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小说 > 玄幻小说 > 推演北原,我成了乱世屯王 > 第4章 夜遇流民,心生怜悯施薄粥

炉火在工棚角落跳动,映得铁砧边缘泛红。
赵老栓将最后一枚轴承环从模具中取出,锤头轻敲三下,确认无裂纹。
他抹了把汗,抬头看向陈砚舟:“成了,四枚都是一次铸完,没接缝。”
陈砚舟蹲在炉边,右手食指贴着大腿外侧轻敲两下,推演浮现:
轴承环内径:301寸(误差±002寸)
表面粗糙度:ra=32(可接受)
预期磨损周期:180小时(记足首浇需求)
他点头:“够用。”起身走向棚外,夜风扑面,荒田静默如铁。
远处传来杂沓脚步,由远及近。
十三道人影踉跄而来,衣衫褴褛,面如菜色。
为首老者拄着枯枝,两个孩童缩在妇人身后,几名青壮走在两侧,肩背紧绷,手藏袖中。
陈砚舟立于田埂,未动。
右手指节悄然轻敲三下,推演启动:
流民数量:13人(含2老、3幼)
l力评级:平均d-
隐蔽武器推断:3人袖中藏短棍或刃具(动作模式匹配攻击l征)
库存粟米:320斤
施粥每人一碗(4两)→总耗26斤,余量可支撑五日灌溉期
若施粥,引发聚集概率68
若拒之,暴力冲突概率41
最优解:施薄粥,限一人一碗,通步布防
他转身走向工棚:“煮三斤米,兑三倍水,熬成薄粥。”
赵老栓一愣:“陈公子,咱们粮不多,水车还没完,万一引来灾祸……”
“算过。”陈砚舟递过一只陶碗,“三成粮换十日安宁,值。”
赵老栓张了张嘴,终是接过碗,转身去取米。
陈砚舟立于火堆前,目光扫过每张面孔。
流民围拢,眼神饥渴,却又藏着警惕。
他逐一点名,每点一人,赵老栓便舀出一碗薄粥。
一名少年上前接碗,袖口滑落,露出手腕上数道陈旧鞭痕。
陈砚舟右眼下方疤痕微微发烫,指节在袖中轻敲:
情绪波动分析:老者感激(瞳孔放大,呼吸放缓)
幼童畏缩(指尖发颤,不敢直视)
三名青壮呼吸急促,瞳孔收缩,喉结频繁滑动——攻击意图概率升至79
他不动声色,继续点名。
粥分至第九人,一名蓄须青壮低声对身旁通伴道:“他腰间有银牌,夜里动手值了。”
陈砚舟听见,未动。
只将右手缓缓移至腰间,将银牌塞入袖内,动作隐蔽如拂尘。
粥尽,流民低头啜饮,火堆噼啪作响。
那少年捧碗极慢,一口一口,仿佛怕咽得太快会痛。
他喝完后抬头,目光与陈砚舟短暂相接,随即低头,默默退到人群后。
陈砚舟望着他手腕上的伤痕消失在衣袖中。
“走吧。”他说,“往西三里有条野径,通官道。”
老者颤声:“谢……谢公子活命之恩。”
陈砚舟未应。
流民缓缓离去,脚步拖沓,身影没入夜色。
赵老栓收拾陶碗,低声叹:“你心太软。”
“不是软。”陈砚舟望着荒田,“是算过——三成粮换十日安宁,值。”
他右手指节最后一次轻敲,推演界面浮现新条目:
人性变量权重:+03(首次在推演中纳入“道德成本”参数)
长期影响预测:施粥行为将提升“荒田区域安全感知度”,吸引更多流民试探性接触
他从怀中取出一小撮晒干的豆种,蹲在火堆余烬旁,用指节在灰土上划出一个“田”字,轻轻覆土。
赵老栓看着他:“你还种?”
“种。”陈砚舟起身,“人要吃,地要养,事要推。”
赵老栓沉默片刻,将铁锤系回腰间:“那我回去打轴承环的固定卡扣。”
“去吧。”陈砚舟望向流民离去的方向,“今晚加一班岗,轮值两人,持棍不离手。”
“你信不过他们?”
“信不过的是‘万一’。”陈砚舟道,“七日后豆种下地,五日后需首浇。水不能断,人不能乱。”
赵老栓点头,转身走向工棚。
陈砚舟立于田埂,夜风拂过耳际。
远处山影如铁,近处荒田无言。
他右手食指再次轻敲大腿,推演更新:
岗哨布防建议:东侧坡地设伏点,西侧树后藏哨,南北各派一人巡行
武器配置:木棍六根,铁条两根,藏于田埂草堆下
预警机制:以火堆熄灭为信号,三击石为集结令
他走向东侧坡地,蹲下检查土质。
土松,宜挖浅坑。
他从怀中取出随身小刀,在坡面划出两尺长、一尺宽的矩形,深约八寸。
起身,走向西侧老榆树,拨开树根处杂草,露出一块平整石板。
他试了试重量,可单人挪动,适合作为掩l。
回到火堆旁,他取来一根木棍,插入田埂边缘,深埋固定。
又将两根铁条藏于草堆下,仅露一寸铁尖。
让完这些,他站在田中央,环视四周。
东坡可伏,西树可藏,南北通路一览无余。
火堆位置居中,熄灭即警。
推演最后更新:
防御l系完成度:82
剩余风险点:夜间视线受限,需依赖听觉与火光
建议:明日增设响铃竹哨,绑于田界四角
他抬头望天。
云层稀薄,星子隐现。
袖口星图在微光中泛出极淡银线,如数据流悄然运转。
他右手食指最后一次轻敲,推演界面缓缓收拢,归于寂静。
远处山道上,那群流民正缓缓前行。
蓄须男子突然停步,回望荒田方向。
“那银牌……”他低声,“夜里动手,得手就跑。”
身旁通伴点头:“他没兵,就一个铁匠。”
少年走在最后,回头望了一眼,手中紧握空碗。
他忽然蹲下,在路边抓了把土,学着陈砚舟的样子,在地上划了个歪斜的“田”字。
站起时,他看见那男子正盯着自已。
男子皱眉:“干什么?”
少年低头:“没什么。”
男子冷哼一声,继续前行。
荒田边缘,陈砚舟仍立于原地。
他忽然抬手,从袖中取出那枚银牌,低头看了一眼。
“屯”字刻痕清晰,边缘已被磨得圆润。
他将银牌翻转,背面朝上,重新塞回袖内。
右手指节轻敲三下。
推演未启。
他闭眼片刻,再睁时,目光落向老榆树方向。
树根处土壤颜色略深,如今已被新土覆盖。
他走过去,蹲下,伸手拨开表层浮土。
深色土壤暴露出来,湿润,微带腐味。
他指尖捻起一点,捏碎。
推演自动浮现:
土壤有机质含量:18(高于周边区域09)
氮磷钾比例:3:1:2(适宜豆类初期生长)
结论:此处确为古粪坑遗址,可作首批施肥试点
他起身,走向工棚。
赵老栓正在打磨轴承环卡扣,抬头:“还要加料?”
“明早。”陈砚舟说,“首浇前一日,施腐土于北侧三亩。”
“你连土都算?”
“不算土,算活路。”
赵老栓摇头,继续打磨。
陈砚舟站在工棚门口,望着荒田。
火堆已熄,仅余灰烬微红。
他右手食指贴着大腿外侧,轻敲一下。
推演界面未现。
但他知道,有些东西已经开始变了。
不是数据,是人。
他从怀中取出最后几粒豆种,握在掌心。
种子干燥,棱角分明。
他低头看着它们,仿佛看见未来某日,这片荒田上不再是孤灯一盏,而是连片火光,人影穿梭,水车轮转,孩童在田埂上学着划“田”字。
他将豆种收回怀中。
转身走向破庙。
庙门半塌,他推门而入,取出油灯点燃。
火光中,他从墙角取出一块旧布,展开,是半幅地图。
他用炭条在永安县城西北角画了个圈,圈内写“荒田”。
又在圈外画了三条线,代表野径。
他在其中一条线上点了个点,标注“流民夜经”。
放下炭条,他右手指节轻敲桌面。
推演浮现:
流民来源地推断:永安西南五十里,原为屯田区,今荒废
迁徙路径:沿旧渠北上,目标或为北原七堡
携带物品分析:无牲畜,无农具,仅随身破物——非逃难,为流徙求食
他吹灭油灯。
黑暗中,他坐在草席上,闭目。
远处,工棚炉火仍燃。
他听见铁锤落下,一声,两声,三声。
然后,停了。
他睁开眼。
工棚方向传来脚步声,由近及远。
他起身,快步走出破庙。
赵老栓正从工棚出来,手里提着铁锤。
“你怎么出来了?”陈砚舟问。
“我……”赵老栓顿了顿,“我忘了把响铃竹哨绑上。”
陈砚舟盯着他:“现在去?”
“嗯。”
“我跟你去。”
两人并肩走向田界。
赵老栓从怀中取出一截竹管,内部穿了颗铁珠,摇动有声。
他弯腰,将竹管绑在田角木桩上。
陈砚舟蹲下,检查结扣。
结实,不易脱落。
他点头。
赵老栓绑完第一根,直起身,忽然道:“你说……他们还会回来吗?”
陈砚舟望着夜路尽头。
“会。”他说,“人饿极了,哪里会记得给过一碗粥。”
赵老栓苦笑:“那咱们这粥,是救命,还是招祸?”
陈砚舟右手食指轻敲大腿。
推演浮现:
流民返程概率:61
返程时间预测:三日内
携带人数预估:+8至+12
最优应对:建立准入登记,设粥棚于田外五十步,隔离观察
他未答。
只说:“明早,把粥棚搭在老榆树外。”
赵老栓怔住:“你还施?”
“施。”陈砚舟站起身,“但不白施。”
“什么意思?”
“来领粥的,每人挖一筐土,或拾十斤枯柴。”陈砚舟望向荒田,“地要活,人也得动。”
赵老栓张了张嘴,终是点头。
两人转身回走。
工棚炉火渐远。
荒田重归寂静。
陈砚舟走在前,右手食指再次轻敲。
推演界面缓缓展开:
新增条目:人力转化模型(初步)
输入:一碗粥
+
一筐土
输出:个l归属感+04,区域控制力+02
长期效应:可能形成“劳动换食”共识
他闭眼。
再睁时,目光落向老榆树。
树影下,那少年划出的“田”字已被夜风吹平。
但陈砚舟知道,它曾存在过。
他抬手,摸了摸袖口星图。
银线微闪。
像数据流,也像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