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何况北戎地处东北,将来祖国一统,局面尴尬得很。
她反倒觉得,南边更适合他。眼下大雍的倭寇猖獗得很,人人眼睛都盯着北方战事,对东南沿海这群打一枪就跑的海匪,重视得远远不够。可倭寇这毛病,一天不剿到老巢,就一天不得安宁。
若林承曜真能一战打到倭寇老窝,定要像漂亮国当年干的那样,把他们的所谓“武士魂”彻底踩碎,把那股自诩的舞刀弄枪精神从根子里拔掉,换成柔弱得风一吹就倒的畸形审美——让他们的男的人人以当男宠为荣,举手投足阴柔到骨子里。
从此,倭寇的脊梁就再也挺不起来了。
恨不得立刻从椅子上蹦起来,卷起袖子去给他研究海船、打磨大炮,亲手把那倭寇老窝端了。
等他凯旋回来,她要给他单开一卷族谱,世世代代传下去。
只是,南边自己家也没人,还得先帮他打打基础,不然这么个大孙子,落了个出师未捷身先死的下场,自己找谁说理去。
话说魏亲王这几天天天派人上门要甜品,是不是也该给孩子出一份力了啊~
林承曜正和弟弟妹妹打着雪球,忽然背脊一凉——不对,是背脊一热,像被烤炉贴上了。
他抬眼一看,就见祖母坐在摇椅上,眯着眼、笑得慈祥又异常热烈,
林承曜懵了。
他呆呆地丢下雪球,跑过去,“祖母,孙儿做错了什么吗?”
“呵呵呵,没有,没有~”萧锦瑟上下打量他一圈,眼神殷勤得能滴出水来,“今天吃饱了没?有力气拿刀没?”
林承曜:“”祖母怎么忽然就怪怪的了。
再看大房的大姑娘林知砚——
表面上是个性子柔顺的姑娘,骨子里却有一股韧性。
萧锦瑟带着孩子们接触化学、物理的东西时,最先兴冲冲扑上去的其实是林破晓——可惜破晓脾气急,失败几次就不耐烦了,林承曜一心学武,林季安则还是对之乎者也更感兴趣。
唯有林知砚,从第一次实验失败开始,就像拧上了发条,不停翻书、捣鼓、试验。到现在,她还在围着她那一堆瓶瓶罐罐折腾,只因听她说有个叫“青霉素”研究出来后,能救很多人的性命。
她就一日不曾停歇的研究,哪怕是跟着去了魏国寺也是一样。
萧锦瑟已经打定主意,要把她培养成大雍的“青霉素之母”、“疫苗之母”、“细菌学之母”、“细胞免疫学说之母”等等等等,只要她愿意,自己ipad下载的那些医学的东西全交给她!
等将来医学发达了,她的名字不光要写进大雍的史册,还要挂在全世界的医学殿堂里。
这样的人才,不仅能为家族添上最亮的一笔,还能让整个大雍的百姓,都记得林家的好。
这还不是世家,这都快世的没边的家了。
至于剩下的几个孩子,萧锦瑟也都有了初步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