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霞浦滩涂的血色黎明
我叫拾壹州,在踏入宁德的第三个小时,就撞见了这辈子最惊心动魄的晨光。
凌晨四点的霞浦北岐滩涂还浸在墨色里,咸腥的海风裹着细碎的浪声拍在礁石上,我攥着租来的单反相机,深一脚浅一脚踩过湿滑的滩涂泥。来之前做过功课,知道这片绵延数十里的滩涂是摄影界的
光影天堂,退潮时露出的沟壑会随着日出变幻出金红交错的纹路,可没人告诉我,这里的黎明会藏着那样一道刺目的红。
小伙子,再往前就危险了。
身后突然传来苍老的声音,我回头看见个穿着藏青色对襟衫的老人,手里握着根竹制的赶海杖,杖头还挂着半串没来得及收拾的花蛤。他的脸在熹微的晨光里显得沟壑纵横,像极了滩涂上被海水冲刷多年的礁石。
我刚想回话,就听见不远处传来
扑通
一声闷响,紧接着是女人的尖叫。老人脸色骤变,拽着我的手腕就往声音传来的方向跑,滩涂泥溅得我们裤腿全是,冰凉的触感顺着布料往皮肤里钻。
是阿珠!
老人的声音发颤,我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只见一个穿着红色冲锋衣的女人正在离岸流里挣扎,她的相机已经掉进海里,黑色的相机包在水面上沉浮。更让我头皮发麻的是,她身后的滩涂深处,隐约有个黑影在快速移动
——
那是涨潮时被淹没的暗礁,要是被浪头拍到礁石上,后果不堪设想。
我来不及多想,脱下外套就往海里冲。海水比想象中冷得多,刚没过腰就冻得我牙齿打颤。离岸流的力量远超我的预期,刚抓住女人的胳膊,就被一股暗流往深海拽。女人吓得死死抓住我的衣领,我感觉自己的呼吸都变得困难,就在这时,老人的赶海杖突然伸到我面前,杖头的铁钩牢牢勾住了我的腰带。
往这边拉!
老人吼着,他的脚深深陷在滩涂里,身体几乎弯成了弓。我借着他的力气,拼尽全力将女人往岸边拖,海浪一次次拍在我们身上,咸涩的海水灌进嘴里,涩得我眼睛都睁不开。
终于把女人拖上岸时,天边已经泛起了鱼肚白。女人瘫坐在滩涂上,大口喘着气,她的红色冲锋衣被海水泡得透湿,贴在身上瑟瑟发抖。老人蹲在她身边,从随身的布包里掏出个保温杯,倒出热气腾腾的姜茶递过去:阿珠,你怎么敢一个人去那边那块暗礁每年都要吞掉好几个人。
女人接过姜茶,双手还在不停发抖:我……
我听说今天日出会有‘金滩浴火’的景象,想拍张好照片……
她抬起头,我这才看清她的脸,眼角有一道浅浅的疤痕,眼神里满是后怕。
‘金滩浴火’哪是那么好拍的。
老人叹了口气,指了指远处的滩涂,这片滩涂啊,早在明朝的时候就是渔民的命根子。那时候倭寇经常来抢,渔民们就借着滩涂的地形跟倭寇斗,不少人都死在这片海里。后来戚继光带兵来,才把倭寇赶跑。现在滩涂里还能挖出当年的箭镞呢。
我顺着老人指的方向看去,晨光已经洒满滩涂,原本墨色的海水渐渐变成了金红色,沟壑纵横的滩涂像是被点燃的火焰,真的就像
金滩浴火。可我看着这壮丽的景象,心里却满是后怕
——
如果刚才再晚一步,这美景里就会多一条人命。
女人喝了姜茶,气色好了些,她从湿淋淋的背包里掏出个笔记本,翻开递给我:我叫林溪,是个摄影师。这是我的采风笔记,本来想记录宁德的美景,没想到第一天就差点把命丢了。
我接过笔记本,扉页上贴着一张老照片,照片里是个穿着旗袍的女人,站在滩涂边,手里拿着相机,眼角也有一道和林溪一模一样的疤痕。林溪看出了我的疑惑,轻声说:这是我外婆,她当年也是在这里采风,差点被海浪卷走,是当地的渔民救了她。我这次来,就是想沿着她当年的路走一遍。
晨光越来越亮,滩涂上开始出现赶海的渔民,他们背着竹篓,拿着赶海工具,在金红色的滩涂里穿行,像是一幅流动的油画。我看着林溪,又看了看老人,突然觉得这次宁德之行,或许会比我想象中更加精彩。
第二章:太姥山的迷雾惊魂
离开霞浦的那天,林溪主动提出要和我同行。她说她外婆的笔记里提到了太姥山,说那里有
海上仙山
的美誉,还藏着一段关于爱情的传说。我本想独自旅行,可看着她期待的眼神,还是点了点头。
太姥山位于福鼎市境内,相传尧时老母种兰于山中,逢道士而羽化仙去,故名
太姥。我们坐着景区的观光车往山上走,车窗外的景色渐渐变得云雾缭绕,翠绿的山峰在云雾中若隐若现,真的像极了仙境。
我外婆说,太姥山的夫妻峰有个故事。
林溪坐在我身边,翻开笔记本念道,很久以前,有个叫阿山的青年和叫阿海的姑娘相爱,可姑娘的父亲嫌弃阿山穷,不同意他们的婚事。两人就逃到太姥山,在山上结为夫妻。后来姑娘的父亲带人来抓他们,两人抱着跳了崖,最后化作了两座山峰,就是现在的夫妻峰。
我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远处的两座山峰紧紧相依,云雾缭绕在山峰周围,真的像一对相拥的恋人。可就在这时,观光车突然停了下来,司机师傅脸色凝重地说:前面的路被落石堵了,只能步行上去。你们要是想上去,一定要跟着指示牌走,千万别走岔路,这山里的雾太大,很容易迷路。
我们谢过司机,背着背包往山上走。雾气越来越浓,能见度不足五米,耳边只能听见自己的脚步声和远处的鸟鸣。林溪走在我前面,手里拿着外婆的笔记,时不时停下来对照地图。
奇怪,笔记上写的岔路口怎么不见了
林溪皱着眉头,指着前面的路,这里应该有个往一线天去的路口,怎么只有一条路了
我接过笔记本,上面画着详细的路线图,岔路口的位置还画着一个小小的石头标记。可眼前的路上光秃秃的,连个石头标记的影子都没有。会不会是雾气太大,我们看错了
我提议往回走,重新找路,可林溪却摇了摇头。
我外婆说,一线天里有个秘密,只有找到正确的路才能看见。
林溪的眼神里满是执着,我们再往前走走看,说不定标记被雾气遮住了。
我拗不过她,只能跟着她继续往前走。雾气越来越浓,脚下的路也越来越难走,到处都是湿滑的青苔。突然,林溪
啊
的一声,摔倒在地上。我赶紧跑过去扶她,发现她的脚踝肿了起来。
都怪我,非要找什么秘密。
林溪懊恼地捶了捶地面,眼泪在眼眶里打转,现在好了,路没找到,还把脚崴了。
我安慰了她几句,刚想拿出手机报警,却发现手机没有信号。别着急,我们先找个地方休息一下,等雾气散了再想办法。
我扶着林溪,往旁边的山洞走去。山洞不大,里面还算干燥,地上铺着厚厚的落叶。
我们刚坐下,就听见洞外传来脚步声。林溪吓得抓紧我的胳膊,我也屏住了呼吸,握紧了手里的登山杖。脚步声越来越近,一个穿着灰色外套的男人走了进来,他手里拿着个手电筒,照在我们身上。
你们怎么在这里
男人的声音很沙哑,看起来三十多岁,脸上有一道长长的疤痕,从额头一直延伸到下巴。
林溪吓得说不出话,我定了定神,回答道:我们迷路了,她还崴了脚。你知道怎么下山吗
男人没有回答我的问题,反而盯着林溪手里的笔记本:那是什么
林溪下意识地把笔记本往身后藏,可男人已经走了过来,一把抢过笔记本。他翻开笔记本,看到扉页的老照片时,脸色突然变了:这照片……
你认识照片上的人
那是我外婆。
林溪怯生生地说,你认识她
男人的眼神变得复杂起来,他叹了口气,坐在我们对面,说起了一段往事。原来,男人叫陈默,他的爷爷当年是太姥山的守山人,和林溪的外婆是很好的朋友。当年林溪的外婆在太姥山采风时,不小心掉进了悬崖下的山洞,是陈默的爷爷救了她。两人在山洞里相处了几天,互生情愫,可林溪的外婆后来还是离开了太姥山,再也没有回来。
data-fanqie-type=pay_tag>
我爷爷临死前还在念叨她,说当年没敢跟她表白,是他这辈子最大的遗憾。
陈默的声音有些哽咽,他说,一线天里有个钟乳石,长得像一颗心,他本来想带她去看,结果还没来得及,她就走了。
林溪听完,眼泪流了下来:我外婆的笔记里写着,当年有个守山少年救了她,她还说,太姥山有一颗‘心石’,她这辈子都没机会再看见了。
就在这时,洞外的雾气突然散了些。陈默站起身,对我们说:我带你们去一线天,看看那颗‘心石’。
我们跟着陈默,沿着小路往一线天走去。一线天真的很窄,最窄的地方只能容一个人侧身通过。走了大概十分钟,陈默停了下来,指着头顶的钟乳石:你们看,那就是‘心石’。
我们抬头看去,钟乳石的形状真的像一颗心,在手电筒的光照下,泛着淡淡的光泽。林溪拿出相机,拍下了
心石,眼泪又流了下来:外婆,我终于替你看到了。
陈默看着我们,轻声说:我爷爷的遗憾,总算有人替他弥补了。
雾气渐渐散去,阳光透过一线天的缝隙照进来,洒在
心石
上,温暖而明亮。我看着林溪和陈默,突然觉得,太姥山的迷雾不仅藏着风景,还藏着一段跨越两代人的故事。
第三章:白水洋的生死救援
离开太姥山后,我们按照林溪外婆的笔记,来到了屏南县的白水洋。白水洋被誉为
天下绝景,宇宙之谜,是世界上唯一的浅水广场,河床由一块巨大的火山岩构成,面积达
8
万平方米,水深不过脚踝。
刚到白水洋,就被眼前的景象震撼到了。湛蓝的天空下,巨大的岩石河床泛着银白色的光,清澈的水流在上面缓缓流淌,远处的山峰郁郁葱葱,像一幅美丽的山水画。林溪兴奋地脱掉鞋子,跳进水里,冰凉的水流没过脚踝,她欢快地笑着,像个孩子。
我外婆说,白水洋有个传说,很久以前,这里是一片火海,百姓们深受其害。后来女娲娘娘路过,用补天剩下的彩石填平了火海,又引来天河的水,才有了现在的白水洋。
林溪一边走一边说,手里拿着相机,不停地拍照。
我们沿着河床往深处走,水流渐渐变急,河床也变得凹凸不平。突然,远处传来一阵呼救声。我们循声望去,只见一个小孩在水流湍急的地方挣扎,他的父母在岸边急得直跳脚,却不敢下水
——
那里的河床有个暗坑,水流又快,很容易把人卷进去。
我来不及多想,脱掉外套就跳进水里,往小孩的方向跑去。水流比想象中急,脚下的岩石也很滑,好几次都差点摔倒。小孩吓得哇哇大哭,身体随着水流不停晃动。就在我快要抓住他的时候,一股急流突然把他往暗坑的方向冲去。
小心!
林溪在岸边大喊,她的声音里满是焦急。
我拼尽全力,加快速度,终于在小孩掉进暗坑前抓住了他的胳膊。可就在这时,我的脚突然卡在了岩石缝里,动弹不得。急流不停地冲击着我们,我感觉自己的胳膊快要被小孩的重量拽断了。
坚持住!
岸边传来陈默的声音,他不知什么时候也跟了过来,手里拿着一根长长的树枝。他趴在岸边,把树枝伸到我面前:抓住树枝!
我一只手紧紧抓住小孩,另一只手去够树枝。可水流太急,树枝总是抓不住。就在我快要坚持不住的时候,林溪突然跳进水里,她虽然脚还没好利索,但还是咬着牙,一步步往我这边挪。她抓住我的腰带,用尽全身力气往岸边拉。
陈默也加大了力气,树枝终于牢牢地被我抓住。我们三人齐心协力,终于把小孩拉上了岸。小孩的父母赶紧跑过来,抱着孩子不停地道谢,孩子也吓得紧紧抱着父母,哭个不停。
你们以后一定要看好孩子,这里的水流看着平缓,其实很危险。
陈默叮嘱道,他的衣服也被水打湿了,贴在身上。
小孩的父母连连点头,又拿出钱想感谢我们,我们婉拒了。看着他们一家人离开的背影,我心里满是欣慰
——
刚才虽然惊险,但总算是救了一条人命。
林溪坐在岸边,揉着自己的脚踝,笑着说:没想到我们又一起经历了一次冒险。
陈默也坐了下来,从背包里拿出水递给我们:白水洋看着美,其实暗藏危险。以前也有小孩在这里出事,后来景区就设置了警示牌,还安排了巡逻人员。不过还是有游客不小心出事。
对了,我外婆的笔记里还写着,白水洋的下游有个鸳鸯溪,那里是鸳鸯的栖息地,还有很多瀑布。
林溪突然想起什么,兴奋地说,我们明天去鸳鸯溪吧
我和陈默对视了一眼,都点了点头。夕阳西下,金色的阳光洒在白水洋的河床,泛着耀眼的光芒。我看着身边的林溪和陈默,突然觉得,这段旅行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打卡观光,而是一段充满冒险和温暖的旅程。
第四章:鸳鸯溪的爱情传说
第二天一早,我们就出发前往鸳鸯溪。鸳鸯溪位于屏南县东北部,是我国目前唯一的鸳鸯鸟保护区,这里山清水秀,瀑布成群,还有着
爱侣圣地
的美誉。
我们沿着山路往鸳鸯溪深处走,路边随处可见盛开的野花,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花香。林溪走在最前面,手里拿着外婆的笔记,时不时停下来拍照。陈默跟在她身边,帮她拎着背包,还时不时提醒她注意脚下的路。
你们看,那就是鸳鸯!
林溪突然指着远处的湖面,兴奋地大喊。我们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只见十几只鸳鸯在湖面上游弋,它们成双成对,时而潜入水中觅食,时而在水面上嬉戏,场面十分温馨。
鸳鸯溪的鸳鸯每年都会来这里过冬,它们对爱情很忠贞,一旦结对,就会相伴一生。
陈默笑着说,这里还有个传说,很久以前,有个叫鸳鸯的姑娘和叫溪生的小伙相爱,可姑娘的家人反对他们在一起,把姑娘嫁给了一个有钱人。姑娘不愿意,就在新婚之夜逃了出来,和小伙一起跑到了这里。后来他们被姑娘的家人追上,两人抱着跳进了湖里,化作了鸳鸯,从此这里就被叫做鸳鸯溪。
林溪听完,眼睛亮晶晶的:好浪漫的传说!我外婆的笔记里也写着,她当年在这里看到了很多鸳鸯,还说要是能和心爱的人一起来这里,一定很幸福。
我们继续往前走,来到了鸳鸯溪最有名的瀑布
——
百丈漈瀑布。瀑布高达
150
米,水流从悬崖上倾泻而下,像一条白色的丝带,落在下面的水潭里,溅起巨大的水花,轰鸣声震耳欲聋。
好壮观啊!
林溪惊叹道,她拿起相机,不停地拍照。我也被眼前的景象震撼到了,拿出手机,记录下这壮丽的瞬间。
就在我们欣赏瀑布的时候,突然听见不远处传来争吵声。我们循声走去,看到一对情侣正在吵架,女孩哭着跑开,男孩在后面追。女孩跑得太急,不小心摔倒在地上,脚踝也崴了。
男孩赶紧跑过去,心疼地扶起女孩:对不起,我不该跟你吵架。
女孩擦了擦眼泪,哽咽着说:你总是这样,一点都不理解我。我只是想让你多陪陪我,有错吗
我们走过去,林溪拿出随身携带的药膏,递给男孩:先给她敷上吧,崴了脚要赶紧处理。
男孩谢过我们,小心翼翼地给女孩敷药膏。女孩看着男孩,脸色渐渐缓和下来。陈默笑着说:你们能一起来鸳鸯溪,说明缘分不浅。这里的鸳鸯都知道珍惜彼此,你们也别因为一点小事伤了感情。
男孩红着脸点头,扶着女孩慢慢坐下。女孩看着湖面上成双的鸳鸯,声音软了下来:其实我也不是故意要闹,就是最近你总忙着工作,我们好久没好好说说话了。
是我不好,
男孩握紧她的手,回去我就把工作安排好,下次我们再一起来,好好看看这里的风景。
林溪看着他们和好的样子,笑着对我小声说:你看,这里果然是爱侣圣地,连吵架都能变成增进感情的机会。
陈默也笑了,他指着不远处的一座石桥:那座桥叫‘鸳鸯桥’,传说只要相爱的人一起走过,就能一辈子不分开。当年我爷爷本来想带林溪外婆去走的,结果没来得及。
林溪的眼神暗了暗,她翻开外婆的笔记,指着其中一页:你们看,我外婆在这里写了一句话:‘青石桥畔,鸳鸯成双,只恨当时,年少轻狂’。原来她当年也知道那座桥。
我们走到鸳鸯桥边,桥身是青石板铺成的,栏杆上刻着成对的鸳鸯图案,有些地方已经被岁月磨得光滑。林溪站在桥中间,望着湖面的鸳鸯,轻声说:外婆,要是当年你和陈爷爷一起走过这座桥,会不会就不一样了
风轻轻吹过,带着湖水的湿气,仿佛在回应她的话。我拍了拍她的肩膀:至少现在,你替他们看到了这里的风景,也替他们了却了遗憾。
陈默从口袋里掏出一张老照片,递给林溪:这是我爷爷当年拍的,他说这是太姥山的‘心石’,一直想送给你外婆,却没机会。现在交给你,也算是了了他的心愿。
林溪接过照片,照片已经有些泛黄,但
心石
的轮廓依然清晰。她把照片夹进外婆的笔记里,眼眶又红了:谢谢,我会好好保存的。
我们在鸳鸯溪待到傍晚,夕阳把湖面染成了金色,鸳鸯们陆续回到岸边的芦苇丛里。离开的时候,林溪回头望了望鸳鸯溪,轻声说:这里真美,我想我外婆当年一定很喜欢这里。
第五章:三都澳的海上秘境
离开鸳鸯溪后,我们根据林溪外婆的笔记,来到了蕉城区的三都澳。三都澳是世界级天然深水良港,有着
海上天湖
的美誉,这里岛屿众多,渔排林立,还有着独特的海上村落。
我们坐着渔船往三都澳深处走,海风带着鱼腥味扑面而来,远处的岛屿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像一颗颗散落的珍珠。林溪兴奋地趴在船舷边,手里拿着相机,不停地拍照。
我外婆说,三都澳有个叫‘斗姆岛’的地方,岛上有很多奇形怪状的岩石,还有着悠久的历史。
林溪翻开笔记,念道,相传很久以前,斗姆娘娘在这里修行,后来得道成仙,斗姆岛也因此得名。明朝的时候,这里还是军事要塞,戚继光曾在这里练兵,抵御倭寇。
渔船行驶了大概一个小时,终于到达了斗姆岛。我们下了船,沿着石阶往岛上走,路边的岩石果然奇形怪状,有的像展翅的雄鹰,有的像奔腾的骏马。岛上还有一座斗姆宫,宫门前有一对石狮子,看起来已经有些年头了。
你们看,那就是‘螺壳岩’!
陈默指着不远处的一块岩石,兴奋地说。我们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那块岩石像一个巨大的螺壳,立在海边的悬崖上,任凭海浪拍打,依然稳稳当当。
太神奇了!
林溪惊叹道,她赶紧拿出相机,拍下了螺壳岩的全貌。我也被眼前的景象震撼到了,没想到大自然竟然能创造出如此奇特的景观。
我们在岛上逛了一会儿,来到了海边的一处观景台。站在观景台上,三都澳的美景尽收眼底,渔排像一片片漂浮在海面上的叶子,渔民们在渔排上忙碌着,远处的岛屿和天空连成一片,景色十分壮观。
我外婆的笔记里还写着,三都澳有个‘海上渔城’,那里的渔民世代生活在渔排上,还有着独特的渔排文化。
林溪突然想起什么,兴奋地说,我们去看看吧
我们坐着渔船来到了海上渔城,这里的景象让我们惊呆了。密密麻麻的渔排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海上村落,渔民们的房子建在渔排上,还有商店、学校、医院等设施,简直就是一个漂浮在海面上的城市。
太不可思议了!
我忍不住感叹道,没想到还有这样的地方。
一位当地的渔民看到我们,热情地邀请我们去他家里做客。我们跟着他来到渔排上的房子里,房子虽然不大,但收拾得很干净。渔民给我们端来了刚煮好的海鲜,有螃蟹、虾、贝类等,味道十分鲜美。
我们世代生活在这里,靠捕鱼为生。
渔民笑着说,以前这里的渔排都是用木头做的,很容易坏,现在都换成了塑料渔排,耐用多了。政府还帮我们改善了生活设施,现在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了。
林溪一边吃着海鲜,一边和渔民聊天,了解三都澳的历史和文化。她还拿出外婆的笔记,向渔民打听外婆当年在这里的经历。渔民想了想,说:我记得很久以前,有个穿着旗袍的女人来这里采风,她还拍了很多照片,不知道是不是你外婆。
林溪赶紧拿出外婆的老照片,渔民看了看,点了点头:对,就是她!当年她还问了我很多关于三都澳的事情,说这里的景色很美,以后还会再来。
林溪听了,激动得差点哭出来:太好了,终于找到外婆当年的足迹了。
我们在海上渔城待到晚上,渔排上的灯陆续亮了起来,像一颗颗星星,点缀在海面上。离开的时候,林溪回头望了望海上渔城,轻声说:外婆,我终于来到你当年去过的地方了,这里真的很美。
第六章:霍童古镇的千年传承
离开三都澳后,我们来到了蕉城区的霍童古镇。霍童古镇有着
千年古镇
的美誉,是福建省历史文化名镇,这里保存着很多明清时期的古建筑,还有着独特的民俗文化。
我们走进霍童古镇,映入眼帘的是一条古色古香的街道,街道两旁是明清时期的古建筑,青砖黛瓦,飞檐翘角,充满了历史的韵味。林溪兴奋地拿着相机,不停地拍照,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我外婆说,霍童古镇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唐朝的时候就已经很繁华了。
林溪翻开笔记,念道,这里还是道教圣地,相传葛洪曾在这里炼丹修行。古镇里还有很多老字号店铺,卖着当地的特色小吃和手工艺品。
我们沿着街道往前走,来到了一家老字号的小吃店。店里的老板很热情,给我们推荐了当地的特色小吃
——
霍童光饼和麦芽糖。霍童光饼外酥里嫩,带着淡淡的芝麻香;麦芽糖甜而不腻,口感很好。
太好吃了!
林溪一边吃着光饼,一边说,我外婆的笔记里也提到了霍童光饼,说这是她最喜欢的小吃之一。
我们在小吃店待了一会儿,继续往前走,来到了霍童古镇的标志性建筑
——
文昌阁。文昌阁始建于明朝,是一座三层的楼阁,飞檐翘角,雕梁画栋,非常精美。阁楼里供奉着文昌帝君,相传拜一拜能保佑学业有成。
我们上去看看吧
林溪提议道。我们顺着楼梯往阁楼上面走,每一层都有不同的景观。站在顶层,霍童古镇的全貌尽收眼底,古色古香的街道,错落有致的古建筑,还有远处的青山绿水,景色十分迷人。
我外婆的笔记里还写着,霍童古镇每年都会举办‘霍童线狮’表演,这是当地的传统民俗活动,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
林溪突然想起什么,兴奋地说,不知道我们这次能不能赶上
我们向当地的居民打听,得知再过几天就是霍童线狮表演的日子了。林溪听了,高兴得跳了起来:太好了,我们可以留下来看表演!
接下来的几天,我们在霍童古镇逛了很多地方,参观了古民居、古寺庙,还体验了当地的手工艺品制作。林溪还找到了外婆当年拍照的地方,拍下了和外婆同款的照片。
终于到了霍童线狮表演的日子,街道两旁挤满了人。表演开始了,只见几个艺人手里拿着线,操控着狮子做出各种动作,狮子时而跳跃,时而翻滚,时而怒吼,栩栩如生,引得观众阵阵掌声。
太精彩了!
林溪激动地说,我外婆的笔记里详细描述了霍童线狮表演的场景,没想到我真的能亲眼看到。
表演结束后,林溪还和线狮艺人聊了起来,了解线狮表演的历史和传承。艺人告诉我们,霍童线狮已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在有很多年轻人也开始学习线狮表演,希望能把这门技艺传承下去。
离开霍童古镇的时候,林溪回头望了望古镇,轻声说:这里的历史和文化太迷人了,我想我会永远记住这里的。
第七章:宁德的终章与新篇
我们的宁德之旅终于来到了最后一站
——
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东湖湿地公园。东湖湿地公园是福建省最大的人工湖湿地公园,这里湖水清澈,植被茂密,还有着很多珍稀的鸟类。
我们沿着湖边的步道往前走,微风拂过,带着花草的清香。林溪手里拿着外婆的笔记,一边走一边回忆着这段旅程的点点滴滴。
从霞浦滩涂到太姥山,从白水洋到鸳鸯溪,从三都澳到霍童古镇,我们走过了外婆当年走过的地方,也了解了很多宁德的历史和文化。
林溪轻声说,这段旅程真的很有意义,我想我永远不会忘记。
陈默也感慨道:我以前只知道宁德的风景很美,没想到还有这么多感人的故事。这次能和你们一起旅行,也算是了了我爷爷的心愿。
我们走到湖边的一处观景台,坐了下来。湖面平静得像一面镜子,倒映着蓝天和白云。远处的鸟儿在湖面上飞翔,时不时发出清脆的叫声。
我外婆的笔记最后一页写着:‘宁德是个好地方,这里有美丽的风景,有善良的人们,还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希望有一天,有人能沿着我的足迹,再来看看这里的美景,感受这里的文化。’
林溪念着笔记上的内容,眼眶又红了,外婆,我做到了,我沿着你的足迹,看到了宁德的美景,也感受到了这里的文化。
我看着林溪,轻声说:这段旅程虽然结束了,但我们和宁德的故事还没有结束。以后我们还可以再来,看看这里的变化,感受这里的美好。
陈默也点了点头:对,以后我会经常来太姥山,看看爷爷当年守护的地方,也看看这里的风景。
夕阳西下,金色的阳光洒在湖面上,波光粼粼。我们站起身,准备离开东湖湿地公园。离开的时候,林溪回头望了望宁德,轻声说:宁德,再见了,我一定会再来的。
这段宁德之旅,不仅让我们看到了美丽的风景,了解了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还让我们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善意。我相信,这段旅程会成为我们一生中最珍贵的回忆,而宁德,也会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