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小说 > 科幻小说 > 火红年代,这个小公安有情报 > 第二百一十七章 拜见你二爷
陈守业拄着拐杖,就待在一旁看村里边一群男丁忙忙碌碌的烹饪羊杂汤,也不说上去搭把手。
陈识悄无声息的来到了老爷子身后,乐呵呵道:“爷!没想到你居一个人躲在这里装大辈儿?也不晓得带上我一起!”
陈守业浑身一激灵,给陈识吓了一跳,正想要开骂,回头看见是自己的宝贝乖孙儿,哪里还有什么脾气,“哎呦喂……大孙儿你可差点把你爷的心脏病给吓出来,下一次可不能这样了,你爷这身子骨可没有你们年轻人硬朗,不禁吓!”
说罢脸上又满是笑容,“我说乖孙,你对咱们村的贡献可不小啊,上一回送了拢共十多斤的大鱼,现在又给他们煮上了羊杂汤,村里边能有像你这样的长辈,可以说是他们的荣幸。”
“后生们都别忙活了,快来拜见一下你们的二爷。”
这还一说出。
大食堂里边和陈识差不多年岁的,纷纷小跑了过来,脸上没有丝毫不耐,反而是毕恭毕敬的模样。
“二爷!”
“二爷!”
“二爷!”
“……”
一个个叫的那叫一个麻利。
不过他们也确实比陈识小了两个辈分,当然……其中也不乏喊陈识二叔的存在,不过年纪估摸着都和陈为家相差不多。
被这些人恭恭敬敬的喊着一声二叔,那感觉还是非常不一样的。
一时间,陈识都想要再给这些小辈儿们一些好处。
“看你们这么懂事的份上,我一会儿再上山钓两条鱼回来,”
陈识笑呵呵道。
竟然感受到了身为大辈儿的被尊重感,那么他自然也需要承担一些责任。
总不能被这些侄儿、孙儿一口一个的喊着,他就在一边活生生的看着他们被饿死吧?
当然……陈家村暂时饿不死人,不过倒是非常的缺乏营养。
到时候随随便便一场感冒,就足以让不少人因此而丧命,他们身体已经没有足够的营养去支撑免疫系统。
一众孙子们脸上纷纷显露出几分喜悦,“二爷,你是说真的?还能够给咱们钓鱼?”
他们显然也知道陈识的钓鱼技术到底有多好,回回都是两三斤的大鱼,三四条放到一起去,都能有十多斤这样,足够全村二三百号人分到一小口鱼肉。
“怎么?还不信?你们让人去打鱼洞,我一会儿就过去,给你们多钓上来两条。”
陈识语气铿锵。
到时候一锅羊杂汤、一锅鱼汤……这放到一起去,对于陈家村所有的村民来说,绝对能够维持一天所需!
毕竟在这个灾荒年代,能够中午吃点粮食,晚上喝个水饱都非常常见,甚至村子里边已经有不少户人家是这么过来的,而在这种情况下,一锅羊杂汤与一锅鱼汤,对于这一众村民们来说,如何不是一种恩情?
陈守业一脸欣慰的看向了自家乖孙。
虽然他们是大辈儿,村里边的人都得无条件尊重他们,但是你自己如果为老不尊的话,也就别怪别人不重视你的身份……而现在,陈识肩负起了作为村中长辈的责任,那么便能够更加心安理得的接受族亲们的爱戴与敬重。
能够让村里人活下去的长辈,才是最值得他们尊重的存在。
很显然……陈识现在就属于这样的存在。
甭管是因为身份上对于他的敬重,还是说因为粮食的原因对他产生爱戴,这二者并不冲突,甚至于相结合,更是能够超过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诶诶诶!我们现在就让人去打鱼洞!”
几位年轻人一脸高兴地说道。
同时恭恭敬敬的同二人告退后便离开。
不多时已经有羊杂汤的香味飘了出来,如果能在喝羊杂汤的时候,配上一张烧饼,这样吃起来才叫做享受。
陈识咽了咽口水。
早知道出门的时候,就让奶奶烙几张玉米饼出来,现如今条件有限,掰一点玉米饼就着吃,已经算是极好。
陈守业时刻关注着陈识,见他好像在思考什么,忍不住开口问道,“大孙儿,你这是在想什么?时不时有什么事情要去做?要不要爷爷帮你?”
老爷子一脸宠溺的看着陈识。
这可是他心肝宝贝,是他老陈家的命根子……无论陈识提出什么要求,他都会毫不犹豫的接受。
“爷!反正你现在在这里也没什么事儿,要不然帮我回去一趟,和奶奶说,让她烙几张玉米饼!”
陈识眨巴着眼睛。
让一个老头给自己跑腿,估摸着也就陈识能够干出来这种事情。
整个陈家村,可没有人再敢做出这样的行为。
陈守业乐呵呵一笑,“得嘞,那我先回咱家一趟,一会儿再回来,晚点那么多村民要过来,我可不能错过这个乐子。”
陈识哭笑不得。
自家老爷子当真是装大辈装习惯了,这一天不在别人面前显摆一下,就好像浑身不得劲儿一样。
随着老爷子的离开。
不知躲哪儿去的陈老三总算是出现了。
陈识严重怀疑……这家伙就是故意在躲老爷子,估计对于老爷子的恐惧,已经深深的扎根内心。
“小识弟,千盼万盼可算把你盼回来了……咱们村可是就等你回来了!”
陈老三嘿嘿一笑道,“你每次一回来,村里人可就都有口福了。”
上一次是鱼,这一次是羊杂汤。
对于村里人来说,能替他们顶一顿饭已经是不小的恩德了!
陈识可不敢接着话,“我也是碰巧能给村里人送点吃的,村子里边的粮食重担还是要放在老三哥的身上,现在村里边的情况怎么样?有没有特别困难的家庭?”
他将换题转移。
同时也恭维了一声陈老三。
听了陈识的话后,陈老三忍不住重重叹了口气,“估计比你想象的要糟糕,一部分人已经快撑不住了,就是不知道任务猪出栏后,能给咱们村里边多少粮食……到时候大食堂还能再开一段时间,撑到明年开春就好办了。”
这算是美好的愿望。
实际情况,或许要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