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这个空档,沈若初凑到杨齐耳边低语:“这砚台是乾隆年间的御用品,三希堂的藏品。”
杨齐笑着点了点头。
“师傅,宣纸能便宜一点吗?”沈若初问道。
“这个便宜不了,你应该知道宣纸的价格。”老师傅笑着说道。
“好吧,师傅,我们再看看其他的东西吧!”
“你们看吧,有需要喊我。”
沈若初和杨齐在店里慢慢转悠,目光扫过每一件陈列的物件。
玻璃柜台里摆着各式毛笔、墨锭和印章石,角落里还堆着几卷泛黄的旧字画。
突然,沈若初在一方青田石印章前停下脚步,石料通体莹润,顶部雕着精致的螭龙钮。
“同志好眼力。”老师傅不知何时跟了过来,“这是民国时期的老物件,用的是上等封门青。”
杨齐见沈若初眼睛发亮,立刻会意:“师傅,这印章什么价?”
“您要是诚心要,给二十块钱拿走。”老师傅搓了搓手,“这石料现在可不好找了。”
沈若初轻轻拿起印章,对着光线细看,石身一侧刻着‘静观自得’四个篆字,刀法苍劲有力,悄悄在杨齐手心写了‘齐白石’三个字。
杨齐顿时瞪大了眼睛。
“十块钱成吗?”沈若初开始还价,“您看这印钮有个小磕碰。”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终以十二元成交。
老师傅边包装边念叨:“现在懂行的年轻人不多了,你们小两口倒是识货。”
随后,沈若初又挑选了几件东西,都是还不错的东西,而且价格还便宜,这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这个时候这样的东西不值钱,还有就是这老板只能算是一个二把手,否则价格不可能那么便宜。
把东西打包好,两人又去了下一个古玩店。
就在两人即将走进下一家店里时,沈若初突然拽住杨齐的衣角,指着那扇雕花木门,“你看那家门墩,好像有点玄妙。”
只见青石门墩上蹲着对锈迹斑斑的铜麒麟,兽首处却泛着奇异的暗金色。
柜台后坐着个穿对襟褂子的老头,正就着煤油灯修补一本线装书。
“劳驾,这对门墩卖吗?”杨齐单刀直入。
老头抬头时,镜片反着昏黄的光,慢悠悠摘下老花镜,露出眼角一颗朱砂痣:“同志眼毒啊,那是从恭王府淘来的铜鎏金麒麟,十年没挪过窝,你要的话,就十块钱,不二价。”
“好嘞,给你钱。”杨齐果断付钱。
老头接过钱时,压低声音:“后生,东厢房还有批刚收的旧书,要不要看看?”
杨齐和沈若初对视一眼,点了点头,跟着老头穿过幽暗的过道。
霉味混着墨香扑面而来,斑驳的月光透过雕花窗棂,照在墙角堆着的樟木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