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兰的突然归来,像给李建国平静的生活投进了一颗石子,激起的涟漪久久未散。她只休三天假,却把家里里外外收拾得焕然一新:褪色的窗帘换成了浅绿格子的,窗台摆上了两盆多肉,连浩浩的绘本都按颜色排得整整齐齐。
这天早上,李建国送完浩浩去幼儿园,刚回到星芒咖啡,就被张老板叫进了办公室。
“建国啊,坐。”张老板递给他一杯手冲咖啡,氤氲的热气里飘着坚果的香气,“这几天辛苦你了,赵鹏那事,小雅都跟我说了。”
李建国握着温热的咖啡杯,指尖传来暖意:“没事张老板,都过去了。”
“过去?没那么容易。”张老板靠在椅背上,手指敲了敲桌面,“赵鹏那种人,拿了钱也未必会安分。我托人打听了一下,他最近跟几个放高利贷的走得很近,估计是想搞点‘大生意’。”
李建国的心沉了沉:“他还想干什么?”
“不好说。”张老板端起茶杯,“不过你也别太担心,我已经让店里的保安多留意着点,你送外卖的时候也机灵点。对了,还有个事跟你商量。”
他从抽屉里拿出一份合同,推到李建国面前:“这是我拟的合作协议,想请你当店里的‘专属急送专员’,不用每天坐班,主要负责高端客户的加急订单,底薪五千,提成另算,怎么样?”
李建国愣住了,拿起合同仔细看。上面写着工作时间灵活,只要保证急单两小时内送达,其他时间可以自由安排,甚至还能抽成店里的会员充值——这待遇,比他现在送散单好太多了。
“张老板,这……”他有些激动,又有点不安,“我何德何能……”
“就凭你这速度,还有你的靠谱。”张老板打断他,“上次瀚海资本的刘总监给我打电话,把你夸上天了,说你是‘江城最快的腿’。现在好多老客户都点名要你送,说只有你送的咖啡,杯壁永远是热的,奶泡永远是完整的。”
李建国的脸有点发烫,挠了挠头:“我就是尽力做好本分。”
“这就够了。”张老板笑了,“签了吧,咱们合作共赢。对了,下午有个大客户,说是你的老熟人,指定要你送咖啡,地址在以前的建材市场那边。”
“老熟人?”李建国疑惑道。
“说是姓周,以前跟你打过交道。”张老板翻了翻订单,“点了十杯蓝山,要现磨现送,说是工地上的兄弟们想尝尝鲜。”
建材市场,姓周……李建国的脑海里闪过一个模糊的身影,却怎么也记不清具体是谁。他签好合同,心里揣着点莫名的期待,开始准备下午的订单。
中午王秀兰发来视频,说浩浩在幼儿园画了幅全家福,还特意把爸爸的胳膊画成了“奥特曼的能量臂”。李建国看着屏幕里儿子得意的小模样,心里的暖意像咖啡的泡沫一样漫开来。
“下午我轮休,去接浩浩,你忙完早点回来。”王秀兰的声音温温柔柔的,“我买了排骨,晚上给你做你最爱吃的红烧排骨。”
“好。”李建国应着,挂了电话,干活的劲头更足了。
下午三点,十杯蓝山咖啡装在特制的保温箱里,沉甸甸的。李建国骑着电动车,慢悠悠地往建材市场赶。这条路他太熟悉了,以前在张大海的公司当经理时,几乎每天都要跑一趟。路边的商铺换了不少,但那棵歪脖子梧桐树还在,树干上还留着浩浩小时候刻的歪歪扭扭的“1”字——那是他第一次带儿子来工地时,小家伙非要留下的“记号”。
工地门口围着不少人,机器的轰鸣声震得地面都在颤。李建国停好车,刚要往里走,就被一个戴着安全帽的大汉拦住了:“干什么的?”
“送咖啡的,周老板订的。”李建国指了指保温箱。
“哦,周工等你呢!”大汉咧嘴一笑,嗓门洪亮得像喇叭,“他说你要是来了,直接带进去就行。”
跟着大汉穿过工地,脚下的路坑坑洼洼,到处都是钢筋和水泥袋。李建国小心翼翼地护着保温箱,生怕里面的咖啡洒了。走到一处搭着简易棚子的地方,大汉喊了一声:“周工,人来了!”
棚子里正在开会的人都停了下来,一个穿着迷彩服、皮肤黝黑的中年男人转过身,看到李建国时,眼睛一下子亮了。
“建国!真的是你!”男人快步走过来,手里还拿着图纸,“我还以为张老板跟我开玩笑呢!”
李建国看着他,突然想起来了——是周明!以前在建材市场开五金店的,为人实诚,当年李建国帮他牵过不少生意,后来市场拆迁,就没再联系了。
“周哥?”他又惊又喜,“你怎么在这儿?”
“我包了这个小区的基建工程,刚开工没多久。”周明拍着他的肩膀,力道大得差点把他拍散架,“听说你现在送咖啡了?张老板跟我说的时候,我还不信——当年你可是咱们市场最年轻的经理,怎么会……”
他的话没说完,但眼里的惋惜藏不住。李建国笑了笑,没解释:“都是混口饭吃,挺好的。”
“好什么好!”周明皱起眉,“我听说了张大海那事,真不是东西!让你背黑锅!”他拉着李建国往棚子里走,“走,跟我说说,这几年你怎么过的?”
棚子里的工人都好奇地看着他们,周明把图纸往桌上一放,大声说:“给兄弟们介绍一下,这是我老大哥,李建国!当年帮了我不少忙!今天的咖啡,就是他送的,大家尝尝鲜!”
工人们欢呼着围过来,李建国打开保温箱,把咖啡一杯杯递过去。看着大家捧着咖啡满足的样子,他忽然觉得,送咖啡和当年跑业务,好像也没那么大区别——都是把东西送到需要的人手里,换来一句真心的感谢。
“建国,你别送咖啡了,跟我干吧!”周明喝了口咖啡,眼睛一亮,“我这工地正缺个管材料的,你以前在市场待过,门儿清!月薪八千,管吃管住,怎么样?”
李建国愣住了,他没想到周明会突然提出这个。管材料确实是他的老本行,而且月薪八千,比他现在送咖啡挣得多,还稳定。
“周哥,我……”
“别忙着拒绝。”周明打断他,“我知道你可能放不下现在的活儿,但我这工地要干两年,你好好想想。你儿子不是要上学了吗?稳定点好。”
李建国的心被说动了。稳定,这两个字对他来说太有诱惑力了。浩浩明年就要上小学了,需要一个安稳的环境,王秀兰虽然没说,但他知道,她也希望他能有份正经工作。
“我考虑考虑,周哥。”他认真地说。
“行,不急。”周明拍了拍他的胳膊,“这是我的名片,想通了随时打给我。对了,这咖啡钱,我多给你转点,就当是……老哥给你赔个不是,当年你出事,我没帮上忙。”
“周哥你这是干什么!”李建国连忙推辞,“钱我不能多要,按店里的价来就行。”
两人推让了半天,周明最后还是多转了五百块,说“给孩子买零食”。李建国拗不过他,只好收下,心里暖烘烘的。
离开工地时,夕阳把影子拉得很长。李建国骑着电动车,心里盘算着周明的提议。送咖啡自由,但不稳定;管材料稳定,却可能没那么自由……他摸了摸后颈,那里的灼热感已经很淡了,只有在特别累的时候才会隐隐作痛。或许,是时候慢慢放下这身“速度”,过点安稳日子了。
路过幼儿园时,他特意拐进去看了看。浩浩正和王秀兰在操场上玩滑梯,小家伙坐在妈妈怀里,笑得像朵太阳花。王秀兰抬头看到他,挥了挥手,夕阳落在她脸上,温柔得像幅画。
李建国停下车,靠在栏杆上,看着她们娘俩,心里忽然有了答案。
不管是送咖啡,还是管材料,只要能守着这两个人,干什么都行。
他骑上车,朝着家的方向驶去。晚风吹拂着脸颊,带着饭菜的香气,他仿佛已经闻到了红烧排骨的味道。生活或许不会一帆风顺,但只要心里有光,有牵挂,再难的路,也能一步步走下去。
回到家,王秀兰果然做了红烧排骨,还炒了两个青菜,浩浩正坐在小板凳上,给排骨“浇汁”——其实就是用勺子把汤汁往排骨上淋,弄得满手都是油。
“爸爸回来啦!”浩浩举起油乎乎的小手,“我帮妈妈做饭了!”
“真棒!”李建国走过去,在他脸上亲了一口,“我们浩浩长大了。”
王秀兰从厨房探出头,笑着说:“快去洗手,马上开饭。”
饭桌上,李建国把周明的提议说了说,王秀兰听完,没立刻表态,而是给浩浩夹了块排骨:“浩浩觉得,爸爸去工地好,还是送咖啡好?”
浩浩嘴里塞满了排骨,含糊不清地说:“爸爸去工地,就能像奥特曼一样保护工人叔叔了!送咖啡,就能给妈妈送爱心咖啡了!都好!”
李建国和王秀兰都笑了。王秀兰放下筷子,看着李建国:“我觉得,你自己喜欢最重要。不管你选哪个,我都支持你。”
“我想试试去工地。”李建国认真地说,“周哥是实在人,不会坑我。而且管材料我熟,应该能做好。最重要的是,稳定,能多陪陪你和浩浩。”
“好。”王秀兰点点头,眼里的笑意像水一样温柔,“那你跟张老板好好说说,别辜负了人家的好意。”
“嗯。”李建国应着,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
吃完饭,浩浩在客厅搭积木,李建国和王秀兰坐在阳台的小凳子上,看着天上的星星。晚风吹过来,带着点凉意,王秀兰往他身边靠了靠,他很自然地伸出胳膊,搂住了她的肩膀。
“建国,”王秀兰的声音很轻,“其实……我跟护士长申请了调回江城,下个月就能批下来了。”
李建国猛地转过头,眼睛瞪得大大的:“真的?”
“真的。”王秀兰笑了,“总不能一直两地分居吧?浩浩也需要爸爸妈妈都在身边。”
李建国激动得说不出话,只是用力地搂紧了她。阳台上的风铃被风吹得叮当作响,像在为他们歌唱。他看着浩浩认真搭积木的背影,心里充满了前所未有的踏实和幸福。
结痂的伤口还在,但已经不疼了;过去的阴霾还在,但已经挡不住阳光了。他知道,新的生活,正在咖啡香里,在晚风里,在家人的笑声里,慢慢展开。而他,已经做好了准备,去迎接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