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瑶一个个打开查看。

印文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印纽雕着卧兽,经历百年,温润莹泽。
第三个箱子,是外祖母的陪嫁,都是一些金银细软,钗环首饰。
里面有一支民国时期的足金镶翡翠簪子。
翡翠水头很足。
还有一块瑞士怀表,表盘内侧刻着外祖父的生辰,是他留学归国时,老师所赠。
最后一个长箱子,放着几卷字画和一叠旧照片,一摞地契,还有一本线装族谱。
姜瑶罕见的在爸妈结婚的旧照片上,看到了爷爷奶奶和姜家叔伯。
这是一张合照,十几个人站在草地上。
有几个人,姜瑶不认识。
女人们清一色旗袍,男人们都是笔挺板正的中山装。
外公外婆和爷爷奶奶坐在前排,爸妈穿着民国婚服,站在后排中间,其他人簇拥着他们。
大家全都面向镜头,满脸喜气,露出幸福温暖的笑容。
可惜,爷爷奶奶和姜家叔伯在爸妈结婚没多久,就去世了。
因为他们拒绝与敌人合作、遭敌伪迫害死了。
她和哥哥姐姐们,只在海市的家里见过他们的独照。
没想到会在这里,看到唯一的一张大合照。
姜瑶叹口气,目光落到了外公外婆年轻的笑脸上。
是时候,去看他们了。
姜瑶收好东西,锁好保管箱,带着孩子从银行出来。
外公外婆是在她下乡的第二年,去世的。
葬在雁鸣山。
雁鸣山距宁港市有10公里。
姜瑶带着孩子去汽车站问了下。
没有去雁鸣山的直达车。
这个时间点,要转几趟车过去,到了山下,还要带着两个孩子走上去。
回程太晚,不安全。
“滴滴!”耳边传来车鸣声。
姜瑶带着孩子往路边让了让,却发现是霍珩舟的军车。
后车窗落下,霍珩舟英气逼人的脸露了出来。
他眼神掠了眼姜瑶身后的汽车站,沉声道,“去哪儿?”
想到昨天白明杏在宋家的挑衅,姜瑶直接道,“雁鸣山。”
免费的劳力,不用白不用!
后排的座位很宽敞,姜瑶把孩子们抱上去。
街对面,白明杏刚买完豆酱,看到霍珩舟的军车,高兴地正要迎上去,却瞥见姜瑶从另一边钻进车里。
她瞳孔放大,死死盯着姜瑶,手指猛地攥紧豆酱袋。
“噗”一声,袋子破裂。
温热的豆酱顺着指缝淌下来,她慌忙往后缩了下。
再抬头时,马路对面的那辆车已经驶了出去。
她心下一急,跑过去追了两步,“霍大哥!”
汽车速度很快,早把她甩在身后。
白明杏气得跺脚,从喉咙里发出咬牙切齿的声音,“姜瑶,你给我等着!”
隔着车窗,姜瑶隐隐听到叫声,“好像有人叫你。”
说着,她就要探头往后看。
“坐好!”霍珩舟轻声命令。
见她乖乖坐回去,这才八风不动的回答,“你听错了,叫的是胡大哥。”
“哦!”姜瑶不疑有他。
宋川和宋月见到霍珩舟很开心,两人仰着脑袋,露出一排小乳牙,脆生生道,“叔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