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勒住马,望向远方苍茫的草原和蜿蜒的斡难河:“不能再沿用草原旧制,任其部落散居,逐水草而居。那样太容易滋生割据和叛乱。
必须从根本上改变这里的生活方式,将其真正纳入北疆的体系。”
一个宏大的蓝图在他脑中逐渐清晰:“我们要在这里——建城。”
“建城?”墨月微微一怔。在草原上建城,耗资巨大,工程浩繁,且游牧民族能否适应定居生活?
“对,建城。”张墨的语气变得坚定:“选择水草丰美、地势险要之处,修建坚固的城池。驻军、设衙、兴市、办学。
让归顺的牧民逐渐入城定居,或环绕城池放牧,接受官府管理。
同时,从北疆,乃至从中原招募无地流民,移民实边,带来先进的农耕和技术。
胡汉杂居,逐步同化。唯有如此,才能将这片土地牢牢抓在手中,才能真正变塞外为内地。”
这是一个极具魄力和远见的计划。一旦成功,北疆的版图和实力将得到质的飞跃。但其中的困难和阻力,也显而易见。
回到临时设立的王庭行营,张墨立刻召集了随军的文武官员以及部分主动归顺的草原部落首领,宣布了他的“建城实边”之策。
不出所料,遭到了部分部落首领的疑虑和抵触。
一位年老的首领道:“王爷,我们草原人世世代代逐水草而居,自由自在。住进石头房子里,像南人一样耕种,这这违背了长生天的旨意啊。”
张墨早已料到会有此反应,从容应对:“老首领,长生天的旨意是让他的子民安居乐业,而非颠沛流离。
以往各部纷争,为何?无非是为了争夺草场水源。
若有了固定的城池作为依托,官府公平分配草场,调解纠纷,岂不少了无数厮杀?
城中设立市场,你们可以用牛羊皮毛换取粮食、布匹、铁器、茶叶,生活岂不更加富足安稳?
若有外敌,坚固的城池和朝廷大军便是你们的屏障,岂不强过以往担惊受怕?”
他恩威并施,继续道:“本王并非要绝了你们的牧业,而是要让牧业与农耕、商贸相结合,让生活更好。
愿意尝试新生活的,本王欢迎,并给予土地、种子、农具甚至减免税赋。
若执意要远离城池,继续游牧,也可,但必须遵守新定的律法,按时缴纳赋税,接受都护府管辖。何去何从,诸位可自行斟酌。”
同时,他也宣布了对于建城和移民的具体优惠政策和巨大的投入计划。
巨大的利益前景和北疆强大的军事实力作为后盾,逐渐打消了大多数人的疑虑。许多在战争中失去大量牲畜、生活困顿的小部落首先表示愿意尝试。
建城大计,就在这战后废墟上,开始酝酿和布局。
战争的创伤需要抚平,北疆的效率极高。张墨留下部分军队镇守要地、清剿巴尔特残部和小股马匪,主力则分批撤回北疆休整,同时,庞大的建设队伍开始开赴草原。
来自北疆的工匠、工程师、官吏以及源源不断的物资,通过新拓宽和加固的“北伐直道”,运往预先选定的六个战略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