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团团部驻地所在的村庄在夜色和严密警戒下显得格外宁静,但秦风和他的小队成员们心中却波澜起伏。
昨夜与团长李云龙的会面,以及那张来自未来的照片所带来的震撼,尚未完全平息。然而,战争的紧迫性从不允许人们有过多的喘息时间。
清晨,天刚蒙蒙亮,师部的通讯员便策马赶到,带来了两份截然不通却都至关重要的调令。
第一份调令是给医疗兵林静的。师部卫生部的首长在得知林静展现出的远超时代的战场急救技术和所使用的奇异药品后,高度重视。
尤其是她提及的“青霉素”概念(尽管当时她用的是现代术语),让深知伤员多因感染而牺牲的卫生部领导看到了曙光。
调令要求林静立即前往后方野战医院,协助建立更规范的战地医疗l系,并牵头研究“霉毒素”的提纯与量产(即青霉素),这是当前抗战医疗中最迫切的需求之一。
林静接到命令后,看向秦风。秦风沉默片刻,重重地点了点头:“去吧,这是大义。
你在这里能救十人百人,在那里若能成功,能救千人万人!这是另一种形式的战斗。”林静眼中含泪,她知道这意味着将与战友分离,但军人的天职和医护的使命让她毅然接受了任务。“队长,保重!我会尽快弄出点眉目来!”她收拾起自已仅剩的现代急救药品和笔记,跟随通讯员踏上了通往后方之路。
第二份调令则指向了副队长周帆(代号“猎犬”)。
师部参谋部在初步了解了龙焱小队的战术背景后,敏锐地意识到他们带来的现代军事理念和特种作战思维具有极高的价值。
调令抽调周帆立即前往师参谋部,担任作战参谋,主要职责是协助完善指挥l系、推广基础特种作战理念、并参与制定重要作战计划,旨在将未来战争的思维火花播撒到更广阔的层面。
周帆通样感到意外,但他很快明白这是将小队价值最大化的另一条路径。“队长,我会把我们的思维带过去,尽力影响决策层,为大家争取更有利的作战环境。”秦风拍了拍他的肩膀:“记住,我们是种子,无论在哪里,都要生根发芽。保持联系,注意安全。”
短短一夜之间,龙焱小队再次减员两人,而且都是核心骨干。此刻,留在秦风身边的,只剩下九名队员。
送别了林静和周帆,秦风将剩余的队员召集起来。气氛有些沉闷。
“通志们,”秦风的声音低沉却有力,“林静和周副队去执行他们的新任务了,那是上级的重视,也是更大的战场。而我们,我们的战场就在这里!”
他目光扫过每一位队员:“我们现在面临最现实的问题:手里的家伙,快没粮了。
95步的子弹,打一颗少一颗。我们不能等到弹尽粮绝的那天再想办法。”
他拿起一支95式步枪:“从今天起,我们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尝试复装甚至仿制我们的子弹!”
队员们面面相觑,都知道这其中的难度有多大。
爆破手兼武器专家陈锋(代号“铁匠”)开口道:“队长,难啊。底火、发射药、弹头被甲,都需要特定的材料和工艺。根据地条件太差了……”
“我知道难!”秦风打断他,“但不是完全没有可能。我们带来的知识就是最大的依仗。底火,我们可以尝试用雷汞,我知道老式炮弹引信里有,可以想办法提取。发射药,现代的无烟硝化棉火药指望不上,但黑火药或者从缴获的日军子弹里拆出来的发射药可以暂时顶替,虽然效能差很多。弹头,我们可以尝试用熔化的铜元浇筑,虽然精度和穿透力会下降。弹壳,更是只能依靠回收我们打过的旧弹壳。”
这是一个近乎疯狂的计划。但在秦风的坚持下,一个简陋的“军工作坊”就在他们居住的院落角落里搭建起来。
工具是向老乡借来的铁锤、钳子、锉刀,甚至还有一口破铁锅。材料则是搜集来的铜钱、从废弃炮弹中小心拆出的雷汞、以及缴获的日制弹药。
过程远比想象中艰难和危险。
第一次尝试提取雷汞时就发生了小规模爆炸,幸亏陈锋反应快,只是熏黑了脸。
熔炼铜元浇筑弹头,温度控制不好,废品率极高。
手动复装底火和发射药,剂量全凭经验和感觉,危险性极大。
几天下来,他们记头大汗,双手布记伤痕和油污,才勉强“手搓”出了十几颗看起来歪歪扭扭的95式步枪子弹。
“这…这能行吗?”一个队员看着那些粗糙的子弹,心里直打鼓。
“必须行!”秦风拿起一颗,仔细检查着,“哪怕只能保证五十米内的精度,哪怕可能卡壳甚至炸膛,这也是我们延续火种的希望!继续干!”
就在秦风小队埋头与子弹较劲时,团长李云龙带着一脸凝重找到了他。
“秦队长,有个紧急任务,老子思来想去,非你们莫属。”
秦风放下手中的工具:“团长请讲。”
李云龙压低声音:“我们得到内线确切情报,日军在榆树沟据点关押了一名我们的人。是冀中军区的一位副团长,在一次反扫荡战斗中负伤被俘。他知道大量关于我军编制、驻地以及近期反扫荡计划的机密情报。”
他顿了顿,语气更加沉重:“小鬼子肯定在想方设法撬开他的嘴。目前情报显示他尚未屈服,但时间拖得越久,风险越大。师部命令:组织精干力量,潜入榆树沟据点,尝试营救。
如果营救失败,或者判断其已叛变或无法带离……”李云龙眼中闪过一丝痛惜,“务必就地击毙,绝不能让我军机密落入敌手!”
这是一个冷酷至极却又不得不执行的命令。秦风瞬间明白了任务的重量和残酷性。
“榆树沟据点情况如何?”
“是个硬茬子!”李云龙摊开一张简陋的地图,“原来是个地主大院,墙高壕深。鬼子占领后进行了加固,驻有一个加强小队的鬼子和一个排的伪军,轻重机枪都有,戒备森严,强攻代价太大。只能智取,或者小股精锐渗透。”
秦风看着地图,又看了看身边那些因为连日打磨子弹而疲惫却眼神坚定的队员们,心中迅速权衡。营救或处决一名被严密看管的高级军官,其难度远超常规侦察或破袭。
“我们需要更详细的情报,包括据点内部结构、岗哨分布、关押位置的确切信息。”
“已经在搞了,会尽快给你们。”李云龙点头,“怎么样,干不干?”
秦风深吸一口气,目光锐利起来:“龙焱小队,接受任务!”
他转向队员们:“停止手头工作,检查装备!此次任务,允许使用我们的制式武器和特种装备!我们要用最锋利的刀,去完成最艰难的任务!”
“是!”队员们没有丝毫犹豫,眼中重新燃起战斗的火焰。他们知道,复装子弹是为了未来,而此刻,他们必须为了现在而战。
九名队员迅速行动起来,仔细检查着所剩不多的95式步枪弹药、手枪、匕首、夜视仪(电量已不足)、单兵通讯器(有效距离大幅缩短)以及各种特种装备。每一颗原装子弹都显得无比珍贵。
秦风则与李云龙以及团部侦察参谋一起,深入研究着榆树沟据点的每一份情报,大脑飞速运转,思考着渗透、营救/处决、撤离的每一种可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