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小说 > 都市小说 > 田园晓梦 > 旱情与水风车

五月初,本该是麦穗灌浆、茯苓菌丝奔走的时节,天空却像被火钳夹住,一滴雨也不漏。田土龟裂,缝隙宽得能塞进手指;赤松的针叶开始泛黄,茯苓窖表层的松木片干得翘边。林晓蹲在田头,抓起一把干土,轻轻一捻,尘灰从指缝间簌簌落下。系统界面在视网膜上悄然浮现:
【触发支线:旱灾预警。可持续灌溉方案未建立,茯苓存活率-30,小麦存活率-45。】
她咬了咬唇,心里有了决断——找水,造水车。
【水源扫描中……】
一道淡蓝色光栅自脚下扩散,穿过田垄、山坡,最终停在北坡山腰一处洼地。
紧接着,系统弹出一张“龙骨水车”三维图:筒车轮辐、竹编龙骨、铁转轴,旁边标注所需材料与尺寸。林晓抬头望向北坡,那里乱石嶙峋,草木稀疏,谁会想到旱天竟藏暗水?她合上掌心,仿佛把那张图纸攥进了血肉。
五月初十,日头像烧红的铁鏊子扣在田垄上。东岭村的麦叶蜷成焦黄的针,茯苓窖顶的松木片翘得能当瓦刀。林晓蹲在田埂,手指探进干土,裂缝直卡到第二指节,像大地咧开的嘴。
系统光幕倏地跳出:
【紧急支线:旱灾持续
7
天,作物存活率<15。建议立即定位水源,建造水力灌溉车。】
一条淡蓝箭头指向西北——乱石峪。
林晓挎上柴刀、绳索,再背一只空竹筒,顺着箭头摸进峪底。两侧岩壁晒得发白,唯有最深处一块青灰色崖根渗着潮气。她用柴刀柄敲石,回声空洞,微凉的水汽扑在脸上。
系统提示:
【发现地下潜流,埋深
12
丈,水质
2
级,可引。】
没有铁钎,她就地砍下山藤,绑成十字撬棍;没有火药,她捡来干柴,烧石淬冷,裂石成沟。傍晚时分,一汪泉水在石坑里“咕嘟”冒出,清冽甘甜。林晓用竹筒灌记,仰头灌下一口,喉咙里像落了一场小雨。
第二日天未亮,村口老槐树下响起锣声。
“开渠!造水车!保庄稼!”
男人们扛起镐头,妇女提着竹筐,孩子们抱着粗麻绳。林晓把系统水车图摊在磨盘上:三丈榆木轮,十二片龙骨,三十六只竹筒,一轮转一圈,可提水三石。
赵伯眯眼看图:“丫头,这龙骨弯得巧,省料又省力。我年轻时干过船工,这活我接!”
李二狗把旱烟锅别在腰后:“我力气大,挖渠第一铲我来!”
乱石峪到田边,三百步,全是碎石坡。全村人排成一字长蛇,镐起锄落,火星四溅。最硬处,林晓烧石淬冷法再用一次,裂缝里“嗤啦”一声,泉水顺着新开沟槽奔涌而下,冲得众人裤脚尽湿,却笑得比泉声还响。
木工棚搭在渠头。赵伯掌锯,妇女们破竹,孩子们把篾条编成筒。林晓按系统给的尺寸,用木炭在地面画圆:轮径一丈八,轴心铁箍三寸。铁箍是村里老铁匠连夜打的,淬火三遍,锃亮如银。
第三日傍晚,轮架立起。没有滑轮,就用粗麻绳吊;没有绞盘,就用人力推。二十个壮汉齐声号子,巨轮缓缓离地,像一条旱龙昂起了头
第四日清晨,薄雾未散。林晓把最后一根龙骨绑好,接过赵伯递来的火把,在水车轮下点起第一堆火纸——不是祭天,而是驱潮。随后,她双手搭上轮辐,喝一声:“转!”
吱呀——吱呀——
轮盘带着三十六只竹筒,像一条青龙爬升。第一筒水倾泻而下,落进干渠,溅起白亮的水花。干裂的田垄“嘶啦”一声,大口喝水,麦叶抖了抖,慢慢舒展开来。
孩子们围着轮子奔跑,水珠落在他们脸上,像一场突如其来的小雨。
“有水啦!”
“咱自已下的雨!”
水车不停,渠水整夜奔流。林晓坐在渠边,脚浸在水里,看月光把轮影切成碎银。系统提示悄然浮现:
【水力灌溉车建造完毕,作物存活率>80,奖励:中级木工模板1、铁匠模板1。】
她笑了笑,把脚从凉水里抽出来,心里却是一片滚烫——
原来,人力与机巧,也能在旱天扯下一朵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