咱们呢
可万一官员真的来了,下令停工怎么办愚公皱着眉头说道,咱们现在已经挖了差不多快两里深了,要是停工,之前的努力可就白费了。
不会的!
愚石坚定地说,就算官员来了,我也能说服他!咱们的隧道是为了村民们好,是造福乡邻的好事,官员没有理由阻止。而且,咱们可以让村民们联名写信,告诉官员隧道的好处,官员看到大家都支持,就不会听智叟的话了。
他的话让愚公和村民们都松了口气。当天下午,愚石就写了一封信,详细说明了挖隧道的目的、进度和好处,然后让村里的每户人家都签了名,送到了县里。
果然,不出愚石所料,县里的官员收到信后,不仅没有下令停工,反而派人来视察了隧道。
官员看到隧道里整齐的木架、畅通的排水沟和明亮的照明,又听了村民们的称赞,对愚石的做法大加赞赏,还特意拨了一些粮食和工具,支持他们继续挖隧道。
智叟得知后,气得再也没敢来愚家村。
解决了智叟的麻烦,隧道施工又恢复了正常。村民们的信心更足了,干活也更卖力了。
愚石看着隧道一天天往里延伸,心里充满了期待——他仿佛已经看到了隧道打通的那一天,村民们欢呼雀跃地从隧道里走过去,看到山南边广阔的平原,看到了愚家村美好的未来。
时间一天天过去,转眼就到了冬天。太行山的冬天格外寒冷,大雪封山,山路难行,但隧道里却很温暖,施工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
到了年底,隧道已经挖到了五里深,离山南边只有一步之遥了。愚石估算了一下,按照现在的进度,再过一两个月,就能挖通隧道了。
除夕那天,愚家村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活动。村民们杀了一头猪,煮了一大锅肉,围着篝火唱歌跳舞。
愚公站在人群中,举起酒碗,大声说:今年,咱们要感谢老二,是他让咱们看到了通路的希望!我相信,明年春天,咱们就能从隧道里走到山南边,过上好日子!
村民们纷纷举杯,向愚石表示感谢。愚石举起酒碗,看着眼前热闹的场景,心里一阵温暖。他知道,这一切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而他,只是做了自己来到这该做的事情。
夜深了,村民们渐渐散去。愚石独自来到隧道口,看着黑暗的隧道深处,心里默默说:再坚持一下,很快就能通了!
5
隧道贯通,太行通途
开春后的第一天,愚石就急急忙忙带着村民们回到了隧道继续施工。
经过一个冬季的施工,隧道已经挖到了六里深,按照之前的勘察,差不多只要再挖个十几丈,就能通到山南边了!
村民们的心情都很激动,干活也格外卖力。
因为每个人都知道,隧道贯通的日子近在眼前,他们很快就能看到山南边的世界了!
愚石更是小心翼翼,每天都在隧道里来回巡查,检查木架的稳固性、通风和排水情况,确保最后阶段的施工安全。他知道,越到最后,越不能掉以轻心,万一出现意外,之前的努力就都白费了。
施工的第三天上午,当负责挖岩的村民一镐凿下去时,突然听到轰隆一声,眼前的岩石竟然塌了一个洞——洞外传来了明亮的光线,还有清脆的鸟鸣声。
通了!通了!隧道通了!
村民激动地大喊起来,声音在隧道里回荡。
正在巡查的愚石听到喊声,立刻跑了过去。
他来到洞口,看着外面明亮的世界,眼睛一下子湿润了——洞外是一片广阔的平原,绿油油的麦田一望无际,远处有一条小河,河水清澈见底,几只鸟儿在麦田上空飞翔,叽叽喳喳地叫着,充满了生机。
这就是山南边的世界!
通了!真的通了!
愚公也气喘吁吁的赶了过来,看着洞外的平原,激动得浑身发抖。他活了一辈子,从来没见过这么广阔的平原,从来没想过,自己有生之年,竟然能一天时间就从山这头走到山南边!
村民们纷纷涌到洞口,看着洞外的景象,欢呼雀跃,有的甚至激动得哭了起来。
愚华拉着愚石的手,脸上带着灿烂的笑容:二哥,我们成功了!我们真的挖通隧道啦!
愚石点点头,泪水从眼角滑落。他知道,这一刻,愚家村的命运彻底改变了。
隧道贯通的消息很快传遍了附近的村子。第二天,周围几个村子的人都来愚家村参观隧道,看到这条从山底下挖出来的通道,大家都惊叹不已,对愚石的智慧赞不绝口。
接下来的几天,愚石组织村民们对隧道进行了最后的修整——把隧道的地面铺平,加固了两侧的木架,还在洞口两侧修建了石阶,方便行人进出。
修整完成后,愚石决定举行一个隧道开通仪式,邀请附近村子的人都来参加。
开通仪式那天,天气格外晴朗。
愚家村的村民们都穿起了干净的衣服,早早地来到隧道口,周围村子的人也都来了,把隧道口围得水泄不通。
愚公站在隧道口的高台上,手里拿着一根木杖,脸色激动,声音洪亮:今天,是咱们愚家村最值得纪念的日子!咱们用了一年的时间,挖通了这条隧道,打通了太行、王屋二山的阻隔!从今以后,咱们再也不用绕着大山走,再也不用饿着肚子移山!咱们可以去山南边开垦土地,种更多的粮食,可以和山南边的人通商,过上好日子!这一切,都要感谢我的儿子愚石!是他,用智慧和勇气,为咱们开辟了这条通途!
说完,愚公把木杖递给愚石,眼神里充满了骄傲和欣慰。
愚石接过木杖,走到高台上,看着眼前的人群,心里充满了成就感。
他清了清嗓子,声音坚定而有力:乡亲们,这条隧道,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咱们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没有爹的支持,没有村民们的付出,没有大家的信任,就没有这条隧道!
从今以后,这条隧道就是咱们的‘幸福路’,它不仅连接着太行的南北,更连接着咱们的希望和未来。我相信,只要咱们继续努力,团结一心,咱们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
好!
说的好!
他的话刚说完,人群中就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随后,愚公和愚石一起,带头走进了隧道。
村民们和附近村子的人也跟着走了进去,隧道里虽然人满为患,却一点都不拥挤——因为愚石设计的隧道宽度足够四五个人并排行走。
大家一边走,一边欣赏着隧道里整齐的木架和明亮的照明,脸上都带着笑容。走了大约一刻钟,终于走出了隧道,来到了山南边的平原。
阳光洒在身上,温暖而明亮。大家看着眼前广阔的平原,看着绿油油的麦田,看着清澈的小河,都兴奋地欢呼起来。孩子们冲到麦田里奔跑着,大人们则互相交谈着,规划着未来的生活——有的说要去山南边开垦土地,有的说要去和山南边的人做生意,有的说要把家搬到山南边去……
愚石站在人群中,看着眼前热闹的场景,心里充满了幸福。他知道,他没有辜负这次穿来的机遇,没有辜负愚公的信任,更没有辜负村民们的期待。
他用自己的知识和努力,为愚家村开辟了一条通途,改变了大家的命运!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愚家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村民们在山南边开垦了大量的土地,种上了粟米、小麦和蔬菜,粮食产量大幅提高,再也不用为吃饭发愁。
他们还和山南边的村子建立了贸易往来,把山里的药材、木材运过去,换来盐、布匹和工具,生活越来越富裕。
隧道也成了连接太行南北的重要通道,每天都有很多人从隧道里经过,有的是做生意的商人,有的是走亲访友的村民,还有的是去山南边开垦土地的人。
而靠近隧道的愚家村,也因此变得越来越繁华,成了附近有名的富裕村。
不用再日复一日的挨饿移山,愚公的身体也越来越硬朗了,他经常带着村里的老人,沿着隧道来回走一趟,看着隧道里来来往往的人,看着山南边繁荣的景象,脸上总是带着满足的笑容。
他时常会对别人说:我这辈子做过最正确的决定,就是支持老二挖隧道。移山不如穿山,蛮干不如巧干啊!
愚石则继续发挥自己的才能,他不仅改进了隧道的支护结构,还在隧道口修建了一个驿站,为过往的行人提供住宿和饮食。同时,他还教村民们使用更先进的耕作技术,提高粮食产量,带领大家一起致富。
后来,愚石还娶了山南边一个村子的姑娘,成了家,生了孩子。
他的孩子长大后,也继承了他的智慧,不仅精通土木工程,还学会了经商,把愚家村的生意做得越来越大。
很多年后,当人们提到太行、王屋二山时,不再只记得愚公移山的故事,更记得愚石穿岩的传奇。
人们都说,愚石用智慧和勇气,开辟了太行之下的通途,改变了一个村子的命运,也让愚公精神有了新的含义——不是蛮干,而是为了目标,坚持不懈,灵活变通,用最科学的方法实现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