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小说 > 玄幻小说 > 晚风与炊烟 > 第一章

第一章
图书馆的咖啡渍
九月的梧桐叶刚染上浅黄,就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秋雨打落大半。柳如烟抱着刚从古籍库借来的《宋元戏曲史》,脚步匆匆地往图书馆一楼的咖啡馆赶——她和导师约好在这里谈论文框架,眼看时间要到,怀里的书又沉,没留神转角处突然冲出来一个人。
砰的一声闷响,她手里的热美式泼了对方一身,深褐色的液体在浅灰色衬衫上晕开,像幅糟糕的抽象画。柳如烟吓得手里的书都掉了,蹲下去捡的时候,头顶传来一道温和的声音:没关系,是我没看路。
她抬头,撞进一双带着笑意的眼睛里。男人穿着合身的浅灰衬衫,袖口挽到小臂,露出腕间一块简单的机械表。他手里也抱着几本书,封面上印着建筑史的字样,显然也是来查资料的。见柳如烟还愣着,他弯腰帮她把散落的书摞好,指尖碰到她的手背时,还特意顿了顿,怕吓着她:你先去见导师吧,我去洗手间处理一下就好。
可是你的衬衫……柳如烟看着那片醒目的咖啡渍,脸都红了,我赔你一件新的吧或者我帮你洗
男人忍不住笑了,眼角弯出浅浅的纹路:不用这么麻烦。对了,我叫季伯常,建筑系的老师。你呢
柳如烟,中文系研一。她报上名字,又急忙补充,那我把我的联系方式留给你,要是洗不掉,我一定赔你!
季伯常没推辞,从笔记本上撕了张纸,写下自己的手机号递给她。纸上还带着淡淡的墨水香,字迹清隽有力。柳如烟捏着那张纸,看着他抱着书往洗手间走的背影,心跳莫名快了半拍——原来建筑系真的有像传说中那样,温和又干净的老师。
后来柳如烟才知道,季伯常不仅是建筑系的青年教师,还是学校新聘的最美课代表——学生私下里投票选的,说他讲课时把枯燥的建筑史讲得像故事,板书还好看。她偶尔会在食堂碰到他,他总是一个人坐在靠窗的位置,面前摆着一碟青菜、一碗粥,安安静静地吃饭。有一次她鼓起勇气走过去,问他衬衫洗干净没有,他笑着点头:洗干净了,你要是还不放心,下次请我喝杯咖啡就当补偿
那杯咖啡,最后变成了每周三下午的固定约会。季伯常会提前在图书馆咖啡馆占好位置,点一杯柳如烟喜欢的热美式,再加一块她爱吃的提拉米苏。她写论文累了,就听他讲建筑史里的趣闻——比如故宫的角楼其实有九个屋脊,苏州园林的月亮门藏着移步换景的巧思;他备课烦了,就听她讲元曲里的爱情故事,从《西厢记》讲到《牡丹亭》,她讲得眉飞色舞,他听得眼神发亮。
第二章
巷子里的修猫
柳如烟住的老巷子离学校不远,巷口有棵百年的老槐树,树下总卧着一只三花流浪猫,她每天早晚都会带猫粮去喂。十月的一个周末,她照例提着猫粮出门,却发现三花的后腿受了伤,缩在墙角瑟瑟发抖。她急得不行,掏出手机想找宠物医院,手指却在拨号键上顿住——她从小怕打针,更别说带猫去看病了。
犹豫了半天,她鬼使神差地拨通了季伯常的电话。电话接通时,她还没开口就带了哭腔:季老师,你能不能……能不能帮我个忙
季伯常当时正在工作室改设计图,听她声音不对,立刻问清了地址,二十分钟就赶了过来。他蹲在地上,小心翼翼地摸了摸三花的头,声音放得极轻:别怕,我们带你去看医生。说着就从背包里拿出一条干净的毛巾,把猫裹好抱在怀里。
去宠物医院的路上,柳如烟坐在副驾,看着季伯常单手开车,另一只手轻轻顺着猫的毛,心里又暖又愧:其实你不用特意过来的,我再找别人也行……
找别人哪有我快季伯常侧头看了她一眼,眼底带着笑意,再说,你不是怕这些吗
她愣住了——她只跟他提过一次自己怕打针,没想到他记到了现在。宠物医院里,医生给三花处理伤口时,猫疼得叫了两声,柳如烟吓得躲到季伯常身后,他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低声安慰:没事,很快就好。
从医院出来,三花暂时要住在季伯常家里——他住的公寓带阳台,比柳如烟的单间更适合养伤。柳如烟每天放学都会过去,给猫喂药、换猫砂,顺便帮季伯常收拾一下屋子。他的公寓和他的人一样,干净整洁,书架上摆满了建筑类的书,还有几盆长势很好的绿萝,窗台上放着一个小小的陶制花盆,里面种着多肉,是他自己捏的。
你还会做陶艺柳如烟指着那个花盆,眼睛亮晶晶的。
以前在国外读书时学的,偶尔捏着玩。季伯常从冰箱里拿出牛奶,倒了两杯,要不要试试下次我带你去陶艺工作室。
柳如烟用力点头。那天晚上,她坐在季伯常的阳台上,看着他给三花梳毛,晚风带着桂花香吹过来,远处的路灯亮着暖黄的光。她突然觉得,这样的日子真好——有喜欢的人,有可爱的猫,还有说不完的话。
三花的伤好得很快,一个月后就能蹦蹦跳跳了。季伯常把猫送回柳如烟住处那天,还带了一个新的猫窝,是他用剩下的木料亲手做的,上面刻着一个小小的烟字。柳如烟抱着猫窝,抬头看他,正好对上他温柔的目光。他轻轻摸了摸她的头:柳如烟,我不想只做你的老师了。
她的脸一下子红透了,小声说:我也不想只做你的学生。
第三章
厨房的烟火气
确定关系后,季伯常的生活里多了很多第一次——第一次给人扎头发,第一次陪人逛文创店,第一次学着做女生爱吃的甜口菜。柳如烟的厨艺不算好,只会煮泡面和番茄炒蛋,季伯常就承包了做饭的任务,还特意买了本《家常菜食谱》,每天研究新菜式。
周末的早上,柳如烟总是醒得很晚。她揉着眼睛走出卧室时,总能闻到厨房里飘来的香味——有时候是豆浆油条,有时候是培根煎蛋,偶尔还会有她爱吃的小笼包。季伯常会系着围裙,站在灶台前忙碌,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他身上,连做饭的背影都好看得不像话。
醒了去洗漱,马上就能吃了。他回头看她,递过一杯温牛奶。
柳如烟接过牛奶,靠在厨房门口看着他。他切菜的动作很熟练,手腕轻轻转动,土豆就变成了均匀的丝;煎蛋时会特意把边缘煎得焦脆,因为她喜欢吃;煮面条时会多放一勺辣椒油,知道她无辣不欢。这些小细节,他都记得清清楚楚。
有一次柳如烟来例假,疼得蜷缩在床上。季伯常下班回来,看到她脸色苍白,立刻放下包去煮红糖姜茶。他把姜茶端到床边,小心翼翼地扶她起来,还拿了个暖水袋放在她肚子上:下次不舒服要早点告诉我,别硬撑。
那天晚上,他给她做了清淡的蔬菜粥,还帮她洗了换下的衣服。柳如烟靠在他怀里,听着他的心跳声,小声说:季伯常,你怎么这么好
他低头吻了吻她的额头,声音温柔:因为是你啊。
柳如烟也想为季伯常做点什么。她知道他喜欢吃饺子,就跟着视频学包饺子。第一次包的时候,饺子皮捏得歪歪扭扭,有的还露了馅,煮出来像一锅烂泥。她看着自己的杰作,差点哭出来,季伯常却笑着夹起一个,吃得津津有味:好吃,比外面卖的还香。
后来她练了好几次,终于能包出像样的饺子了。冬至那天,她包了满满一桌子饺子,有白菜猪肉馅的,有韭菜鸡蛋馅的,还有季伯常喜欢的虾仁馅的。两人坐在餐桌前,一边吃饺子一边看电影,窗外飘着小雪,屋里却暖融融的。
下次我们一起包饺子吧。柳如烟咬着饺子,含糊地说。
好啊。季伯常夹了个虾仁馅的饺子给她,下次教你擀皮,我擀皮你包,快得很。
第四章
校园里的小浪漫
季伯常的课总是很受欢迎,每次上课教室里都坐满了人,连走廊里都有站着听的学生。柳如烟偶尔会去听他的课,找个后排的位置坐下,看着他在讲台上侃侃而谈。他讲哥特式建筑时,会拿出自己拍的照片,一张张给学生讲解;讲中国古建筑时,会联系历史背景,让枯燥的知识点变得生动有趣。
有一次,他在课上提到了苏州园林,突然看向后排的柳如烟:我们系下周要去苏州考察,有没有同学想一起去可以近距离看看拙政园的亭台楼阁。
学生们都欢呼起来,柳如烟也举了手。考察那天,季伯常特意走在她身边,给她讲拙政园里的借景手法——你看那边的塔,明明不在园子里,却好像和园子融在一起,这就是借景。他还帮她拍了很多照片,有她站在月亮门前的,有她坐在亭子里看书的,每一张都拍得很用心。
晚上住在苏州的民宿里,两人沿着河边散步。河边的灯笼亮着,映得河水波光粼粼。季伯常牵着她的手,手指紧扣:以后我们每年都来一次苏州吧,春天来看花,秋天来看枫叶。
好啊。柳如烟靠在他肩上,晚风温柔,心里满是欢喜。
学校里的人渐渐知道了他们的关系,有人羡慕,有人祝福,也有个别学生私下里议论——说柳如烟是攀高枝,找了个年轻有为的老师。柳如烟听到这些话时,心里有点难受,季伯常却笑着安慰她:别在意别人怎么说,我们过好自己的日子就好。
他还特意在一次系里的聚会上,牵着柳如烟的手,跟同事们介绍:这是我女朋友,柳如烟,中文系的。同事们都笑着祝福他们,那些议论声也渐渐消失了。
圣诞节那天,季伯常给柳如烟准备了一份惊喜。他在学校的小花园里,用彩灯布置了一个小小的角落,中间放着一棵圣诞树,树下摆着一个礼盒。柳如烟跟着他走到花园时,看到满树的彩灯,眼睛一下子就亮了。
打开看看。季伯常递给她礼盒。
她打开礼盒,里面是一条项链,吊坠是一个小小的月亮形状,上面刻着常字。季伯常帮她戴上项链,从背后抱住她:柳如烟,月亮代表我的心。
柳如烟转过身,踮起脚尖吻了吻他的嘴唇。夜色温柔,彩灯闪烁,她知道,这是她收到过最好的圣诞礼物。
data-fanqie-type=pay_tag>
第五章
一起面对的小风雨
恋爱中的日子,不总是一帆风顺的。柳如烟的论文遇到了瓶颈,导师要求她重新修改框架,她改了好几次都不满意,每天熬夜查资料,情绪变得很低落。季伯常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每天晚上都会陪她一起查资料,帮她梳理思路,还会给她泡一杯热牛奶,让她别太累。
有一次,柳如烟因为论文的事哭了。她趴在桌子上,肩膀一抽一抽的:我是不是很没用连个论文框架都弄不好。
季伯常蹲在她身边,轻轻擦去她的眼泪:别这么说,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的。你已经很努力了,只是暂时没找到方法而已。我们慢慢来,总会弄好的。
那天晚上,他帮柳如烟重新梳理了论文的逻辑,还帮她找了很多相关的文献。在他的帮助下,柳如烟终于理清了思路,论文框架也通过了导师的审核。她抱着季伯常,开心得像个孩子:季伯常,谢谢你。
跟我还客气什么他揉了揉她的头发,以后遇到困难,记得还有我。
季伯常也有遇到麻烦的时候。他负责的一个校园改造项目,因为资金问题暂时停了工,甲方还不停地催促进度。那段时间,他每天都忙到很晚,有时候还会失眠。柳如烟看他压力那么大,就每天晚上给他泡一杯安神茶,还学着做他喜欢吃的红烧肉,让他能好好吃饭。
有天晚上,季伯常回来得特别晚,一脸疲惫。柳如烟把热好的红烧肉端到他面前:快吃吧,吃了饭心情会好点。
他看着桌上的红烧肉,又看了看柳如烟,突然抱住她:有你在,真好。
柳如烟拍了拍他的背:别担心,项目总会解决的。我们一起想办法。
后来,季伯常和甲方多次沟通,又找到了新的合作方,项目终于重新启动了。启动仪式那天,柳如烟特意去了现场,看着季伯常站在台上,自信地介绍项目规划,心里满是骄傲——这就是她喜欢的人,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不会轻易放弃。
第六章
余生的约定
柳如烟毕业那天,天气格外好。她穿着学士服,和同学们一起拍毕业照,季伯常就站在不远处,拿着相机帮她拍照。轮到他们俩合影时,柳如烟挽着他的胳膊,笑得格外开心。
毕业快乐,柳小姐。季伯常低头吻了吻她的额头。
谢谢季老师。她笑着回应。
毕业后,柳如烟找到了一份编辑的工作,在一家出版社做文学类书籍的编辑。季伯常依旧在学校当老师,偶尔还会接一些建筑设计的项目。他们搬进了一套更大的房子,带一个小花园,柳如烟在花园里种了很多花,季伯常在花园的角落里搭了一个小亭子,周末的时候,两人会坐在亭子里喝茶、看书,或者聊聊天。
有一天,季伯常带柳如烟回了他的老家。那是一个江南小镇,有青石板路,有小桥流水,还有季伯常小时候住过的老房子。他的父母很喜欢柳如烟,给她做了很多当地的特色菜,还跟她讲季伯常小时候的趣事——比如他小时候总喜欢在院子里搭积木,说以后要当建筑师;比如他第一次做饭,把鸡蛋炒糊了,还硬要给父母吃。
晚上,两人沿着小镇的河边散步。季伯常突然停下脚步,从口袋里拿出一个小盒子,单膝跪地:柳如烟,我认识你的那天,咖啡渍弄脏了我的衬衫,却弄脏了我的心。和你在一起的日子,是我这辈子最开心的日子。你愿意嫁给我吗
柳如烟看着他,眼泪一下子就掉了下来。她用力点头:我愿意。
季伯常把戒指戴在她的手上,戒指是他自己设计的,上面刻着常和烟两个字,还镶嵌着一颗小小的蓝宝石。他站起身,紧紧抱住她:以后的日子,我们一起过。
婚礼在第二年的春天举行,就在他们住的房子的小花园里。柳如烟穿着白色的婚纱,季伯常穿着黑色的西装,他们在亲友的祝福下,交换了戒指,许下了一生的承诺。
婚后的日子,依旧充满了烟火气。柳如烟每天下班回家,都会看到季伯常在厨房里忙碌;季伯常加班晚归时,柳如烟会给他留一盏灯,还有一杯热牛奶。他们会一起去超市买菜,一起去公园散步,一起窝在沙发上看电影,偶尔也会因为一点小事吵架,但很快就会和好——因为他们知道,彼此都是对方最重要的人。
有一次,柳如烟坐在花园里看书,季伯常走过来,从背后抱住她。阳光洒在他们身上,暖洋洋的。
在看什么他低头问。
看我们第一次见面时借的那本《宋元戏曲史》。她笑着说。
还记得那天的咖啡渍吗他问。
当然记得。她转过身,看着他的眼睛,如果不是那杯咖啡,我们可能就错过了。
季伯常吻了吻她的嘴唇,声音温柔:不管有没有那杯咖啡,我都会找到你。因为你是柳如烟,我是季伯常,我们注定要在一起。
晚风拂过花园,带来了花香,也带来了他们的欢声笑语。这世间最美好的爱情,大概就是这样——没有轰轰烈烈的誓言,只有细水长流的陪伴;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只有柴米油盐的温暖。往后余生,晚风依旧,炊烟不断,他们会一起走过每一个春夏秋冬,直到白发苍苍。
第七章
小家庭的新成员
婚后第三年,柳如烟发现自己怀孕了。那天早上她拿着验孕棒,看着上面两条清晰的红线,手都在发抖。季伯常刚洗漱完,就看到她站在卫生间门口,眼睛红红的,还以为她受了委屈,急忙走过去:怎么了是不是哪里不舒服
柳如烟把验孕棒递给他,声音带着哭腔:季伯常,我们有宝宝了。
季伯常看着验孕棒,愣了几秒,然后一把把她抱起来,声音都有些颤抖:真的太好了!如烟,谢谢你。他抱着她转了个圈,又小心翼翼地把她放下,生怕碰着她,以后家里的活都我来做,你什么都别碰,好好养身体。
从那天起,季伯常成了家里的全能保姆。他查了很多孕期护理的资料,每天变着花样给柳如烟做营养餐,早上陪她去公园散步,晚上给她讲故事、听胎心。柳如烟的孕反很严重,吃什么吐什么,季伯常就耐心地换着食材做,直到她能吃下一口为止。
有一次,柳如烟半夜想吃酸梅汤,季伯常二话不说就起床去煮。等他端着温好的酸梅汤回来时,柳如烟看着他眼底的红血丝,心里又暖又疼:其实我忍忍也可以的,不用这么麻烦。
不麻烦。季伯常坐在床边,喂她喝了一口酸梅汤,你和宝宝都重要,只要你们好好的,我累点没关系。
孕期的日子虽然辛苦,却充满了期待。他们一起给宝宝买小衣服、小玩具,一起给宝宝取名字——如果是女孩,就叫季念烟;如果是男孩,就叫季思常,都藏着彼此的名字。
预产期那天,柳如烟被推进了产房。季伯常在外面焦急地等待,来回踱步,手里的纸巾都被他捏皱了。三个小时后,护士抱着一个皱巴巴的小女孩走出来,笑着说:恭喜,母女平安。
季伯常冲过去,看着怀里小小的婴儿,眼眶一下子就红了。他小心翼翼地抱着女儿,走进病房,看着躺在床上虚弱的柳如烟,轻声说:如烟,我们的女儿,叫念烟。
柳如烟看着女儿,又看了看季伯常,笑着流下了眼泪:真好。
第八章
烟火里的成长
季念烟渐渐长大,成了家里的小开心果。她继承了柳如烟的文静,也继承了季伯常的细心,小小年纪就会帮着家里做事——会给柳如烟递书,会给季伯常拿工具,还会在他们吵架的时候,拉着两人的手说:爸爸妈妈别生气,念念给你们唱歌。
季伯常的工作越来越忙,经常要去外地出差。每次他出差前,都会提前给柳如烟和念念准备好一周的食材,把家里的水电煤都检查一遍,还会给念念录好睡前故事,让她晚上听着睡觉。
有一次,季伯常去外地出差,正好赶上念念发烧。柳如烟抱着念念去医院,排队、挂号、取药,忙得团团转。念念烧得迷迷糊糊,还拉着柳如烟的手说:妈妈,我想爸爸了,爸爸什么时候回来
柳如烟给季伯常打电话,声音忍不住发颤:念念发烧了,我好担心。
季伯常听完,立刻订了最早的回程机票,连夜赶了回来。当他出现在医院病房门口时,柳如烟看着他风尘仆仆的样子,眼泪一下子就掉了下来。他走过去,接过念念,摸了摸她的额头,轻声说:念念别怕,爸爸回来了。
从那以后,季伯常尽量减少出差的次数,就算出差,也会提前把家里的事安排好,每天给家里打三个电话,问柳如烟和念念的情况。
柳如烟也在慢慢成长。她不再是那个连打针都怕的小姑娘,成了一个能独当一面的妈妈。她会给念念做辅食,会给她讲故事,会在她受委屈的时候安慰她,也会在季伯常累的时候,给他泡一杯热茶,给他捏捏肩膀。
周末的时候,他们会带着念念去公园玩。季伯常推着婴儿车,柳如烟牵着念念的手,一家人说说笑笑,阳光洒在他们身上,温暖又幸福。念念会指着天上的风筝说:爸爸,你看风筝飞得好高!季伯常会笑着说:等念念长大了,爸爸带你去放风筝。
有一次,念念问柳如烟:妈妈,你和爸爸是怎么认识的呀
柳如烟抱着念念,笑着给她讲起了图书馆里的咖啡渍,讲起了巷子里的三花猫,讲起了厨房里的烟火气。念念听得入了迷,眨着大眼睛说:妈妈,原来你们的故事这么有趣呀!
季伯常走过来,坐在她们身边,握住柳如烟的手,轻声说:是啊,我们的故事,还会一直继续下去。
第九章
岁月里的温柔
转眼间,念念上了小学。季伯常送她去学校的第一天,特意穿了一身正装,还梳了整齐的头发。念念背着小书包,拉着季伯常的手,蹦蹦跳跳地走进学校。看着念念的背影,季伯常忍不住感慨:时间过得真快,念念都上小学了。
柳如烟笑着说:是啊,我们也老了。
你才不老。季伯常转过身,握住她的手,在我心里,你永远是当年那个在图书馆里,把咖啡洒在我身上的小姑娘。
柳如烟的脸一下子红了,像当年一样。
日子一天天过去,季伯常的头发里渐渐有了白发,柳如烟的眼角也有了细纹,但他们的感情却越来越好。每天早上,季伯常会给柳如烟泡一杯热牛奶,柳如烟会给季伯常准备好公文包;每天晚上,他们会一起坐在沙发上,看一会儿电视,或者聊聊天,说说白天发生的事。
有一年结婚纪念日,季伯常带柳如烟回到了他们第一次见面的图书馆。咖啡馆还在,他们坐在当年的位置上,季伯常点了一杯热美式,一块提拉米苏,和当年一样。
还记得吗当年你就是在这里,把咖啡洒在我身上的。季伯常笑着说。
当然记得。柳如烟看着他,眼睛里满是温柔,如果不是那杯咖啡,我们可能就错过了。
就算没有那杯咖啡,我也会找到你。季伯常握住她的手,因为你是柳如烟,我是季伯常,我们注定要在一起。
那天晚上,他们沿着当年的路走回家。晚风依旧,带着桂花香,就像他们第一次在季伯常的阳台上聊天时一样。柳如烟靠在季伯常的肩上,轻声说:季伯常,谢谢你,陪我走过这么多年。
我也要谢谢你。季伯常低头吻了吻她的额头,谢谢你给我一个家,谢谢你给我带来这么多快乐。
第十章
晚风依旧,炊烟不断
念念上了大学那年,季伯常和柳如烟搬到了郊区的一栋小房子里。房子带一个大大的院子,柳如烟在院子里种了很多花,还有一些蔬菜;季伯常在院子里搭了一个小亭子,还做了一个秋千。
每天早上,柳如烟会去院子里浇花、摘蔬菜,季伯常会在亭子里看书、喝茶;下午,他们会一起去附近的公园散步,或者去菜市场买菜;晚上,他们会一起做饭,坐在餐桌前,说说笑笑,就像年轻时一样。
有一次,念念放假回家,看到他们在院子里做饭,笑着说:爸爸妈妈,你们现在的生活,真像神仙眷侣。
柳如烟笑着说:等你以后结婚了,也会有这样的生活。
念念摇摇头:我觉得很难,像爸爸妈妈这样,一辈子都这么恩爱,太不容易了。
季伯常看着柳如烟,眼神里满是温柔:其实也不难,只要两个人心里都有对方,愿意为对方付出,愿意一起面对生活里的风风雨雨,就可以了。
柳如烟点点头,握住季伯常的手。这么多年来,他们一起经历了很多——有过开心,有过难过,有过顺利,有过困难,但他们始终在一起,互相扶持,互相陪伴,把平凡的日子过成了诗。
那天晚上,念念睡了以后,柳如烟和季伯常坐在院子里的秋千上,看着天上的月亮。晚风拂过,带来了花香,也带来了淡淡的烟火气。
还记得当年你给我买的那条项链吗柳如烟轻声说。
当然记得,月亮形状的,刻着我的名字。季伯常说。
我还戴着呢。柳如烟从脖子上取下项链,月光下,项链闪闪发光,这么多年,一直没摘下来过。
季伯常把项链帮她戴上,从背后抱住她:如烟,这辈子能遇到你,是我最大的幸运。
柳如烟靠在他怀里,轻声说:我也是。
月光温柔,晚风依旧,炊烟不断。他们的故事,还在继续——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在每一次相视一笑里,在每一次牵手散步里,在每一次烟火缭绕里。
这世间最美好的爱情,从来都不是轰轰烈烈,而是细水长流;从来都不是惊天动地,而是柴米油盐。就像晚风遇到炊烟,自然而然,却能相伴一生。
第十一章
老院里的旧时光
搬进郊区小院的第三年,柳如烟在整理阁楼时,翻出了一个积着薄尘的木盒子。盒子是季伯常当年装陶艺工具的,打开时,里面竟藏着不少旧物——有她第一次给季伯常写联系方式的纸条,边缘已经微微泛黄;有三花刚到季伯常家时,掉落在毛巾上的几根猫毛,被他细心地夹在书页里;还有一张拍立得照片,是他们第一次在苏州拙政园的月亮门前合影,她穿着浅蓝色连衣裙,他穿着白衬衫,两人笑得眉眼弯弯。
还以为这些东西早就丢了。柳如烟坐在地板上,指尖轻轻拂过照片,声音里满是怀念。
季伯常端着两杯热茶走进来,看到木盒里的旧物,也笑了:当年搬家时特意收起来的,想着以后老了,还能拿出来看看。他在她身边坐下,拿起那张纸条,你看你当年的字,还带着点学生气的工整。
那时候我紧张得手都在抖,生怕写歪了。柳如烟靠在他肩上,想起初见时的场景,忍不住笑出声,谁能想到,一杯泼洒的咖啡,能让我们走这么久。
那天下午,他们在阁楼里待了很久,一件一件翻看旧物,聊着过去的事。聊到季伯常第一次给她做猫窝,聊到她第一次包饺子时的灾难现场,聊到念念出生时他激动得说不出话的样子。阳光透过阁楼的小窗户洒进来,落在他们身上,温暖得像时光都放慢了脚步。
后来,柳如烟把这些旧物一一整理好,放进一个新的玻璃柜里,摆在客厅最显眼的位置。每次有朋友来做客,看到这些旧物,她都会笑着讲起背后的故事,季伯常就坐在一旁,偶尔补充一两句,眼神里满是温柔。
有一次,季伯常的老同事来家里做客,看到玻璃柜里的拍立得照片,笑着说:当年就觉得你们俩般配,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还是这么恩爱。
季伯常握住柳如烟的手,轻声说:不是般配,是我们刚好适合彼此。
第十二章
病中的守护
人到中年,身体难免会出些小毛病。那年冬天,季伯常因为重感冒引发了肺炎,住进了医院。柳如烟每天早上五点就起床,做好清淡的粥和小菜,然后坐一个小时的公交去医院,陪在他身边。
季伯常住院的那些日子,柳如烟瘦了不少。白天她要照顾他吃饭、吃药、陪他散步,晚上还要回家给念念准备晚饭,等念念睡了,再整理季伯常的病历和医生嘱咐的注意事项。有一次,季伯常半夜发烧,柳如烟守在床边,每隔一小时就给他量一次体温,用温水擦他的额头,一夜没合眼。
你也睡会儿吧,我没事。季伯常看着她眼底的青黑,心疼地说。
我不困。柳如烟握着他的手,等你烧退了,我再睡。
季伯常的同事来医院探望他时,看到柳如烟正在给季伯常削苹果,苹果皮削得又薄又均匀,忍不住说:季老师,你真是好福气,柳老师对你这么好。
季伯常看着柳如烟,笑着说:是我运气好,遇到了她。
出院那天,天气很好。柳如烟帮季伯常裹紧外套,牵着他的手慢慢走回家。路上,季伯常突然说:如烟,等我们再老一点,就去南方小镇住吧,那里气候温暖,适合养老。
柳如烟点点头:好啊,我们找一个有小桥流水的小镇,买一栋带院子的房子,我种花,你看书,念念放假了就来看我们。
季伯常握紧她的手:一言为定。
从那以后,季伯常更注重身体了。每天早上,他都会和柳如烟一起去公园打太极;晚上吃完饭,他们会沿着河边散步,聊聊天。柳如烟也会变着花样给他做营养餐,让他多吃点清淡的食物,少抽烟喝酒。
有时候,季伯常会看着柳如烟忙碌的背影,想起他们刚在一起时的样子。那时候她还是个连做饭都不会的小姑娘,现在却成了能为他遮风挡雨的人。他心里满是感激,感激岁月让他们一起成长,感激她一直陪在他身边。
第十三章
念念的婚礼
念念大学毕业后,留在了大城市工作,也遇到了自己喜欢的人。当念念带着男朋友回家,告诉他们要结婚的消息时,柳如烟和季伯常都很开心。
季伯常拉着未来女婿的手,语重心长地说:我女儿是个善良的孩子,以后你要好好照顾她,不能让她受委屈。
未来女婿点点头,认真地说:叔叔阿姨放心,我一定会好好照顾念念的。
念念的婚礼定在春天,和柳如烟当年的婚礼一样,在一个有花园的酒店里举行。婚礼那天,柳如烟看着穿着婚纱的念念,眼眶一下子就红了。她想起念念小时候的样子,想起她第一次背着书包去学校的样子,想起她第一次带男朋友回家的样子,仿佛这些事都发生在昨天。
季伯常走到柳如烟身边,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别难过,念念找到了自己的幸福,我们应该为她高兴。
婚礼仪式上,当牧师问念念是否愿意嫁给对方时,念念笑着点头,眼泪却掉了下来。柳如烟看着这一幕,想起自己当年结婚时的样子,也是这样,既紧张又幸福。
婚礼结束后,念念走到柳如烟和季伯常身边,抱着他们说:爸爸妈妈,谢谢你们这么多年来对我的照顾。以后我会经常回家看你们的。
柳如烟擦了擦眼泪,笑着说:傻孩子,以后你有自己的小家了,要好好经营自己的生活,不用总惦记我们。
季伯常看着念念和女婿的背影,轻声对柳如烟说:时间过得真快,我们的女儿都结婚了。
柳如烟靠在他肩上:是啊,不过没关系,以后的日子,还有我陪你。
第十四章
南方小镇的晚年
念念结婚后的第二年,季伯常和柳如烟兑现了当年的约定,搬到了南方一个小镇上。小镇不大,有青石板路,有小桥流水,还有很多古老的房子。他们买了一栋带院子的老房子,院子里种满了柳如烟喜欢的花,还有季伯常亲手搭的葡萄架。
每天早上,柳如烟会去院子里浇花、修剪枝叶,季伯常会坐在葡萄架下看书、喝茶。上午的阳光透过葡萄叶的缝隙洒下来,落在书页上,斑驳又温暖。下午,他们会沿着小镇的河边散步,遇到熟悉的邻居,就停下来聊聊天。有时候,他们会去小镇的菜市场买菜,柳如烟挑菜,季伯常拎着篮子,像年轻时一样。
小镇的生活很悠闲,没有大城市的喧嚣,只有慢节奏的平静。柳如烟学会了做小镇上的特色小吃,比如青团、年糕,每次做好了,都会送给邻居一些。季伯常则帮邻居家的孩子修补坏掉的玩具,教他们做手工,很受孩子们的喜欢。
有一次,念念带着孩子回来看他们。小家伙第一次来小镇,对什么都很好奇,拉着季伯常的手,让他带自己去河边看小鱼,去院子里摘葡萄。柳如烟看着祖孙俩的背影,笑着对念念说:你小时候也是这样,总缠着你爸爸带你出去玩。
念念看着母亲,轻声说:妈,你们在这里住得开心,我就放心了。
晚上,一家人坐在院子里,吃着柳如烟做的家常菜,聊着天。小家伙趴在季伯常的腿上,听他讲柳如烟当年在图书馆里洒咖啡的故事,笑得咯咯直响。柳如烟看着眼前的一幕,心里满是幸福——这就是她想要的生活,有爱人在身边,有女儿和外孙常伴左右,有平静的日子可以慢慢过。
第十五章
晚风与炊烟的尽头
岁月匆匆,季伯常和柳如烟渐渐老了。季伯常的听力不如以前了,柳如烟的眼睛也有些花了,但他们还是像年轻时一样,每天手牵手去散步,一起做饭,一起看夕阳。
有一年秋天,柳如烟的身体越来越差,大部分时间都只能躺在床上。季伯常每天都会坐在床边,给她读她喜欢的书,讲小镇上发生的新鲜事,给她擦手、喂饭,耐心得像照顾孩子一样。
伯常,我可能陪不了你多久了。有一天,柳如烟拉着季伯常的手,轻声说。
季伯常握着她的手,眼眶通红:别胡说,你还要陪我去看明年的桃花,还要陪我做年糕呢。
柳如烟笑了笑,眼神里满是温柔:我这辈子,最幸运的事,就是遇到了你。和你在一起的这些年,我很幸福。
我也是。季伯常的声音有些哽咽,如果有下辈子,我还要遇到你,还要和你在一起。
柳如烟去世那天,小镇上下着小雨,就像他们第一次见面时的天气一样。季伯常坐在床边,握着她的手,轻声读着她最喜欢的《宋元戏曲史》,直到她的手渐渐变冷。
后来,季伯常把柳如烟葬在了小镇的后山,那里可以看到整个小镇的风景,也可以看到他们家院子里的葡萄架。每天早上,他都会去后山看她,给她带一束她喜欢的花,跟她说说今天小镇上发生的事。
念念想把季伯常接回自己身边照顾,却被他拒绝了。他说:我要留在这里,陪着你妈妈。这里有我们的回忆,有我们的家。
季伯常依旧住在那个老院子里,每天浇花、喝茶、看书,就像柳如烟还在身边一样。有时候,他会坐在葡萄架下,拿出当年的旧照片,一张一张地看,嘴角带着淡淡的笑意。
直到有一天,邻居发现季伯常坐在葡萄架下,手里拿着柳如烟的照片,已经没有了呼吸。他的脸上很平静,就像只是睡着了一样。
念念按照季伯常的遗愿,把他和柳如烟合葬在了一起。墓碑上没有刻太多的字,只刻着他们的名字,还有一句:晚风遇炊烟,相伴到永远。
每年春天,小镇的桃花都会盛开,院子里的葡萄架也会抽出新芽。路过的人偶尔会看到,一对老人手牵手走在河边,就像柳如烟和季伯常年轻时一样,他们的笑声,伴着晚风,伴着炊烟,回荡在小镇的每一个角落,永远不会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