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齐骑着自行车来到三爷爷家门口,停下自行车后,喊了几句,都没有人回应,就到院子里的一张小板凳上坐下,等着人回来。
自己进入村子被不少人看到了,想来三爷爷一家要不了多久就能够知道消息。
百无聊赖的杨齐,从空间里拿出一个苹果,慢慢悠悠的啃着。
大概二十多分钟后,几道身影出现在门口。
“狗蛋。”
“大伯,你们终于回来了。”杨齐起身,拍了拍屁股。
“刚刚听村里人说你回来了,我们就先来看看。”
杨齐点了点头,逐一喊人,“大伯母,堂哥,堂嫂。”
堂大伯杨满福,就一儿一女,大女儿已经嫁人了,堂哥杨栓子也早已结婚。
“走走,快进屋。”
四人到屋里,大伯母立即去给杨齐倒来一碗水。
杨齐从背篮里拿出馒头和窝窝头,递给大伯一家四口。
杨满福一家四口也是饿极了,接过馒头就开始狼吞虎咽。
“大伯,三爷爷不在家?”
“你三爷爷去年年底就走了。”
杨齐一愣,“什么?我怎么不知道?”
“你三爷爷走之前,交代我们,不能告诉你们,省得你们要来回折腾,所以我们就没有写信告诉你们。”
杨齐沉默片刻,也理解老人的想法,“我两年前来,三爷爷不是好好的嘛,怎么就突然走了?”
“你三爷爷去山了砍竹子,摔了一跤,后面就没支撑多久,就走了。”
“没送去医院吗?”杨齐疑惑的问道,这两年来,自己家和大伯家可是寄回来不少钱。
“去了,医生给检查了后开回来一些药,你三爷爷的身体是越来越差,一个多月后就走了。”
杨齐点了点头,继续问道:“孩子呢,读书去了?”
杨齐问的自然是堂哥杨栓子的孩子,一共三个,最小也八岁了,最大的十一岁了。
“对,三个都去读书了。”杨栓子笑着说道,如果不是有杨齐,自己的三个孩子怕是没机会去读书。
杨齐叹了一口气,没想到两年时间,三爷爷就走了。
“小齐,你这次回来是有什么事吗?”大伯希冀的问道,如果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情,杨齐是不可能回来的。
“大伯,晚上等二叔和三叔他们两家都来了,一起说吧。”
“行,那我一会就去和老二老三说一下,晚上在食堂打了饭菜就到家里来。”杨满福笑着说道。
“好,大伯,现在村里的食堂怎么样?”
“也就那样吧,要死不活的,反正吃饱是不可能的,今年干旱的情况好了一点,不过食堂里每天依旧都是清汤寡水的,好久都没有见过荤腥了,也不知道这食堂还能够开多久。”
“行吧,大伯,我去山里逛逛,你们就忙自己的,晚上就在家里,我有事和你们商量。”
杨满福知道侄子的本事,就点了点头,“行,你自己上山小心点。”
“小齐,我和你一起去。”杨栓子突然说道。
“行,堂哥,你弄一把枪,咱俩一会就出去,现在已经十点多了,得尽快出发。”
“好嘞,你等一下,我再去借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