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夜,依旧像往年一样,一大家子都聚在杨齐家里,一起渡过。
不过,今年有点不一样,主要体现在桌子上,今天的饭桌上,赫然有着两条鱼,还有一锅炖羊肉。
就在前两天,空间刷出的物资种类增加了,两条鱼,还有十斤羊肉。
随着热热闹闹的除夕过去,春节假期就这么三四天,转眼间就结束了。
放在之前,杨齐肯定是还得在家里躺一段时间才去上班,但现在不行呀!
初四一早,父子俩就一起去了钢铁厂。
明天一早就要冒着风雪去上班,杨齐都有点后悔当这个后勤处主任了,不由得想起往年这个时候,自己还窝在温暖的被窝里睡懒觉,哪像现在,天不亮就得赶去厂里。
接下来的日子转眼过去。
这天,《人民日报》头版刊登教员的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
教员是何等人物,能够被他亲笔题词的人物,自然引起了全国范围内的轰动。
而且,雷锋的事迹,杨齐在上一世也听说过。
前几年,雷锋在部队期间因默默无闻地帮助战友、群众,并坚持写日记记录思想而受到关注。
《解放军报》《青年报》等媒体开始报道他的事迹,如雨中护送老人、捐款支援灾区等,他的故事通过报告会等形式在当地传播。
现在又被教员亲笔题词,那更是嫌弃了全国无数人民都向雷锋学习的热潮。
杨齐在办公室的广播中听到这个消息时,正看着这个月采购科的采购任务,若有所思地望向窗外。
厂区的大喇叭里,播音员铿锵有力的声音回荡在风雪中:“雷锋同志的事迹,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宣传这一块也是杨齐负责,周守信一早就来到了杨齐的办公室里。
“小杨呀,咱们厂也要积极响应号召,把学习雷锋同志的活动搞起来,现在四九城里的各个工厂单位都在学习,咱们不能落后呀!”
“周叔,放心吧,你看,宣传科不是已经开始了嘛,宣传标语我已经安排人去刷了,还有,我准备搞个‘学雷锋标兵’评选活动,再组织工人成立志愿服务队。”
“这个点子好,不过,这些慰问品和宣传材料,现在物资这么紧张,能落实吗?有困难的话和我说,我联系一下其他人。”周守信满意的点了点头说道。
“周叔,放心,这些物资我会负责采购,虽然不能保证在学习雷锋同志上有多出彩,但肯定不会比其他工厂差。”
“好,你心里有数就好,那这件事就交给你了。”周守信会很放心的把这件事交给了杨齐。
接下来的日子,钢铁厂里热火朝天。
各车间都挂起了学习雷锋的板报,青年工人们自发组成了“学雷锋突击队”,利用休息时间帮助职工家属修理房屋、运送冬煤,看望烈属等等。
杨齐站在厂区中央的宣传栏前,满意地看着新张贴的雷锋事迹展板。
几个年轻女工正小声讨论着雷锋日记里的内容,脸上洋溢着敬佩的神情。
“主任,您看这个月志愿活动的排班表。”宣传科的小张递来一份名单。
杨齐接过仔细查看,发现报名人数远超预期,连平时最懒散的几个青工都主动报了名,嘴角不自觉地上扬,心想这次活动确实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主要还是因为这个年代的人。
与此同时,钢铁厂新刷上好几条标语,都是来自雷锋同志的笔记。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
‘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的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
‘螺丝钉虽小,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我愿永远做一个螺丝钉。’
第二天上午,杨齐亲自带着慰问队来到天桥胡同看望烈属。
几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早已站在门口等候,看到工人们扛着米面、提着年货走来,老人们浑浊的眼中泛起泪光。
一位拄着拐杖的老大娘拉着杨齐的手不放:“你们都是好后生呀。”
转眼到了月底总结会,周守信看着厚厚的活动记录,连连称赞:“小杨啊,咱们厂这次可露脸了,上级领导都点名表扬呢!”
杨齐谦虚地笑了笑:“这都是工人们自发参与的热情高。”
“向雷锋同志学习,以及咱们搞的各种活动,得保持下去。”
“知道了,周叔。”
转眼间,春风送暖,冰雪消融。
钢铁厂的学习雷锋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工人们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同时,随着雷锋精神在全国各地宣传,四九城内,一些知识青年自愿报名支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