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军出塞,进入草原。眼前的景象顿时为之一变。
一望无际的草海,与天际相连,风吹草低,露出成群的野生黄羊和野马。空气清新而凛冽,带着青草和泥土的气息。
根据早已制定的方略和罗老虎提供的精确情报,北伐大军并未像传统中原军队那样缓慢推进,而是充分发挥了轻骑兵的机动优势,以战养战,快速穿插。
张墨将十万大军分为三路:左路军两万,由铁横率领,向西扫荡,清剿可能威胁侧翼的部落,并与西边可能归附的部落取得联系。
右路军两万,由黄州率领,向东进军,执行类似任务,并防范更东面的部落势力。
中路军六万,由张墨和周大彪亲自统率,直插草原腹地,目标直指巴尔特王庭所在的核心区域。
大军行动迅捷,如同旋风般刮过草原。对于沿途遇到的部落,北疆军严格执行张墨“首恶必办,胁从不同”的策略。
对于那些早已通过“梵僧”传播而心向“梵天圣主”,或者规模较小、一见大军到来便望风归降的部落,北疆军秋毫无犯,反而会留下少量茶叶作为“圣主恩赐”。
并要求其提供向导、以及关于巴尔特王庭和其他敌对部落的情报。
同时宣布,只要遵从北疆号令,不再劫掠南下,便可获得贸易机会和保护。
而对于那些负隅顽抗,尤其是与巴尔特王庭关系密切、曾积极参与南下劫掠的部落,北疆军则毫不留情。
大军如同泰山压顶般将其营地摧毁,抵抗者格杀勿论,缴获其全部牛羊马匹作为军需,并将俘虏中的青壮编入辅兵队伍,老弱妇孺则驱散或交由归顺的部落看管。
这种雷霆手段与怀柔政策相结合的方式,产生了巨大的效果。
许多摇摆不定的中小部落闻风丧胆,纷纷选择归顺。北疆大军所过之处,归降者络绎不绝,“梵天圣主”的声望一时无两。
消息如同雪片般传回漠北王庭。巴尔特又惊又怒,他试图集结兵力抵抗,但发现许多部落首领阳奉阴违,要么拖延不至,要么带来的兵力寥寥无几。
甚至军中也开始流传“圣主天威不可挡”的谣言,士气极其低落。
北伐大军出塞,初时势如破竹,数个中小部落望风归降。军中不免滋生轻敌之气,认为北原人不过如此。
然而,当他们深入草原数百里,抵达一片名为“风蚀谷”的广阔地带时,终于遭遇了北原大军的第一次有力反击。
风蚀谷地势开阔,但遍布着无数被风雨侵蚀而成的土丘和沟壑,视野受到很大限制。统帅中军的铁横派出的斥候多次遭遇北原游骑的猎杀,情报获取变得困难。
这一日,前军一万轻骑在前开路,负责押运部分粮草的辎重营落在后方十里。
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凄厉的牛角号声,无数北原骑兵如同从地底钻出一般,从那些土丘沟壑后蜂拥而出。
他们目标明确,绕过前军,直扑防卫相对薄弱的辎重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