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补丁里的温度
深秋的风裹着雾,把青石板路浸得发凉。陈守义推着那辆掉漆的二八自行车,车后座绑着木制修鞋箱,箱角用铁丝缠了三圈,是去年冬天被卡车蹭到后他自己修的。走到街角老槐树底下,他停下脚,从口袋里摸出两个核桃,右手食指上的旧茧蹭过核桃纹路,咔嚓一声捏开,把果仁塞进嘴里
——
这是他几十年的习惯,早上吃两个核桃,说是能让手更稳。
修鞋箱放在地上时发出轻微的闷响,箱盖内侧贴着张泛黄的照片,是妻子还在时,他带着刚上幼儿园的儿子拍的。陈守义蹲下身,没去看照片,而是从箱里掏出帆布围裙系上,围裙下摆有个圆形补丁,是乐乐三岁时打翻粥烫破的,他用蓝色线绣了个歪歪扭扭的太阳,如今线脚都快磨白了。
陈师傅,早啊!
巷口包子铺的张婶掀开蒸笼,白汽裹着肉香飘过来,今天降温,要不要来个肉包
陈守义抬头笑了笑,眼角皱纹挤成两道沟:不了张婶,家里还有馒头。
他说着从自行车前筐里拿出个铝饭盒,掀开盖,里面是两个冷馒头,昨天剩下的。他把饭盒放在修鞋箱上,刚要拿出锤子和钉子,就听见远处传来书包带摩擦的声音。
是乐乐。
十岁的孩子背着洗得发灰的书包,书包带一侧缝了块不同颜色的布,还是去年林老师送的旧书包,乐乐背着磨破了边,陈守义连夜缝补的。乐乐低着头,踢着路边的小石子,走到离修鞋摊还有三步远的地方停住了,没像往常一样跑过来喊爷爷。
陈守义心里咯噔一下,手顿在半空中。他记得昨天下午接乐乐时,孩子就有点不对劲,往常会把在学校得的小红花塞给他,昨天却攥着衣角不说话。他从怀里掏出个温热的煮鸡蛋,是早上特意在煤炉上煮的,怕凉了,揣在贴近胸口的口袋里,蛋壳都被体温焐得发暖。
乐乐,过来,
陈守义声音放轻,像怕惊着什么,爷爷给你煮了鸡蛋,剥了壳再去学校。
乐乐抬起头,眼睛红红的,看了眼陈守义的胳膊,又迅速低下头:我不要。
咋不要呢你昨天不是说想吃……
同学都说你衣服上有补丁,像乞丐!
乐乐突然喊出声,声音里带着哭腔,他们还笑我书包是破的,说我爷爷是修鞋的,脏!
乐乐把书包往身后一藏,转身就跑,小皮鞋踩在青石板上发出哒哒的响声,渐渐消失在雾里。陈守义手里的鸡蛋还冒着余温,他愣在原地,风掀起他蓝色工装服的肘部,那块灰色补丁晃了晃,像是在无声地叹气。他低头看了看自己的手,指缝里还嵌着昨天修鞋时沾上的黑油,指甲盖边缘裂了道小口,是常年握锤子磨的。
陈师傅,别往心里去,小孩子不懂事。
张婶端着个热包子走过来,塞到他手里,乐乐这孩子心善,就是被人说两句委屈了。
陈守义接过包子,指尖碰到温热的油纸,心里却像被泼了凉水。他把鸡蛋放回怀里,重新拿起锤子,敲钉子时手却有点抖,钉子歪了,敲到了指关节,没出血,却泛了红。他没在意,继续低头修鞋,只是动作比平时慢了些。
雾渐渐散了,街上的人多了起来。有人来修鞋,陈守义依旧按老规矩收费,鞋底磨平了补一块五,鞋跟掉了修两块,遇到学生模样的孩子,总是少收五毛。有个穿校服的小姑娘来修运动鞋,鞋底开了胶,陈守义帮她粘好,还多缝了几针加固,小姑娘递给他两块钱,他却只收了一块五。
爷爷,您是不是收少了
小姑娘疑惑地问。
没事,你这鞋还能穿两年,加固下结实。
陈守义摆摆手,把鞋递给她。
小姑娘道了谢,蹦蹦跳跳地走了。陈守义看着她的背影,想起了乐乐,不知道孩子在学校有没有吃早饭,昨天剩下的馒头他没带,早知道就该听张婶的,买个肉包给乐乐揣着。
快到中午时,一个穿米色风衣的姑娘停在了修鞋摊前。陈守义抬头,看清是乐乐的老师林晓雅。他赶紧放下手里的活,用围裙擦了擦手:林老师,您怎么来了
林晓雅弯下腰,露出温和的笑,她指着自己脚上的黑色皮鞋:陈师傅,我这鞋跟有点松,您能帮我修修吗走路总晃,怕崴脚。
陈守义接过皮鞋,仔细看了看,鞋跟确实松了,还掉了一小块皮。他拿出工具,开始拆旧鞋跟,一边修一边问:林老师,乐乐今天在学校还好吗没闹脾气吧
乐乐挺好的,上课挺认真,就是早上来的时候眼睛有点红,我问他,他说风吹的。
林晓雅顿了顿,从包里拿出个保温袋,我早上煮了点粥,想着您可能没吃午饭,给您带了点。
陈守义手里的螺丝刀顿了顿,他没想到林老师会特意给他带粥。他抬头看了看林晓雅,姑娘脸上带着笑,眼睛亮得像初秋的太阳,让人心里发暖。您太客气了,林老师,不用这么麻烦。
不麻烦,我住得近,顺便带过来的。
林晓雅把保温袋放在修鞋箱上,您先修,我等会儿再来拿。
陈守义点点头,低头继续修鞋。他的动作很熟练,拆旧鞋跟、钉新鞋跟、用砂纸打磨边缘,每一步都做得仔细。林晓雅没走,站在旁边看着,她注意到陈守义工装服肘部的补丁,针脚很密,看得出来缝补时很用心;还看到他怀里露出的鸡蛋,蛋壳上有个小裂纹,应该是揣了很久。
陈师傅,您这衣服穿了不少年了吧
林晓雅轻声问。
嗯,得有五六年了,
陈守义随口答道,乐乐妈走那年买的,质量好,补补还能穿。
林晓雅没再说话,只是看着陈守义的手。那双手布满老茧,指关节粗大,却格外灵巧,拿着细小的钉子也能钉得又准又稳。她想起早上乐乐在课堂上,偷偷在本子上画了个穿补丁衣服的人,旁边写着
爷爷,画得很认真,只是眼睛那里涂得黑黑的,像是在哭。
没过多久,鞋修好了。陈守义把皮鞋递给林晓雅,用布擦了擦鞋面上的灰:林老师,您试试,应该不晃了。
林晓雅穿上鞋,走了两步,确实稳了很多。她从钱包里拿出五十块钱,递给陈守义:陈师傅,谢谢您,这点钱您拿着。
陈守义赶紧摆手,把钱推了回去:林老师,修个鞋跟哪用这么多两块钱就够了。
您别跟我客气,
林晓雅把钱塞到他手里,您帮乐乐那么多,平时还总给孩子塞零食,这点钱不算什么。
那是我应该做的,乐乐是我孙子。
陈守义固执地把钱递回去,手指因为用力而泛白,我修鞋收钱,得凭手艺,不能多要。您要是多给,下次我可不敢帮您修鞋了。
林晓雅看着陈守义坚定的眼神,知道他是真的不肯多收。她只好收回五十块,换了张十块的递过去:那您至少收十块,这鞋跟您修得这么好,值这个价。
陈守义还是摇头,从自己的钱袋里找出八块钱,递给林晓雅:林老师,两块钱就够了,您要是再多给,我就把鞋跟拆了,您找别人修去。
林晓雅没办法,只好接过八块钱,把两块钱递给陈守义。她看着陈守义把钱小心地放进钱袋,又把钱袋塞进贴身的口袋里,心里酸酸的。她想起乐乐说的,同学嘲笑爷爷的补丁衣服,可她觉得,那些补丁一点都不丑,反而比任何光鲜的衣服都更让人觉得温暖。
陈师傅,那我先走了,下午还有课。
林晓雅挥挥手,转身离开。
陈守义点点头,看着林晓雅的背影消失在街角,才拿起保温袋,打开盖,里面是小米粥,还冒着热气,里面放了几颗红枣。他舀了一勺,温热的粥滑进喉咙,暖得他心里发颤。他想起刚才乐乐跑开的样子,又想起林老师的话,掏出怀里的鸡蛋,轻轻剥了壳,咬了一口,蛋黄是溏心的,是乐乐最喜欢的样子。
风又吹了起来,掀起他肘部的补丁,这次陈守义没再在意。他把粥喝完,把保温袋仔细收好,想着下午接乐乐时,要把这个保温袋给孩子装零食。他重新拿起锤子,敲钉子的手稳了很多,阳光透过老槐树的枝叶,洒在他的身上,也洒在那块灰色的补丁上,泛着淡淡的光。
第二章:藏在针线里的爱
午后的阳光斜斜地照进教室,手工课的剪刀声、线轴滚动声混在一起,像细碎的雨。乐乐坐在教室最后一排,面前的课桌上放着一块蓝色碎花布、一根毛线和一根粗针
——
这是林晓雅特意给他找的材料,比其他同学的布料更软,针也更粗,怕他扎到手。
data-fanqie-type=pay_tag>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做的是‘温暖小口袋’,可以用来装自己喜欢的小物件,比如糖果、橡皮,做完了还能送给想感谢的人哦。
林晓雅拿着自己做好的样品,举起来给大家看,浅粉色的布口袋上缝着一朵歪歪扭扭的小花,引得下面一阵轻笑。
乐乐盯着自己面前的蓝色布料,手指捏着毛线,却怎么也穿不进针孔。他试了一次又一次,毛线头被捏得发毛,针孔像个调皮的小嘴巴,总也不肯
吃
进去。旁边的男生凑过来看了一眼,笑着说:陈乐乐,你连针都穿不好啊真笨!
乐乐的脸一下子红了,把布料往抽屉里塞,头埋得更低。他想起早上爷爷肘部的补丁,想起同学说爷爷像乞丐的话,鼻子一酸,眼泪就涌了上来。他怕被人看见,偷偷用袖子擦了擦,却越擦越多,泪珠掉在课桌上,晕开一小片湿痕。
手工课结束时,其他同学都举着自己的小口袋向林晓雅展示,有的缝了星星,有的缝了小动物,只有乐乐的抽屉里,那块蓝色布料还安安静静地躺着,针和线扔在一边。林晓雅走过来,蹲在他身边,轻声问:乐乐,怎么没做呀是材料不好用吗
乐乐摇摇头,声音带着哭腔:我不会穿针,也不会缝,他们都笑我笨。
林晓雅摸了摸他的头,温柔地说:没关系呀,老师小时候也不会缝东西,还是我奶奶教我的呢。其实缝东西一点都不难,只要有人教,很快就能学会。对了,乐乐想不想学老师知道有个人缝东西可厉害了,说不定他能教你。
乐乐抬起头,泪眼汪汪地看着林晓雅:谁呀
你爷爷呀。
林晓雅笑了,你爷爷修鞋的时候,要缝那么细的线,比缝口袋难多了,他肯定能教你。下午放学,老师陪你去找爷爷好不好
乐乐犹豫了一下,想起早上自己对爷爷说的话,心里有点愧疚,但又有点期待,轻轻点了点头。
下午放学铃声响后,林晓雅牵着乐乐的手,慢慢向街角的修鞋摊走去。远远地,就看见陈守义坐在小马扎上,低着头修鞋,阳光照在他的背上,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修鞋摊前围着两个人,是来取鞋的,陈守义正小心翼翼地把修好的鞋递给他们,嘴里说着:回去试试,要是还有问题,再来找我。
爷爷!
乐乐小声喊了一句。
陈守义抬起头,看到乐乐和林晓雅,赶紧放下手里的活,站起身:乐乐,放学啦林老师,您怎么也来了
陈师傅,我们是来向您请教的。
林晓雅把乐乐往前推了推,乐乐今天手工课想学缝口袋,可是不会,我想着您手艺好,能不能教教他
陈守义愣了一下,低头看了看乐乐,孩子正睁着大眼睛看着他,眼神里带着期待。他心里一软,赶紧从修鞋箱里翻找起来,最后拿出一个小小的铁盒子,里面装着各种颜色的线和几根大小不一的针。
乐乐,来,坐这儿。
陈守义搬来一个小马扎,让乐乐坐在自己身边,又从箱子里拿出一块没用过的浅灰色帆布
——
这是他之前修鞋剩下的边角料,质地软,适合初学者。他挑了一根最粗的针,又找了一团红色的线,开始教乐乐穿针。
先把线头用牙齿咬一下,捏尖了,然后对准针孔,慢慢穿过去,别着急。
陈守义一边说,一边做示范,他的手虽然布满老茧,动作却格外轻柔,线一下子就穿进了针孔。
乐乐学着爷爷的样子,咬了咬线头,捏紧了,对准针孔,试了好几次,终于把线穿了过去。他高兴地抬起头,眼睛亮晶晶的:爷爷,我穿进去了!
真棒!
陈守义笑了,眼角的皱纹都舒展开了,接下来教你缝直线,像这样,从下面往上穿,针脚别太大,也别太小,均匀一点就好。
他拿着针,在帆布上缝了几针,红色的线在灰色的布上留下整齐的痕迹。
乐乐接过针和布,小心翼翼地缝了起来。刚开始,针脚歪歪扭扭的,有的大有的小,还不小心扎到了手指,他
哎呀
叫了一声,把手指放进嘴里含着。
没事吧
陈守义赶紧抓过他的手,看了看,没出血,只是有点红。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块干净的布,轻轻擦了擦乐乐的手指:别慌,刚开始都这样,爷爷小时候学修鞋,也总被针扎到,多练几次就好了。
林晓雅站在一旁,看着祖孙俩的身影,心里暖暖的。她拿出手机,悄悄拍下了这一幕:夕阳下,陈守义低着头,手把手教乐乐缝布,乐乐认真地看着,红色的线在两人手中传递,修鞋箱上的旧照片在余晖中若隐若现。
乐乐听了爷爷的话,重新拿起针,这次慢了很多,眼睛紧紧盯着布料,一针一线地缝着。陈守义在旁边看着,时不时提醒他:针脚再小一点,对,就这样,慢慢来。
偶尔乐乐缝错了,他也不责怪,只是耐心地教他怎么拆了重新缝。
不知不觉,天色暗了下来,街上的人渐渐少了。乐乐终于缝好了一条直线,虽然还是有点歪,但比刚开始好多了。他举起帆布,兴奋地对林晓雅说:林老师,你看,我缝好啦!
真厉害!乐乐学得真快。
林晓雅走过来,摸了摸他的头,明天把这个带去学校,让同学们看看,他们肯定会羡慕你的。
乐乐不好意思地笑了,又看了看爷爷,小声说:爷爷,对不起,早上我不该跟你发脾气。
陈守义愣住了,随即摸了摸乐乐的头,声音有些沙哑:没事,爷爷不怪你,是爷爷不好,没给你买新衣服,让你被同学笑话了。
不是的爷爷,
乐乐摇摇头,林老师说,你的补丁一点都不丑,是因为你节约,还帮助别人。我以后再也不嫌弃爷爷的补丁了,我觉得爷爷最厉害了!
陈守义看着乐乐认真的眼神,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填满了,暖暖的。他从修鞋箱里拿出一个小布包,递给乐乐:这个给你,是爷爷昨天给你缝的,里面可以装你的小红花。
乐乐接过布包,是用蓝色布料缝的,上面还绣了个小小的太阳,和爷爷围裙上的那个很像。他打开布包,里面放着一颗用红纸包着的糖果,是他最喜欢的水果糖。
谢谢爷爷!
乐乐把布包紧紧抱在怀里,脸上满是笑容。
林晓雅看了看天色,说:陈师傅,乐乐,时间不早了,我送你们回去吧。
不用麻烦您了,林老师,我们家离这儿近,走路几分钟就到了。
陈守义收拾好修鞋箱,把工具一件件放回箱子里,动作熟练而认真。
没事,我正好顺路。
林晓雅笑着说。
一路上,乐乐牵着爷爷的手,蹦蹦跳跳地走着,时不时跟林晓雅说学校里的事。陈守义走在旁边,听着孙子的声音,看着他手里紧紧攥着的小布包,心里格外踏实。风吹过,掀起他肘部的补丁,他却一点都不在意了,因为他知道,在孙子心里,这些补丁不再是让人笑话的东西,而是充满了爱的符号。
到了陈守义家楼下,是一栋老旧的居民楼,墙皮有些脱落。乐乐抬头对林晓雅说:林老师,明天见!
明天见,乐乐。陈师傅,谢谢您今天教乐乐缝东西。
林晓雅对陈守义笑了笑。
应该是我们谢谢您才对,林老师,麻烦您一直照顾乐乐。
陈守义感激地说。
林晓雅摆摆手,转身离开了。陈守义牵着乐乐的手,走进楼道,楼道里的灯有些昏暗,乐乐却一点都不怕,还小声地给爷爷讲着手工课上的趣事。回到家,陈守义给乐乐煮了面条,里面卧了个荷包蛋,乐乐吃得津津有味,还把荷包蛋夹给了爷爷一半。
晚上,乐乐躺在床上,手里拿着爷爷给他缝的小布包,很快就睡着了,脸上还带着笑容。陈守义坐在床边,看着孙子的睡颜,轻轻掖了掖被子。他走到窗边,看着外面的夜空,虽然没有月亮,但星星很亮。他想起今天乐乐说的话,想起林晓雅的帮助,心里暖暖的。他从抽屉里拿出一个旧本子,上面记着修鞋的收入和支出,他翻到最后一页,写下:今天教乐乐缝布,乐乐说不嫌弃我的补丁了。谢谢林老师。
写完,他合上本子,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他知道,生活虽然不富裕,还有很多困难,但只要有乐乐在,有这些温暖的人和事在,一切都会好起来的。那些补丁,不仅缝补了衣服和鞋子,更缝补了生活中的缺憾,让平凡的日子充满了爱和希望。
第三章:温暖的
补丁
冬至的风裹着雪粒子,打在脸上生疼。陈守义天还没亮就起了床,煤炉里的火昨晚没封好,早上摸起来已经凉透了。他搓了搓冻得发僵的手,往炉子里添了几块煤,又拿起旁边的铝壶,去楼道里的公共水龙头接水
——
水管子冻住了,他倒了点热水才化开,水流细得像线,接满一壶用了足足十分钟。
乐乐还在睡觉,小脸埋在洗得发白的枕头上,嘴角微微翘着,大概是做了好梦。陈守义把水壶放在煤炉上,轻轻坐在床边,看着孙子的睡颜,想起昨天晚上乐乐偷偷塞给他的纸条,上面用歪歪扭扭的字写着:爷爷,冬至快乐,我要给您一个惊喜。
他忍不住笑了,手指轻轻碰了碰乐乐的头发,心里暖烘烘的。
等水烧开,陈守义泡了点玉米面,又煮了两个鸡蛋
——
昨天特意去菜市场买的,比平时吃的土鸡蛋大一点,想让乐乐多吃点。乐乐醒的时候,玉米面糊糊刚好温乎,他坐起来揉了揉眼睛,看到桌上的鸡蛋,高兴地喊:爷爷,今天有鸡蛋呀!
冬至嘛,得吃点好的。
陈守义把鸡蛋剥好,递到乐乐手里,快吃,吃完爷爷送你去学校。
乐乐接过鸡蛋,咬了一大口,蛋黄的香味在嘴里散开。他看了看爷爷,把鸡蛋递过去:爷爷,你也吃。
爷爷不吃,你吃吧,爷爷一会儿去张婶的包子铺买个馒头就行。
陈守义摆摆手,自己端起玉米面糊涂喝起来,面糊里没放糖,有点涩,但他喝得很香。
送乐乐到学校门口时,林晓雅已经在那里等着了,手里拿着一个红色的保温袋,看到他们,笑着走过来:陈师傅,乐乐,冬至快乐!
她把保温袋递给乐乐,这里面是我包的饺子,白菜猪肉馅的,乐乐中午在学校吃。
林老师,您太客气了,怎么能总让您破费……
陈守义连忙推辞。
陈师傅,您别跟我见外,就是家常饺子,让乐乐尝尝鲜。
林晓雅笑着说,又从包里拿出一副毛线手套,天这么冷,您修鞋的时候肯定冻手,这手套您戴着。
手套是浅灰色的,针脚很密,一看就是手工织的。陈守义拿着手套,心里暖暖的,却还是不肯收:林老师,您已经帮了我们很多了,这手套我不能要。
您要是不收,我下次可不敢让乐乐跟您学缝东西了。
林晓雅故意板起脸,又很快笑了,您就戴着吧,不然冻坏了手,怎么给大家修鞋呀
陈守义没办法,只好收下手套,小心地揣在怀里,像藏着什么宝贝。他看着林晓雅牵着乐乐走进学校,才转身往修鞋摊走去,风还是那么冷,但心里却一点都不觉得了。
到了街角的修鞋摊,陈守义刚把工具箱放好,就看到张婶跑了过来,手里拿着一个油纸包,里面是刚出锅的肉包子,还冒着热气。陈师傅,冬至快乐!刚蒸好的肉包,给你拿两个,趁热吃。
张婶,您这……
陈守义还没说完,张婶就把包子塞到他手里,转身就走:别跟我客气,一会儿凉了就不好吃了!
陈守义拿着热乎乎的肉包,心里满是感动。他刚咬了一口包子,就听到远处传来一阵喧闹声,抬头一看,只见林晓雅带着一群孩子走了过来,每个孩子手里都拿着东西,有穿旧的棉衣,有新的围巾,还有各种零食,浩浩荡荡的,像一支小队伍。
陈爷爷!
孩子们看到陈守义,都高兴地喊了起来,围到修鞋摊前。
林老师,这是……
陈守义愣住了,手里的包子都忘了吃。
陈师傅,其实我上周就跟孩子们和家长们说了您的事,大家都想帮您。
林晓雅笑着说,这些都是大家的一点心意,您别嫌弃。
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走过来,把一件粉色的棉衣递给陈守义:陈爷爷,这是我妈妈给您找的棉衣,虽然有点旧,但很暖和,您冬天穿正好。
一个小男孩拿着一副棉鞋,有点不好意思地说:陈爷爷,这是我爸爸给您买的新棉鞋,他说您修鞋的时候穿单鞋太冷了。
孩子们一个个把手里的东西递给陈守义,修鞋摊前很快就堆起了一堆物品,有衣服、鞋子、围巾,还有乐乐最喜欢的水果糖和饼干。陈守义看着这些东西,又看了看孩子们真诚的笑脸,眼眶一下子就红了,他想说话,却哽咽着说不出来,只是一个劲地说:谢谢,谢谢你们……
就在这时,乐乐从人群里跑出来,手里拿着一条蓝色的围巾,围巾上缝着一个歪歪扭扭的太阳,和爷爷围裙上的那个很像。爷爷,这是我给您缝的围巾,林老师教我的,虽然有点丑,但很暖和。
陈守义接过围巾,手指轻轻抚摸着上面的针脚,每一针每一线都很认真,虽然歪歪扭扭的,却是他收到过最好的礼物。他把围巾围在脖子上,蓝色的布料贴在脸上,暖暖的,像是乐乐的小手在轻轻抚摸他。
乐乐,这围巾真好看,爷爷很喜欢。
陈守义声音沙哑,眼泪终于忍不住掉了下来,滴在围巾上,晕开一小片湿痕。
陈爷爷,您别哭呀,我们是来给您送快乐的。
扎羊角辫的小姑娘看到陈守义哭了,赶紧递给他一张纸巾。
对呀陈爷爷,以后我们有旧衣服,都给您拿来,您就不用穿带补丁的衣服了。
小男孩说。
陈守义擦了擦眼泪,笑着说:爷爷的补丁衣服不丑,爷爷觉得很好看,不过你们送的衣服,爷爷也很喜欢,谢谢你们。
他看着眼前的孩子们,看着林晓雅,又看了看堆在身边的礼物,心里充满了温暖。他活了五十多年,经历过妻子离世的痛苦,经历过独自抚养孙子的艰辛,却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觉得生活这么美好,这么充满希望。
这时,周围的邻居也围了过来,包子铺的张婶、杂货店的李叔、卖菜的王阿姨,都拿着东西过来了。张婶又拿了一笼包子,李叔抱来一床新被子,王阿姨提着一篮子蔬菜,说:陈师傅,冬至了,给你拿点蔬菜,中午煮饺子吃。
陈守义看着眼前的一幕,感动得说不出话来。他想起以前,自己总是一个人默默地修鞋,遇到困难也不愿意麻烦别人,觉得自己只是个普通的修鞋匠,没什么值得别人关心的。可现在他才知道,原来自己一直被这么多人爱着,这么多人关心着。
林晓雅看着这温暖的场景,笑着说:陈师傅,其实大家早就想帮您了,只是不知道怎么开口。您平时总帮大家修鞋,收的钱又少,遇到贫困的学生还免单,大家都记在心里呢。
陈守义点点头,心里满是感激。他拿起修鞋的工具,对大家说:谢谢大家的关心,我陈守义没什么能报答大家的,以后大家有鞋要修,尽管来找我,我一定好好修,不收大家一分钱!
陈师傅,您可别这么说,该多少钱还是多少钱,您也要生活呀。
李叔说。
就是,您要是不收钱,我们以后可不敢找您修鞋了。
王阿姨笑着说。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气氛热闹又温暖。雪粒子渐渐停了,太阳从云层里钻出来,洒在每个人的身上,也洒在陈守义的补丁衣服上,泛着淡淡的光。陈守义看着眼前的一切,突然觉得,那些补丁不再是贫穷的象征,而是温暖的符号,是大家之间善意的连接。
后来,在林晓雅的提议下,小镇上的人一起在街角的老槐树下建了一个
爱心修鞋角,给陈守义配了新的修鞋工具,还搭了个小棚子,能遮风挡雨。陈守义还是每天来这里修鞋,依旧穿着带补丁的衣服,却再也没人笑话他,反而有很多人特意来找他修鞋,不是因为他修得好,而是想多给他一些照顾。
乐乐也变得越来越开朗,不再因为爷爷是修鞋匠而自卑,反而经常在学校跟同学说:我爷爷可厉害了,会修鞋,还会教我缝东西!
他还经常跟着爷爷去修鞋角,帮爷爷递工具,遇到小朋友来修鞋,还会主动帮忙,像个小大人一样。
冬至过后,小镇下了一场大雪,整个小镇都被白雪覆盖,像一个白色的童话世界。陈守义的修鞋角前,总是围着很多人,有的来修鞋,有的来送热水,有的只是来跟他聊聊天。大家坐在小棚子里,喝着热水,聊着家常,笑声在雪地里传得很远。
陈守义坐在小马扎上,手里拿着修鞋的工具,脸上带着满足的笑容。他看着眼前的人们,看着远处乐乐和孩子们在雪地里玩耍的身影,心里暖暖的。他知道,自己虽然只是个普通的修鞋匠,生活也不富裕,但他拥有最珍贵的东西
——
爱和善意。那些补丁衣服,那些修鞋的工具,那些人们的关心,都像一个个温暖的
补丁,缝补了生活中的缺憾,让他的人生充满了阳光和希望。
他想起乐乐曾经问他:爷爷,为什么我们总是穿带补丁的衣服呀
那时候他不知道怎么回答,现在他知道了,他想等乐乐再问起的时候,告诉他:因为补丁里藏着爱呀,有了爱,再普通的衣服,再平凡的日子,也会变得很温暖,很幸福。
雪还在下,却一点都不冷了。整个小镇,就像一个温暖的
大补丁,把所有的善意和爱都紧紧裹在一起,让每一个生活在这里的人,都能感受到家的温暖。而陈守义,这个穿补丁的老人,也成了小镇上最温暖的符号,用他的善良和坚持,温暖着每一个人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