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杨齐回村子的时候,除了自行车车把手上挂着一袋子的包子外,杨齐还背着一个背篮,里面都是玉米面。
记忆中的下河村确实是没有什么变化,和大村一样,就村口处有几个土高炉,十几个村民正在忙碌着。
自行车的到来,让正在炼铁的村民赶紧去告诉了大队长。
村口,杨齐就被大队长截住。
“同志,你是?”显然大队长已经不认识杨齐了。
“叔,不认识我了,狗蛋。”杨齐无奈的再次提起这个名字。
“狗蛋?你真的是狗蛋?你和你娘不是去四九城了吗?怎么回来了?”大队长激动的问道。
“回来看看。”
“走走走,去家里说。”
“行,大队长,那就先去我家里吧!”
“行不是,那个,狗蛋呀,就是”大队长吞吞吐吐的。
“叔,咋了?”
“你大伯一家四年前不是也去四九城了嘛,这房子就空着了,这不大前年的时候,你三爷爷家里分家,你家的房子就给你三叔家住着了。”
杨齐恍然大悟,不过又没有觉得不合适,自己家毕竟也是离开四年时间了,这房子不住的话,就是浪费了。
在去四九城之前,杨富贵兄弟俩是没有分家的,杨齐娘仨是和杨荣华一家生活在一个屋檐下的。
“行,没事,那叔先去你家。”
“行,走吧。”
路上遇到过几个村民,看到大队长和一个推着自行车的年轻人有说有笑,都不敢去干扰。
“叔,现在村子里怎么样,能不能吃饱?”看着村里人一个个瘦的像猴子一样,杨齐明知故问。
“唉,”大队长叹了一口气,“吃饱个什么呀,都快饿死人了,现在食堂的那点粮食,根本支撑不到明年收小麦了。”
杨齐沉默片刻,“叔,我这背篮里有一点玉米面,我本来是分给你们几家的,但是现在这个情况”
“玉米面,狗蛋,这”大队长激动的说道,现在整个下水村都找不出几斤玉米面了。
“嗯,叔,你看这怎么处理?”
“这来来,我来背。”大队长这才反应过来,从杨齐身上接过背篮,本来还以为杨齐背着的是其他东西,但没想到是粮食,而且得有五六十斤。
下河村人口不是很多,二十多户,但五六十斤玉米面,也就够吃一顿。
“狗蛋,你看这样行不行?这玉米面就今晚在食堂里做了吧,现在好几家里的老人,到食堂里打了饭,都舍不得吃,留着给家里的小孩吃。”大队长问的时候,有点小心翼翼,生怕杨齐拒绝了。
“行,叔,你决定就好。”
两人已经来到大队长家。
大队长家里没人,杨齐和大队长聊了几句,从布袋里拿出两个包子,递给大队长,“叔,你吃两个,我就先到我三爷爷他们几家看看。”
“这好,你去吧。”大队长咽了咽口水,接过包子。
这可是白面包子,多久没见过了。
杨齐去的第二家,就是三爷爷家,也就是自己爷爷的三弟家里,也是家里爷爷辈还活着的唯一的一个老人了。
“三爷爷。”杨齐看着正在院子里编着竹筐的老头,喊道。
和四年前相比,三爷爷更瘦,更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