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数字,刘长友的心脏不争气地狂跳了几下,呼吸都为之屏住。
两万两,这张墨好大的手笔。
他瞬间就明白了,军报上的“四万余两”水分极大,实际收获恐怕远不止此数。这张墨是懂事的人,把最大的一块肥肉送到了自己嘴里。
所有的质疑瞬间烟消云散。
刘长友的脸上立刻堆满了笑容,态度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亲自起身扶起周大彪:“哎呀呀,周队副快快请起。
本官只是例行问询,并非怀疑张队正和烽燧堡将士们的忠勇。
你们以寡击众,斩获颇丰,扬我军威,实乃大功一件。本官定要为你等向上峰部功。”
他小心翼翼地将那会票收入袖中,动作流畅自然,仿佛本该如此。
随即他拍站起身,走到着周大彪身前,拍着周大彪的肩膀,语气无比亲切:“张队正真是我西岭边军的栋梁之才。
如此忠勇为国,又不贪功,深知大体,难得,实在难得。
你回去告诉张队正,此次缴获,除了交上来的,其余的就用于犒赏将士、抚恤伤亡、充实堡寨吧,由他全权处置,本官甚是放心。
至于上报之功,本官自会斟酌润色,必不亏待了有功将士。”
“多谢大人。”周大彪心中暗骂一声老狐狸,脸上却满是感激:“卑职代我家队正和烽燧堡全体弟兄,谢过大人。”
“好说,好说。”刘长友笑容满面,已经开始在心里盘算这两万两银子该如何花销,又能从中拿出多少去打点更上一层的关节,为自己铺路。
至于张墨到底捞了多少,他并不关心,只要自己能拿到足够的好处,并且下属懂得孝敬、能打胜仗、不给自己惹麻烦,那就是最好的下属。
“周队副一路辛苦,先在驿馆休息一晚,明日再返程不迟。本官稍后便书写公文,为尔等请功。”
“卑职遵命!”
周大彪退出都骑尉衙门,抬头望了望西岭县还算晴朗的天空,长长舒了一口气。
事情办成了,队正的计划,成功迈出了关键的第一步。用银子开道,果然无往不利。他仿佛已经看到,烽燧堡在队正的带领下,将会变得如何不同。
而堂内,都骑尉刘长友看着那份军报和袖中的会票,心情大好,提笔开始构思如何将这份“捷报”写得更加漂亮。
这份捷报要既凸显自己的领导有方,又要恰到好处地为张墨请功,毕竟,这样一个能打仗、懂规矩、会来事的下属,可是自己的财神爷,得好生“呵护”才是。
周大彪带着刘都尉“甚为满意”的口信和即将为他们请功的承诺返回烽燧堡。
半个月后,都骑尉衙门的正式公文和信使一同抵达。
公文的内容远比张墨预想的还要好。
刘长友果然将这那份捷报大大渲染了一番,极力强调在其英明领导下,烽燧堡队正张墨如何英勇善战,以寡击众,取得近年来西岭边军少有之大捷,斩获颇丰,扬我国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