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小说 > 都市小说 > 星陨太初 > 第5章
节一:宗门小比与杂役之责
九宸仙宗十年一度的“外门小比”如期而至,整个宗门都笼罩在一片喧嚣而紧张的氛围中。各峰外门弟子摩拳擦掌,以期在比试中脱颖而出,获得内门长老的青睐甚至晋升资格。
这股热潮也波及到了最底层的杂役区。大量的准备工作需要人手,苏晚晴和众多杂役一样,被抽调前往主峰广场帮忙。她的任务是和其他人一起,在比试间隙快速清理修复被法术波及损毁的擂台地面。
这工作比平日更加劳累,且充满危险。擂台之上,外门弟子们为了前程奋力相搏,法术光华闪耀,气劲四溢,偶尔控制不住,便会有余波狠狠砸向擂台边缘,引得负责清理的杂役们阵阵惊呼躲闪。
苏晚晴疲惫地拖着装满修补材料的木桶,小心躲避着四处飞溅的石块和零散的能量流。她低着头,尽力降低自己的存在感,目光却不由自主地被擂台上激烈的斗法所吸引。
那些呼风唤雨、驾驭法器的手段,对她而言如同神迹。这就是修仙者的力量吗?与她这个在泥地里挣扎的杂役,仿佛存在于两个世界。
节二:僵局与“旁观者”清
一场势均力敌的比试陷入了僵局。对阵的双方,一名是擅长土系防御法术的壮硕弟子,另一名则是身法灵动、操控藤蔓的木系女修。
女修的藤蔓如毒蛇般缠绕突击,却总被对方厚重坚实的岩甲术挡住,难以突破。而壮硕弟子的攻击法术也因对方灵活的身法难以命中。两人灵力消耗巨大,脸色都开始发白,谁也无法奈何对方,再拖下去,恐怕会是两败俱伤的平局。
台下围观的外门弟子和几位负责裁判的内门弟子也都皱起了眉头,这种消耗战并无多少观赏性,也难以评判高下。
苏晚晴正好在擂台边准备修补上一场留下的裂痕。她看着那女修徒劳地指挥藤蔓一次次撞击坚岩,又看着那壮硕弟子因维持岩甲术而额头冒汗、脚步虚浮。
现代世界里学过的某些基础物理知识,如同电光石火般在她脑海中闪过——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坚固的防御往往意味着缺乏变通,巨大的消耗通常伴随着薄弱点的产生……
她下意识地,用只有自己能听到的声音,极低地喃喃自语:“……藤蔓若是改撞为钻,集中一点,或者借力缠绕其足底破坏平衡……他的岩甲关节处似乎灵光流转稍慢……”
她纯粹是出于一种分析的本能,甚至没意识到自己说了出来。
节三:一语点醒与仙尊垂眸
然而,就在她话音落下的瞬间,高踞于云端主看台之上,一直闭目养神、对下方“菜鸟互啄”毫无兴趣的夜玄,睫羽微不可察地动了一下。
他那双冰封般的眼眸缓缓睁开一线,淡漠的目光穿透云层与距离,精准地落在了擂台边那个灰扑扑的、正低头忙碌的杂役身影上。
与此同时,擂台上那久攻不下的木系女修,仿佛福至心灵,又或是耗尽了耐心决定孤注一掷。她娇叱一声,改变了战术,所有藤蔓不再分散攻击,而是拧成一股,尖端高速旋转,如同钻头般狠狠刺向对手岩甲护心镜位置的边缘!
那里,正是岩甲术灵力流转衔接的关键点之一,也是防御相对薄弱之处!
“噗——嗤!”
一声轻微的碎裂声响起!旋转的藤蔓竟然真的艰难地钻透了岩甲一丝!虽然未能完全破防,却让那壮硕弟子浑身剧震,灵力运转瞬间出现滞涩!
女修抓住这瞬息的机会,另一条早已埋伏在地的纤细藤蔓猛地破土而出,精准地缠绕住对手的脚踝,狠狠一扯!
“砰!”壮硕弟子下盘失衡,惊呼一声,沉重的身躯轰然倒地。岩甲术光芒闪烁了几下,骤然消散。
胜负已分!
台下响起一阵惊呼和议论。很多人都没看清女修最后是如何破局的,只觉得她似乎突然开了窍。
唯有云端之上的夜玄,目光依旧落在那个似乎对擂台结果毫无兴趣、正费力搅拌着修复材料的灰衣杂役身上。
他看得分明。那女修最后战术的改变,其思路核心,与台下那蝼蚁般的杂役方才那句无意识的低语,惊人地吻合。
是巧合?
节四:暗处的目光与莫测的心思
小比结束,人潮渐散。苏晚晴拖着几乎散架的身体,随着杂役人群返回。
她并不知道自己无意间的一句话可能影响了战局,更不知道那云端之上投来的、足以令宗门长老都心惊胆战的目光。
她只感到疲惫,以及一种深深的无力感。看着那些年轻的外门弟子,虽只是外门,却已拥有她无法想象的力量和未来。而她,前途一片灰暗。
然而,她并未注意到,有两道视线,在她离开广场时,悄然落在了她的背上。
一道,来自云端,冰冷淡漠,却带着一丝极淡的、难以捕捉的探究。夜玄收回目光,指尖在白玉椅扶手上极轻地敲击了一下,无人能懂其意。
另一道,则来自广场边缘的阴影处。柳依依并未离去,她原本是来观看自己麾下几个外门弟子的表现,却恰好将擂台边的一幕,以及那木系女修突然改变战术扭转战局的情景尽收眼底。虽然她并未听清苏晚晴的低语,但那个女人出现在那里,本身就让她觉得碍眼。尤其是,她隐约感觉到,高台之上那位尊贵的存在,目光似乎在那个方向停留了一瞬。
虽然毫无根据,但柳依依心中那根名为“嫉妒”和“警惕”的弦,又被拨动了。一个低贱杂役,为何总能出现在一些特别的场合?甚至……可能引来不该有的注意?
苏晚晴对此一无所知。她只是低着头,走着路,心里盘算着如何能弄到一点治疗手上伤口的药膏。
怀中的指南针安安静静。
但她并不知道,自己无意间显露的一丝不同,已然像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虽然轻微,却已在某些深不可测的层面,荡开了一圈涟漪。
这圈涟漪,将会把她带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