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齐和沈若初在琉璃厂大部分的古玩店都转了一圈,几乎近半的店里都有一点收获,如果不是快拿不下了,两人肯定还不会离开。
回去的路上,两人是推着自行车走的,因为买的东西不少,都放在自行车上了,这还是让店家弄来了麻袋和竹篮。
回到家了,杨齐就迫不及待的想要让沈若初给自己讲讲今天的收获,在店里的时候,杨齐一直没有问,可是把杨齐憋坏了。
不过,沈若初首先拿出的东西,赫然是那一对麒麟门墩。
“这一对东西有什么来历吗?”杨齐问道。
“我也不确定,得先看看。”
沈若初蹲在门墩前细看,突然发现麒麟口中衔着的铜球能转动,当她第三遍转动右首铜球时,咔嗒一声,兽首竟微微抬起,露出半截泛黄的绢布。
杨齐见此,立即凑了上去,“原来暗有玄机呀!”
展开绢布,是一幅字,
沈若初路上也露出激动之色,“竟是《快雪时晴帖》的宋代摹本,可惜边缘朽了一点。”
“媳妇,这字有什么来历?”
“看着这四个字了吗?羲之顿首。”
“王羲之?”杨齐激动的问道。
沈若初点了点头,“没错,就是书圣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不过,这只是宋代的摹本,但你看这笔势的流畅度,这墨色的层次感,绝对是出自当时顶尖的临摹高手之手。”
杨齐凑得更近了,鼻尖几乎要碰到绢布:“可惜,不是王羲之的真迹。”
“你还想王羲之的真迹?王羲之的真迹在唐代就已经罕见,宋代能见到真迹的人更是凤毛麟角,这件摹本很可能是根据唐代宫廷收藏的真迹临摹的,你看这里,这是宋徽宗的‘宣和’收藏印,说明这件摹本曾经入藏过北宋内府,这件宋摹虽然边缘有些破损,但整体保存得相当完好。”
杨齐听了,激动的傻笑起来,“嘿嘿嘿,这东西好呀,媳妇,看来咱们俩得经常”
一下子,杨齐回过神来,“不行,这去一次就可以了,要不了多久,‘大风暴’就要来了,不能再去了。”
“什么大风暴?”
“没什么,媳妇,你再给我讲讲其他的东西。”杨齐打了一个马虎眼。
沈若初狐疑地看了杨齐一眼,但很快被手中的物件吸引,轻轻展开另一件用油纸包裹的物件,露出一方青白玉印,“你看这个,我在荣宝斋角落里发现的。”
杨齐凑近细看,只见印纽雕着螭龙,印面刻着‘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篆字,“这这不是传说中的传国玉玺吗?”杨齐的声音都变了调。
沈若初笑着摇头,“别傻了,这是明代仿制的,你看这玉质,是和田青白玉,真正的传国玺是蓝田玉,不过这雕工确实精湛,应该是明代宫廷匠人所制。”
虽然不是那个正统性的终极认证,但杨齐已经非常满足了。
“这东西得放好,明天我抽空去弄一些木盒子之类的来,而且还得放到其他地方,不能放在家里,等小川都看完后,我就把这些东西搬走。”
“好,这些东西,这几天我先带着小川好好看看,让他也上上手,不能只通过我讲和看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