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芷晴立刻小脖子一伸,奶声奶气但特别硬气:“才不是!我们家的先生都讲得可好听了!”
她还伸着小手指一条条举例:
什么以前祖母请的说书先生,讲的故事最好听,给他们讲了好多大道理,他们到现在都还记得呢!
现在的周先生、李先生,上课也都是有问必答,从来不让他们一头雾水地瞎背,因为祖母说过——“懂了再背,才是事半功倍。
其实这也真不能怪上书房的老先生。古来教书,大多都是一个路子——先背!背完了才准讲。讲究的是“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再说那时候的学问,本就藏着掖着,不像后世似的随手一搜就能知道。你要学,只能死磕。多少读书人就是这样硬啃出来的,能爬到顶上的,几乎个个都是万里挑一。
只是双胞胎上学已经比别人晚了些,萧锦瑟给他们请来正式先生后,发现他们这样教育后紧急叫停。
要求他们像后世那样,认真备课、因材施教。锦瑟还下过死命令:哪怕是孩子,也得当学生认真教,绝不能敷衍糊弄。于是课堂生动有趣,孩子们又爱学又进步快。
林策锐忍不住跟着抱怨:“还有啊,为什么上书房没有课间休息,没有眼保健操,屋子外头连个小操场都没有,更别说秋千、单杠、沙包和踢球场子了。”
他一脸小失望:亏得舅舅还吹牛说这里是大雍最好的学习之地,结果还不如他们家。
七皇子听了愣住:“课间休息?上课为什么还要能休息?还有——眼保健操又是什么?”
他嗓门有些大,话一出口,像石子丢进水塘,立刻把其他孩子的好奇心全都勾出来了。
加上有沐言闻等人围在前面,大伙一见有热闹,一个个立刻竖起耳朵,眼珠子转了两下就忍不住往这边挪;还有的更干脆,索性把书本一合,凑到桌前挤成一团。
有的踩着凳子探头,有的干脆拉了人家的袖子,一副生怕自己听漏了什么稀奇玩意儿的模样。
“秋千我知道,单杆和沙包又是什么?”
在双胞胎的绘声绘色介绍下,孩子们这才发现,原来在外面上学还能这么好玩,跟他们在上书房里苦熬简直是天壤之别。
年纪最大的七皇子愣了愣,想起先生昨日布置的功课——自己《论语》还没背完半章。心里立刻一阵发凉,垂头丧气地叹道:“要是上书房的先生也能像你们的先生一样就好了。唉,我是真不懂,背也背不下去”
想到下午还要被先生检查,他整张脸都皱成了苦瓜。
双胞胎眼珠子咕噜一转,低声一招呼,几个小脑袋顿时挤到一处,肩膀碰着肩膀,活像一群商量捣蛋的麻雀。林策锐眨巴着眼,神秘兮兮地道:“要不然,咱们一会儿这样”
下午,讲学的老先生来了。
他一身青衫,面色森然,手里捏着戒尺,板声板气开口:“今日咱们学《论语》——”
结果话音刚落,底下“轰”的一片声响,十二个小书童整整齐齐举起小手,稚声稚气却气势如虹:
“请先生先讲解,再背!”
老先生一愣,脸色当场发青。
更要命的是,林芷晴还一本正经地补刀:“祖母说过,不懂而背,犹如鹦鹉学舌,是读书人的大忌!”
“对对对!”八皇子眼睛亮晶晶,点头如捣蒜。
满面乌青、快要炸毛的老先生,被十二个挺着小胸脯、义正辞严的小家伙堵得说不出话来,当即要拿出戒尺打人手心,双胞胎一溜烟跑了,老先生气得就嚷嚷着要找圣上。
乾熙帝一听,脑仁也跟着嗡嗡直响。
要知道哪怕是皇子皇孙,也必须遵守三纲五常,尊师重道是头等大事。别说在宫中,就算是外头街巷里的野孩子,也晓得先生的话重如山,岂容当众忤逆?
可偏偏这群小崽子不但敢顶,还是有组织、有纪律的顶!
乾熙帝揉着额角,他可不想一个人面对气到发抖的老先生,听着那一连串“之乎者也”的控诉。
索性大手一挥,让人把所有家长都叫了来。
一个也别想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