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砚回到苏家杂货铺时,天已近黄昏。
苏晚卿正在隔间里整理药材,见他回来,连忙迎上来:“沈公子,您可回来了!怎么样?那位公子没事吧?”
“已无大碍,只是积劳成疾,需要好生休养。”沈砚将药箱放下,简单说了说情况,又拿出那五钱银子,“这是今日的诊金。”
苏晚卿看到那银子,微微一惊:“这位公子出手竟如此阔绰?”她虽在市井长大,却也看得出这银子的分量,寻常人家一年的用度,也未必有这么多。
“许是家境殷实吧。”沈砚没有多言,将银子收好,“今日多谢你照看这里。”
“沈公子客气了。”苏晚卿笑了笑,递过一碗温热的粥,“忙活了一下午,肯定饿了,快趁热吃点。”
沈砚接过粥碗,暖意从指尖蔓延到心底。这段时日,苏晚卿的细心照料,让他在这陌生的时代感受到了难得的温情。
接下来几日,沈砚依旧在隔间里行医,日子过得平静而充实。来找他看病的人越来越多,不仅是附近的街坊,甚至有其他街巷的人慕名而来。他的名声,在汴梁城的市井间,悄然传开。
苏记杂货铺的生意也因此好了不少,苏老汉已能正常走动,看着日渐红火的铺子和隔间里忙碌的沈砚,脸上的笑容就没断过。
这日午后,沈砚正在给一位老人诊脉,苏晚卿领着一个小厮走了进来。那小厮穿着l面,神色恭敬,手里还提着一个精致的木盒。
“沈公子,这位小哥说是‘静云轩’来的,找您有事。”苏晚卿说道。
静云轩?
沈砚心中一动,停下手中的动作,看向那小厮:“不知小哥找在下何事?”
那小厮对着沈砚深深一揖:“小人是静云轩的仆役,奉我家公子之命,特来感谢沈先生那日的救命之恩。这是我家公子一点心意,还请先生收下。”
说着,他将手中的木盒递了过来。
沈砚打开木盒,只见里面整齐地摆放着几包上好的药材,有野山参、当归、黄芪等,都是滋补气血、极为名贵的药材,一看就价值不菲。
“你家公子太客气了,那日不过是举手之劳,这些东西,在下不能收。”沈砚将木盒合上,推了回去。
小厮却不肯接,坚持道:“沈先生,这是我家公子的一片心意。我家公子说,那日若不是先生出手相救,后果不堪设想。这些药材,虽不及先生恩情之万一,但还请先生务必收下,也好让我家公子安心。”
沈砚看着小厮态度坚决,又想起那日赵谌虚弱的模样,知道他确实需要好好调理,这些药材或许对他有用,但对方特意送来,显然是想表达谢意。
“既然如此,那在下就却之不恭了。烦请小哥替我谢过赵公子。”沈砚沉吟片刻,还是收下了木盒。
“小人一定带到。”小厮见沈砚收下,脸上露出笑容,又道,“我家公子还说,先生医术高明,若日后有任何需要,尽管去静云轩找他,他定当尽力相助。”
“多谢赵公子美意。”沈砚点头应下。
小厮又行了一礼,这才转身离开。
隔间里的病人见此情景,都忍不住议论起来。
“静云轩?那不是城南有名的地方吗?听说里面住的都是贵人呢!”
“沈先生竟然认识静云轩的贵人?真是厉害!”
“我就说沈先生不是普通人,你看,连贵人都来感谢他!”
沈砚没有理会众人的议论,将木盒收好,继续给老人诊脉。但他心里清楚,与赵谌的这次交集,恐怕不会这么简单就结束。
然而,树大招风。沈砚的名声越来越响,尤其是得到了“贵人”的青睐,自然也引起了一些人的不记。
傍晚时分,沈砚准备收摊,李婆子鬼鬼祟祟地走了进来,压低声音道:“沈秀才,我跟你说个事,你可别往外传。”
“李婆婆请说。”沈砚有些疑惑。
“我刚才去张郎中的药铺旁边买东西,听到几个药铺的伙计在议论你呢。”李婆子撇了撇嘴,“他们说你一个穷秀才,不知从哪里学了些旁门左道的法子,就敢冒充大夫给人看病,还说你用的那些什么‘烧刀子消毒’、‘剪烂肉’的法子,都是伤天害理的勾当,迟早要出事。”
沈砚眉头微蹙。他早料到会引起通行的忌惮,却没想到来得这么快。张郎中是附近有名的郎中,在这一带行医多年,想必是沈砚抢了他的生意,让他心生不记了。
“他们还说,”李婆子顿了顿,有些犹豫地说道,“说你巴结上了贵人,是想攀高枝,说不定用了什么不正当的手段……”
这话就有些恶毒了。
沈砚眼中闪过一丝冷意,但很快便平复下来。嘴长在别人身上,他无法阻止别人议论。但这些流言蜚语,若是传开了,对他的名声和行医之路,肯定会有影响。
“我知道了,多谢李婆婆告诉我。”沈砚对李婆子道。
李婆子叹了口气:“沈秀才,你也别往心里去。那些人就是嫉妒你医术好,生意比他们好。不过,你还是得小心点,张郎中在这一带人脉广,别让他给你使绊子。”
“我会注意的。”沈砚点头道。
李婆子走后,苏晚卿也走了进来,她显然也听到了一些风声,脸上带着担忧:“沈公子,那些流言……”
“不必在意。”沈砚摆摆手,“清者自清。我们只要踏踏实实给人看病,日久见人心,大家自然会明白的。”
话虽如此,但沈砚知道,不能坐以待毙。张郎中既然敢放出这样的流言,恐怕下一步就会有实际行动了。
他看着窗外渐渐暗下来的天色,眼神变得深邃。在这汴梁城,想要安安稳稳地立足,光有医术是不够的,还得有保护自已的能力和应对风波的智慧。
“晚卿,”沈砚看向苏晚卿,“明日起,我们收摊早些,仔细留意一下周围的动静,尤其是张郎中那边的人。”
苏晚卿虽然是个女子,但在市井中长大,也明白其中的利害,连忙点头:“我知道了,沈公子。”
夜色渐浓,汴梁城的万家灯火次第亮起。沈砚坐在隔间的木桌前,看着窗外的夜色,心中思绪翻涌。
他原本只想安稳行医,积累财富,改善生活,可现实却逼着他不得不面对这些明枪暗箭。
张郎中的刁难,赵谌的示好,邻里的议论……这一切,都像是一张无形的网,将他慢慢缠绕其中。
他的北宋求生路,似乎从一开始,就注定不会平静。
但沈砚没有退缩。他经历过现代社会的激烈竞争和复杂人际关系,也见识过手术室里的生死时速。这点风浪,还吓不倒他。
他拿起桌上的草药,仔细地分拣着。无论前路有多少荆棘,他都要一步一步走下去。用他的医术,用他的智慧,在这汴梁城,闯出一条属于自已的路。
而他不知道的是,一场更大的风波,正在不远处,悄然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