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
红烛高照,喜字贴在窗棂,新房内一片喜庆的红色。
宋萍端坐在床沿,大红盖头下的脸庞却毫无血色。她的手紧紧攥着嫁衣的一角,指尖因用力而发白。耳边似乎还回荡着前世临死前的惨叫与屈辱,青楼老鸨尖利的呵斥,嫖客粗鲁的调笑,以及陈二顺数着卖她得来的银钱时那得意的嘴脸。
前世的记忆如潮水般涌来,也是这一天,红烛高燃时,陈二顺不愿掀了她的盖头,还指着她鼻子:又不是没见过,装什么!
g更是羞辱她土气没见过世面,连字都不识一个。
婚后,家暴更成了家常便饭,稍有不如意,就对她非打即骂,因不识字、被封建教条捆着,她连哭都不敢大声。
嫂子褚韶华不止一次偷偷塞给她治伤的药膏,拉着她的手叹:宋萍,你得硬气点,男人不能惯,越惯越混蛋!
可她总想着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了这么个男人,只能认命。
直到最后被陈二顺卖去青楼抵债。
在暗无天日的折磨里咽气前,才听见陈二顺醉醺醺的跟狐朋狗友吹嘘:我那爹和大哥哈哈哈!那是我...是我设计的!谁叫老头子偏心,要把分店给大哥和褚韶华!我略施小计,找几个土匪在路上结果了他们...伪装成鼠疫,天衣无缝...
想到这里,宋萍的眼泪差点掉下来,却又硬生生憋了回去。这一世,她回来了,回到了新婚这天,一切都还来得及。
二顺,快给你媳妇掀盖头啊,别让人家姑娘等急了!
宾客里有人起哄,陈二顺的声音带着不耐烦:急什么一个女人罢了。
宋萍一把掀开盖头,清秀的脸上没有新嫁娘的娇羞,就这么直愣愣的盯着陈二顺。
满屋子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愣住了,连陈二顺都懵了,随即脸色涨成了猪肝色,骂道:你成何体统。又不是没见过,还用得着装吗宋萍的声音不大,却很清晰。
陈二顺听着这话只觉得熟悉,好像应该是自己的词才对,恶狠狠地瞪了宋萍一眼,心里却纳闷:这女人以前跟个闷葫芦似的,今天怎么敢跟他顶嘴了
新婚夜,陈二顺喝得酩酊大醉,倒在炕上就打起了呼噜。宋萍没有像前世那样细心照顾,而是起身收拾起桌上的狼藉。末了,她坐在梳妆台前,看着镜子里的自己
——
还是那张年轻的脸,眼角没有皱纹,双手也还没被家暴折磨得布满伤痕。她对着镜子里的自己轻声说:宋萍,这一世,你要好好活。
第二天一早,宋萍按照规矩去给公婆请安。陈母是个嘴毒的妇人,但也是自己的姑姑,待她还算亲切,自己嫁进陈家也是婆婆一手促成。陈母拉着她的手笑:萍儿,以后就是一家人了,有什么委屈就跟娘说。
陈父坐在太师椅上,手里拿着旱烟杆,眼神锐利地打量着她:萍儿,陈家是开药铺的,虽不算大富大贵,但也得懂些规矩。你以后多跟韶华学学,识字辨药,家里的事也能帮衬一把。
宋萍心里一动,立刻点头:爹,我愿意学。求您和嫂子多教我。
褚韶华就坐在旁边,她穿着一件月白色的旗袍,头发挽成精致的发髻,看起来端庄又干练。
她笑着拍了拍宋萍的手:都是一家人,客气什么明天我就教你识字,药铺里的药材,你也跟着老爷子多看看。
褚韶华早就看出宋萍和昨天不一样了
——
前世的宋萍怯懦得像只受惊的兔子,今天却透着一股机灵劲儿,眼神里有光,这样的转变,让她心里暗暗高兴。
从那天起,宋萍就开始了忙碌的学习生活。每天天不亮,她就起床打扫院子、做饭,等家里人都吃完早饭,就跟着褚韶华去书房识字。褚韶华教得很耐心,用毛笔在宣纸上写着简单的字,比如
人口手,再教她读,教她写。宋萍学得很认真,把每个字都记在心里,晚上还借着煤油灯的光,在草纸上反复练习,直到手指酸了才停下。
刚开始,宋萍总是写错字,当归
的
归
字,她总把右边的
彐
写成
曰;黄芪
的
芪
字,笔画顺序总记混。
有次褚韶华看到她写的字,忍不住笑了:萍儿,你这‘黄芪’写成‘黄其’了,要是抓药的时候写错,可就出大事了。
宋萍脸一红,赶紧把错字划掉,重新写。
褚韶华见她不好意思,又安慰道:别急,慢慢来,谁刚开始学都这样。我刚开始识字的时候,把‘人参’写成‘人叁’,被老爷子笑了好几天。
下午,宋萍就去药铺里帮忙。陈记药铺的铺面不算小,前堂摆着十几个药柜,每个药柜里都整齐地放着各种药材,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药香。
陈老爷子坐在柜台后面,一边给顾客抓药,一边教宋萍辨认药材:萍儿,你看这当归,断面要黄白相间,有棕色油点的才是好的;还有这黄芪,要选质地坚实、有粉性的,味道微甜才对。
宋萍认真地听着,把每一种药材的特征都记在心里。她还把褚韶华教她的字写在纸条上,贴在对应的药柜上,一边认药,一边巩固识字。
有次,一个老顾客来抓药,要的是
甘草,宋萍凭着记忆,从药柜里拿出甘草,还跟顾客说:大爷,这甘草能调和药性,您要是煮汤药,放一点进去,能减轻苦味。
老顾客愣了愣,笑着对陈老爷子说:陈老板,您真有福气,原以为大少奶奶够厉害了,没想到您这儿的二少奶奶也厉害呀!
陈老爷子听了,脸上露出了笑容,对宋萍说:萍儿,做得好。以后多跟顾客聊聊,多学多练,慢慢就熟练了。
可陈二顺却越来越不满。他本来就好吃懒做,见宋萍每天忙着学习,不怎么管他,心里就不痛快。
有一次,他看到宋萍在药铺里跟陈老爷子讨论药材,当场就发作了:你一个女人家,整天在药铺里抛头露面,像什么样子赶紧跟我回家做饭去!
宋萍没理他,继续跟陈老爷子说:爹,我觉得上次那个治咳嗽的方子,要是加一味杏仁,效果会更好。杏仁能润肺止咳,跟川贝搭配,正好对症。
陈老爷子点点头:你说得有道理,下次可以试试。
陈二顺见宋萍敢无视他,更是生气,伸手就要拉宋萍的胳膊。宋萍早有防备,侧身躲开,冷冷地说:二顺,药铺是家里的生意,我学习辨药,是为了帮家里分担。你整天游手好闲,不帮家里做事也就罢了,为什么还要拦着我难道你想看着家里的生意越来越差吗
你……
你敢跟我顶嘴
陈二顺被问得说不出话来,周围的伙计和顾客都看着他,眼神里带着几分不屑。陈二顺觉得脸上火辣辣的,狠狠瞪了宋萍一眼,转身就走。走的时候,还故意撞翻了门口的水桶,水洒了一地。
宋萍没跟他计较,拿起扫帚把水扫干净。褚韶华走过来,拍了拍她的肩膀:做得好,对付二顺这种人,就是不能惯着他。他就是欺软怕硬,你越让着他,他越得寸进尺。
宋萍点点头:嫂子,我知道。我就是不想让他毁了家里的生意,也不想让他再像前世那样,害了爹和大哥。
说到这里,她的眼神暗了暗
——
前世爹和大哥就是在去天津采购药材的路上,被陈二顺串通的土匪杀害的,她必须想办法阻止这件事。
data-fanqie-type=pay_tag>
从那天起,宋萍开始留意陈二顺的行踪。她发现陈二顺经常偷偷出去,而且每次回来都鬼鬼祟祟的,身上还带着一股陌生的烟味
——
那是黑风岭土匪常抽的旱烟味,前世她在青楼里听土匪说过。
有一次,陈二顺又偷偷溜了出去。宋萍赶紧换了身不起眼的粗布衣裳,悄悄跟在他后面。陈二顺走得很快,拐了好几个胡同,最后进了一家偏僻的酒馆。宋萍躲在酒馆对面的巷口,透过窗户的缝隙,看到陈二顺和一个满脸横肉的男人坐在一桌。那男人穿着黑色短褂,腰间别着一把刀,刀鞘上有一道明显的划痕
——
正是黑风岭土匪的标志。
宋萍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她屏住呼吸,仔细听着里面的对话。只听见那土匪说:二当家的,你放心,到时候我们就在廊坊的岔路口等着,保证让你爹和你大哥有来无回。不过,你答应给我们的五百两银子,可不能少了。
陈二顺点头哈腰地说:李大哥,你放心,银子我肯定给。等我爹和大哥没了,整个陈家都是我的,到时候少不了你的好处。
好,爽快!
土匪拍了拍陈二顺的肩膀,我们就等你的消息了。
宋萍听到这里,浑身冰凉。她赶紧转身,快步往家走。路上,她的脑子飞快地转着
——
现在还不能跟爹和大哥说,没有证据,他们肯定不会相信陈二顺会害自己的亲人。她必须找到证据,才能揭穿陈二顺的阴谋。
回到家,宋萍立刻去找褚韶华。褚韶华正在书房整理账本,见宋萍脸色苍白,赶紧问:萍儿,怎么了出什么事了
宋萍拉着褚韶华的手,把刚才看到的和听到的都告诉了她。褚韶华听了,脸色也变得凝重起来:没想到二顺竟然这么狠心,连自己的爹和大哥都要害。
嫂子,我们得想办法找到证据。
宋萍说,不然就算我们跟爹说,他也不会相信的。
褚韶华点点头:我想想……
二顺要给土匪银子,肯定会从家里的账上支。我们可以去查一下最近的账本,看看有没有异常的支出。还有,二顺的房间里,说不定会有跟土匪来往的信件。
接下来的几天,宋萍和褚韶华分头行动。褚韶华负责查账本,她在药铺的账房里翻了整整三天,终于发现了一笔异常的支出
——
上个月,陈二顺以
采购药材
的名义,支走了五百两银子,可账上却没有对应的药材入库记录。
而宋萍则趁着陈二顺出去喝酒的机会,偷偷溜进了他的房间。陈二顺的房间乱七八糟的,地上堆满了酒瓶子和脏衣服。宋萍忍着恶心,在床底下、柜子里翻找。最后,她在枕头底下找到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廊坊岔路口,初三巳时,动手。
纸条的右下角,还有一个歪歪扭扭的
李
字
——
正是那个土匪的姓。
拿着账本和纸条,宋萍和褚韶华赶紧去找陈父。陈父看完证据,气得浑身发抖,手里的旱烟杆
啪
地掉在地上:这个逆子!我怎么养了这么个狼心狗肺的东西!他竟然想害我和大顺!
陈母在一旁听着,眼泪直流:二顺怎么会变成这样他小时候不是这样的啊……
褚韶华赶紧安慰道:爹,娘,你们别太伤心了。现在最重要的是想办法应对,不能让二顺的阴谋得逞。还有半个月就是初三了,爹和d阿顺就要去天津采购药材,我们得提前做好准备。
褚韶华说:爹,我有个主意。我们可以假装不知道这件事,还是按照原计划去天津。然后,我们暗中安排镖局的人跟着,再联系廊坊的官府,让他们在岔路口埋伏。等土匪动手的时候,我们就人赃并获,到时候二顺就百口莫辩了。
陈父点点头,擦了擦眼泪:好,就按你说的办。我这就去联系京城最有名的镇远镖局,让他们派最好的镖师跟着。大顺那边,我也得跟他说说,让他多加小心。
接下来的半个月,陈家表面上还是和平常一样。陈大顺忙着准备去天津的行李,陈二顺则时不时地打听出发的时间,脸上还带着掩饰不住的得意。宋萍看在眼里,心里暗暗冷笑
——
陈二顺,你的好日子到头了。
出发那天,陈父和陈大顺带着几个伙计,坐上了马车。陈二顺站在门口,假惺惺地说:爹,大哥,你们路上小心,早点回来。
陈父没理他,只是冷冷地看了他一眼,就上了马车。
马车走后,宋萍和褚韶华就守在药铺里,心里忐忑不安。她们不知道镖局的人能不能顺利跟上,也不知道官府的埋伏能不能成功。直到第三天傍晚,陈大顺派回来的伙计终于带来了消息
——
土匪被抓住了!
原来,在廊坊的岔路口,土匪果然埋伏在那里。可他们刚一动手,镖局的人就冲了出来,官府的人也从旁边的树林里跑了出来。土匪们猝不及防,很快就被制服了。经过审讯,土匪们很快就招供了,说是陈二顺让他们来杀陈父和陈大顺的,还给了他们五十块大洋作为定金。
陈父和陈大顺当天就赶回了京城。他们带着土匪的供词和宋萍找到的纸条,直接去了陈二顺的房间。
陈二顺正在屋里喝酒,见陈父和陈大顺回来了,还带着官府的人,顿时慌了神:爹,大哥,你们怎么回来了这……
这是怎么回事
陈父把供词扔在陈二顺面前,气得浑身发抖:你自己看!你这个逆子,竟然勾结土匪害我们!你对得起陈家的列祖列宗吗
陈二顺拿起供词,越看越害怕,脸色惨白。他
扑通
一声跪在地上,抱着陈父的腿求饶:爹,我错了!我不该鬼迷心窍,我不该听土匪的话!你就饶了我这一次吧,我以后再也不敢了!
陈大顺看着他,眼神里满是失望:二顺,我们是亲兄弟,爹也一直疼你。你想要钱、想要铺子,你跟我们说啊,我们可以商量。你平时从铺子里挪点钱赌博就算了,可你居然还要害我和爹的命我们是亲兄弟啊。
我……
我就是觉得爹偏心,把分店给了你,不给我……
陈二顺哭着说。
我给大顺分店,是因为他踏实能干,能把陈家的生意做好。韶华更是给店里带来了至少5000大洋的利润。你呢你整天游手好闲,喝酒赌博,就算给你铺子,你也守不住!
陈父气得一脚踹开陈二顺,从今天起,你不是陈家的人了!我要把你赶出陈家,永远不许你再踏进陈家大门一步!
官府的人上前,把陈二顺拉了起来:陈二顺,你勾结土匪,蓄意谋杀,跟我们走一趟吧!
陈二顺被带走的时候,还在喊:爹,大哥,救我!我错了!
可没有人再理他。陈母站在门口,眼泪直流,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
她知道,陈二顺是罪有应得。
陈二顺被赶出陈家后,日子过得一落千丈。他没有谋生技能,又好吃懒做,很快就把身上的钱花光了。
为了活下去,他开始四处借钱,后来又染上了赌博的恶习,欠了一屁股赌债。债主们找不到他,就到处打听他的下落。
有一次,陈二顺在赌场里被债主抓住,因为还不上钱,被债主们活活打死了。消息传到陈家,没有人同情他。陈父只是叹了口气,说:这是他自己选的路。
解决了陈二顺的事,陈家的日子渐渐恢复了平静。可陈父因为这件事受了不小的刺激,身体越来越差,经常咳嗽,有时候还会咳出血来。陈大顺忙着打理药铺的生意,还要照顾陈父,每天都忙得团团转。褚韶华则一边帮着打理家里的事,一边照顾陈母,也是分身乏术。
宋萍看在眼里,心里很不是滋味。她主动承担起了照顾陈父的责任,每天给陈父熬药、捶背。她还利用自己学到的医术,给陈父调整药方。陈父喝了宋萍熬的药,咳嗽渐渐减轻了,精神也好了很多。
陈父看着宋萍,欣慰地说:萍儿,委屈你了。要是二顺能像你一样懂事,就好了。
宋萍摇摇头:爹,您别这么说。我是陈家的人,照顾您是应该的。
在照顾陈父的同时,宋萍也没有停下学习医术的脚步。她开始阅读更难的医书,比如《本草纲目》《伤寒杂病论》。有时候,她会对着医书里的药方琢磨半天,还会跟陈老爷子讨论如何改进药方。
陈老爷子见她如此好学,也愿意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她,教她如何把脉,如何根据病人的病情调整药方。
有一次,药铺里来了一个得了怪病的病人。那病人浑身发痒,起了很多红疹,找了很多名医都没治好。病人的家人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来到了陈记药铺。
陈老爷子给病人把了脉,皱着眉头说:这病有点奇怪,像是湿疹,又比湿疹严重。我开的方子,恐怕效果不大。
宋萍站在一旁,仔细观察着病人的症状。她想起自己在《本草纲目》里看到过,有一种叫
地肤子
的药材,能清热利湿、祛风止痒,还有
苦参,能清热燥湿、杀虫止痒。她对陈老爷子说:爹,我有个主意。我们可以用地肤子、苦参、黄柏这几味药材,加上适量的水,煎成汤药,让病人内服,再用剩下的药渣煮水,让病人外洗。这样内服外治,说不定能有效果。
陈老爷子愣了愣,点了点头:你说得有道理,可以试试。
病人按照宋萍的方子,内服外治了三天。三天后,病人再次来到药铺,脸上的红疹已经消退了很多,也不那么痒了。病人的家人激动地给宋萍跪下:二少奶奶,谢谢您!您真是活菩萨啊!
宋萍赶紧把他们扶起来: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
这件事之后,宋萍的名声越来越大。很多人都来找她看病,陈记药铺的生意也越来越红火。陈老爷子更是对她赞不绝口,说她是
陈家的福气。
可天有不测风云。民国六年的春天,京城爆发了一场小规模的瘟疫。很多人都得了病,症状是高烧不退、咳嗽不止,严重的还会咳出血来。官府请了很多名医,都没能控制住疫情。药铺里的药材很快就供不应求,很多百姓因为买不到药,病情越来越严重。
陈父急得不行,整天在药铺里唉声叹气:这可怎么办要是疫情控制不住,不知道会有多少人遭殃。
宋萍看着街上那些因为生病而痛苦的百姓,心里很不是滋味。她对陈父说:爹,我想试试。我在医书里看到过,有一种叫‘桑菊饮’的方子,能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我们可以在这个方子的基础上,加一味板蓝根,增强清热解毒的效果。说不定能治好这种病。
陈父有些犹豫:萍儿,这瘟疫可不是小事。你学医的时间不长,要是出了差错,后果不堪设想啊。
褚韶华在一旁说:爹,萍儿的医术我们都看在眼里。她很有天赋,而且心思细腻,说不定真的能行。我们可以先找几个病情较轻的病人试试,如果有效,再推广出去。
陈父想了想,点了点头:好,就按你们说的办。
宋萍立刻开始配药。她亲自挑选药材,仔细称量每一味药材的分量,生怕出一点差错。药材配好后,她又亲自熬药,守在药锅边,时不时地搅拌一下。第一锅药熬好后,她先给一个病情较轻的小孩服用。小孩喝了药,当天晚上就退了烧,第二天早上已经能下地走路了。
陈父又惊又喜:萍儿,真的有效!太好了!
宋萍也松了口气:爹,我们赶紧多配些药,免费分发给百姓。
接下来的几天,宋萍和药铺的伙计们一起,日夜不停地熬药、配药。褚韶华则组织家里的人,把熬好的药装在大桶里,抬到街上,免费分发给百姓。百姓们喝了药,病情渐渐好转,疫情也很快得到了控制。
官府的官员亲自来到陈记药铺,给宋萍送了一块
济世救人
的牌匾。百姓们也都很感激宋萍,纷纷称赞她是
女神医。
经过这场瘟疫,宋萍的名声传遍了京城。很多人都来找她看病,陈记药铺的门槛都快被踏破了。陈父看着宋萍忙碌的身影,心里很是欣慰
——
他知道,陈家的药铺,以后有指望了。
可没过多久,陈父的身体就越来越差了。民国七年的冬天,陈父在睡梦中安详地去世了。陈大顺按照陈父的遗愿,成了陈家的当家人。
陈大顺接手药铺后,更加努力地打理生意。可因为长期劳累,他的身体也渐渐垮了。民国八年的春天,陈大顺得了一场重病,躺在床上不能动弹。褚韶华一边照顾陈大顺,一边打理药铺,每天都忙得焦头烂额。
宋萍看在眼里,心里很不是滋味。她跟褚韶华说:嫂子,你这样下去不行,身体会垮的。不如我们分家吧。药铺留给大哥,我再开一家新的药铺。这样我们也能互相照应,分担一些压力。
褚韶华愣了愣,随即明白了宋萍的意思。她拉着宋萍的手,眼里满是感激:萍儿,谢谢你。可是,开一家新的药铺需要很多钱,而且你一个女人家,打理药铺也不容易。
宋萍笑了笑:嫂子,钱的事你不用担心。这些年我攒了一些钱,而且爹和大哥也给了我不少嫁妆。至于打理药铺,我这些年也学了不少东西,应该能应付得来。你要是有时间,也可以过来帮我看看。
褚韶华点了点头:好,就按你说的办。我会支持你的,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你尽管说。
不久后,宋萍在京城的东街上找到了一家合适的铺面。铺面不算大,但位置很好,来往的人很多。宋萍给药铺取名
华安药铺——华
取自褚韶华的
华,安
取自国泰民安的
安。
华安药铺开业那天,很多百姓都来捧场。陈大顺虽然卧病在床,却让褚韶华带来了一块写着
医德高尚
的牌匾。宋萍看着牌匾,心里暖暖的
——
她知道,自己不是一个人在奋斗。
华安药铺开业后,因为宋萍的医术高超,收费合理,很快就吸引了很多顾客。宋萍还不断研发新的药方,治疗各种疑难杂症。有一次,一个得了肺痨的富商来找她看病。那富商已经被很多名医判了
死刑,连走路都需要人搀扶。宋萍仔细给富商把了脉,又询问了他的症状,然后开出了一个独特的药方。她还亲自熬药,每天都去富商家里看望他,根据他的病情调整药方。
三个月后,富商的病情有了明显的好转,不仅能自己走路,还能下地干活了。富商感激不尽,给华顺药铺捐了很多钱,还帮着宣传。华顺药铺的名声越来越大,宋萍也成了京城有名的女中医。
随着华安药铺的生意越来越好,宋萍又开了几家分店。民国十年,宋萍成立了
华安医药公司,不仅卖药材、看病,还培养中医人才,研发新药。褚韶华也经常来帮忙,两人配合默契,把华安医药公司打理得井井有条。
民国二十年,京城又爆发了一场大瘟疫。这次的瘟疫比上次更严重,很多医院都人满为患,药品短缺。宋萍立刻组织华安医药公司的员工,加班加点地熬药、生产药品,免费分发给百姓。她还亲自去疫区看病,不顾自己的安危。有一次,宋萍因为过度劳累,晕倒在了疫区。醒来后,她不顾褚韶华的劝阻,又立刻投入到救治病人的工作中。
在宋萍的努力下,很多百姓都活了下来,疫情也很快得到了控制。官府的官员再次来到华顺医药公司,给宋萍颁发了
爱国医者
的奖章。百姓们也都很感激宋萍,纷纷给她送来了锦旗和感谢信。
这一天,宋萍和褚韶华站在华安医药公司的顶楼,看着楼下人来人往的街道,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宋萍想起前世的悲惨遭遇,再看看今生的成就,心里感慨万千。她对褚韶华说:嫂子,要是没有你,没有爹和大哥,就没有今天的我。
褚韶华笑了笑:萍儿,你能有今天的成就,都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你坚韧、聪明、善良,这些都是你最宝贵的品质。
阳光洒在她们身上,温暖而明亮。宋萍知道,这一世,她没有白活。她用自己的医术,救了很多人的命,也活出了自己的精彩。她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华顺医药公司会越来越好,她也会继续用自己的医术,帮助更多的人。这灼灼韶华,她终于不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